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实训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与实践
2022-03-25秦咏梅
秦咏梅
摘 要:《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是高职汽车检测技术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的集中实训课,以“三教”改革为突破口,强调立德树人为本,打造匠心课堂。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弘扬“工匠精神”。课程組成员重构《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的实训项目、厘清授课内容,挖掘思政元素,推动实训课“课程思政”转变。融入思政教育,构建实训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并进行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实训成效,同时也为其它专业实训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 汽车维护与保养实训
高职院校汽修实训课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课程思政实施的教育理念,这就需要在教学实施中对项目任务、实训内容、思政元素、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探索,形成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全面实施实训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本文是以汽修专业中的实训课程《汽车维护与保养》为例,在实训课程中探索如何开展思政德育教学改革。
1 汽修专业实训课程思政教学现状
近年来,随着汽车智能化、网络化、可视化,人民消费水平、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汽车的维护与保养也将实现网络服务化,对从事汽修行业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不仅要懂精湛的汽修技术,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而许多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对学生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比如高职汽修课程体系中《汽车维护与保养》是学生的一门重要实操课程,目前学生在校能正确认识及使用常用工具、量具、仪器、设备的使用,如举升机的正常操作与使用,扒胎机的使用等等,也会独立完成一部分汽车维护和保养典型工作任务,如机油的更换、火花塞的检查与更换、冷却液的检查与更换等。但是经过在长沙、株洲、湘潭等地的4S店开展汽修调研,关于汽修人才需求、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分析可知,企业急需以下素质的人才。而现阶段,汽修专业人才的培养基本还是重实训项目、实训内容的掌握程度,而在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综合能力上虽然实施,但是在课堂中所占比例体现较少,因此,亟需对高职汽修专业实训课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综合能力。
2 汽修专业实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
2.1 制定《汽车维护与保养》实训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本课程实践能力很强,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汽车维修企业,从事维护保养工作,建课程思政融合创新团队、重构本课程的实训项目、实训任务、实训内容、挖掘出与项目相吻合的思政元素。配备全师资,强化以德育人、以技育才,双师成为上讲台门槛,专家大师入课堂,强调素养与技能考核并重,将课程思政职业目标即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实践运用、岗位忠诚、企业文化等思政元素融入实训项目、教学设计、项目操作等。如表1所示。
2.2 思政教学的内容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
(1)课前精心布置任务
课前,教师通过智课堂或者超星平台发布实训项目和思政教学任务,学生利用手机安装的智课堂或者超星平台的APP通过查看文本、学习任务清单和视频后,知道本次教学任务的主要知识点、需要掌握的技能要求及思政教学讨论题,让学生带着对问题的初步认识走入课堂,带着问题听课,让学生有目的性的学习,问课堂要质量。
(2)课中用心施教内容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根据课前发布的教学任务和思政任务,追踪学生掌握的情况,采用知识育人和思政育人相结合,在课中进行知识的传授。比如在讲解转向系统、车轮的拆装与检测的功能时,首先对该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对转向系统的作用、结构进行简单的讲解,引出该系统与行驶系统紧紧相连的重要性,立即融入思政点: 车主需要定期对汽车转向系统进行维护,更好的把握住自己的行车方向,才能安全到达目的地。车有方向,人生如此,新时代的大学生也要树立并维护好自己的人生方向。顺势引入案例,班超投笔从戎,其方向是为了建功立业,保卫祖国;在讲解汽车传动系时,发动机输出的动力经过一系列动力传递装置才能到达驱动轮,这个过程的认识和理解需要耐心、恒心和缜密的思维,同样一个人要到达理想,需要一个探究前行的过程,告诉学生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列举本校优秀毕业生“全国劳动模范”邹毅,全国人大代表朱登云,“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漆婧、何青松、赵伟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张康等先进典型,湖南省“百优大学生党员”黄鑫、张修宇等立志感人事件案例。通过案例的引入,身边典型的植入,达到激发学生去思考人生,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当代大学生所做的事情,学会承担社会的一份责任,创造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3)课后开展技能提升
实训课程结束后,采用两种途径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首先利用周末或者晚自习的时间,开放项目基地实训室,以班为单位进行实训项目的训练,让每一位学生都会,都能达到熟能生巧。其次组织学生赴周边的4S店亲自体验汽车的保养,带着问题去学,同时也能更好的了解新技术,企业的操作流程。校企对比,从而发现不足与创新。达到培养学生爱岗敬业、钻研创新的工匠精神。
2.3 创新考核方式,强化学生思政教育效果评价
对课程教学评价体系,采取多维度多方位的考核方式。紧扣课程实训项目和教学目标,提高过程考核分值,注重思政德育的过程评价。本课程不仅考察课前预习、上课表现、课堂分组实操、项目测试和职业素养,还包含课前测验、课前线上的学习进度、出勤、学习态度、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技能提升等。多维度设置考核权重进行综合评价。创新考核体系,让学生积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注重实践、思考和职业素养提升。实训课程多元性评价(含思政目标达成度测评)如表2所示。
3 结语
《汽车维护与保养》实训课程自2019年下半年把思政元素融入到该课程实施之后,已经获得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如下:第一、课程的出勤率、上课抬头率有提高,出勤率由原来的90%提高到99%,抬头率由原来的85%提高到99%。第二、团队协作能力有提高,布置一个任务,小组参与进来研讨、动手实际操作的人数逐渐增加。第三、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有提高。因此,一门课程树立学生的职业理想课程思政不是把思政课内容简单、直接地搬到专业课教学中,而是因势利导很自然融入到课堂中,利用播放视频、典型案例而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达到培养新时代 “汽修人”的使命与担当,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
2020年教育部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重点课题‘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团队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项目负责人:尹万建,课题编号:ZD2020060101)。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杨俊丹,吕牡丹.思政元素融入新工科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为例[J].南方农机,2022,53(01):187-189.
[3]刘绍娜,倪骁骅,熊新,郑竹安,孙婷婷.《汽车理论》课程思政建设探索[J].时代汽车,2022(02):78-79.
[4]张建峰,冒兴峰.在《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时代汽车,2022(01):99-100.
[5]樊秀峰,吴振祥,简文彬.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多维度有机融通策略[J].化工高等教育,2021,38(06):7-10+69.
[6]李蓉,周磊.《发动机构造》课程思政建设探讨[J].汽车实用技术,2021,46(24):144-147.DOI:10.16638/j.cnki.1671-7988.2021.024.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