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停车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思考
2022-03-24王榕
王 榕
上海停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0 引 言
当前,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引领经济发展趋势、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重振国民经济的重要抓手。特别是我国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过程中,数字化将通过“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发挥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的重要战略作用。
城市停车作为现代城市治理的重要内容,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城市停车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就是要摒弃行业的“一人一杆一本发票”传统模式,进而转向“停车资源区域统筹、停车设施智慧高效、停车服务规范有序”的新模式。为此,上海停车行业经过多年的持续探索,走出了一条城市停车数字化转型之路,有效地促进了行业高质量发展,深入践行了“人民城市”理念,为国内停车行业深化改革、科学发展提供了“上海经验”。
1 正视机遇,把握停车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形势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停车作为静态交通,既与动态交通共同构成了城市交通的完整体系,也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还是在人人有车的城市生活背景下,市民群众出门必办的几件事之一。停车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效果,与市民的高品质生活、城市的高效能治理紧密相关。新一轮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将智慧停车纳入其中,建设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智慧停车系统已成为行业的共识。
停车行业数字化转型,首先要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停车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停车服务水平,把待停车辆对道路的占用率降到最低。但传统的停车行业存在管理粗放、场库分散、数字空白等问题,很多场库对数字化转型意愿不强,仅仅满足单库容量的数据收集,对于区域配置数据未能采集。同时,过去几年数字化工具也无法有效支持停车行业对发展和转型的需求。随着5G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日益成熟,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库内导航等多个相关领域均实现了技术突破。建立城市级停车服务平台、加快智慧场库改造已成为新基建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
2021年10月24日,上海印发《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将生活服务领域作为三大重点转型领域之一,通过数字赋能静态交通,来建设和拓展全流程数字化停车服务。加强城市停车行业科学治理,构建数字化新生态、新格局,将为不断满足市民高效便捷出行需求,解决老旧小区、医院、学校等重点部位和区域在特定时段的“停车难”问题,缓解停车“结构性”难题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不仅如此,作为汽车消费的必要支撑,停车难治理还是补短板的有效投资方向,也对显著改善城市公共秩序与宜居环境、有效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提升民生质量和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迎接挑战,推进停车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新方法
近年来,“停车难、乱停车”现象已成为包括上海在内各大城市的“痛点”。究其原因,主要是汽车工业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导致城市机动车拥有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需求迅速增长。停车难的本质,其实是停车位够不够,停车位利用得好不好。停车位数量方面,截至2020年,上海共有小客车划线车位534.06万个,其中公共车位17.80万个[1];同期,超过600万辆的在沪机动车中,注册机动车为469.1万辆,在上海购买保险的外牌车辆为154.9万辆[2],停车位“缺口”形势依然严峻。停车位利用方面,由于停车管理企业规模不一、数量繁多(比如上海就有3 000多家停车运营公司)、市场集中度低,管理规则不够清晰统一、管理缺乏专业性(以物业公司管理为主)、收费标准不一等情况普遍存在。停车场管理方面,以人工管理为主,ETC、视讯识别等智慧技术占比较低,智慧停车场覆盖率低。
2.1 上海停车行业数字化发展概况
上海历来重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推动停车难问题解决。“十二五”期间,上海停车行业信息化建设渐成体系,以此为基础,“十三五”期间,上海大踏步地向智慧停车的方向迈进。
一是率先探索停车信息诱导系统。2002年,黄浦区率先建成上海首个区域停车诱导系统,通过车端(车载GPS)、网端(互联网)、手机端、“城市窗口”端(引导屏)等,实时发布停车场、停车位等信息,帮助出行车辆提前了解停车信息、做好停车路线规划。2005年,又面向公众推出网上查询、电话预定、停车咨询等升级服务,使区域交通拥堵矛盾得到缓解,基于实践制定的停车诱导系统标准也开创了国内先河。此后,上海的停车诱导系统逐步覆盖黄浦、徐汇、静安、长宁、杨浦、虹口、普陀、闵行等区域。
二是全面加强信息化发展制度设计。2013年以来,上海市交通委先后出台《公共停车场(库)电子收费系统技术要求》《关于推进上海市停车行业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在本市公共停车场(库)全面启用统一技术标准的电子收费系统的通知》,明确了停车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市、区两级交通主管部门持续推进停车电子收费系统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发应用停车新科技,在中心城区域推广咪表停车系统、自动识别车牌系统等新技术,并同步开发了全市统一的公共停车信息平台和“上海停车”APP(公开测试版),面向公众提供基于移动终端的停车信息查询等基本服务功能。
三是着力构建停车服务网络平台。2020年底,上海市级公共停车信息平台和“上海停车”APP上线运行,并被纳入全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开发出停车查询、车位预约、错峰共享、电子支付等公共服务,收集汇总的实时数据也为行业监管提供了支撑。2021年10月30日,“上海停车”APP推出了更新升级版,“停车导航、停车换乘、枢纽停车、停车充电”等信息查询功能实现全市公共停车场(库)全覆盖,医院停车预约等服务功能得到明显优化,让市民群众动动手指,就能享受更便捷的停车服务。
