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交通伦理融入高职课程思政的探讨
2022-03-25陈琳谢学飞吴炜
陈琳 谢学飞 吴炜
摘 要:随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注重平时教学中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沁润,构建高校教育中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体系尤为重要。基于此,以南通职业大学ASEP校企合作为例,探索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政教学新路径,将职业道德、交通伦理融入课程思政,旨在提高校企合作办学质量、提升专业教师的素质、全面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课程思政 职业道德 交通伦理 校企合作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12月份提出“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后,“课程思政”这个概念应运而生,形成大思政的教育教学新格局势在必行。目前,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已经引起了国内广大学者的关注。很多专家学者已经从不同角度对“课程思政”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学术成果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的:(1)有关“课程思政”的相关概念,例如:陕西师范大学的何红娟解释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概念,并阐述了“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1];(2)“課程思政”建设的意义,例如:中央财经大学的李晓培阐述了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的话语表达与当代意义[2];(3)“课程思政”建设存在问题,例如:青宁师范大学的何玲玲指出了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3];(4)“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经验,例如: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王谦以《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为例,对高职理工类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进行了探索与实践[4];(5)“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例如:长沙理工大学的陈淑芬进行了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究[5],等等。
自2005年以来,我国高职院校不断加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建立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校企合作具有更加鲜明的主体性、职业性、实践性和灵活性,授课主体、授课对象、授课方式、授课地点等都发生了变化。这样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不断探索校企合作中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性方案。目前,校企合作模式下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也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例如:朱明[6]、王万川[7]等对校企合作模式下、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课程思政进行了探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实施路径。但是工科领域涉及的较少,尤其是汽车领域。目前,只有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的雷鹏[8]针对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课程思政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了一些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方法。但是,文中没有涉及到“交通伦理”思政元素。而作为汽车专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交通伦理观尤为重要。
2 职业道德、交通伦理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随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南通职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于2017年与上汽通用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开设ASEP订单班,与企业共同培养汽车专业人才。对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其职业道德的培养非常重要,他们在工作岗位中要求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汽车维护工艺规范和修理技术标准;保持工作场所的环境卫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总结维修经验,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团结合作,积极配合同事和上级完成各项工作等。而汽车作为最为主要的交通工具,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安全威胁等问题,交通与社会、自然环境的冲突与矛盾越来越强烈,这就要求当代学生要有正确的交通伦理观,并能通过实际行动减小这些矛盾,在课程中灌输交通伦理思想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的“课程思政”建设,将职业道德、交通伦理融入课程思政有着一定的意义:一方面能够促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推进新环境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具有职业道德、正确交通伦理观的汽车专业人才,提高员工忠诚度,促进汽车行业的发展,减小交通与社会、自然环境的冲突与矛盾;一方面能够提高校企合作办学质量,促进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另一方面能够提升专业教师的素质,在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兼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达到育人有温度,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3 ASEP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特点
3.1 “企业引入”模式
学校与企业实现合作办学,学生的教学场所和教学环境具有双重性。学生主要教学场所由学院提供,将企业引入学校,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岗位。例如:南通职业大学ASEP校企合作中心的场地由学校提供,而上汽通用则为学校无偿配送大量的教学实验整车和发动机、变速器等总成装备,以作为ASEP项目教学的硬件保障。通过这样的合作方式,企业得到了学校在厂房、技术及技术工人等方面的支持,降低了生产成本,而学校获得了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参与技术开发等机会,取得了生产与教学双赢的效果。
3.2 “技术推广”模式
由企业提供先进的生产设备,以学院教师为主体,针对本院学生开展的新设备、新技术应用培训。ASEP项目培训与传统教学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ASEP教学完全是针对工厂和企业,要求的是实用性,注重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则能掌握例行的维护、保养,并在此基础上掌握企业的先进技术;要求教师在进行项目培训后能够胜任ASEP的教学工作,成为既能理论教学,又能实践操作的“双师型”素质教师。通过这种合作,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获得最基本的操作以及最新的技术培训,掌握设备的操作技能。
3.3 “校企共训”模式
将企业的内训机构引入到学院,学院免费提供场地和设备,双方共同组建培训团队,为企业员工和学院的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教师取得企业的资格证书后,为企业培训员工,同时面向学生实施“订单式”培训。这种直接引入企业培训课程和培训师资的模式,使学院的课程能紧跟企业要求和技术发展,同时扩充了兼职教师队伍。此外,学生的就业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4 校企合作模式下职业道德、交通伦理融入课程思政的建设措施
4.1 改革思政理论课程设计,增强教育实效性
