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饲料桑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探讨

2022-03-24王晨阳尚小芳杨滨浩

中国蚕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桑树山西省畜禽

王晨阳 尚小芳 杨滨浩 王 东

(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山西运城 044000)

桑树,自古被人们冠以“神木”之称流传至今,在我国已有5 000年以上的栽植历史,古代蚕农和织女们栽桑养蚕、剿丝织绸,成就了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1]。随着现代纺织业的创新发展,蚕桑产业遭遇着新时代的挑战,如何拓宽蚕桑产业发展道路,增强蚕桑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成为蚕桑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因此,桑树的价值不断地被人们挖掘、开发和利用,并形成了4个发展方向:一是叶用桑类,专用于满足养蚕生产的桑树品种;二是果桑类,主要以采果为目的的果叶两用型桑树品种;三是饲料桑类,以生产畜禽饲料为主要目的的桑树品种;四是生态桑类,以防沙、防荒、防水土流失等环境保护为目的的桑树品种。本文从饲料桑的营养价值与产业发展现状入手,探讨了山西省发展饲料桑的优势、前景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几种适用于山西省饲料桑产业发展的推广模式,以期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1 桑树的生物学特性与饲料桑的营养价值

1.1 桑树的生物学特性

桑树自身抗逆性强,具有抗寒、抗旱、抗贫瘠、抗风沙的生物学特性。抗寒、抗旱性高的桑品种在温度低至-30 ℃时,仍可以存活;在年降水量仅为50 mm的恶劣地区,可以存活;在年降水量为250 mm的地方,能够开花结果;在没有灌溉条件的沙漠区域栽植1年生的桑苗,成活率高达80%以上[2];在地质条件恶劣的土石质山区栽植,仍可正常开花结果;桑树抗风沙能力强,枝干柔韧,休眠芽和潜伏芽保证了其顽强的生命力;桑树根系发达,属于强呼吸根系,在透气、湿润的土壤环境中活力会更加旺盛,因此它的抗沙埋性能极强[2]。

由此可见,桑树的适应性强、造林成活率高,是适宜干旱风沙地区、土石质山区、矿山修复区等生态环境恶劣地区栽植的优质树种。

1.2 饲料桑的营养价值

饲料桑,泛指适用于生产畜禽或水产饲料的高蛋白桑品种。其叶片与嫩枝条适口性好,消化率高,是良好的饲料植物蛋白原料。有研究表明:饲料桑鲜桑叶中干物质含量25%左右,以干物质为基础,桑叶中含有粗蛋白16%~30%、粗纤维8%~12%、粗脂肪4%~10%、无氮浸出物30%~35%、灰分8%~12%、磷0.3%~0.6%、钙1%~3%,以及丰富的钾、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A和各种微量元素铜、锌、硼、锰等物质,还含有许多特殊功效的天然活性物质成分[3]。这些营养物质对畜禽具有增强免疫力和保健的作用。用饲料桑制作畜禽饲料时,根据不同种类的畜禽添加相应比率的饲料桑,能够防止禽流感的发生,提高畜禽的抗病能力,有利于畜禽健康、快速地生长,从而有效提高畜禽产品的品质[3]。

2 我国饲料桑的发展概况

2.1 我国饲料桑的发展背景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农业大国,以世界7%的土地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4]。202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约为6.82亿t,其中用于饲料的为2.94亿t[5]。我国畜牧产业的饲料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豆粕、鱼粉等优质蛋白质资源严重短缺,优质蛋白饲料高度依赖进口,其中2021年豆粕的原料大豆进口量为9 652万t[6]。只有加强高蛋白植物的资源创新和综合利用,解决粮食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才能有利于我国粮食、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饲料桑的推广、改良与种植就是首要选择之一。

2.2 饲料桑产业的现状与生态和经济价值

近年来,我国蚕桑科研人员围绕桑叶的粗蛋白含量高、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桑树栽植难度低等特点,将饲料桑开发成为畜禽饲料中优质蛋白质来源,目前国内产业链已基本形成。例如: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在湘潭、宁乡、桃江等地合作建成饲料桑、花猪与土杂猪循环种养、蛋鸡散养与笼养示范基地,建成湖南省首条蛋品保洁、灭菌、分级与包装自动化生产线,以及白马桑饲料厂和牲猪屠宰、分割与气调包装生产线,基地饲料桑面积达233.3 hm2,年产量分别为桑叶核心饲料4 000 t以上、年出栏桑叶猪3 200头、散养蛋鸡25 000羽、笼养蛋鸡68 000羽、蛋品保洁能力220 t、猪肉精分割能力180 t以上[7]。这条完整的生态产业链能够实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饲草种植—水肥协作—饲料加工—高效养殖—精深加工”的循环协调发展,有助于解决粮食种植、饲料生产、畜牧发展和生态保护中的草畜失衡、“人畜争粮争地”等突出问题。同时,还可以有效推进防沙治沙,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8]。

