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家风重要论述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2022-03-24曾祥明温思霞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家风家庭建设

曾祥明 温思霞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

家风是家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家族世代传承下来用以规范约束家庭成员行为作风的精神力量和道德品质,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反复强调家风建设重要性的系列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家风建设的基本问题。梳理总结十八大以来国内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相关成果,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引向深入,为扎实推进家风建设,创建家庭文明良好局面,形成风清气正的社会风尚等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价值。

为了总结习近平家风建设的研究状况,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在中国知网(CNKI)中以“习近平家风”为主题检索到952 条文献资料,限定篇名检索“习近平家风”共有67 条文献资料,限定篇名检索“习近平家风建设”共有105 条文献资料,本文将围绕习近平家风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当代价值和实践路径4 个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梳理,并为未来研究提出建议。

一、当前关于习近平家风建设论述的研究概况

(一)习近平家风建设论述产生的时代背景

时代催生思想,思想引领时代,一种思想、理念的产生必是其条件综合作用结果。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习近平家风建设论述形成的时代背景大体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理论渊源说。关于习近平家风建设论述的理论来源研究,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但多数学者大体认同它是汲取于马克思主义家庭观、继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受到革命前辈红色家风文化的影响。顾保国认为马克思主义家庭观是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土壤、无产阶级红色家风是文化源泉。胡剑认为习近平家风观的形成主要受到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中华民族优秀家风文化、家庭环境及优秀共产党人良好家风的影响。关敏认为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的渊源来自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家风文化、习近平个人的家庭影响。从这个角度讲,其增加了习近平总书记家庭的影响。尽管有的学者对形成背景的理解有些许出入,但大体是围绕这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第二,现实需求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这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核心价值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这种情况,家风建设论述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学者们也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家风建设的现实必要性。黄德锋认为习近平家风是为加强对新时代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的紧迫性提出的。马丹丹认为它是立足于加强政风建设的紧迫性、立足于社会风气建设的迫切性、立足于家风建设的必要性提出的。仇文利认为家风建设的加强,一方面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治党、改进作风和反腐倡廉的必然要求。

第三,实践基础说。有学者认为父母身体力行的优良家风家教深刻影响着习近平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将其在家庭中传承的优良家风贯穿到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康凤云认为习总书记在家庭中所受教育以及自身独特的生活阅历为习近平家风观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条件。陈钰雯、聂志平认为家庭环境成为习近平家风思想的重要源泉。

(二)关于习近平家风建设论述的主要内容研究

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学界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丰富多样,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方向给予了界定。一方面,从素质品质层面上,胡剑从“勤俭、奉公、勤学、宽厚”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他把习近平家风内容归结到道德品质、道德准则。徐国亮认为崇德向善与做人气节是习近平家风家教的核心内容。彭勃认为主要内容包含“大家”层面和“小家”层面,在他看来,家风是对权力以民为本、对名利清廉淡泊、对下属立身惟正和待亲人要爱亲顾家、待亲情要公私分明、待生活要修身自律。他将其归结到个人基本操守、底线。总而言之,都是对家风文化素质层面的内容概述,包含着对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从关系上,部分学者从家风与社风、党风、作风的关系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施亚波将其归纳为家风关系民风世风、党风政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三个主要方面。史亚博认为家风建设重要论述蕴含了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个维度的科学内涵。在不同层面家风建设的内容各不相同,面向社会实践呈多角度展开,不同关系层面的内涵相关联又体现出独立性内涵。

(三)关于习近平家风建设论述的价值探析研究

国内学者对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地位和价值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第一,国家发展说。葛大伟认为重视家风建设在治国理政伟大实践中具有独特作用。他认为习近平家风建设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好家风助力修身治国。黄德锋认为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是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提出通过对领导干部廉洁家风建设培育达到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陈延斌认为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着力点就是要以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助推党风政风民风建设。由此来看,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推动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净化了政治生态,助力国家繁荣兴盛。

第二,社会和谐说。首先,引领社会好风气。李毅弘、戴歆馨认为新时代“好家风”的培育为推进新时代家风文明建设和树立良好的社会新风尚指明了方向。关敏认为家风建设是推进社会治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路径。其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沈壮海提出要充分发挥家教家风对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作用,推动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生根。最后,良好家风助力民族复兴。陈春燕、李芳认为建设优良家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本要求。顾保国则对其价值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家风既是民族复兴的“先手棋”,也是政治生态的“催化剂”,亦是核心价值观的“助推器”。上述学者们皆强调良好家风是社会宝贵精神财富,传承好家风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第三,教育资源说。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学者们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家风对当代教育的作用。首先,对家庭教育,沈林认为家风是家庭传统的延续,对家庭成员来说,家风是家庭教育无形的力量。其次,对学校教育,吕文涓认为家风建设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占据重要地位。最后,对自我教育,李思仪认为习近平家风观为大学生日后组建家庭提供道德及行为准则,帮助学生在人生阶段中制定合理规划,实现社会责任。

(四)关于习近平家风建设论述的实践路径研究

在实践中进一步对习近平家风建设论述拓展和深化是所有研究的最终落脚点,也是相关研究的价值指向,当前学术界对这方面的研究包含了以下几方面:

第一,国家建设说。董革玲从两方面总结了家风建设的根本路径,她认为一方面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家风建设提供物质支撑,另一方面要秉承文化创新赋予家风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以此来为国家的发展注入力量之源。尹胜男除了以上两方面,还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强化法治实践,她认为这不仅可以促使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在我国实现新发展,为家风建设指明正确方向,还可以通过法治实现家风建设制度化。除了上述几方面外,李晗强调要用党风建设引领推动习近平家风建设落地生根。

