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
2022-03-24陈龙
陈 龙
(1.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2;2.复旦大学,上海 200433)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是创造这“两大奇迹”的重要制度基础。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经济制度。在这种新型市场经济制度中,“党的领导”“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形成了一个特色鲜明的有机整体〔1〕。特别是将“党的领导”嵌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中,更是成为中国特色国家与市场关系的显著特征。深入阐释这种前所未有的新型政党、国家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检验当代中国社会科学解释力的试金石。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构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命题〔2〕。2014 年 5 月 26 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习近平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3〕118党的十九大报告又进一步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4〕16深刻领会和阐释这些重要论断,对于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治与经济辩证统一关系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政治与经济辩证统一的市场经济制度。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经济与政治的辩证统一,其内在的政治经济化和经济政治化的本质运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的优势。”“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为实现政治与经济的辩证统一找到一种迄今为止最佳的形式。”〔5〕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治与经济辩证统一关系的内在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促进有机生产方式变迁的使命型政党〔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一个有机生产方式变迁的过程,即制度变迁从政治关系的改变开始,最终通过生产关系的改变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作为承担特殊历史使命的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引导并建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条制度变迁的道路上,政治权力和政治关系对经济制度的变革和型构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对于这一点,习近平曾明确指出,“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决定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同时又反作用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乃至于起到决定性作用。在一个国家的各种制度中,政治制度处于关键环节”〔7〕6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型而来,每一项重大的改革都会涉及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8〕5。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民主集中制、基本政治制度等政治优势,保障了国家能够掌控全局并采用各种方式来缓和、减轻相应的冲击,克服各种抵制和阻碍,由此方能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能建立市场经济制度。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并不是简单地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从实践中看,市场经济也分“好的市场经济”和“坏的市场经济”。世界上有不少发展中国家都采取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多数都没有达到像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这样的效果,究其原因就是这些国家缺乏类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样的政治优势,导致政府无法实现有为。这就表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与完善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党的领导是实现“政治经济化、经济政治化”的内在要求。一个政党只有全面领导经济,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它的经济基础,比如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资产阶级政党作为执政党,必然服务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和资本增殖的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作为公共产权和公共利益总代表的新型社会主义政党—国家,担负着协调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任务。在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国家形式。在这种新型国家形式中,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领导,是以党的组织和国家机器的某种同构性为前提的。一方面,党的各级组织以多种方式“嵌入”科层,成为科层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使得党的机构与政府行政部门之间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交叉重叠。另一方面,为了加强对既有行政科层的领导,党还创设出一些机构,比如改革开放以来,党创设了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等新型机构。党与国家机器的这种同构性,正是“政治经济化、经济政治化”的集中体现。也正是通过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集中统一领导,党与国家一样不再仅仅是单纯的上层建筑,而且成为经济基础的一部分,即具有了两重性。
党的领导体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经济与政治的辩证统一,为克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以及由此导致的经济危机、两极分化、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深刻弊端,创造了制度保障〔9〕。一方面,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升,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与公共资源的协调和利用,越发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大事”。而要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只有像中国共产党这样的以公有制为基础、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党才能够真正做到和做好。另一方面,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升,现代企业内部越发需要实行科学管理和经济民主。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10〕148通过把党的领导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不仅可以有效保障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重大战略部署得到真正贯彻和执行,还能够通过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构建高效、和谐、民主的新型劳动关系。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公有制经济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助于帮助现代市场经济的当事人超越个人利益、个人目标和个人知识的藩篱,参与集体利益、集体目标和集体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得“集中力量办大事”成为社会主义的最大制度优势。
二、党的领导是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统一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重要特征,它表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代表了两种相互区别又相互嵌合的经济协调和资源配置机制。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有机统一并不是自发形成的,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保证。自二战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强调政府与市场的有机结合,但实践证明这种结合并不十分成功。究其原因,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缺乏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正如习近平指出的那样:“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11〕64实践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保证。
党的领导是驾驭政府与市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重要政治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动态调整,要遵循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正如习近平指出的:“我们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前提下发展市场经济,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社会主义’这个定语。”〔12〕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驾驭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才能够既坚持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又可以有效防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最终实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促进共同富裕等社会主义目标。同时,作为特殊的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是引领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力量。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对国家与市场关系的动态调整,是一个自觉的探索过程。这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一种“自觉的市场经济”,从而与西方资本主义“自发的市场经济”存在本质上的差别。这种差别使得有为政府的作用,并不总是体现在“市场失灵”发生以后的事后干预。相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是自觉有为的政府,政府不是作为市场经济的“消防员”去“灭火”,而是设法让市场经济不“起火”,自觉矫正市场存在的固有缺陷〔13〕。由此,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并不是政府对市场进行简单干预,而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对市场经济的综合治理。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是有为政府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14〕。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辩证关系中,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大弊端是政府难以有效发挥宏观调控和经济治理职能〔1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党通过发挥统领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对政府进行领导,讨论决定关乎国计民生问题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强大的政治优势引领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支持政府依法履行自身的职责,推动政府注重保障民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治理体系中,各级政府都受到党委的领导和监督,这种垂直型领导的各级党组织能够及时有效地将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传达到同级政府,再加上党具有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确保了党中央的决策能够有效通达和贯彻执行〔16〕。同时,除了上述方式来实现对经济工作的统一领导外,党的意识形态也发挥着特殊的经济作用。作为一种权力,意识形态本身代表着一种缔结和构造生产关系的原则。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意味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就成为应有之义。另外,党的意识形态还是指导国家战略性宏观经济管理的终极依据。