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运动打卡的人都是啥心理

2022-03-25张少伟乔颖

大众健康 2022年3期
关键词:前台后台仪式

张少伟 乔颖

社交软件拉近了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新的社会行为。其中运动打卡行为,赫然在列,并在最近几年非常流行。

所谓运动打卡,是指人们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打卡消息,展示自己的运动成果,如运动照片、步数、配速等,通过好友的评论、点赞进行人际交往,塑造和管理个人形象。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行为的建立是强化的结果,人们形成或保持某种行为的原因是从结果中获得了积极反馈。当收到积极反馈后,人们就会形成内驱力,使自己表现得更好,也更愿意去坚持。打卡就是一种正向的积极反馈,在获得朋友圈的评论和点赞之后,鼓励自己坚持运动。

运动打卡在获得“啧啧称赞”的同时,也遭到了“包装人设”“炫耀”等诸多质疑,毕竟在某宝上“增步神器”等打卡利器特别火爆。那么,运动打卡行为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心理动机呢?

运动打卡作为新媒体互动的一种方式,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自我形象的构建。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在《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一书中谈到,人的社会行为就是社会表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前台”和“后台”。“后台”是为“前台”表演做准备的地方,人们不想被观众看见;“前台”是进行表演的地方,人们想要展示自己积极的一面。

在虚拟的线上世界,朋友圈就是“前台”。人们用打卡的方式将自己运动的内容变成一种互动仪式,在仪式中获得其他人的肯定。运动打卡人希望在他人心中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获得周围人的认同,达到强化或改变他人对自己看法的效果。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生活意义感是人们追求幸福的重要元素。同时,仪式感是我们常用来追求生活意义感的重要方式,比如结婚要举办婚礼,情人节要送玫瑰花等。运动打卡也同样具有仪式感。潜意识里,每天运动打卡会让人们觉得自己自律、不平凡,从而对自己未来发展充满积极的想象。当人们将运动打卡赋予这样一种生活意义的时候,就会获得一种舒适的感觉,提升自信心。

可能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这个人太自恋了”。似乎,自恋与生俱来是一个贬义词。但心理学家认为,自恋是人类的一般本质。自体心理学创始人科胡特认为,“自恋是一种借助胜任的经验而产生的自我价值感,是一种认为自己值得珍惜、保护的真实感觉……”也就是说,我们个体的自恋是正常和必要的。

目前社会生活节奏快,很多年轻人每天都重复着“公司-家”两点一线的生活,随之出现与群体背离的孤独感和焦虑不安,担心自己不再被重视、被保护。对于年轻人而言,运动打卡一方面可以弥补他们内心缺失的人际需要,缓解离群的不安;另一方面,通过持续的打卡获得别人的积极反馈,满足内心被肯定的需要,维持人格稳定和健康。

在一定程度上,运动打卡可以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自信和自律,但我们也可以看到,并不是所有打卡的人都是单纯地热爱运动。当运动打卡流于形式,只为获得朋友圈的点赞,满足于自我“做秀”时,反而会造成心理偏差,变成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所以我们需要正确看待运动打卡行为。

1放正心态。运动打卡应该是一种督促我们坚持运动的激励和监督方式,在我们懈怠的时候给予鼓励,而不应该让打卡成为自我展示的畸形生活方式。每天打卡不是最终目的,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才是最终的目标。

2避免过度自恋。人是社会性动物,戴着面具生活无可厚非,但无论在“前台”如何表演,都不能失去“后台”的自己。虚假的自我形象,会导致温水煮青蛙现象,即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和前进的方向,从而丧失了努力付出的时间和机会。

3每天的打卡應该是为了自己,并不是表演给别人看的。运动打卡的意义在于,让人们真切感受到坚持锻炼带来的变化,感受到内心对生活的热爱,感受到不一样的自己。如果每天只是发发照片,这样虚假的仪式感,不要也罢。

猜你喜欢

前台后台仪式
一场丑态百出的“变脸”
仪式感
仪式感
中式琴房设计方案
流绚夏日
What makes her a writer 人气女作家的成长手册
Wu Fenghua:Yueju Opera Artist
后台暗恋
折寿
Talking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