第二,社会合力说。首先,社会层面,徐国亮认为要高度重视家风传承与家教建设,注意文化熏染,久久为功,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科学合理安排。社会各界齐心协力、互利合作抓好家风建设。其次,家庭层面,赵淑芳认为注重家风建设论述落地生根必须坚持从家庭入手,与社会合力,让国家把控。施亚波认为要发挥女性在家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包含家风建设实施的具体层面,涉及群体更加具体,指出特殊群体的特殊作用。再次,学校层面,李留义、王卫国提出要聚合家庭和高校育人力量,推进家风建设和高校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最后,个人层面,吕文涓指出培育良好家风必须立意高远,坚持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强调解决家风建设现实存在问题的实现路径必须要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作用,要通过践行文明行为促进家风建设。

二、关于当前习近平家风建设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习近平家风建设论述研究是我国家庭教育、品德教育的重要课题,学者们为此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见解,为广大学者进一步研究学习习近平家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关于习近平家风建设论述的研究如火如荼,研究数量逐步增多,但总体而言仍处于初创阶段,基础研究薄弱;跨学科研究不足,研究观念仍需深入;研究方法单调性等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且现有的研究是否能更好的指导实践以及与现实问题的契合度也有待考察。

(一)现有研究深度不足、基础研究薄弱

当前学术界关于习近平家风建设的研究有热度但缺乏深度,研究相对较为薄弱。一方面是有深度的文章较少,缺乏理论提升;另一方面是研究成果多数是对习近平家风的侧重点剖析,没有上升到意识形态领域且缺乏个案型研究。目前学界对习近平家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价值维度、实践意义方面,且角度侧重于家庭文明建设、领导干部家风的研究。主要的原因是习近平家风概念提出的时间尚短,学界对习近平家风建设的理论学习深度和广度不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不够。

尽管已有的研究成果从各个方面对习近平家风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总体来讲,学术界仍需要系统深入地研究。因此,针对习近平家风建设的研究现状,学术界今后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增强理论功底,对习近平家风的研究要往深处走、往高处走、往实处落实。在研究范围上统筹推进“五位一体”与家风建设的深度融合,打造“五位一体”服务体系提升家风教育指导水平,从而丰富家风建设的理论研究体系。此外,理论界要透过表象看实质,对习近平家风建设的研究上升到意识形态领域。重视对家风的意识形态安全的研究,也要以关键部分带动整体,通过典型家风实例论证增强家风理论说服力。

(二)研究思路待开拓、跨学科研究不足

研究思路待开拓,多学科、跨学科研究不足。从目前中国知网上以“习近平家风”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得出的结果来看,按照学科覆盖角度分析探讨依次是马克思主义学科、政治学、教育学领域的习近平家风研究成果,其他学科例如从历史学、体育学、法学视角研究习近平家风相关内容的研究成果还比较欠缺,尚需进一步实现多学科融合,突破研究成果。

面对这种情况,学者们对习近平家风建设的研究就必须进一步打开思路,多渠道、多方位地探索,激发创造思维。因此,应实现家风与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体育学和历史学等学科有机融合。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现象和技巧为基,依托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中涉及的家风知识,例如:在社会学中家风常以“家风文化”出现、在心理学中常以“精神风貌”出现,在教育学中把家风建设与学校德育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历史教学课堂中渗透家风教育,体育也应成为一种家风,这样从多学科的角度深挖家风,将家风建设很好的融合在各学科中,实现多学科多元互动。通过多学科、多领域对家风建设综合研究、拓宽渠道,为青年学生成才成长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使青年学生全方位、宽领域地深入学习习近平家风建设的核心要义,成为优秀家风传承者和践行者。

(三)研究方法待拓展、实证研究待加强

对习近平家风建设的理论研究最终是要指导实践的,但是理论界对习近平家风的研究存在宏观研究全面开展,微观措施跟进不足的情况,如何将习近平家风建设理论与实践指导紧密结合是研究的要点所在。而目前的研究成果中,对以习近平家风建设指导具体教育实践的实证研究和调查几乎没有,针对性研究不强。其次,理论课题研究开展中,研究方法存在不足。

为此,学界要认真分析和研究习近平家风建设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习近平家风建设不能惯用老办法、老眼光看待,要进行创新方法,综合运用比较研究法、实证分析法、定量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式进行整体研究。例如:在研究中,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家风建设典型地区典型事例进行探究,也可适当加入对比分析有效说明结论。另外,充分发挥典型案例在实践中的价值功能。典型家风案例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体现着时代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关切。针对指导当代家风实践性上,还缺乏标志性的研究成果的状况,学界还需要根据客观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手段去落实针对性家风建设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全国家风建设优秀实践案例的调查,并且对地方典型经验做法进行深入总结和提炼发展,使之升华为理论成果,以理论成果指导实践扎实推动家风建设。

三、小结

家风关系着党风、连着政风、影响着民风和社风,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到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将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认同。在当前学习习近平家风建设系列讲话、将家风建设落实到实处的背景下,在家风与家庭、社会、国家的关系中,对习近平家风建设进行视野更广、创造性更强的研究是当前和今后研究者的努力方向。

猜你喜欢

家风家庭建设
勤劳节俭传家风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家庭“煮”夫
家风伴我成长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别样家风,别样精彩——教你轻轻松松写“家风”
恋练有词
百家姓看“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