如中国高铁之所以能够取得跨越式发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党坚持的独立自主的意识形态嵌入了国家结构,构成了国家政治合法性的根源,每当中国回答自身面临的根本性问题时,这种意识形态就会迫使相关政策转回自主创新的方向〔17〕。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为实现有效市场创造了条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但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除了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配置市场化外,还要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脱胎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长期受到计划经济思维的惯性影响,政府在干预经济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越位”“缺位”以及“错位”现象,从而在某些领域出现了政府与市场双重失灵的现象,即不仅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低下,而且由于政府干预过多、干预不当而滋生腐败。作为最高政治力量,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能够通过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有效避免政府在干预经济过程中的“越位”“缺位”以及“错位”现象。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遏制政府腐败的良药。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反腐倡廉始终是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新举措来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公职人员拧紧“不敢腐”阀门,扎实“不能腐”篱笆,筑牢“不想腐”堤坝,从而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正是凭借党的坚强有力领导,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才能够各司其职、互荣共促,从而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创造条件。
三、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人民性”的政治保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分置已久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重归一体,进一步彰显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性”规定〔18〕。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市场经济的运行必须同一定的社会制度相结合,与之相结合的不同社会制度赋予市场经济不同的性质。“以人民为中心”和“以资本为中心”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分别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和要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持“人民性”价值取向的政治保证。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立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党的阶级属性决定了其领导经济工作的根本立场。资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属性决定了其领导经济工作必然是以资本为中心,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其领导经济工作的根本立场必然是以人民为中心。正如习近平强调的,“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19〕429。一方面,发展要依靠人民。人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造者,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群众优势,使中国共产党能够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历史变革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达到各方利益协调统一〔20〕。另一方面,发展成果要由人民共享。共享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核心和灵魂,其本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11〕41。正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根本立场,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方向,保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民性”的价值属性。
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有效保障。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以资本为中心”的市场经济,其生产目的是尽可能多地榨取剩余价值。因而为了能够为资本增殖创造条件,资产阶级执政党不惜牺牲大多数普通百姓的利益,把包括民生在内的一切生产和再生产活动都交给市场〔13〕。虽然资产阶级执政党也主张以克服市场失灵为目的对市场进行干预和介入,但一旦从根本上危及特定阶级关系和权力的再生产,这种国家干预就有可能被终止或废弃〔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市场经济,其生产目的是“共同富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公有制“具有超越市场经济的直接社会性”,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朝着“按照社会的需要计划组织生产,满足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共同富裕”的方向发展〔22〕。为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党领导人民开创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位一体”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新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仅有助于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利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驾驭市场经济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党的领导能够有效防止资本对政府的“俘获”。在“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由于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使得资本同时具有两种类型的权力,即组织生产本身的权力和通过对国家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施加影响,让国家屈从于资本的意志的权力〔23〕。随着资本力量的强大,资本逐渐实现了对政府的控制,形成了政治和资本捆绑合一的态势,资本开始驾驭政府,让政府为资本服务,使政府异化为替少数人效劳的政府,其政治也沦为金钱政治。当政府及社会精英阶层将他们的利益与资本集团捆绑在一起时,国家也就丧失了自主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虽然在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资本的第一种权力,但是,党对资本的第二种权力实施了严格的控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党并没有将一切权力完全交给市场,而是始终致力于探索如何利用好和驾驭好资本和市场。由于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使得市场不可能是完全独立于政治、社会的“独角兽”,这就使得国家得以摆脱资本逐利本性的制约,动员足够的社会资源,从长远和整体的角度来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有效防范了政府被官僚、资本等精英集团所“俘获”,这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始终保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关键所在。
四、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伟大实践证明,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坚持党的领导”列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大历史经验第一条。在新发展阶段,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新发展格局,就必须构建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需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第一,进一步加强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理论阐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通过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特制度优势,就必须在学理上进一步阐释“党的领导”“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界围绕国家与市场关系掀起了构建国家经济理论的研究热潮。但一个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国家理论,理应包含关于党的经济作用的理论。目前,以孟捷等为代表的国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者已经尝试对党的经济作用进行理论探讨,初步阐释了使命型政党领导经济作用的内在机理和具体工作机制。但从整体上看,现有的相关研究还刚刚起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当深刻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丰富实践所提供的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进一步构建一个系统化的社会主义政党—国家理论,进而构建一个能够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第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党领导的国家经济治理体系。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具体而不是抽象的,要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体现于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24〕。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党领导的国家经济治理代表了一种与市场机制不同、又与市场机制相嵌合的经济协调和资源配置机制〔2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经济治理具体体现在提出制定和执行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开展宏观经济管理、建设中国特色产业政策体制和国家创新体系、构筑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的竞争性合作关系、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构建地方政府间良性竞争格局、协调城乡和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等诸多方面。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除了在宏观层面进一步优化“党的领导”“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外,还需要进一步在具体操作层面丰富和完善党领导的国家经济治理体系,不断创新和发展党领导的国家经济治理的具体制度和工作机制,从而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能够坚持正确方向,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第三,进一步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密码,关键在坚持党的领导。而党的领导的成功密码,关键在党的自我革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26〕要坚持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领导,就必须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以党的自我革命来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不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不断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百年党史雄辩地证明,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赢得历史主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全面从严治党,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是有效防范资本无序扩张,厚植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优势和释放经济发展新动力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成功驾驭了政府与市场“两只手”,这也充分证明了“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27〕。在新发展阶段,进一步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需要继续统筹推进社会革命和党的自我革命,统筹推进党的政治思想建设和组织体系建设,统筹推进党员干部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