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群体细分在专业课程分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服装专业为例

2022-03-24周陈星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分层服装

赵 绮,周陈星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嘉兴 314036)

高职服装专业教育的课程作为对接职业岗位的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高职服装专业不断通过教学改革实现自我完善,但是研究相关资料并结合高职服装专业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发现,近几年来,从早期的项目化教学、翻转课堂,到现在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等的一系列教学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1 存在的问题

1.1 “学的需求”和“教的供给”之间还没有达到很好的平衡

高职服装专业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例如他们有很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思维活跃,喜欢关注新的事物,动手能力强,他们普遍不太习惯“记忆性”的学习内容,但是如果涉及一些制版缝纫等的动手实践活动,则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专业教学也根据这些特点进行了一些改革,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教学改革时,容易忽视的一个方面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之间的巨大差异,学校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改革,但是显然这样的方式并不合适现今的服装专业学生。同一教学方式的使用容易导致一个班级有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专业能力,但是有些基础差的学生还没有学会,也就是“一刀切”的方式无法很好实现“学的需求”和“教的供给”之间的良好平衡,以至于出现学生想学但是学不好,进而引发一些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负面情绪。

1.2 改革视角与现今教学理念之间的偏差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服装专业也对教学进行了很多的改革尝试,但是以往的教学改革视角基本都是基于服装教师的视角,专业教师通过总结以往在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教学改革中应该解决的问题,或是从服装企业的社会岗位需求出发,研究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的匹配性,进而开展教学改革。虽然有的时候也会开展专业的学情分析,也会通过调研了解一些学生的学习特点,但是往往基于总体数据的结果,忽视服装专业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使用以偏概全的方法进行总结,其研究视角大多数从教师授课过程中碰到的某一具体问题出发,因此改革研究关注的重点依旧还是在教学方法上,即从“教”的角度出发。而这与当前的教学理念:将课堂的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推崇“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的教学改革思路,还存在比较明显的偏差。

1.3 学生群体的差异化教学还没有实现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理念关注学生群体本身,在查阅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发现,现今的服装专业教学改革,较少关注学生群体的差异性,差异化教学还没有很好实现。这导致问题从微观角度看,就是一些原本可以学有所长的学生由于缺乏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服装专业能力无法得到很好提升,导致人才的流失;如果从宏观角度看,无差异化的高职服装教育会培养大量同质化人才,导致服装人才内部之间激烈竞争,同时导致另一些类型人才的缺失。服装专业的人才供给和实际服装市场需求不匹配。这对于服装专业高职教育的长远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2 问题成因分析

2.1 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通过一线高职服装专业课教学工作不难发现,现今的高职服装学生个体差异性较大,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生源的多样化带来学生特点的多极化。首先表现在学习方面,在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等方面有显著不同,其次表现在生活方面[1]。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的教学改革如果采用“一刀切”模式可以满足一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是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如果要调动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给予其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必要将服装专业的学生群体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研究对象,应该分析服装专业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制定不同的教学改革方法,探讨不同群体差异化的教学与评价方法,也只有这样的服装专业教学改革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教改成效。

2.2 以成绩为指标进行群体细分不利于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区分高职服装专业学生的不同群体,研究基于“分层教学”理念进行。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打破原来行政班的划分,根据生源的质量及其特质进行重新组合划分,构成一定梯度的授课班,然后有针对性地调整服装专业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考核评价机制等等,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2]。从概念也可以看到,以往的分层教学,分类标准是基于学习成绩进行,但是研究认为以这种标准开展的分层在高职服装专业教学中并不适用,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他们本身是通过考试成绩分层筛选出来的学生;另一方面,原先以学习成绩为基础的分层教学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心理的负担,因为高职服装专业学生的学习成绩在高考中一般不太理想,甚至很多学生在成绩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如果再次以成绩进行分层,容易戳中学生内心的敏感点,进而引发更强的自卑或是反感情绪,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因此,研究认为选择更为中性的学生群体细分指标进行服装专业学生群体划分,进而开展分层教学显得更具实际意义。

3 学生群体的调研

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的要求[3]。实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实现高职教育向高质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因此在服装专业课教学上有必要选择合适的细分标准,进行高职服装专业学生的群体细分,并以此开展专业课程的分层教学,推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服装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3.1 细分标准的选择

由于现今的专业课程都是以专业为基础开展的,因此本研究将选取高职服装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调研问卷,并将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进行不同类型学生群体的细分,在细分标准上选择更为“中性”的细分变量。本研究拟使用“学习类型”调研问卷,将学生进行市场细分。

3.2 调研的开展

研究发放了89份问卷,涉及服装专业大一、大二、大三不同年级的学生,其中筛选出无效问卷3份,有效问卷共86份。

4 调研结果及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服装专业学生群体中存在的4种学习类型分别为“行动型”“深思型”“理论型”和“实用型”,每个类型具有不同的学习特征。在群体比例上,发现“行动型”和“深思型”比例较高,分别占30.43%和45.65%,“理论型”和“实用型”比例较低,分别为17.39%和6.52%。“行动型”“深思型”“理论型”和“实用型”4种类型有着明显的群体差异,具体特征如下。

服装专业中“行动型”学生群体特点(比例较高:30.43%):这一学生群体对于新事物充满兴趣。乐于尝试,不怕失败。喜欢参加各种类型的活动,敢于挑战,这也是他们成长的动力,但是具体做某一件事情的持久性不足,注意力容易变更。平时非常喜爱社交,在集体中是活跃气氛的人。

