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多元化发展路径研究

2022-03-24连谢杨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

航空财会 2022年5期
关键词:西南民族经济

连谢杨/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

我国西南民族地区的特点在于辽远广阔,包含不同的民族,主要有苗、白、藏族等三十多个少数民族。西南民族地区在信息、交通、经济发展等方面都与中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为了从根本上摆脱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困境,高速、铁路、网络这些基本建设首先要完成,其次是寻求与发达地区在经济上的合作,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不断调整、优化自身产业结构。根据西南民族地区的特点,推进高山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推进“互联网+”民族文化旅游,开展旅游扶贫效益评估,引进各种人才前来工作,促进跨境农产品在供应链上实现“五位一体”的目标,助力西南民族地区经济的腾飞。

一、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西南民族地区存在优质产业,如耕地、林矿、水能等都很有优势,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是日后发展的有力保障,可以以此为依托,发展旅游业。但是西南有些少数民族聚集区,由于高原和高山的阻挡,交通非常不便利,交通网分布也不均匀,这使得少数民族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困难。

(一)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均衡

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处于既不发达又不均衡的状态。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发展水平较高的直辖市重庆和成都、昆明等省会城市。就西南民族地区各个区域来讲,发展水平不一,区域发展极其不均衡,导致资源无法实现有效分配,这样容易阻碍新经济增长点的出现。西南民族地区整体的发展水平与全国的发展水平相比也是处于最末位置。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西南民族地区大多地处偏僻而遥远的山区、低深河谷地区,自然环境险恶,地质地貌复杂,在一些基础建设上,如水电、路、通讯等方面的投资费用过大,难度也较高,建设进程受阻,因此,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一直在路上,尤其是交通设施上更为明显,这也成为制约西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尽管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西南民族地区在基础设施方面不断前进,获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然而,并没有达到发达地区及周边省份的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1]。

(三)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单一

西南民族地区恶劣的地形带来了很多问题,当地的水利设施条件差,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充足的水资源,这就造成几乎没有大规模的农业发展,地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使得当地人力和自然优势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农业、林业、养殖业是西南民族地区的主要经济来源,缺乏现代化产业,在西南民族地区的经济结构中,传统产业的占比很高,与现代化产业相比,这些传统产业的技术和生产效率不具有优势,这也成为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且差距与中东部地区越拉越大的重要原因[2]。

(四)经济发展多依赖当地资源

西南民族地区的优势就是自然和环境两大方面。这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厚,纯朴的民俗风情,山清水秀的环境和具有历史气息的建筑物大多完好无损,多种文化的碰撞,形成不同的文化元素,便利的资源能带来很多优势,比如政府近年来鼓励的低碳绿色经济的发展,也就是旅游业的发展。这些自然条件不仅促成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种植或养殖业也依托于不可复制的自然资源得到了发展,这都源于环境带来的经济发展[3]。

二、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发展一直呈上升趋势,西南民族地区的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国家对于西南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推行了很多优惠政策,使得西南民族地区在保障民生方面的条件不断改善,自身的发展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但我国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在当前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这些因素会影响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

(一)市场经济融入度不高,技术、文化创新支撑力量较薄弱

在科技兴国的大背景下,西南民族地区同样重视科技方面的创新,在人力、资金方面均不断地投入,但因为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互通,使得西南地区相比于全国科技水平仍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市场经济体制本质上开放共荣,但竞争意识不足,技术创新也没有紧跟时代潮流,使得生产相对落后,市场未得到良好发展。

(二)非经济因素对自由市场经济的制约

西南民族地区恶劣的地理位置使得产业结构失调,是造成发展进程缓慢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少数民族一些特有的语言、文化和宗教信仰等,也是市场经济缓慢发展的重要原因。如何让民族元素变成独有的吸引力,能在自由市场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进而转变实际生活中非经济因素对自由市场经济的影响,最终促使新的更大的市场规模的诞生,是目前的困难所在[4]。

