借助古诗词依托本土资源开展劳动实践教育的探索
2022-03-25李伟纯席红娟梁锦成
李伟纯 席红娟 梁锦成
摘 要:文章结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搜集、整理的有关“劳动”的古诗词,将其定为校本课程。利用该课程,依托学校小农田“悦耕园”的资源优势,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激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重新体会、认识劳动,做到知行合一。
关键词:古诗词;校本课程;劳动实践
一、研究缘起
“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提高自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开展劳动教育的要求与期盼。当前,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课开设率极低,师资、场地、经费缺乏,教师忽略对学生劳动习惯和劳动精神的培养。
海鸥岛坐落在广州市著名风景区莲花山下,狮子洋畔,是“鱼米之乡”,海鸥学校就在这美丽的小岛中心。自古以來,岛上居民以农耕为主,养成了淳朴勤劳的品质。在本地传统农耕思想影响下,学生耳濡目染也渐渐习得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校内打造的小农田“悦耕园”占地5200平方米,分为五区一室,学生参与建设和管理,种植100多种作物,种植面积广,种植条件完善,这块田地为我校开展农耕劳动体验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关劳动的诗词共有十余篇,再结合番禺区指定的小学生必背课外古诗词中涉及的劳动诗词,我校教师将这些诗词搜集、整理、编写了《劳动之歌》校本教材。利用这些古诗词激起学生对劳动的兴趣,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劳动实践活动,让“劳动光荣”在学生心中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借助古诗词依托本土资源开展劳动实践教育的内涵与原则
(一)内涵
古诗词是指小学阶段课内和课外跟劳动有关的诗词,本土资源指学校所处的海鸥岛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校内的小农田“悦耕园”。我校可利用这些农村的优势资源让学生亲自体验种植、管理、收获农作物。在这过程中,学生既能体悟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又能亲身去实践,受到“不怕苦、不怕累、持之以恒、学会分享”等思想教育。
借助古诗词依托本土资源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是指学校开设劳动实践教育课程,并结合当地农作物设计教学内容。古诗词、本土资源、劳动教育三者统一并存,学校通过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融合知识与实践,追求知行合一。唤醒学生从生活中感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实实在在的劳动和生活中感悟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原则
1. 亲手实践原则
实践是劳动教育的高级目标。学生亲自动手参加劳动操作是劳动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海鸥学校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得到教育,通过劳动去体味《劳动之歌》中诗人笔下的劳动场景。学生在劳动场景中感悟劳动之美,动手实践获取的知识记忆更深远。
2. 创新务实原则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劳动实践教育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的地位和独特作用。班主任应鼓励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勇于探索,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本领以及创新品格。
3. 适应学生原则
劳动实践教育应该适应学生的年龄、性别、个体差异等,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要尽量照顾到全体学生,让学生愉快地接受劳动实践教育。布置实践作业,一至六年级不应该相同。五、六年级的学生相对成熟,教师可让学生多下田劳动;三、四年级的学生身材较小,体力较弱,教师应布置学生一些参观、简单体验劳动的作业;一、二年级的学生主要布置参观、听大人讲述过去农田里的故事的作业。
三、借助古诗词依托本土资源的劳动实践教育的开展及实施
(一)活动开展
为了推进劳动教育,学校开辟了一大块农田,并在校内征集园名、园徽、设计宣传标语等,最终确定“悦耕园”作为小农田基地的名称,由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建设小农田“悦耕园”。
为了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展,学校组建了劳动科,集科组的力量完成一至六年级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各级语文教师就《劳动之歌》中的古诗词上劳动示范课,并由劳动课教师带领学生到小农田中开展劳动实践综合活动,同时开展各种竞赛,如五、六年级的“摘花生比赛”,三、四年级的“叠衣服比赛”,一、二年级的“摘豆角比赛”;结合语文学科,开展“古诗词中的劳动之美诗配画比赛”以及“劳动诗词模仿秀”等比赛,以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兴趣。
另外,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布置相关的劳动实践作业。低年级学生以家务劳动为主,中年级学生以自己院子里的劳动为主,高年级学生可以下田劳作。根据季节时令,下田劳作的内容各不相同,以年级为单位制作精彩的美篇。学期末,每个班级评选出一至三名“劳动之星”,颁发奖状和奖品。学校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关注以劳树德、以劳提智、以劳健体的多方面效果。
(二)资源利用
海鸥学校从实际出发,带动全体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管理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给小农田“悦耕园”加土保墒,给“悦耕园”内的蔬菜施肥、浇水。把这些农作物分配到班级去管理,为学生提供了观察日记、描写景物的素材,更为学生提供了劳动实践的资源。教师利用劳动课给学生讲解一些蔬菜的来历、功效、烹饪等,让学生全方位、立体式地了解一种植物。这些蔬菜成了住校的教师的最爱——绿色、无公害、放心。亲自种植,让学生体会“粒粒皆辛苦”之感。同时拓展过去用镰刀割麦、轧场、扬场的故事和场景;制作手抄报,形成今昔对比,让学生感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感受祖国日益富强。
(三)教学管理
在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时,学校要求教师、学生和家长积极互动,共同体验劳动之美。教务处制定了劳动教育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考核办法。教师设计的劳动实践课生动活泼、方式灵活多样,在每天上学和放学两个时间段组织学生去浇水和除草,让更多学生有更多机会参加劳动实践。
四、劳动实践教育的成效
(一)学校层面
学校开辟了小农田“悦耕园”,种植了蔬菜、瓜果、花卉,学校的绿化、美化、净化得到进一步提升。11月30日,我校承办了番禺区“携手勤耕耘,劳动最光荣”中小学劳动教育推进工作现场会,为进一步全面推进劳动教育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学生层面
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理解、掌握的知識更深刻,记忆更长久。古诗词的记忆也不例外,“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中高年级学生在作文中引用很多古诗词,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低年级学生开启了劳动启蒙,初步体会劳动之美。“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是每个人追求的梦想。通过自身劳动锻炼,学生积累并背诵古诗词。
五、反思及展望
(一)问题
师资紧张,缺少专职劳动技术的教师。现有的教师任务量过大,且劳动实践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是从网络上学习的,学生水平也参差不齐。其次,劳动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不愿意参与非教学类的活动,对我们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形成了很大阻碍,甚至造成优秀资源的埋没。
(二)展望
学校应进一步强化教师的责任感,给家长讲明示范作用的影响。尽量让学生多在学校内参加劳动实践活动,这样更能完成劳动教育的目标任务。在家中完成的作业,学校将通过照片、视频,甄别是否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另外,增加学校种植种类。根据农作物的习性栽种不同的作物,争取把学校打造成花园式校园,让花香、吟诗、果实融为一体,成为海鸥学校靓丽的名片。
虽农耕文明业已远去,但动手劳动对现代人诗意闲暇生活的启示,依然意味深长。笔者希望通过阅读古诗词唤醒学生对自然、对劳动的热爱之情,让学生的双手变得灵巧,智慧得到发展,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
参考文献
[1]李春兰.浅谈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2021(28).
[2]李坤.小学劳动教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行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1.
[3]陆春燕.本土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09).
[4]章振乐.正心立德 劳动树人——小学“新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17(05).
[5]章振乐.办落地有痕的劳动教育——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的“新劳动教育”实践[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