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语言学视域下丽江纳西语保护研究的必要性

2022-03-24何舜娟

科技创新导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纳西语言学生态

何舜娟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外语学院 云南丽江 674199)

1 生态语言学研究概述

1.1 国际生态语言学的发展阶段及研究现状

1.1.1 国际生态语言学的发展阶段

“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EL)是研究语言与其所处环境交互作用的一门新兴学科[1]。”生态语言学学科概念出现的时间不长,但生态语言观念由来已久。18世纪初,德国语言学家Hunnoldt 就把语言与环境联系起来提出语言多样化问题。1863年,德国语言学家施莱歇尔发表了《达尔文理论与语言学》,将语言发展系统与生态系统联系在一起,提出语言发展规律同样符合进化论的观点。1866年,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提出语言是人在感性和精神活动中的直接表现,是生命的有机体。20世纪初,Shapier注意到语言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认为个体的言语行为与其所处环境往往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可以通过个体使用的语言判定其所处环境特征。20世纪60年代,沃尔格林最先使用了“语言生态”的表述。20世纪70年代,Haugen提出“豪根模式”即“隐喻模式”,该模式认为语言与语言社团间的关系就如同生物和大自然之间的关系,由此拓宽了语言学家的研究思路。20世纪90年代,韩礼德又提出来“韩礼德模式”即“非隐喻模式”,补充和完善了“豪根模式”。韩礼德认为,当今世界各种社会环境问题不仅仅是生物学家所面临的问题,语言研究者也应该致力于语言解决社会问题方面的研究。1993年,艾尔文·菲尔在深入研究生态语言学的学科理论和方法之后,出版了《生态语言学引论》。生态语言学开始在应用语言学中占有一席之地,此后,生态语言学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1.1.2 生态语言学国际研究现状

一百多年来,生态语言学在欧洲备受关注,不仅成立了各种研究组织,还在大学里开设了专题课程。20世纪90年代,奥地利著名语言学家艾尔文·菲尔在其所著《生态语言学引论》中系统阐释了生态语言学的理论、问题和方法。国际应用语言学会于同年举行了专题讨论“生态语言学:问题、理论与方法”。1995年,由菲尔召集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语言、生态学与生态语言学”在奥地利举行。随后,生态语言学分会成立,生态语言学正式在应用语言学中占有一席之地。此后,文化、哲学、民族、社会、历史等众多领域的学者也纷纷加入生态语言学研究,涌现出Fill、Hallidy、Alexander、Muhlhausler、Goatly 等著名学者,发表了生态语言学方面的不少力作。互联网上也相继出现了专门研究生态语言学的网站和论坛,例如,丹麦Odense 大学、荷兰Groningen 大学就都开设了语言生态研究的论坛或网页,著名网站“Terralingua”更是刊载了不少生态语言学论文。

进入21世纪,生态语言学国际研究进入新阶段。从2001年起,由应用语言学会举办的生态语言学学术会议每年定期举行一次,极大地促进了生态语言学研究的发展。

1.2 国内生态语言学研究现状

在国内,生态语言学还是新兴学科,虽然走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但与国外研究相比起步较晚,近10年来,在各领域学者的关注下才迅速发展。

2021年8月25 日,通过对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发现,以“生态语言学”为主题的论文有1119篇,其中,1997年至2006年,每年发表的论文数均为个位数,从2010年开始数量逐渐上升,其中,一半以上的论文发表于近3年,可见该领域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知网(CNKI)关注度指数分析显示,生态语言学从21世纪初的个位数到2020年191 篇的年发表量,可谓井喷式发展。

目前,生态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主要有3个方面:其一,保护濒危语言;其二,语言多样性问题;其三,语言人权问题和相关的多语教育问题。

进入21世纪,国内生态语言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实践研究3个方面。

理论研究侧重于对国际重点研究成果的译介。范俊军翻译并介绍了菲尔的《当代生态语言学的研究现状》[2]。黄国文发表了“菲尔生态语言学研究述评[3]”,通过分析菲尔的论著,评介他在生态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和贡献。

应用研究,顾名思义,是把生态语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例如,沈映梅以生态语言学的视角审视国内的外语教学,旨在通过加强教学互动提升学生的发展,强调教师多元文化教育观。李丽生、刘旭阳通过研究发现,异化翻译不但有利于保持语言文化的生态多样性,而且对语言创新和保持生物多样性也大有裨益[4]。

实践研究不管是研究内容还是研究范式,都呈现本土化趋势,更侧重于弱势及濒危少数民族语言的调查和保护。范俊军提出建设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有声语档[5]。肖自辉、范俊军提出建设语言生态监测的综合评估模式[6]。

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中国语境下,如何研究生态语言学和维护语言生态平衡是每个语言学者首先要深思的问题。