3 山西省饲料桑的发展现状

3.1 山西省饲料桑的发展历史

山西省是世界蚕桑产业的起源地之一。1926年考古学家李济博士在夏县西阴村发掘的“半个蚕茧”,距今已有5 500多年的历史,2020年吉林大学在夏县又考古发现的“石雕蚕蛹”,距今有6 000多年的历史[1],山西省蚕桑产业的历史渊源流长。

“十二五”之前,山西省栽桑主要用于养蚕。茧价低落不养蚕时,蚕农将桑叶喂羊,或者把养蚕吃剩的桑叶晒干,加上秋冬的桑树落叶,贮放在家喂牛、羊、兔、鹅等草食畜禽。这一阶段可以认为是发展雏形,但没有提出饲料桑的概念。

“十二五”以来,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开始提出饲料桑研究课题,但由于经费、人员和科研设备不足等问题,没有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只是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一是开展“桑叶在奶牛健康养殖中的应用”,对适口性、产奶量做了初步的分析;二是开展“饲料桑的研发与示范”,作为饲料添加进行了养鸡、养鹅、养羊、养猪的试验示范,试验结果显示,添加一定比率的饲料桑,能提高鸡鹅蛋黄的黄亮度和口感,能增加猪羊肉肌间脂肪含量,增强肌间保水率,改善肉品质[9];三是开展饲料桑栽培技术试验,进行了适宜山西省的桑树品种、栽植密度和采伐方法研究;四是开展“山西生态桑树林建设模式研究”,对饲料桑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10];五是撰写《吕梁市“饲料林(饲料桑)+草(苜蓿)+畜牧(湖羊)”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得到吕梁市政府领导的支持,筛选出功能性桑品种。

3.2 山西省饲料桑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山西省蚕桑产业受到市场经济、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冲击,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严重受挫,部分地区出现毁桑改种现象,桑树栽植面积大幅下滑。以阳城县为例,该县2015年桑树栽植面积为0.33万hm2,2022年减至0.20万hm2;2015年发种量为6.5万张,2022年减至2.5万张;2015年产茧量为2 935 t,2020年减至610 t;2015年蚕农养蚕总收入为1.07亿元,2020年降为5 723万元[11]。由此可见,山西省蚕桑产业现在面临着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需要寻求新的发力点,促使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饲料桑正是转型的优势方向之一。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饲料桑产业才真正起步,主要集中在长治、晋城2地,在吕梁、忻州、临汾等地也有小规模栽植。其中,长治市屯留区桑之源桑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已栽植饲料桑13.33 hm2,2022年要完成66.67 hm2;晋城市晋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栽植饲料桑3.33 hm2,2022年要完成33.33 hm2,2家单位均建起了专用厂房,购置了设施设备,具备了大规模种植、管理、采割、运输、机械化加工等条件。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在吕梁市、忻州市等地开展了饲料桑土石山区、旱地栽植试验。据山西农业大学蚕业科学研究院在屯留县饲料桑栽植试验调查,每667 m2栽植饲料桑4 000株,鲜桑叶年产量可达3 t以上。虽然,山西省饲料桑实栽面积不足200 hm2,但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山西省饲料桑产业正呈新兴之势。从无到有,饲料桑规模化、产业化已初具条件,大规模种植、管理、采割、运输、加工的全机械化运用模式正逐步形成,并具备了在山西省范围内大面积推广的基础和条件。

3.3 山西省发展饲料桑的优势

3.3.1 饲料桑能适应山西干旱少雨的气候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山脉连绵起伏,沟壑纵横,山区、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2/3以上,大部分的山区、丘陵地带不利于高经济作物栽植。而且山西省的气候条件按干湿程度进行分类,大部分地区为半干旱气候,仅亚高山区及晋东南地区为半温润气候,故西北部降水保证率低,云量少,日照充足,全省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缺乏,灾害性自然气候较多。面对山西省内大部分地区土地贫瘠、气候干旱的恶劣自然条件,大部分经济作物难以正常生长,严重影响产量,甚至无法栽植。而饲料桑由于自身抗逆性强、适应性强等特点,成为了适宜山西省生态环境恶劣地区栽植的优质树种。

