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科书主题图的教学应用刍议

2022-09-06李仕敏

成长 2022年9期
关键词:教科书数学教师数学

李仕敏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第二小学(贵州省遵义市 563100)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科书是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载体。近年来,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使得数学教科书的编排、设计等也有很大的创新。翻阅小学数学的教科书,我们不难发现:如今的数学教科书“图文并茂”,完全契合儿童的性格和心理发展特点。这里的“图”,即主题图。深入梳理新版的小学数学教科书,笔者发现:主题图占据着很大的比重,是教师科学有效地开展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理论上讲,科学有效地应用主题图开展数学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更有助于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线教师对主题图重视不足,不能正确地判断主题图的应用价值,导致主题图的应用缺失。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优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笔者将立足新版小学数学教材,探索教材中主题图的教学应用。

1 研究背景

1.1 “读图时代”的到来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读图时代”俨然已经到来。“读图时代”到来意味着什么?也就是说:人们在获取信息的时候,更倾向于“读图”而不是“文字”。相比较文字而言,图片色彩鲜明的特点,能够更加直观地传递信息,同时还有助于刺激视觉,激发继续“读”的愿望。以小学数学教科书为例,如果教材中没有插图,全部都是数字和文字,甭说是学生,连教师都会觉得没有探索和学习的愿望。正是基于“读图时代”的背景,笔者开启小学数学教科书主题图的教学实践研究,以期为教师更好地开展“读图”教学奠定基础。

1.2 教科书中主题图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如今的小学数学教科书图文并茂,主题图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如关于生活情境的主题图:购买商品的生活情境图;几何图形教学目标中各种立体、平面的主题图;体现德育价值的数学史插图、人造卫星插图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可以说:教科书上唾手可得的主题图,是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素材。正是基于教科书上主题图重要的应用价值,促使笔者致力于数学教科书主题图的研究,为更加深入地挖掘主题图的价值奠定基础。

1.3 一线数学教师对主题图重视不足

当今时代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为什么要设计丰富的主题图?笔者认为源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图文并茂的编排和设计,更加契合小学生的性格、年龄特点;二是很多主题图在学生理解文字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辅助性作用,部分主题图还有德育功能,如涉及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图,就是教师开展数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素材。既然主题图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小学数学教师理应重视并加以合理利用。而教学实践中,一线数学教师对教科书上主题图重视不足是普遍性问题。本文中,笔者之所以要强化主题图的研究,一方面,为了让一线数学教师深刻认识到主题图的重要价值;二是对教师科学有效地利用主题图开展教学提供借鉴。

2 小学数学教科书主题图概述

2.1 主题图的类型

小学数学教科书上主题图的类型多样,可谓是丰富多彩:

1、依据主题图的内容分类

以“内容”为核心对主题图进行分类,是最为主要的分类方法。深入梳理小学数学教科书我们不难发现:从“内容”层面来讲,数学教科书的主题图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生活情境类。数学教科书中呈现的生活情境类的主题图有很多,如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物品等。如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教学中,主题图为:不同城市如北京、西安、西藏等的人口普查数据;在“小数乘法”中,主题图为“购物”的生活情境图。整体而言,基于“生活化”数学教育的需要,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涉及生活情境类的主题图较多,是教师的构建“生活化”数学教育模式的重要载体。

二是对话提示类。对话提示类的主题图,其主要目的是引起学生思考。同时,主题图的内容也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不仅能够激活教师的教学思路,更有助于促使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认知和思考,同时对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中有关“近似数”的练习,其主题图为“大天鹅”飞行的对话;解决数学问题中“分析与解决”模块的主题图,都以对话提示类呈现。

三是物体模型类。以物体模型类呈现的主题图,都体现在几何图形教育领域。小学数学几何与图形模块的教学中,主题图多为能够引出图形的物体模型,主要表现如下:

上图中,左边的图形能够引出扇形教学;中间的图形引出长方体;最后的图形引出正方体。在“圆柱体”的教学中,教科书所呈现的主题图为“圆柱体的展开图”,不仅直观明了,而且生动有趣。

四是活动操作类。小学数学教科书上设置的活动操作类主题图,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做中学”,促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认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目标。例如,四年级上册“画角”的主题图、“平行四边形稳定性的测试”等,都隶属于活动操作类的主题图。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活动操作类的主题图对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依据主题图的位置分类

小学数学教科书中,主题图的位置分类也比较多元。一是单元主题图。这类主题图多处于一个教学单元最开始的位置,主题图的内容与单元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其主要功能在于引出单元内容;二是例题主题图。顾名思义,例题主题图就是某个教学例题的插图;练习主题图与例题主题图相似,是数学教课书中位于课后练习题或者是小结位置的主题图,这类主题图往往篇幅较为短小;除此之外,数学教科书中还有知识链接主题图。该类主题图在教科书的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如数学教科书中的“数学游戏”、“生活中的数学”等,都率属于知识链接的主题图。小学四—六年级的教科书,知识链接类的主题图共有34 个。

