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的河南实践

2022-03-24秦长江

协商论坛 2022年8期
关键词: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人民政协

□ 秦长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大量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论述。2018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型政党制度”的重大论断,并深刻揭示了新型政党制度的内涵特征、基础来源、独特优势与价值贡献等内容,对坚持和发展新型政党制度提出了具体性指导。河南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论述精神,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新型政党制度效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省政协组织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政协履职的根本政治原则,贯穿于政协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人民政协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始终坚持在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

河南坚持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取得的成绩

中国共产党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事业的领导得到加强。一是坚持政治引领。全省政协组织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政协履职的根本政治原则,贯穿于政协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人民政协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始终坚持在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建立了向党委报告工作制度,各级政协党组主动向党委请示报告工作的意识不断加强、制度不断完善。二是强化理论武装。各级统战和政协组织、各民主党派坚持把思想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理论武装得到加强。三是重视党建制度机制建设。建立了具有政协特点的党的组织体系和党建工作制度机制、党委书记抓政协党建工作纳入年度考核机制、党组成员联系界别工作机制、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工作机制。多地市探索实行了定期召开党的建设联席会、推进会、“讲述评”等多种党建形式,建立了领导班子成员领办督办政协重点提案工作制度、紧急提案工作机制、党组议事规则、党员委员履职考评与述职等制度。

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一是与时俱进,大胆创新。2019 年首次实行省委、省政府、省政协领导班子成员领办重点提案制度。2020 年,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多个地市政协出台紧急提案制度,将常规三个月的提案办理时限大幅缩短至15 天。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省政协建立了与邻近省份的政协协作联系机制和联名提案机制,加强区域协商平台和载体的搭建。二是充分授权,树立典型。各地市在不断摸索中形成了政协工作的特色模式,以新乡市“三四五”协商议题确定机制和南阳市“3+3+N”工作模式较为典型。三是抓住重点,发挥作用。人民政协始终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聚焦中心任务和民生服务履职尽责,探索出不同的活动载体和形式,使委员提案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三个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委员履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是不断丰富委员活动载体和途径。省政协建立了“智慧政协”系统,地市通过搭建“远程协商”视频会议系统实现全市政协互联互通,各地开发了“委员履职通”“政协通”等手机APP 功能,新科技在人民政协工作的应用逐步普及。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出不同的活动载体和形式,比如,南阳市政协2020 年开始推行的“小讲堂”“微协商”“深走访”活动,组织各级政协委员履职下沉,委员主体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二是狠抓政协提案的质量。出台了关于提高提案质量的意见,在提案征集、提交、审查、交办、重点提案遴选、督办、办理协商、成果转化等方面全流程优化,建立科学严明、可操作性强的制度规范,提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加强。建立承办单位联动机制,理顺提案交办、改办通道,促进提案精准办理、快速办理。近年来的提案涉及面广泛,专业性和针对性都比较强,各地对提案的答复率、办结率、满意率都非常高。

制度优势逐步转化为治理效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地位性质独特性、代表广泛性、运行决策科学性、治理有效性等优势,这些优势在河南实践过程中逐渐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国家治理和基层社会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利用专门协商机构参与国家治理的渠道更宽,各地政协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桥梁和纽带,不断探索创新,推进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发展。比如,通过强化党建统领,发挥政协党组织在参与基层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党员委员在参与基层治理中的引领和带头作用;地市建立“委员之家”,县区建立“有事好商量”协商平台、“委员工作室”,将其打造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纽带;乡镇建立政协工作召集人制度,明确乡镇党委副书记担任召集人;在企业成立“委员工作站”,延伸协商触角,倾听企业关切,汇聚发展智慧。二是协商座谈会逐步规范化、常态化。月协商座谈会在省级、双月协商座谈会在市级基本实现了常态化召开,但是限于条件限制在县区级政协还没有完全做到双月协商座谈会的常态化。

河南坚持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党的全面领导有待进一步优化。新型政党制度的话语体系相对滞后,知晓度、认可度有待提升。认识上存在偏差,政治引领需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和履职尽责的结合不够紧密,工作中创新的方式方法不多,特点不突出。

相关制度机制尚不完善。新型政党制度的总体框架已经形成,“四梁八柱”已经搭建,但制度的完整性、系统性、协同性、可操作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操作办法和细节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

制度主体履职尽责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委员队伍建设与新时代的使命要求不相适应,县区政协主要领导在年龄结构上仍然趋于“二线”,政协委员的素质和能力难以满足政协工作的需求,政协基层工作经费投入不足,提案工作有待改进,“智慧政协”建设全省推进步调不一致,有些地市特别是个别县区推进比较慢,现有的APP 存在种类过多、各自为政、职能缺乏统筹的情况。界别设置需要不断优化,界别设置没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时进行调整,造成界别的成员代表性、成员构成交叉重叠、结构不优的问题并存,界别作为平台的作用发挥不够。民主监督作用发挥不到位,存在针对性不强、有的监督领域缺位等问题,协商式民主监督面临挑战。

河南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的建议

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引领。加强对新型政党制度的研究和宣传,提高社会对新型政党制度的认知度;落实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政协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提升中国共产党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领导力。

以提升履职尽责能力为抓手。丰富拓展履职平台和载体,完善议案建议制度体系,促进成果转化,推动政协委员往基层走,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加强服务指导,提升委员提案质量,增强协商形式的可操作性,充分利用新科技为履职提供保障,切实提升民主党派和政协委员的履职能力。正确把握政协民主监督的性质定位,明确政协监督的重点,提升民主监督议题的精准化,加大对民主监督的统筹协调,完善监督机制,补足监督短板。加强对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支持,突出党派特色和参政重点领域,提升参政党参政的能力,积极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创造条件,推动政协协商与政党协商的衔接,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水平。

以发挥制度效能为导向。为基层政协委员参与社会治理畅通渠道,完善人民政协参与国家治理的体制机制,推动政治协商与议事决策的有效衔接,达到在协商过程体现治理效能的效果,在推动政治协商过程中要围绕重点工作突出议事的色彩,提高协商的规范化、程序化、民主化,在协商中达到议事的目的,突出议题选择的精准性、商前调研的深入性、协商议事的互动性、成果转化的实效性,推进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猜你喜欢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人民政协
《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是做好新时代政治协商工作的基本遵循
我心中的人民政协——纪念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诞生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七个重要关系辨析
发挥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
大数据运用于参政党民主监督初探
人民政协是否具有作为政治协商载体与主体的双重性——再谈政治协商的主体问题
政治协商各方良性互动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