(三)产业发展与资源利用的矛盾

对处于高山经济带的西南民族来说,农业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土地问题,而以往几年,一些地区并没有好好保护山地,一味地肆意开发,最终导致生态被破坏,水资源不足,土地资源稀少,用于种植、养殖的可用土地越来越少,直接导致农业产业发展受到限制,难以形成良好的规模发展态势。资源方面的不足导致高山地带西南民族的经济发展速度跟不上全国经济发展的步伐[1]。

(四)工业和第三产业基础薄弱

西南民族地区的工业化水平不足,第二产业所占的比例不高,第一产业居于首位,形成不良的产业结构。与全国相比,西南民族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处于最低阶段,原材料工业和初加工工业与第一和第三产业之间形成的连接不够紧密,导致轻、重工业的发展是分离的,资源的优势并不能很好地转变为经济推动力量。

三、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多元化发展路径

推动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路径是多元化的。首先,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不同地区间是以分工的关系存在的,生产不再是某个地区的事情,各个民族形成紧密的联系,这为中国经济活动的规模效益贴上了独特的标签。西南民族地区的发展也在与国外经济交往的过程中得到提升,让西南民族地区与内陆地区的产业建立亲密的关联性,内地和边疆、边疆和边疆在经济方面都得到了融合发展,不发达地区地理上的劣势摇身一变成为优势[4]。

(一)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与合作,吸引外来人口就业

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差异这一情况来说,关键是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建设。区域的经济发展建设应鼓励少数民族聚集区加入,让他们得到更多红利。在经济发展中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地区经济发展新格局。以轨道交通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民族地区和城市群在金融业、教育业、信息产业和产业结构等方面获得良好发展[5]。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优化西南民族在高山经济地带上形成的发展结构,进而创造较多的机会和较高的收入吸引人才,同时还要完善现有知识型人才的培养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引进机制,落实引进政策,提高西部地区整体人员素质。

(二)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推进高山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西南民族地区高山民族的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农业生产的发展也面临着激烈的资源竞争,所以需要走集中化与规模化生产的道路。利用效益获取规模生产模式,有助于改善高山民族的资源利用率,从而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变,重点是促进特色优势产业以及关键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变必须要实事求是,通过对比,大力发展极具本地特色的良好产业。实施有效的政策手段,推动西南民族地区有能力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进程中,突出特色优势产业的优势地位,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相应的经济实力,着重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同时还要打造以民族特色、地区特点为主的产业品牌。

(三)推进“互联网+”民族文化旅游,开展旅游扶贫效益评估

要想将传统文化资源打造成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需要把传统文化资源的来源搞清楚,然后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整理,加入现代社会的高新技术,形成现代化的民族特色产品。传统文化的整合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更是现代智慧的融入,将互联网的高新科技用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将传统文化的特点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保存和传播,建立起传统文化的信息库,更好地发展民族特色文化。在互联网的信息科技时代,不仅要注意民族特色的发扬,更要注意传统文化的保护,对文化资源薄弱环节进行完善,精准扶贫,让扶贫落实到每一步,结合当地的文化特点,将旅游扶贫从困难变为容易。此外,进行扶贫的地区要定期对结果进行评价,定期评价会让扶贫方向更加精准,更加有效地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将特色文化产品发展成具有地域风情的旅游景点,推动“旅游、互联网、民族文化”融合发展[6]。

(四)调整优化西南民族地区产业结构,推进跨境农产品供应链“五位一体”

对于西南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工业发展尤为重要。根据西南民族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西南民族地区适合服务类和商业(即第三产业)发展。税收政策限制了西南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要适当地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对于有能力的企业进行引入,对经济发展区域进行扩大,建设方便快捷的通讯设备,保证信息和物流接收得准确性,只有这样,工业才能蓬勃发展,农业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整个产业结构才能发生根本转变。同时由于跨境农产品的供应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西南民族地区在农业上呈现出外向化不足的局面,要促进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在“五位一体”方面的发展,各个方面都要以有机组合、边界融通、梯次递进为主要发展形势,促进跨境农产品供应链能够以开放性的形式发展[7]。只有如此,才能推动西南民族地区农业外向化发展。

猜你喜欢

西南民族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我们的民族
“潮”就这么说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Country Driving
多元民族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一路向西南——然乌湖、米堆冰川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