服装专业中“深思型”学生群体特点(比例较高:45.65%):这类学生喜欢作为旁观者从各个角度观察并感悟体验。他们在下结论前,会进行全盘的思考。做事情比较谨慎。集体活动中,他们喜欢先听其他人的意见,大概了解状况后,才提出自己的看法。他们行为比较低调,比较冷静。

服装专业中“理论型”学生群体特点(比例较低:17.39%):这一类型的学生喜欢观察,非常注重事物的条理性,并且善于总结。分析能力强,相信理性化的客观事实,而非模糊的主观意念。他们解决问题的依据是逻辑的一贯性。这是他们唯一能接受的思维模式。他们喜欢将确定性最大化,任何主观意见、发散型思维和轻率的决定都令他们觉得很不舒服。

服装专业中“实用型”学生群体特点(比例较低:6.52%):实用型学习者喜欢尝试新点子、新理论和新技术,非常注重实践,只要有想法吸引他们,他们会立刻自信满满地采取行动。他们不太喜欢开放式讨论,喜欢用务实的决策解决问题。

5 服装专业课程分层教学改革建议

通过调研发现,高职服装专业的学生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共性,同时存在群体的差异性,在教学改革时,应该根据调研结果兼顾共性和个性两个方面开展教学模式的革新。

5.1 在共性方面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服装专业的学生整体比较喜欢思考,同时也乐于行动。但是对某一件事情的关注上不能持续太久的时间,在总结规律上,不太擅长。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同时系统性的知识有必要分解成几个小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解决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在一个事物上的问题。在教学模式上,整个群体中65.22%的学生更喜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模式;84.78%的学生更喜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普通课堂和翻转课堂上的比例比较接近,值得注意的是略高一些比例(54.35%)的学生更喜欢普通课堂的讲课方式,说明高职学生还不太适应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作业的选择上,78.26%的学生更喜欢可以从多个作业中选择一个作业来完成。

应该注重学生群体对于反转课堂的反馈结果,其他几个项目,学生基本给出了正向反馈,但是在反转课堂的反馈结果上,略高一些比例(54.35%)的学生认可教师在课堂上直接授课的方式,说明高职服装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依赖性上还是比较依赖教师。所以教师如果要在课堂上开展反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该使用更多的措施帮助学生适应这种模式,逐渐降低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程度。

5.2 在差异性方面

应该考虑到不同的学生在性格和学习习惯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前面已经具体分析了4个不同类型学生的性格和行为特征,在4类学生中,“行动型”和“深思型”的比例是比较高的,同时可以发现,两者在学习和行为特点上呈现互补模式,“行动型”学生乐于尝试,敢于挑战,但是注意力容易变更;“深思型”学生则更加喜欢观察,喜欢听取别人的意见。因此可以考虑将这两种类型的学生组合到一个小组中开展学习。“行动型”学生提出的意见和看法可以为“深思型”学生提供良好的参考,同时“深思型”学生在进行学习总结时得出的结论可以帮助“行动型”学生将注意力继续集中在原有的知识点上。“行动型”学生善于表达,可以代表小组进行发言,“深思型”学生善于思考和总结,可以为“行动型”学生组织发言稿,通过这样的方式,两种类型的学生都可以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提升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同样地,“理论型”学生和“实用型”学生也可以插入到小组中,按照性格和学习特点参与小组学习。

5.3 在具体实施方面

第一步,教师在开始开展一个新班级的服装专业课程教学活动时,要先进行学生群体分类,由于这种分类指标是基于中性的评价标准,可以在各个班级中公开进行,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服装专业学生一般没有参加过类似的测试,也会产生比较高的积极性。第二步,根据不同的学习类型,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为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方法。例如在以个人学习为主的学习环节中,由于高职服装专业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可以对下发的学习资料进行一定的调整,例如“行动型”学生注意力是比较短暂的,在学习模块的设计上应该将包含知识点的视频设计得更短一些,降低他们学习的困难度,针对他们“乐于尝试,敢于挑战”的性格特点,在翻转课堂线上学习时可设计更多可以主动参与的内容,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开发一些互动性更强的教学课件,寓教于乐,通过给予更多的动手和思考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三步,有必要设计专业课程小组作业项目。性格的差异性除了单独学习过程中应该得到认可外,还应该使其在团队中获得认可,这样才能增强高职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这种自信心对于其将来进入工作岗位也会有很好的帮助。在小组作业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将不同类型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以实现优势互补。

这种将学生进行分层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专业课程开始前,要进行学生类型调研分析,在课前对所上班级的学生类型和比例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小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设计,要保证每个组员有相关的学习任务(例如总结知识、代表小组发言等)。在分组时候,要求每个小组具有不同类型的学生,保证不同群体之间可以相互帮助。课后,教师应该对课程的分组结果进行一定复盘,有必要的话要调整原先布置的学习任务以便更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6 结语

以上研究是以服装专业学生为基础开展的,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可以为同学院其他专业进行相关改革提供很好的依据,可以帮助学院了解服装学生的情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也可以为服装专业教师后期开展专业课程分层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提升服装专业教师的教学改革能力,提高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成效。以往对于学生群体细分的研究开展相对还是偏少的,以后的研究还可以在学生群体细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不同群体的具体学习特点、学习过程等方面的情况,从而为将来更好地开展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分层服装
让人心碎的服装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有趣的分层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