2 丽江纳西语研究现状

在知网(CNKI)上对纳西语篇名进行检索,截至2021年9月,集中描写纳西语的文献98 篇,而且论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词汇、语音、语法、语料等语言本体层面,以及纳、汉语言对比研究,鲜少考察纳西语的生态活力与传承保护。截至2021年9月,在知网上以“纳西语生态活力”作为主题、关键词和篇名进行搜索,结果均为0;以“纳西语传承保护”“纳西语生态语言学”作为主题、关键词、篇名进行搜索,结果也均为0。

分析知网所刊载的关于纳西语的文献,不难看出,近几年的研究还是没有跳出语言本体层面,例如:杨海潮[7]梳理了历史上深度影响纳西语的相关语言材料,得出纳西语kha31“皇帝”的语源;甘晓旭[8]通过文字、语音、词汇意义等方面对纳西语与汉语的核心动词做了比较梳理,以了解两者之间的异同;胡拓[9]利用借词历史层次分析和语音系联的方法,分析纳西语中现代层汉语借词,为探寻纳西语渊源提供了有益的探索;王倩[10]从东巴文的字形、语音和词义几方面对纳西语身体核心词展开研究,并且与汉语和英语作对比,发现纳、汉、英3种语言发展演变的异同。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目前,纳西语的研究基本都是传统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语言本体层面研究,没有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纳西语言活力和传承保护研究,所以在语言生态危机日益严峻和世界濒危语言复兴运动的时代背景下,对纳西语做出生态语言学研究已是势在必行。

3 丽江纳西语言研究的必要性

3.1 从语言的功能和性质来看研究民族语言保护的必要性

3.1.1 语言是文化载体

各民族有各自独特的文化特性,语言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语言是使用者传承民族经验和文化最直接的体现。

3.1.2 语言是信息载体

语言是其使用群体千百年经验的积累,又是传播和保持知识经验的载体,每种民族语言都体现着人类社会文化的一个侧面,是人类经验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3.1.3 语言是人类的认知工具

语言是人类思维方式的直接体现,语言多样性的消失可能导致人类思维方式单一化。

3.1.4 语言是族群标志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联系的纽带,也是区分族群的重要标志。本民族对自己的语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语言的消失对于族群成员的心理上会造成不可弥补的缺憾。

3.2 从纳西语的生态格局与语言濒危来看研究的必要性

语言的活力与濒危状况不是固定不变的,每一种语言都处于不断的演变过程中。尽管十几年来中国语言研究界在语言濒危研究方面成果突出,但形势不容乐观。中国56个少数民族使用着120多种语言,有100多种语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濒危,半数语言使用人口在1万人以下,25种语言使用人口少于1000,这些语言已濒临死亡边缘。“2005年孙宏开教授在其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调查中指出,我国境内赫哲、普标、畲、塔塔尔等20种语言已经濒危,普米、仡佬、怒苏、基诺等55种语言正走向濒危。2006年孙宏开教授对中国120多种少数民族语言的活力做出排序,确定出20种活力降低并显露濒危特征的语言,纳西语就在其中[11]。”

2006年至今,随着丽江经济社会的发展,纳西语赖以生存的内外生态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些条件的影响和冲击下,在全球语言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的形势下,纳西语的生态活力与濒危程度研究已是迫在眉睫。

3.3 从世界语言生态格局看研究的必要性

“人类语言的数量逐年减少。从公元前的15万种到如今的6000多种,人类语言消亡速度空前加速[12]。”据语言学家估计,大量语言将于21世纪消亡,语言濒危的问题已经成了当今生态危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纳西语的传承保护是世界濒危语言复兴运动的组成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纳西语言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3.4 从语言所处生态环境来看研究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许多封闭的民族地区逐渐开放。网络媒体以及通用语言的推广普及,使得少数民族语言的功能日益减弱。交通运输的完善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也加快了民族语言走向濒危的速度。许多人为了谋生不得不离开母语环境,并使用通用语言,缺乏母语保护意识等主客观因素都加剧了民族语言走向濒危的步伐。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对民族语言的保护研究刻不容缓。

4 结语

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与彝、傈僳、拉祜、哈尼等民族语言有许多共同点,随着纳西族社会文化的发展,纳西语所形成的独有的特点,使其成为重要的语言资源,纳西语走向濒危或消亡将意味着其承载的民族文化和独特认知方式的丧失。本研究在生态语言学的理论指导下,考察丽江纳西语言保护研究的必要性,祈望借国内外濒危语言复兴运动的东风,唤醒纳西族同胞的民族语言保护意识。最后,希望全社会都能为保护语言生态平衡、维护语言文化多样性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纳西语言学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纳西鲁丁的微笑
纳西族民间乐器
——纳西琵琶
舌尖上的乐器——纳西口弦
社会语言学名词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认知修辞学”——从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兼容、互补看认知修辞学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