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珠宝专业人才国际化培养路径探析

2022-03-24范陆薇黄艺兰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宝石珠宝国际化

范陆薇,胡 波,黄艺兰,张 婷

(1.中国地质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中国地质大学高等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4;3.中国地质大学《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74;4.中国地质大学教育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4)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1],旨在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位一体”的互联互通,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之后,多部委做出响应,相继印发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2]《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3]。这些文件明确了国家合作发展目标和教育定位,即围绕“一带一路”重点,为 “五通”提供人才支撑。“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关于增进理解、扩大开放、加强合作、互学互鉴,谋求共同利益等思路与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使命不谋而合。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将“国际交流合作”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并列为大学的重要使命[4],标志着“国际合作与交流”正式成为我国高校的第五项职能。国际交流合作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体现了大学内在的国际属性,是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对国家重要战略需求的回应。在此背景下,行业特色型高校专业人才由于兼具“行业性”和“应用性”两大特点[5],在支撑“一带一路”建设中首当其冲,其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备受关注。2019年4月9日,教育部发布通知,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提出“分类发展、特色发展”的建设原则,鼓励打造“特色优势专业”。一些学者对海洋科学、公路交通、水利等行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6-8]。但对于“一带一路”视域下矿业人才的培养,尤其是珠宝人才的国际化培养的讨论较少。

珠宝专业是在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基础上,结合现代材料科学、先进合成测试手段发展起来的极具交叉学科“弹性”的应用型特色专业。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矿产资源领域的合作日见成效之时,探讨符合“一带一路”发展需求的宝石学人才培养机制与路径正当其时。笔者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专业为例展开分析讨论,以期为 “一带一路”建设中珠宝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提供一些思路。

1 “一带一路”背景下珠宝专业国际化人才需求分析

1.1 珠宝专业的定位与学科内涵

珠宝专业在国外的教育定位主要为职业教育培训,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经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9]。我国珠宝专业于20世纪80年代初具雏形。2000年,国家教委正式批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开办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珠宝教育已发展为跨领域、跨学科的多层次学历教育,包含宝石及材料工艺学、首饰设计与加工、珠宝营销等多个专业方向[10]。

从专业定位和学科内涵分析,珠宝专业教育以培养具有科学、人文、社会、美学理论知识基础,具备英语、计算机软件运用水平,掌握珠宝鉴定、首饰设计、工艺加工技能,了解营销、企业管理、评估等行业标准和规则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珠宝玉石资源有序开发,攻克珠宝贵金属材料的合成、改性及加工的科学难题为研究课题;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为使命,服务于珠宝产业发展。

从学术角度看,珠宝专业的学科知识主要涉及地质学、宝石学、材料学、现代测试技术、设计学、美术史、营销学、管理学。珠宝专业依照招生类别分为理工类-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和艺术类-产品设计(首饰设计)。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的核心课程有:地质学基础、结晶学与矿物学、宝石学、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材料学导论、材料化学与材料物理、宝石学鉴定仪器、宝石鉴定、首饰设计及制作工艺学、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工艺学、中国古玉器与玉文化、宝石颜色成因、宝石资源、珠宝商贸规则、珠宝营销管理等。产品设计(首饰设计)的核心课程有:美术设计原理、首饰概论、计算机辅助设计、首饰工艺基础、传统首饰工艺、珠宝镶嵌工艺、首饰制图、电脑首饰设计、宝石琢型设计、首饰现代生产工艺、蜡雕与铸造、金属编织工艺、首饰课题创作等[11]。

珠宝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具有行业特色的应用型学科,在知识体系上包含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以及人文艺术类领域的相近学科的基础知识。珠宝专业高度共通的学科知识容易形成学科交叉领域,具有建设学科群人才培养平台的潜力,从而起到牢固学生专业基础、拓宽学术视野、提升综合技能、对接行业用人需求的积极作用。

