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元评价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2-03-24俄小娟
俄小娟
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乐蟠小学(甘肃省庆阳市 745400)
1 前言
语文作为具有实践性的学科课程,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明确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通过多元评价法对学生语文课堂的学习情况展开评价。以往部分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惯采用单一僵化的评价方法,评价内容较为片面,这就导致学生无法从教师的评价中收获有用信息,阻碍学生全面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站在新时期教学改革角度,对传统语文教学评价方法进行改变,在深入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同时,构建语文多元评价课堂,对学生开展科学且全方位的评价,推进语文教学改革进程,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2 多元评价法的相关概念
2.1 多元评价法的内涵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最先提出多元评价,该评价是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由逻辑、语言、自我认知、交往、自然观察等八种智能理论所组成。对于多元教学评价法而言,学校应将学生培养成多元化知识的构建者,而不是通过被动灌输强制学生接受各种各样的知识。在学习期间,教师应协助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而不是一味灌输学科知识,学生需要了解自我认知体系是否构建完善,通过不断更正自我学习方法与状态,达到提升学习成效的目的。为此,教师需在新时期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刺激学生对自身学习行为进行认可或反思,使其积极参与到学科学习当中。也就是说,教学评价即是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引导。
2.2 多元评价法的功能
积极正向的教学评价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学习成效。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多元评价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帮助学生对近期学习情况进行自我总结,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知理解。因为教师是学生每天相处时间较长的长者,也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模仿对象,教师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若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就会让学生心理产生微妙的变化,充分在课堂教学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持久保持认真听讲、积极参与的良好习惯。若教师能恰当运用负面评价,则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不足,激励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因此,多元评价法的有效实施是以学生心理需求为出发点,既能照顾学生学习情绪,又能对学生整体学习情况做出正确诊断,避免学生在学习道路上进入错误思维误区,使其在教师评价的引导下定期反省自身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不断提升自我学习能力,达到自我完善、进步的目的。
3 现阶段小学语文评价现状
3.1 评价标准固化单一
新课程标准落地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更高的育人要求,教师除了注重学生日常学习成效以外,还要重视学生课堂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将语文素养发展及学科能力培养作为开展语文教学的实施目标。然而,部分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仍然将语文考试成绩作为本学期学习成效的评价标准,将语文作业完成情况作为日常学习评价标准[1]。此种固化单一的评价标准,容易让学生觉得学习语文是一件索然无味地事情,阻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除此之外,俗语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文学作为特殊的学科课程,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提出的认知见解,对学生不同的理解给予包容肯定。但是部分教师仍延续传统语文教学评价方式,要求各种语文问题及作业答案标准一致,并根据标准答案对学生的回答情况与作业书写进行评价。该种评价方式极其容易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个性化差异,若教师评价标准只局限于学生考试成绩、语文作业质量以及回答问题的统一,则很难打造精彩纷呈的语文课堂,更无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不符合当前社会人才培养需求。
3.2 评价内容千篇一律
从当前语文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千篇一律的评价内容无法引导学生对自身近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反思。究其原因,是教师很少在课堂各项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性以及学习实践情况进行评价,只是将评价内容集中在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且评价内容单一,无法让学生正确认知自身作业中的不足之处。同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回答完问题以后,教师通常会采用“回答得很好”、“回答得不够完善”等笼统语言评价,未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只注重学生语文作业完成质量、作文书写等书面评价,忽视学生口语交际、课堂学习态度以及实践活动参与情况等相关方面的评价,致使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过于片面,未能听、读、说、写全面发展。
3.3 评价方式简单僵化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评价方式较为简单僵化,未能将学生当做语文学科的参与主体,同时忽略自身课堂教学引导者作用,一味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对学生进行评价,未能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情况评价,也没有开展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则无法让学生沉浸在语文课堂学习氛围当中[2]。由于小学生心性较为稚嫩,注意力欠佳,部分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也未能掌握与其他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若教师忽视学生评价主体地位,始终采用简单、僵化、主观的评价方式,则阻碍学生反思自我学习情况,更无法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意见或建议,阻碍学生全面发展。
4 多元评价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4.1 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有效方式。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处于评价主体地位,同时也是学生整体学习情况的“评判员”,其评价结果的好与坏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在新课程改革落实以后,传统“垄断式”课堂评价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倡导新时期小学语文课堂开展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元化评价,以此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促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在课堂评价中有所收获,继而促进自我反思、自我发展。
4.1.1 师生互评
平等是师生彼此增进感情的柔和剂,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应将课堂主场较为学生,自己则退回幕后发挥自身辅助教学的作用。若教师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有利于教师站在学生角度听取学生对自己的评价,知道本课教学中学生喜欢或者不感兴趣教学环节。该种教学方式的实施,会让学生持有“受宠若惊”的欣喜,牢牢抓住机会,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评价”任务,激发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潜质。
4.1.2 生生互评
学生作为语文课堂的学习主体,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集体力量,鼓励学生共同参与生生评价之中,通过评价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虽说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但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且人小鬼大,客观指出他人的不足之处。因为,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评价能力,并给予学生生生评价的机会,使其能够认真倾听他人对自己的长处与短处。该种评价方式不仅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还能正视自身的缺点,并予以积极改正,在培养学生是非判断力的同时,锻炼学生语文口语表达能力,使其在思考、分析中进行准确评价,进而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优秀品质[3]。