2.2 上海停车行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做法和体会
(1)政策保障,建立机制。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停车场等补短板工程”。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重要精神,2020年12月底,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停车难综合治理等民心工程实施方案》,并由市交通委、市道路运输局牵头建立市级停车治理工作专班,各区配套建立区级工作专班,全面启动上海市停车难综合治理工作。2021年,上海市相继出台《公共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导则》《关于进一步明确停车难综合治理工程配套支持政策的通知》和《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2021版)等政策规范,综合运用“外部增建、规划新建、内部挖潜、周边共享”等多种方式,结合市政府实事工程,共同提升停车难综合治理实效,全年57个停车治理先行项目完成创建,8 300余个公共泊位启动建设[3],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目标。
(2)技术创新,产业发展。202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推动停车设施发展的意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停车设施建设。北京、深圳、杭州等地相继成立了21家静态交通或停车领域的平台型国资公司,以市场化的方式协助政府推进停车难治理。在这一背景下,上海市交通委、上海市道路运输局研究确立了“政府监管、国企运营”停车平台合作模式,支持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于2021年7月23日设立上海停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肩负起市级停车信息服务平台(“上海停车”APP)运营服务的重任。作为上海目前唯一一家停车领域的市级平台型国企,上海停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旨在通过集成利用停车大数据等资源,为向政府、企业和市民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缓解全市停车难题发挥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3)精准施策,共解难题。上海将建设和完善市级停车信息服务平台作为建立“政企合作,多方参与”工作机制、增强停车工作合力的重要抓手,统筹推进数字化转型和停车难综合治理民心工程,在医院预约、错峰共享、智慧停车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医院预约方面,对全市45家三甲医院停车治理开展专项调研,提出分类施策、片区统筹、增建为主、优化管理的建议,为2021年推出32家医院、1 022个车位的停车预约服务提供了扎实的政策储备,切实增强就医停车难矛盾有效缓解的市民体验度和获得感。错峰共享方面,2021年,上海60余家市、区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拿出2 400个停车位用于对周边居民错时开放,全市共3.49万个泊位实现错峰共享[4]。市民可通过“上海停车”APP,实时查询身边共享停车的资源信息,选择相应时段、距离、价格的服务产品,一键签约、便捷使用。智慧停车方面,综合利用高位视频、地磁设备等智能感知设备,在浦东新区张杨路(浦明路—滨江路)南侧路段试点应用上海无人收费智能化道路停车的首个场景,依托市级停车信息平台对停车数据“一网化”采集和管理,实现“视频监管、自动计时、自动缴费”全过程无人化管理,并将经验总结推广到其他区域。
3 展望未来,推动上海停车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思考
停车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建立和发展城市级智慧停车体系。城市级智慧停车,本质是将整座城市的停车场全部纳入一个数字平台进行“一张网”式管理,通过信息流、数据流的全量实时传输,形成停车领域的大数据中心,并运用大数据分析,为市民出行、政府监管、产业发展提供全面科学精准的技术支撑。
一是强化数字赋能、打造智慧服务,深入践行停车便民理念。深植“城市,以人为本”理念,以满足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为己任,不断迭代更新停车信息服务平台(“上海停车”APP),持续完善停车预约、错峰共享、无感支付、室内外一体化导航等功能。实现智能匹配——车主与车位无论何时何地的最佳配对;精确导航——入库停车与反向寻车的车位级导航;全网无感——先离场、再缴费式的无感支付覆盖全市停车场库;互动有道——遇有难题询平台(热线),快速处置包满意。同时,开发升级“操作热区、积分兑换、评价点赞、车费热图(不同停车价位实时展示)”等新功能,努力适应广大市民群众多元化的新需求,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让用户爱不释手,不断增加用户数量、提升使用活跃度。
二是运用数字工具、转型智慧管理,科学配置停车管理资源。对标城市级停车管理需求,依托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有效运用大数据技术,全量实时收集“静态+动态”停车数据并加以利用,以“上海停车”APP为载体完善“移动监管”模式,实现数字化展现、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分析,增强行业监管的灵活性、实时性和准确性,不断提高停车管理效率,进一步扩大市级停车信息服务平台对破解停车难问题的技术支撑效应。同步推进智慧场库建设,综合运用5G、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全面推广以“场库全量接入、数据互联互通、场景全部覆盖”为核心的智慧化改造,加快推进以人工管理为主的传统停车场库,向以无人管理为主的智慧停车场库转变,为线上智慧监管夯实线下资源基础。
三是挖掘数字价值、培育智慧生态,加速提升停车产业能级。一方面,把握国家和上海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趋势,紧抓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契机,构建停车领域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发展环境,营造公平参与、良性竞争的市场秩序,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多种模式,着力扩大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停车产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身体力行推动行业相关政策落实落地。另一方面,用好智慧场库建设和改造等抓手,进一步提升场库运营效率(进出口和场内通行效率、车位周转率等),让地产商、医院、学校等业主和场库经营主体切实降低管理运营成本;同时,放大基于流量导入的广告、洗车、充电等综合商业数据增值服务,以平台化、无人化、增值化的智慧停车商业服务模式,引导行业企业将项目思维转变为产业思维,推动停车设备、停车场库建设、车库协同、停车能源管理、商业零售等产业板块完成产业链和生态圈的重构,将智慧停车融入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支付等智慧城市建设大局,最终实现以数字驱动为核心的产业循环互通与整体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