1.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珠宝资源与贸易

中亚、西亚(及东欧)与中国陆上相通,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经济走廊带。从地质视角评价,中亚、西亚及东欧地区横跨古亚洲和特提斯两大全球性构造成矿域[12-14]。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伴随着强烈的多期、多阶段成矿与叠加改造作用为成矿元素迁移和巨量富集创造了有利条件,形成了众多世界级矿床[15],其中不乏珍贵的珠宝玉石资源。据不完全统计,“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中,有41个国家出产宝石。其中,俄罗斯、南非是世界级钻石主产国,缅甸、泰国、斯里兰卡、印度、马达加斯加等是世界级彩色宝石主产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既有全球最大宝石消费市场,也有世界级宝石的加工基地和集散地。差异化的贸易优势有利于增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自的经济发展,更有助于巩固各国之间的战略关联性,突出利益交汇点,实现贸易共赢。

根据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16],2020年末,中国境内投资者在 “一带一路”沿线的63个国家设立境外企业超过1.1万家,涉及国民经济18个行业大类,当年实现直接投,225.4亿美元,同比增涨20.6%,占同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14.7%,较上年提升一个百分点。从行业构成看,流向制造业的投资76.8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占34.1%。“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面向世界的新平台,对每一个行业和领域都是重大的历史机遇。依靠中蒙俄、新亚欧陆桥和中国-南亚-西亚经济带以及海上战略堡垒,可将“丝路”上宝石资源、加工资源、贸易资源禀赋好的国家联结成一个宝石产、供、销一条龙的有机整体,利用邻里地缘优势,拉近利益纽带,发挥互补优势,建立起多层次全方位伙伴合作关系,强化战略对接,激发增长潜力,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携手打造全球新兴贸易治理框架,共筑“宝石丝路”。而实现这一目标,无疑需要大量国际化复合型珠宝专业人才作为支撑。

1.3 “一带一路”背景下珠宝专业国际化人才需求

从历史上看,任何一次大学的变革都与时代提出的命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下,“一带一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和中国发展格局,围绕着这一发展格局,整体的学科学术、人才培养和内部管理的整合和改革,是目前高校进行综合改革所必须要回应的问题,这不仅是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新战略任务和新要求,也是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新支点。

放置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珠宝专业国际化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着眼于“专业融合”培养学生的全球治理能力,做到:(1)信仰坚定,知晓、理解、认同中国特色全球治理观;(2)外语水平扎实,专业知识精深,通晓珠宝行业国际规则;(3)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具备将国际经济、商务、法律、管理理论基础和珠宝专业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4)了解行业形势,具有分析行业问题,判断行业趋势,解决行业国际事务争端的能力。

为达成以上人才培养目标,珠宝专业国际化人才应具备三个维度的素质:(1)知识维度——聚焦行业全球热点的珠宝专业知识、理解全球治理内涵并掌握参与全球治理方法的通识知识;(2)技能维度——语言沟通能力、将其他学科知识技能应用于解决珠宝行业问题的知识迁移能力、理解分析全球化背景下珠宝行业问题的能力、协商治理能力;(3)价值观维度——秉持全球核心价值观和全球公民意识,以关乎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国际事务为己任,关心并致力于解决全球共同的危机与行业发展瓶颈,从而促进行业发展。

2 珠宝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以“一带一路”建设对珠宝专业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为导向规划人才培养的重点有三:一是重视“一带一路”跨文化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不尽相同。应以加强民心相通为主旨,深刻理解中国和外国的国情、文化,就文化差异和可能存在的文化冲突,对人才进行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培养;二是要重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策法规的学习。做好“一带一路”的前提是政治互信。因此,在培养珠宝专业国际化人才时应围绕“一带一路”可能出现的政治法律风险,开设专门的“一带一路”的政治法律课程;三是要重视对人才贸易、金融素养方面的培养。“一带一路”所提出的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需要教育者结合“一带一路”的实践,深入研究金融创新、自贸区建立、通关便利化等,组织好教师队伍,凝炼好方向,培养出具备行业国际视野和市场思维的人才。

具体到珠宝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路径,则应从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管理模式、教学评估机制等方面去整合“一带一路”背景下珠宝行业的新内涵与新要素,形成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路径。

