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后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认识
2022-03-24陈钰
陈 钰
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主张向工人群众及全体党员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武装党。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进入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列宁更为重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主张在全党和全体人民中间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活动,并开展了积极的实践。这一时期,他的一系列论述及思想构成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认识。
一、马克思主义“是从人类知识的总和中产生”出来的思想理论的“典范”
列宁于1913年论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形成条件时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思想理论渊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正是科学地吸收了上述三种学说的合理的、正确的“内核”,才具有无穷的思想影响力和指导力,引导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不断向前发展。十月革命后,列宁在领导苏俄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实现途径时,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作用和意义,进一步思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人类历史上各类知识的关系并提出了新的论断及思想。
当时苏俄有一个名为“无产阶级文化派”的群众性文化组织。它产生于1906年,旨在创造“无产阶级文化和艺术”。1920年前后该组织宣扬全盘否定旧文化,要求在抛弃一切旧的阶级社会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所谓“纯粹的无产阶级文化”1参见《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568-569页。。列宁针对这一观点,研究和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与旧文化的关系。他指出:“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那些自命为无产阶级文化专家的人杜撰出来的。如果硬说是这样,那完全是一派胡言。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1《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34、333、333-334、334页。这里论述的是无产阶级文化同旧文化之间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自然包括马克思主义与旧时期思想理论之间的类似的关系。除此之外,列宁指出:“共产主义是从人类知识的总和中产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主要由马克思创立的共产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科学,即马克思主义学说,已经不仅仅是19世纪一位社会主义者——虽说是天才的社会主义者——的个人著述,而成为全世界千百万无产者的学说;他们已经运用这个学说在同资本主义作斗争”2《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34、333、333-334、334页。。以上论断有三层意思:其一,共产主义学说是从人类知识的总和中产生出来的。所谓人类知识的“总和”,自然是指人类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知识以及各个时期各个方面知识的总汇集。在列宁看来,正是由这里产生出来共产主义的学说。其二,强调马克思主义是由人类知识总和中产生出来的理论或学说的“典范”。前一层意思说明了共产主义学说产生于人类知识的总和,随之追加一句话: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方面的典范,这就更加有力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产生于人类知识的宝库之中。它既强调马克思主义在吸收人类优秀知识成果和产生新学说的过程上是“典范”,也强调马克思主义在同人类各种知识的真理性、实践性的比较上居于“典范”的地位。其三,马克思主义由于吸收了人类历史上全部文化知识的合理的、正确的“内核”,具有无比的科学性。所以它能够武装全世界的无产者,成为全世界无产者共同的价值追求。全世界的无产者正依据这个伟大的理论进行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
接着列宁还向会议代表指出:“如果你们要问,为什么马克思的学说能够掌握最革命阶级的千百万人的心灵,那你们只能得到一个回答:这是因为马克思依靠了人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获得的全部知识的坚固基础;马克思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导致共产主义,而主要的是他完全依据对资本主义社会所作的最确切、最缜密和最深刻的研究,借助于充分掌握以往的科学所提供的全部知识而证实了这个结论。”3《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34、333、333-334、334页。他还说:“凡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他都有批判地重新加以探讨,任何一点也没有忽略过去。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放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重新加以探讨,加以批判,从而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4《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34、333、333-334、334页。