4.1.3 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人自我意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个体能力中不可小觑的认知能力。若一个人可以客观、精准地对自己进行认知与评价,就能妥善个人与社会、集体及他人之间的关系,学会克服自身的缺点,扩大自身的优点,在学习工作中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为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习目标,通过提问、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对自己在活动中的实际表现进行客观评价。该种评价方法的实施,能够在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形成“沉浸式”学习模式奠定基础,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我评价的有序开展,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教师要尝试用语言、眼神等微表情,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进行评判,从最初的概括性评价逐步转变成具体客观地评价,拥有较高的自我管控、自我约束的能力。
由此可见,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评价主体多元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平等、欢愉的学习氛围,通过交互型学习开展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2 注重评价标准多元化,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面对全面推进的基础教育改革,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根据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开展多元化教学形式。这就要求教师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多元化评价,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制定与层次相匹配的评价标准。在对学差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应放低评价标准,只要该类学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积极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应给予这类学生赞许与肯定,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积极性。在对学优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性意见,使其在教师引导下予以自我完善。新时期,教师要改变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在重视学期终结评价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课堂表现及各阶段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
由于多元化评价模式更加注重过程评价,这就要求教师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借助成长记录对学生各阶段表现情况进行评价,彻底改变以考试成绩但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式。在成长记录中,教师应将课堂听课状态、学习过程、学习情感态度、自我反思等相关内容融入其中[4]。例如,班级某个学差生虽然成绩不如人意,但是课堂学习态度端正,且习作风格独特,对待问题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等,教师都可以将这些表现记录在该学生的成长档案上。为了激励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在成长档案中设计“我的小红花”学习榜,对每周课程表现良好的学生奖励一朵小红花,这朵小红花即是对学生一周学习情况的肯定,也是教师对学生下周听课状态的期许。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充分发挥成长记录中的自我反思功能,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地对自己本周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记录学习中的不足与进步,使其在反思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
4.3 注重评价内容多元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识字、朗读、口语交际、写作等,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保证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1.在识字、写字方面,教师应遵循新课改对不同年级的书写要求,重视语文听写环节,以此检测学生对语文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同时做好相关等级记录,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对听写评价结果进行展示。在识字写字教学环节,教师既要注重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还要对学生的书写情况进行整体评价,使其在教师的言语中知道书写认真、字迹工整等要求。
2.在口语交际方面,由于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工具性特点,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交流中提高语文表达能力,掌握口语交际的技巧。为此,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口语交际,并为其创设较为宽松的讨论氛围,借助诙谐幽默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能使用一成不变的评价方法,而是通过经常更换评价语言,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评价的新鲜感[5]。如:“你的口语表达已经完全进入新的境界,能够运用语言表达自我内心情感。”、“你们的合作非常成功,老师为你们的合作精神而感动!”等,该种评价既能调节紧张的课堂气氛,还能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自信心,使其以更加饱满地热情参与其中。
3.在朗读方面,教师虽无法借助试卷对学生的朗读水平进行评价,却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活动,对学生朗读时的流利度、声音洪亮度、情感把握度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在尊重学生差异性同时,对学生给予针对性朗读指导,使其在教师的评价引导下逐渐提升朗读水平,让学生可以在特定情境中声情并茂地朗读文章。
4.在写作方面,写作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对学生的写作评价给予重视,并在评价中指出学生写作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此外,教师还要在写作批阅中捕捉问题的普遍性,针对班级大多数学生存在的写作问题,应突出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性,以此起到画龙点睛、深化认知的作用。
除了上述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以外,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品质的评价,通过摸头爱抚、竖大拇指、掌声鼓励等方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给予高度肯定,以此向学生传递自己的交流情感,提高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4.4 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
1.印章奖励法。字词句作为小学语文的基础,为了保证学生读音准确,灵活使用所学词语,课文朗读流利,教师可对学生书写漂亮、坚持读书打卡等良好学习习惯进行表扬,得到三次表扬的学生,可以兑换“加油”小印章一枚。同样,在语文课堂回答具有发散性的问题、小练笔语句通顺且书写干净的同学,也可以获得一枚“加油”小印章。
2.物质兑换。在对学生进行奖励时,教师可以通过累计小印章的方式进行卡片兑换,如20 个小印章兑换一个本子,30 个小印章兑换一次作业免写机会。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应每个月更新一次兑换奖励,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求知欲望。通过印章数量积累,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掌握学生学习状态,若学生在语文课堂表现欠佳,教师要及时调整语文教学方案,针对班级个别学生降低语文教学难度,以此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内容,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使其在教师的评价鼓励逐渐提高语文学习成效。
3.优化激励。班级优化大师APP 作为新型评价手段,需要教师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专项奖惩制度。如课文诵读明星(+2 分),上课积极发言(+2 分),书写工整(+5 分),字迹潦草(-2 分)等。对本班学生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评价,教师则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点赞,经大数据自动建档对班级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排名。即便在假期期间,学生也能根据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练字、大声朗诵、课外书籍阅读等,为自己假期自我学习而加分,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4.写表扬信
除了上述评价方法以外,教师还可为语文学习进步较大的学困生表扬信,通过信件告知家长孩子近期表现显著的之处,让家长切实在字里行间中体悟孩子的成长变化,同时也要在信件中告知学生有待改进之处,充分发挥家校合作价值,共同协助学生稳步前进。
5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教师应遵循新课程改革要求,将多元评价法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注重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的多元化,通过全面、多维度的评价手段,站在学生视角深入剖析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使其在教师的评价中逐渐完善自我,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为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