2.2 主题图的特点

小学数学教科书中主题图具有显著的特点:一是主题图类型丰富。从上述的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教科书中的主题图类型涉及方方面面,如生活类、实践类、模型类、对话类等。不同类型的主题图,其价值和功能各异,但都能够为教师更好地开展数学教育提供素材保障;二是主题图强化数学教育的生活性与实践性。纵观小学数学的教科书,生活情境类、动手操作实践类主题图占比较大。这也充分迎合了现代教育改革的思想,以生活情境类的主题图搭建数学教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促使学生从生活走进数学;三是时代性与科学性。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促使数学教育与时俱进,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很多主题图都融入了与当今时代发展趋势相契合的主流科技内容,如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主题图为: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融入了现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机器人大赛);五年级下册79 页的练习题:李阿姨和王叔叔谁打字快(融入了信息技术的元素)。

2.3 主题图的功能价值

小学数学教科书中丰富的主题图有哪些功能价值?这是本文探索的一个重点。通过深入梳理数学教科书中的主题图,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主题图具有如下功能:

1、激趣功能

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是小学数学教科书设置主题图的主要目的之一;同时,激趣也是主题图存在的主要功能。翻阅小学数学的教科书,丰富多彩的主题图映入眼帘,很多主题图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充满童真感,对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2、德育功能

德育,是当前各科教育的重中之重。小学阶段,语文教师不是唯一的德育主体,各科教师都应当承担德育的职责。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很多主题图其实都蕴含丰富的德育功能,如生活情境类的主题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又如,爱国主义类的主题插图,如宇航员插图、人造卫星插图等,都是教师渗透德育的重要素材。

3、思维功能

在数学教育中,“思维训练”是经久不衰的话题。诚然,数学学科的思维性决定了教师应当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训练,不仅为提高数学教育质量,更为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很多主题图,如对话类的主题图、知识链接类的插图等,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数学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小学数学教科书中主题图的应用建议

上述笔者提到:当前的数学教育中,一线数学教师对教科书上主题图的应用重视不足,从而导致主题图的应用缺失。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主题图辅助数学教育,是每一名一线教师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

3.1 思想意识层面:审视主题图价值,重视主题图的应用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思想决定其教学行为和教学内容。因此,要想促使小学数学教师积极、科学地应用主题图开展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要重新审视主题图的价值,在数学教学中重视主题图的应用,为全面提高教科书上主题图的应用率奠定基础。

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师要基于主题图的内涵挖掘其价值。对主题图的价值、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是教师应用主题图的第一步。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因发现教科书上有丰富的主题图而开展相关的教学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借助“中国知网”等平台查阅大量有关小学数学教科书“主题图”的研究资料,为笔者科学有效地应用主题图开展教学提供了思路。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查阅有关数学主题图研究的文献资料,观摩相关的优质课例,进一步明确主题图应用的价值。

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有关教科书主题图应用的教研活动,建立一线教师集体备课、评课的数学教育机制,为教师分享交流教学经验奠定基础。例如,笔者所执教地区的小学,开展了关于小学数学教科书主题图应用的教研活动,1-6 年级数学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索主题图应用的方式,这不仅能够帮助教师们转变教学态度,更有助于提高教师应用主题图优化数学教学的能力。

3.2 教学能力层面:创造使用,提高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科学有效的应用主题图开展教学,“态度”是基础;“能力”是保障。很多时候,一线数学教师在面对教材上丰富多彩的主题图时,不知如何着手应用,这一点与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息息相关。因此,在小学数学主题图应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的“能力”,是教师合理应用主题图的保障。

1、整合

所谓整合,即教师在讲授主题图时,不是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的应用教科书上的原图。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需要整合主题图,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在应用主题图的过程中,可以立足教材整合互联网资源数据。以小学四年级“大数的认识”模块的教学为例,教科书上编排的主题图,关于人口普查的数据还是2010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如今,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已经结束,针对这部分内容的主题图,教师可以整合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新鲜”的数据,更加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

2、改编

为了使教科书上的主题图更加符合“学情”,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主题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实际需要,基于学情对主题图进行改编。例如,五年级关于简易方程教学中,主题图的内容强调的是“爸爸和小红”的年龄关系;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巧妙的改编:“你和爸爸或者妈妈”的年龄关系。改编之后,主题图的内容更加契合学生的生活,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关注自己和父母年龄的意识,促使数学教育德育功能的实现。

3.3 教学手段层面:整合信息技术,优化主题图教学

在教学手段应用层面,也许有教师会感到疑惑:教科书上的主题图不都是静态的,不可复制的吗?为什么还要整合信息技术手段?笔者认为:正是因为教科书上的主题图静态且不可复制,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将静态的主题图动态化,提高主题图应用的质量。在主题图信息化教学方式,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优势,下载电子版的主题图,也可以整合互联网资源,广泛搜集可以应用于数学课堂的主题图,以图促教,以图促学,进一步优化数学教学课堂。

猜你喜欢

教科书数学教师数学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