列宁的上述论断彼此之间也有相互联系的几层意思:一是认为马克思主义以人类的全部知识为基础,具有研究社会问题的穿透力,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强大思想工具。二是认为马克思以科学的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的研究,认识到资本主义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必然性,提出了相关的结论,并且用科学的学说论证了这个结论。三是认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如此的科学性,在于他的创始人对于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化成就和思想成果都进行研究和探讨,批判地继承,才可以得出其他人无法得出的结论。
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是从人类知识的总和中产生”出来的思想理论的“典范”的论述及思想,值得人们认真地领会。许多学说在人类思想史上均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均产生过积极的影响。这些学说也是在吸收人类社会各种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是,列宁未称它们是吸收人类知识而产生的思想理论的“典范”。而之所以给予马克思主义以极高的评价,认为它是“典范”,原因恰如列宁对马克思学说的另一个评价,即马克思主义是全世界千百万无产者同资本主义作斗争的学说。也就是说,这个学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学说或者理论,它已经被千百万无产者所掌握,已经变成为千百万无产者的行动。
二、马克思主义是俄国革命者“饱经苦难”才找到的“唯一正确的革命理论”
1920年4月,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文中对马克思主义在俄国革命和建设历史上的地位提出了一个论断——马克思主义是俄国革命者半个多世纪里“饱经苦难”才找到的“唯一正确的革命理论”。
列宁是在总结俄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革命胜利初期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成功经验时提出这一论断的。在20世纪初,列宁和俄国的革命者为了建立起坚强的、有战斗力的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同各类思潮、派别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当时影响俄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潮主要是经济主义。它反对工人群众进行政治斗争,特别是反对工人进行以夺取政权为目的的政治斗争,认为工人只需要开展以改善眼前生活条件为目的的经济斗争。它反对在工人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反对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和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工人运动。列宁出版《怎么办?》一书,对经济主义进行了批判,指出必须向工人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工人群众和武装党。1905年革命失败后,面对白色恐怖,工人运动中的一部分机会主义者主张取消革命、取消党,堕落为投降主义者。列宁同他们的错误立场和观点进行了斗争,坚持和捍卫了党的正确路线和纲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破产,种种考验压在俄国无产阶级政党以及全体无产者的身上。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
1920年,列宁在总结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以来的斗争经验时提出,俄国无产阶级和革命者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并巩固苏维埃政权的原因,在于他们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个重要的思想武器。他强调:“俄国在半个世纪里,经受了闻所未闻的痛苦和牺牲,表现了空前未有的革命英雄气概,以难以置信的毅力和舍身忘我的精神去探索、学习和实验,经受了失望,进行了验证,参照了欧洲的经验,真是饱经苦难才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唯一正确的革命理论。”1《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6、5、6页。他揭示了不仅俄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为寻找革命理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且在此以前俄国革命的先行者也为此作出了极大的努力和付出了重大的牺牲。寻找过程的困难本身证明这个革命理论的伟大。俄国无产阶级找到它以后所取得的斗争胜利,则证明它是“唯一正确的革命理论”。列宁认为由于有这个革命理论的指导,才有坚强的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即布尔什维克。如他说:“一方面,布尔什维主义是1903年在最坚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产生的。而这个——也只有这个——革命理论的正确性,不仅为整个19世纪全世界的经验所证实,尤其为俄国革命思想界的徘徊和动摇、错误和失望的经验所证实。”2《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6、5、6页。这里所说的布尔什维主义即指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及它的理论和实践。在他的思想上,以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为基点,俄国马克思主义革命政党以及它的理论和实践才产生。党的产生和发展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党在发展的进程中,出现一部分人动摇、徘徊和失望的情况,但是党总能够纠正各种错误的倾向,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他还指出:“另一方面,在这个坚如磐石的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布尔什维主义,有了15年(1903—1917年)实践的历史,这段历史的经验之丰富是举世无比的。”3《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6、5、6页。这里他强调的是,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基础“坚如磐石”,换言之,马克思主义理论由于其科学性而形成了无穷无尽的力量。立足于这个基础上的党必然也具有如此坚强的力量。这样的力量支持着党进行着长期的斗争,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预示着党在以后的发展进程中所向无敌。