3.3.2 饲料桑能保护生态和增加农民收入 山西省发展饲料桑好处多。一是桑树是深根性植物,利用省内干旱风沙地区、土石山区、水源涵养区、矿山修复区等生态修复区的闲置贫瘠土地进行栽植,既能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又能扩大农业土地面积、增加产值;二是饲料桑营养价值高于苜蓿,可为畜禽养殖企业增加高蛋白饲料来源,减少大豆、苜蓿等高蛋白饲料源的进口量[12];三是饲料桑栽植及日常管理简单,种植和采收机械化操作便捷,对技术要求不高,有利于快速推广;四是饲料桑经济价值高于玉米、大豆,能够促进农民增收。

3.4 山西省饲料桑产业的推广模式

饲料桑产业主要服务于畜牧业,适宜在畜牧主产区发展,因此不宜采用小规模的生产经营模式。从山西省的产业发展来看,推广饲料桑适宜采用以下3种模式。一是龙头企业引领带动模式。通过组建、吸引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化种植格局,实现从播种到收获整个生产过程的全机械化作业,为市场提供以饲料桑为原材料的各类产品。这种模式适用于改造连片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标准植物蛋白生产基地,能够拓宽地方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建立地方特色饲料品牌,从而带动周边产业发展。二是地方特色品牌打造模式。通过地方政府部门引导,发展饲料桑专业养殖产业,建立饲料桑喂养的肉鸡、肉羊、肉牛等特色肉产品品牌,并进行广泛宣传,最终形成桑饲料肉食地标品牌。这种模式适用于农业自然条件较恶劣的地区发展,通过特色品牌赋能,有效地提高农村贫瘠土地的农业产值,增加贫困地区农民群体收入。三是养殖企业、养殖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以养殖企业、养殖合作社为生产经营主体,一方面满足养殖企业、养殖合作社自身的高蛋白饲料原料需求,一方面引导农户大面积栽植推广饲料桑,最终拓展出一条上游带动下游的饲料桑产业链。这种模式适用于有一定养殖基础的地区进行栽植,能够满足本地畜牧业对高蛋白饲料的需求,减少企业、合作社的畜养成本,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4 山西省饲料桑产业的发展建议

山西省饲料桑产业起步晚、发展慢、规模小,再加上地方政府重视不够,没有纳入山西省牧草业发展规划,因此,停留在点状式的各地自发发展期。相比国内其他省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宣传力度不够、业界认识不足、科技人员缺乏、推广体系不健全、科研投入不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方面。为了响应国家大力发展饲料桑的实施意见[13],把山西省的饲料桑产业尽快发展壮大起来,建议从科技创新和支撑、科技与产业结合、政策与机制激励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4.1 加强科学技术研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饲料桑产业要在饲料桑品种、技术、饲料配方及产业发展模式上加强研究,为饲料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建议加强山西省桑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引进全国优良饲料桑品种,在山西省不同区域进行试验,筛选出适宜山西省各地栽植的饲料桑品种;建议开展饲料桑在不同畜禽饲料配方中的添加比率和质量效益分析,总结出综合效益最佳的配方桑饲料;建议开展饲料桑配套技术和农机的深入研究,开发适宜本土使用的饲料桑栽植技术和农业机械;建议制定饲料桑栽植、生产加工技术、饲料配方等的相关地方标准。

4.2 构建饲料桑产业发展联盟

广泛宣传发动,提高业界共识。通过宣讲、科普、推荐、培训等方式,广泛宣传发动,让饲料加工企业、畜禽养殖企业、养殖户充分认识饲料桑在畜禽养殖方面的功能和效益,提高业界共识,激发企业需求,拉动产业发展。

科学布局,建设饲料桑生产基地。按照山西省由北向南气温由低到高、无霜期由短到长、饲料桑生长期由短到长,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地区3个区域,建设山西省优质饲料桑生产示范基地,确保有显示度和示范效果,以点带面促进饲料桑产业化健康发展。鼓励畜禽养殖龙头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与养殖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紧密合作,通过统一生产、统一服务、统一营销、技术共享、品牌共创等方式,形成稳定的饲料桑产业发展联盟。

4.3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开展机制和政策研究,提供决策理论依据。建议山西省委省政府、产业主管部门和各市县政府把饲料桑种植纳入山西省和当地“十四五”及“十五五”牧草产业化发展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中,纳入山西省实施乡村振兴的产业中,给予优先立项等政策支持。给予项目资金倾斜,加大专项扶持力度。建议政府将新建饲料桑园苗木、饲料桑园基础建设、新技术的引进推广、科研立项、新型农民技术培训都纳入政府的补贴范围,增加资金的投入,全方位支持饲料桑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桑树山西省畜禽
马桑树儿搭灯台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桑树变身增收“摇钱树”
奶奶家的桑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