职业道德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基本要求是:向社会负责、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等,而作为汽车专业的学生,提升交通行为规范性,促进汽车社会健康和谐地发展是义不容辞的义务。因此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中,企业和学校要在职、权、责以及课程安排方面达成共识。在思政理论课的设计时,既要保证足够的教学课时,又要灵活地融入职业道德、交通伦理等思政元素,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提升学生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的职业素养、注重人文素养的提升,特别是对南通职业大学“正、匠、融、安、家”五文化的融会贯通,达到思政理论与专业相结合的目的,从而增强思政课教育的实效性。
4.2 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职业道德、交通伦理的思政元素
(1)在讲授专业课程时通过介绍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让学生了解中国汽车制造的辉煌发展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通过讲述自主品牌发展史,让学生认清国内外差距,激励学生刻苦学习,脚踏实地,勇于担当,开拓进取。
(2)在上课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汽车行业的热爱,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从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多方面全面提升自己。同时通过宣传大国工匠、往届学生取得的成績等方式,激励学生爱岗敬业,在自己的岗位上大显身手,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
(3)在教学过程中,多关注行业相关的热点事件,通过课堂案例增加课程的趣味性,使思政教育更加深入人心。例如,企业使用R-12制冷剂案例、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政策等,提升学生的诚信意识。
(4)结合专业教学,打造工匠精神,要求在工作时要做到6S管理;教育他们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工作中出现问题时,敢于承担责任、发现并解决问题;在完成复杂工序的时候,要培养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在需要分工合作时,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5)通过讲述汽车尾气、空调制冷剂知识、新能源汽车等,增强公民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交通伦理观。环境保护,人人有责,让学生掌握实操操作规范,爱护环境从自身做起。
4.3 加强社会实践教学力度
校企合作课程的特点是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就能掌握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而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校园实践的延伸,是高校学生在真正步入社会前,与社会生活接触的最近距离,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校内教师应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在寒暑假的时间内到社会中寻求兼职机会,锻炼自己;可以让学生根据专业性质、职业规划等选择合适的调研项目,展开社会调查、服务等实践活动;可以构建专门的思政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在校外实践基地学习、锻炼,综合提高学生素养。
4.4 构建不同形式的思政教学课堂
高校开展思政教育,要拓宽原有的教学模式,增加多样化的教学课堂。例如,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主题演讲、辩论赛、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考虑综合其他专业领域知识开展思政教学,充分利用各种学科之间的关系,开展学科间交叉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增强思政教学的重要性。
4.5 创新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构建专业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后,课程考核标准也要相应改革。要实施构建“知识+技能+思政”多元考核体系,并实行思政教育一票否决制。用多个指标对学生进行考核,有利于培养出更多德技兼修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5 校企合作模式下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案例
以《汽车空调检测与维修》课程为例,在讲授“制冷剂的分析、回收及加注”这一内容时,通过和通用合作企业(长江汽车有限公司)的培训讲师卞伟联系,采用双师课堂模式,合作进行课程教学,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课前:学生进入长江汽车有限公司进行参观、学习,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企业对人才招聘的要求、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等,增强学生的专业认知,培养学生对汽车行业的热爱,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课中:学生参观结束后,进入企业培训教室,由企业讲师和校内讲师共同授课。首先,校内教师先通过雨课堂随机点名的形式,让学生分享参观企业的感受,然后由企业讲师分享自己在企业工作经历以及企业发展现状及前景,企业讲师在讲述过程中,从亲身经历出发,注重强调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接着,校内教师根据本次课程内容——制冷剂的分析、回收及加注,给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讲授,在讲授空调制冷剂知识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制冷剂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增强公民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交通伦理观。企业讲师通过亲自示范操作制冷剂的回收和加注,给同学们讲解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制冷剂的回收和加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操作结束后,学生按照6S要求进行场地的清理,进一步提高学生职业道德。
课后:针对企业客户来车,学生在企业师傅的带领下,完成实车操作,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6 结论
开展校企合作的课程思政教学,有机融入职业道德和交通伦理观是对于思政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和尝试。通过对校企合作模式下职业道德、交通伦理融入课程思政的研究,有助于培养具有职业道德、正确交通伦理观的汽车专业人才,提高员工忠诚度,促进汽车行业的发展,减小交通与社会、自然环境的冲突与矛盾,同时能够提高校企合作办学质量,促进企业与学校的合作。
基金项目:2021 年度江苏省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研究项目,ASEP校企合作模式下职业道德、交通伦理融入课程思政的研究,课题编号:2021—C33。
参考文献:
[1]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05):60-64.
[2]李晓培,胡树祥.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的话语表达与当代意义[J].思想教育研究,2021(01):100-104.
[3]何玲玲,梁影.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高教论坛,2021(02):7-10.
[4] 王谦.高职理工类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为例[J].职业技术,2019(07).
[5]陈淑芬.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02):1-2.
[6]朱明,杨永建.现代学徒制模式下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以亳州学院中药学院为例[J].衡水学院学报,2021,23(01):63-67.
[7]王万川.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课程思政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6):89-92+96.
[8]雷鹏,敖克勇.现代学徒制背景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研究——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J].时代汽车,2020(19):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