2.1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学院履行人才培养职能的基础也是培养优秀国际化人才的命脉。培养符合“一带一路”建设需求的珠宝专业国际化人才,应格外注重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前瞻性。一方面积极利用学校、学院的国际化合作伙伴教学资源,引进一流大学专业课程;另一方面与国外伙伴院校共商共建专业课程,从珠宝专业院校优势学科特色以及理论教育和实践结合的特色出发,对现有本科生课程体系进行梳理和完善,建设一套前沿的、体系化的,蕴含国际化人才培养内涵的,有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新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应保留原课程体系中基础教育课程,增加职业技能教育和素质教育课程,科学规划以跨文化交际、全球治理为主题的专业选修课程,从学科知识结构系统性、实用性的角度合理衔接专业核心课程、交叉学科课程和通识课程,从而形成具有宝石行业鲜明特色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珠宝资源与贸易特点的国际化教学课程体系。

2.2 教师队伍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毋庸置疑,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先决条件。院校应充分运用国家政策,以引进国际化高素质人才,定期开展海外专家学者讲座等形式来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水平。与此同时,需注重对教师的中国特色全球治理观和国际化意识的培养,让教师更加认可珠宝行业的国际化教育方向,意识到自身国际化水平对学院整体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教师参与国际化建设的热情。此外,学校和学院应注重建立教师教学数据监测和效果评估,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指标内置于学院人才质量评估中,从观念、意识能力、行为结果、绩效的目标层,引导学院将师资国际化列为发展战略内容;设计师资国际化发展规划;对教师实施师资国际化发展项目和国际化绩效评估;鼓励教师以进修、访学等方式参与国际交流;激励教师开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相关的全英文课程,出版专业教材;激励教师积极参与与珠宝行业相关的国际组织任职、合作研究、国际会议、科研论文等,从而使珠宝专业师资国际化提质增效。

2.3 管理模式

珠宝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体制机制改革。学院可结合自身特点、优势调整传统管理模式,优化学生管理制度,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创新培养方式。在积极开发新课程、重组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根据“一带一路”建设对珠宝专业人才的需求,制订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培养计划和管理方案,设立珠宝专业国际班,采用全英授课;在培养方案中置入“一带一路”相关课程;增加海外实习实践培训;搭建国际班学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的交流平台;与涉外珠宝企业协同育人;组建由珠宝、国际化方面的专业教师、行业专家、企业高层的人才培养顾问团队;建立“一带一路”珠宝专业人才项目管理制度,最终实现“一带一路”背景下珠宝专业教育系统的质量最优化。

3 结语

“一带一路”背景下珠宝专业人才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具体方向。大学国际化就是将跨文化的、全球性的视野有机整合到全体大学生的学习经历和职业行为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大学联合会这样定义大学国际化:“把跨国际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

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至今,中国宝石学科经历了开创、成型、成熟三个阶段,从被动适应行业到主动发展学科,在摸索中明确学科定位和方向,为中国珠宝首饰产业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学科自创立之初即与国际主流的珠宝机构建立了紧密的教学、研究合作关系。学科也一直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致力于服务珠宝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因此,在新的全球经济环境中,着眼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的珠宝行业前景,应该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探讨人才国际化培养路径,把国际化嵌入办学全过程,培养学生根扎母语文化的自信、自尊、但不自大的宽广胸怀和同理心,包容力以及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全球治理胜任力,从而从本质上提升珠宝专业的国际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不断运动和发展的动态过程,其内涵与外延均随不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切不可盲目地移植或照搬某一现有模式的过程,而应立足自身特色,着眼愿景目标,以院校层面政策为引领、支持与保障,推荐 “一带一路”背景下珠宝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形成科研、教学、实践体系,统筹协调,联动创新,高水平完成与时代需求相匹配的人才培养任务。

猜你喜欢

宝石珠宝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丢珠宝的人
“种”棵宝石树
我的珠宝之途(之十三)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珠宝被劫案
宝石迷踪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珠宝的 YOUNG AND CH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