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法学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基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视角

2022-03-24

晋中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法学依法治国法治

王 铮

(太原师范学院 法律系,山西 晋中 030619)

法治人才的培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高校作为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为全面依法治国系统工程储备法治人才、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输送后备力量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明确提出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明法笃行是法治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法治人才培养观是我国地方高等院校培养新时代法治人才的根本遵循。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探究新时代地方高校的法学人才培养进路,对完善地方高校法学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地方高校法学教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法学人才培养的科学内涵

(一)法治人才培养是全面依法治国队伍和组织的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了系统完备的习近平法治思想。2020 年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组织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做好法治人才培养工作》中说,“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法治人才培养是重要组成部分。”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必不可少的一环是法学教育与研究队伍的建设。教育是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说:“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实施在于人。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高校是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使命崇高、责任重大。

(二)高校是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高校作为孕育法治工作人才的摇篮,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要求建设好法治专门队伍、法律服务队伍和法学专家队伍,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其中,法学专家队伍建设和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与高校重要基地法学人才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法学专家队伍的建设要求高校的法学专业科研队伍要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深厚、熟悉中国国情,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积极探索与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要求高校在法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明法笃行,不断深化高等法学教育改革,加快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地方高校法治人才培养的根本遵循

随着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主要的社会矛盾已发生变化,人民对于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光体现在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满足上,还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法治中国建设的背景下,法治人才的培养也体现出了新的要求,然而法治工作队伍还存在着部分法治工作者政治素质不高、法治队伍管理力度不强、法治人才队伍薄弱、人才缺乏等问题。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对党领导法治建设丰富实践的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遵循,可以增强法治人才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有力地促进法治人才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有着特定的办学层次和办学定位,其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是:德才兼备,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悉的职业技能,具备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高效高质量法律服务能力,能够胜任立法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监察机关、行政机关、仲裁机构、公证机构、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法务等工作,因而高校法学人才培养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建设中的作用不容小觑。

三、地方高校培养德法兼修法治人才的实现路径

(一)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内涵,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培养法治人才的第一要求是引导广大法学青年学生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跟党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长期发展的根本优势,我国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之所以能取得重大进展,根本原因是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同样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教育制度不断发展的政治保证和根本优势。坚定党的领导要贯彻到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的权益,这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的具体体现。高校作为人才的重要的培养和输出基地,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历史重任,高校教师要不断地强化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激励广大学生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而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两个发展阶段,如今正处在强起来的发展阶段中,中国已经成为了让世界各国高度尊重的国家。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高校的法学教育要加强对学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念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要让学生以历史辩证观的视野来科学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所经历的曲折和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吸取法治经验,同时积极汲取国外法治建设的有益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贡献力量。

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理国家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法治建设一定要充分保证宪法的实施和监督,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重要阵地,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到宪法的学习和宣传中,引导青年学生明确宪法的重要地位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鼓励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伟大实践中,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充足的后备力量。

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建设和涉外法治建设。在全球化背景的大潮流下,我国逐渐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随着国家一系列对外政策的出台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实施,我国的跨国商事活动日益广泛而频繁,这对我国涉外法律工作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涉外法治人才极其匮乏,高校必须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切实加强国际法、外国法的教学。地方高校由于地缘的短板和学校办学层次的局限,必须加快国外人才的引进步伐,积极开设涉外法律的相关课程,大力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法律思维,为国家法治建设储备优秀的涉外法治人才。

(二)持续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的建设

2021 年新修订的《法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了法学专业“1+10+X”的课程体系,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作为法学教育的第一课。该课程作为法学学科教育的必修课,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地方高校的法学人才培养目标大多聚焦于法学基层人才,而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诸多理念,对社会主义基层法治人才提出新的要求。高校的法学教育应当通过“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的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奉献于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职业责任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

“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自2021 年6 月被纳入高校法学理论教学体系到目前已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各个高校都开始授课,但仍处于探索阶段。由于诸多原因,地方高校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存在一些实际困难,主要表现为学习资料有限、师资力量缺乏和教学方式单一等。有鉴于此,地方高校需要切实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工作。

首先,“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的建设要结合地方高校办学定位,彰显授课特色。在教学理念方面,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回应和解决学生的有关困惑与迷茫问题,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在教学实践上,教师应在理论传授的基础上多引入实际案例和政策的解读和分析,培养学生服务于地方、服务于人民的意识;在教学反思方面,教师要注意课程的考核,着眼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为未来的基层法治人才的培养做好知识和能力的储备。

其次,地方高校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建设中,要认真抓好教学团队的建设。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成果,其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的发展演变遵循着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融会了政治学、法学和哲学等学科的精华。“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的课程建设应当积极地吸纳相关学科的重要力量,融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内涵,组建一支力量强大、师资卓越的教师团队共同完成课程的设计,通过课程建设促进优秀法治人才的培养。

最后,“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的课程建设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反馈机制,突出课程建设的实效性。在对学生学业考查时,在知识上要重点考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形成历程和成功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主要内容;在理想信念上,要重点考查学生坚定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为人民服务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念;在能力培养上,要重点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领悟以及对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实践的意识,使学生具有宣讲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宪法法律知识的技能。对于教师的考核方面,应当着重考察教师掌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教师授课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时法学学科的教师作为我国法治人才的中坚力量,应当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熏陶中,进一步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三)发挥好“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对法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引领作用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法治建设丰富实践经验的宝贵总结,是一个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对高校的法学专业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理论与法学专业中的宪法、法理学和行政法课程联系密切。“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其他各门课程的内涵与逻辑关系大有裨益。

习近平法治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宪法学理论。其一,宪法的重要地位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被再次强调,不止于此,习近平法治思想还包含了许多有关于宪法的实施和监督等内容的新创见。这些新思想、新论述是对宪法理论新的创新和发展;其二,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了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确保了宪法理论与执政理念的有机统一,科学阐释了法治与政治的关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规律。高校的“宪法”课程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理论内涵,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统领高校法学课程教育的重要体现,对于地方高校法学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法理学”课程作为法学的基础学科,除了传授法学的基本理论之外,更要向学生传递法律的内在精神价值,提高学生的法学境界,扩展学生法学研究的视野。习近平法治思想所蕴含的法治思维、法学哲理则是法学领域理论的新的升华。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法理学”课程,实际上是将我国最新的法治理论融入到法理学的体系中,使学生在法学专业的学习中更好地融入时代的大环境,体悟和理解法学学科的深刻内涵。可以说,“法理学”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

“行政法学”课程主要是以研究行政法以及与行政相关的社会关系为目标的课程。习近平法治思想有关构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重要的论述,要求法治要给行政权力划定相应的界限,在行政执法中必须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可以说是“行政法学”课程的基本前提,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奠定了行政法的基本框架。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融入到“行政法学”课程之中,可以培养学生系统的法学理论知识,提升学生法治思维和法律专业素养,为日后的法律工作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法学依法治国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法学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