三、必须对新产生的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进行新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是在斗争中产生和发展的。资产阶级学者和无产阶级队伍中的机会主义者总是从各个方面攻击、诋毁和歪曲马克思主义。作为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担负起了捍卫马克思主义的责任。在十月革命之后,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同新产生的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进行斗争,并且在斗争过程中阐述了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新观点。
1918年10月,列宁为维护马克思主义,抨击考茨基扭曲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苏俄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考茨基自称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但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种歪曲。十月革命胜利和苏维埃政权建立以后,他撰写题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小册子,站在俄共(布)和苏俄无产阶级的对立面,攻击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权,歪曲和攻击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列宁针锋相对地撰写题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的著作,批判考茨基的错误观点,捍卫了马克思主义。
关于俄国社会主义者队伍中一直存在着的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以及相互间的对立,考茨基在《无产阶级专政》里写道:这两个派别的对立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方法的对立,即民主方法和专政方法的对立”4《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32页。。意思是说,孟什维克主张民主的方法,布尔什维克主张专政的方法,他们之间的对立仅仅如此而已。关于这两个派别在俄国革命的性质、道路、前途、领导阶级等问题上的严重分歧,考茨基都回避了。列宁批判他说:“这真是骇人听闻的理论上的混乱,这真是完全背弃马克思主义,应当说,考茨基远远超过伯恩施坦了。”1参见《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32、232、234、234、236、237页。考茨基认为,无产阶级专政只是马克思“说过的一个词”,是马克思使用过的一个“词儿”2参见《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32、232、234、234、236、237页。,无产阶级专政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完全不重要。列宁批判他说:“把马克思总结他全部革命学说的这段著名论断称为‘一个词’,甚至称为一个‘词儿’,这简直是侮辱马克思主义,完全背弃马克思主义。”3参见《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32、232、234、234、236、237页。列宁还指出,考茨基不会不知道,在巴黎公社以前,尤其在巴黎公社以后,无论马克思还是恩格斯,无论在书信中还是在刊印的著作中,都曾多次谈到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这个公式不过是更确切地说明了无产阶级“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任务,而这个任务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52年至1891年这40年间,谈论1848年革命尤其是1871年革命的经验时而经常提到的。考茨基如此骇人听闻地歪曲马克思主义,“从政治实践上来看,这是对机会主义者卑躬屈膝,归根到底就是对资产阶级卑躬屈膝”4参见《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32、232、234、234、236、237页。。考茨基说,可惜的是马克思没有详细地说明他自己是怎样理解无产阶级专政的含义的,按专政的本意来讲,专政意味着消灭民主,还意味着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一个人的独裁”。他认为马克思所说无产阶级专政不是指这个词的“本意”,是指无产阶级夺得政权后的地方出现的一种“状态”。显然,考茨基完全歪曲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专政和阶级民主的理论。列宁批判他说:“‘马克思主义者’考茨基说出这种骇人听闻的谰言和谎话,是因为他‘忘记了’阶级斗争……”5参见《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32、232、234、234、236、237页。“这样一个简单的真理,对于每个觉悟的工人……都朗若白昼的真理,对于为自身解放而奋斗的被剥削者的每个代表都一目了然的真理,对于每个马克思主义者都是无可争辩的真理,我们竟要从最博学的考茨基先生那里‘通过战争夺回来’!这是什么缘故呢?这是因为第二国际领袖们奴才气十足,他们已经成了为资产阶级效劳的卑鄙的献媚者。”6参见《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32、232、234、234、236、237页。综上所述,列宁批判考茨基在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关系上的错误观点,批判他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是一个“词儿”以及马克思没有详细说明无产阶级专政含义的错误观点,批判他关于专政的本意是“消灭民主”和“一个人的独裁”的错误观点,指出其实质是侮辱马克思主义和背弃马克思主义,是向机会主义和资产阶级卑躬屈膝。可以看出,列宁对考茨基的批判有力地捍卫了马克思主义。
1921年春夏之际,列宁反对和批判了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人利用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向俄共(布)发动的攻击,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和俄共(布)的正确路线。众所周知,苏俄由于实施新经济政策,国内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得到了增长。这时身在国外的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人以及第二国际、第二半国际的理论家们幸灾乐祸地叫嚷:布尔什维克革命失败了,它们走了回头路,又回到了资本主义,他们完蛋了!苏俄国内的半无政府主义政治派别“工人反对派”则叫嚷:布尔什维克现在不相信工人阶级了!7参见《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15-116、119页。看起来,上述国内外政治派别攻击的只是俄共(布)的新经济政策及其带来的后果,可是实际上它们攻击的是马克思主义在苏俄的实践,攻击的是苏俄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及它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列宁领导俄共(布)回应了它们的攻击,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和苏俄的社会主义事业。当时列宁撰写《新的时代和新形式的旧错误》一文,郑重提出,俄共(布)和无产阶级正视自己面临的危险,不害怕危险。“正因为我们不怕正视危险,所以我们能很好地运用自己的力量来进行斗争,能更清醒、更谨慎、更周密地权衡时机,能采取各种让步来加强我们的实力,分散敌人的力量。”8参见《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15-116、119页。他的意思是,实行新经济政策确有一些负面作用,但是俄共(布)和苏维埃政权能够正确地调配力量,加强自己的力量,克服当前的困难和危险。在列宁看来,当时俄共(布)十大通过关于党组织统一的决定,反对党内的派别活动,有利于实现全党组织上的统一和行动中的统一,增强作为事业领导力量的党组织的力量。党关于建立政治教育委员会的决定以及对政治教育委员会工作任务的规定,将促进党的思想宣传工作,有利于把全党的思想集中到通过新经济政策创造实现社会主义社会条件的党的政治路线上来,使党的事业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进,勇往直前。党关于实施粮食税的决定,使劳动农民获得更多的劳动成果,让劳动农民的生活和生产状况得到快速的提高,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的阶级基础。列宁认为,俄共(布)正确地调配并增强了自己的力量,所以不害怕眼前出现的某些危险因素。他说:“关于我们的革命活动,我们已经非常充分地‘证实它是正确的’;我们已经用事实向全世界证明,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同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人的‘民主主义’和用堂皇词句掩盖起来的胆小怕事的改良主义完全不同,靠它是能干出一番事业来的。”1参见《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18页。这表明了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散布言论说布尔什维克革命失败了,他们走了回头路,只能证明他们自己在革命进程中十分怯懦、胆小、稍遇障碍就惊惶失措的精神状态。俄共(布)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具有劈波斩浪、战胜千难万险的决心和精神,一定能够把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前进。列宁通过批判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的错误言论以及他们的精神状态,捍卫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苏俄人民的伟大实践,即捍卫了马克思主义。
四、必须根据新事业和新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制度建设包括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是前无古人的新事业和新实践。从事这样的新事业和新实践,必须大胆地前行并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展马克思主义。列宁在此方面也阐述了重要的观点。
在苏俄要不要实施国家资本主义的问题上,列宁主张发展马克思主义。19世纪后期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的有序化和经济力量的增强。然而,无产阶级国家能不能实施国家资本主义?怎样实施国家资本主义?这是一个在列宁之前的马克思主义者没有碰到的问题。此时,列宁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1918年4月,俄共(布)和苏维埃政权决定把工作重心转向发展经济和发展生产。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成为一个紧迫的、重大的问题摆在了俄共(布)和新政权面前。列宁提出,必须通过实施国家资本主义提高劳动生产率。当时实施国家资本主义的做法是把许多小企业联合成大企业。这些企业受苏维埃政权的监督和引导。列宁指出:“国家资本主义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进步。如果我们在短期内能够在俄国实现国家资本主义,那是一个胜利。”2《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35、236页。他从一个极高的高度来认识苏维埃政权下的国家资本主义,说:“国家资本主义将会是我们的救星;如果我们俄国有了国家资本主义,那么过渡到完全的社会主义就会容易,就会有把握,因为国家资本主义是集中的,有计算和监督的,社会化的,而我们正好缺少这些”3《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35、236页。。当时党内有一些思想“左倾”的人反对列宁关于实施国家资本主义的思想和主张,认为其思想具有“右派”倾向,苏俄面临“走向国家资本主义道路的危险”。列宁批评他们说,你们只知道背诵书本,从书本中找到只言片语用以指导行动,这是彻头彻尾的教条主义,这才是党的事业面临的真正的危险。你们必须迅速纠正这种错误的思想和行为。
1921年春,列宁再次提出要在苏俄实施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这时所采取的最主要的措施是租让制和租赁制。前者是将苏维埃国家暂时无力恢复生产的国有企业租让给外国资本家,让外国资本家到苏俄来经营,帮助这些企业恢复生产。后者是指将同样情况的企业出租给国内的资本家,让资本家来组织生产。关于无产阶级国家的国家资本主义,列宁就此说:“连马克思也没有想到要就这个问题写下片言只语,他没有留下任何明确的可供引用的文字和无可反驳的指示就去世了。因此现在我们必须自己来找出路。”4《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87页。他的意思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留下关于实施国家资本主义的指示,苏俄无产阶级必须自己探索,自己找出路,在实践中推进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国家资本主义正是苏俄无产阶级自己找出路的结果,它体现了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在建设苏俄红军的问题上,列宁也主张发展马克思主义。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无产阶级国家是过渡性的国家,是逐渐走向消亡的国家。它不应该建立常备军。特别是巴黎公社革命以后,马克思提出,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必须以全体人民的武装取代常备军。十月革命以后,苏维埃政权面临十分危急的政治军事形势,不建立常备军不足以平息国内敌对势力的叛乱和赶走外国武装干涉军。由此,列宁领导建立了强大的红军。这体现苏俄无产阶级在实践中对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列宁在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中说:“以往的社会主义导师,对未来的社会主义革命提出了很多预见和设想,但我不记得他们对这个问题发表过什么意见。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是不存在的,因为它是我们着手建设红军时才产生的问题。”1《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26、124页。他还说:“组建红军问题完全是一个新问题,甚至在理论上是从来没有提出过的。”2《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26、124页。这表明,列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就建设红军的问题留下任何指示,苏俄人民必须开拓前进,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列宁认识到苏俄无产阶级已经在如何建设红军的问题上进行了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五、必须根据新任务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和意识形态,不可能在人们的头脑中自发地产生。人们只有认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苏俄在面临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任务,只有认真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才有利于新任务的开展和完成。在此方面,列宁阐述了重要的思想。
列宁就青年一代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阐述了重要的思想。苏俄的新政权在经历了革命胜利初期巩固政权的过程和国内战争的过程以后,进入了恢复国民经济和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这时让所有的青年人认真的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建设本领的任务提上了日程。列宁在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老一代革命者的任务是推翻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建立新制度的“基础”,使劳动人民可以开始新生活。至于在这个新制度的基础上展开建设,发展新制度,那就是新一代的工作者即当前青年人必须完成的任务。他说:“全体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要学习。”3《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28、329、329、337页。青年人只有认真学习和掌握本领,才能完成建设新制度的任务。
青年人应该学习什么呢?列宁说:“看来首先的和理所当然的回答是:青年团和所有想走向共产主义的青年都应该学习共产主义。”4《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28、329、329、337页。众所周知,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同义语。这里列宁把青年人学习马克思主义或者学习共产主义的任务提了出来。青年人应该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或共产主义呢?在有些人看来,阅读马克思主义或共产主义的书籍,可以掌握其内容,可以完成学习的任务。列宁不同意这种看法。他深刻地指出:“如果说,学习共产主义只限于领会共产主义著作、书本和小册子里的东西,那我们就很容易造就出一些共产主义的书呆子或吹牛家,而这往往会使我们受到损害,因为这种人虽然把共产主义书本和小册子上的东西读得烂熟,却不善于把所有这些知识融会贯通,也不会按共产主义的真正要求去行动。”5《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28、329、329、337页。他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或共产主义不是凭阅读书籍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是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每个人的工作以及斗争联系起来。他举例说,在国内战争结束后,经济建设的任务是最重要的任务。青年人必须立足于现代科学技术,尤其要立足于电力的现代技术基础,使农业和工业都得到恢复和改造。他对青年人说:“地基已经清理好,年青一代的共产主义者应当在这块地基上建设共产主义社会。你们当前的任务是建设,你们只有掌握了一切现代知识,善于把共产主义由背得烂熟的现成公式、意见、方案、指示和纲领变成能把你们的直接工作统一起来的活生生的东西,把共产主义变成你们实际工作的指针,那时才能完成这个任务。”6《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28、329、329、337页。在他看来,青年人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或共产主义,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从而以饱满的热情和干劲投入经济建设事业,这就是理论学习和建设实践的有效结合,这就是值得提倡的正确的学习方法。
列宁就共产党人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提出了重要的思想。如前所述,当时苏俄由于实施新经济政策,国内资本主义的经济因素得到增强,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人对此产生错误的认识,以为布尔什维克革命失败了。不仅如此,俄共(布)内也有一些人对此缺乏正确的认识,或者精神上“陷于灰溜溜的”,或者“近乎惊慌失措的状态”,或者表现出“某种颓丧情绪”。对此,列宁在党的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实施新经济政策是党所作的“战略转变”和“战略退却”,它意味着党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进攻中走得太远,离开了自己赖以立足的根据地,因而需要撤退,退回到自己稳固的阵地上,以便于在一定的时候再向前迈进。这时列宁要求共产党人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正确地认识和理解俄共(布)所进行的“战略转变”和“战略退却”。列宁认为,十月革命以来俄共(布)和无产阶级在斗争过程有过多次急剧的转变和“退却”,所以急剧的转变和“退却”是共产党人必须学习的内容。如他说:“三四年来我们稍稍学会了实行急剧的转变(在需要急剧转变的时候),现在我们开始勤奋、细心、刻苦地(虽然还不够勤奋,不够细心,不够刻苦)学习实行一种新的转变,学习实行‘新经济政策’。”1《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87、237、237页。由于党内有的人对战略转变和“退却”缺乏正确的理解,使得转变和退却的过程比较混乱。列宁说:“我们所以战胜了高尔察克之流,是因为我们敢于承认自己的失败,敢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把没有做完和做得不好的工作再三重做。”2《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87、237、237页。“在社会主义经济反对资本主义经济这场复杂得多、困难得多的斗争中也应该这样。敢于承认失败,从失败的经历中学习,把做得不好的工作更仔细、更谨慎、更有步骤地重新做过。”3《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87、237、237页。列宁的思想表明了:共产党人敢于承认斗争过程中的失败,认真地把没有做好的事情再三重做,即可取得事业的成功和斗争的胜利。这是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对苏俄现实生活的观照和说明,或者说是对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的论证和解释。列宁要求共产党人认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充满自信地推进党的事业。
对于广大工农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也提出了重要的思想。当时苏俄把对工农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统称为“社会教育”。1919年5月,列宁出席全俄社会教育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发表讲话。他说,广大工农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围绕着工农群众当前需要解决的思想认识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工农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当前即在十月革命胜利已经两年多的时候,广大工农群众在思想认识上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呢?列宁认为,无非是关于“自由”、“平等”以及与此相关的问题。在革命以前,工农群众渴望获得真正的自由、平等。革命胜利后,当工农群众一步步向自由、平等迈进的时候,资产阶级国家的宣传机器竭力攻击苏维埃国家的自由、平等。这造成了工农群众思想上的困惑。列宁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和说明这些问题。西方的资产阶级思想家说,他们国家的宪法写有“集会自由”的条款,这就是自由的内容,苏俄却不能实现这一条。列宁回应说:“你们的自由如果同劳动摆脱资本压迫的利益相抵触,那就是骗人的东西。”4《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36、334-335页。工农群众渴望摆脱被资本家的剥削,渴望自己和全家人有饭吃。如果自由有助于达到这个目的,那才是真正的自由。如果自由同达到这个目的相抵触,甚至会加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那么这样的自由是骗人的鬼话。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恰恰有利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会加强这种剥削。列宁提出:“马克思恰恰是把他一生的很大一部分时间、很大一部分著作和很大一部分科学研究用来嘲笑自由、平等、多数人的意志,嘲笑把这一切说得天花乱坠的各种边沁分子,用来证明这些词句掩盖着被用来压迫劳动群众的商品所有者的自由、资本的自由。”5《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36、334-335页。这表明马克思主义能够揭示并且已经揭示了自由、平等的阶级本质,学习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就能真正懂得什么是工农群众所需要的自由和平等。在这里,他向工农群众提出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任务和方法,也向党和国家的相关工作机构提出了对工农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