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视化报纸出场的时代境遇与知识根基

2022-03-24张晓锋侯懿桐

新闻爱好者 2022年10期
关键词:报纸可视化信息

□张晓锋 侯懿桐

一段时间内,报纸作为重要的传媒工具之一,是向大众传播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伴随新媒体融合发展速度的加快,对传统报纸形成巨大冲击。与新媒体相比,传统报纸的信息刊载量、及时性不足的劣势被放大,俨然难以满足大众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智媒时代加速了传统报纸新闻的转型升级,可视化报纸的出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而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如何在快速变革的时代保持竞争力和持久创新的能力,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可视化报纸出场的时代境遇

(一)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纸媒受到巨大冲击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新媒体如雨后春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新媒体凭借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交互性强等诸多特点对传统纸媒产生了巨大冲击。[1]加之广大受众阅读方式越来越碎片化,对于信息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很多受众群体开始从传统媒体向移动互联网终端转移。经过不断尝试,传统纸媒最终选择“借船出海”的传播方式。搭乘数字媒体的快车,推行可视化报纸,实现了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之所以选择融入新媒体,主要原因在于: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之下,用户通过新媒体能够更加快捷地获取外部信息,通过智能终端能够实现与其他用户和平台的互动交流,在这样的媒介环境下,读者对于报纸的关注度不断降低。相较于新媒体,传统报纸新闻还需要经过采编、排版和发行,在时效性方面无法与新媒体相抗衡。相较于新媒体的全覆盖性,传统的报纸新闻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加之报纸新闻传播具有单向性特点,无法实现与受众的互动和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传统纸媒的价值和作用。从传播载体看,报纸主要依靠平面、单一化的文字和图片。而新媒体可以通过文字、影像、图像等多元化传播方式满足用户的感官需求,与报纸新闻相比更具有可读性和互动性。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人们更加追求新闻信息的及时性,越来越多的受众从传统的报纸阅读逐渐转向互联网平台或移动终端获取新闻资讯,显然这种传播的优势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很多客户端和APP能够根据个人阅读喜好推送相对精准的阅读信息,这无疑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2]可以说,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纸质媒体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在市场博弈中传统报纸行业逐渐落于下风,特别是随着广告收入的不断下降,倒逼传统纸媒转型升级,逐步进军数字化领域。

(二)读者需求多元和技术更新迭代加速了纸媒整合

新媒体的出现是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结果,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之下,形成了各类网络平台和移动智能终端,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和获取渠道。即便是很多忠实于传统媒体的用户,也越来越重视信息的及时性和阅读的舒适性。为此,很多报纸也开始注重对细节的处理,在保证传统报纸内容权威性的基础上,更好地满足读者的主观阅读诉求。例如,《今晚报》就对版面结构和细节进行了重新梳理,对字号和版面进行细节要素调整,通过改版使整个版面显得清新亮丽,并通过彩色印刷的方式增加版面的阅读舒适度。《长沙晚报》从读者的阅读视觉入手,提升了彩色印刷占比,并在纸质媒介的基础上成立了网络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建立了更为立体式的传播格局,并加大了对记者的教育培训力度,将记者打造成为全媒体记者,进一步提升了新闻生产效率,能够将长沙地区的重大新闻资讯快速地传递给读者。可以说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新闻资讯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的突破,使人们通过手机、电脑、可穿戴的智能设备获得外部信息。[3]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要求传统纸媒要主动改变自身,与时俱进,同时也为报纸改版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法治日报》为了更加契合读者的阅读需求,对版面元素进行了重新布局,加入了图片和照片视觉元素,进一步提升了阅读内容和图像的舒适度。同时还使用了大量的留白设计,使版面变得更为整洁清新。

(三)数据可视化经验的积累为可视化报纸提供了借鉴

当前很多纸质报纸在改版过程中更加注重了视觉元素和彩色印刷技术的运用,增强了纸质报纸的视觉冲击力。未来纸质报纸应该更加注重数据的可视化和原创性,进一步提升纸质报纸的可阅读性和互动性。数据可视化强调数据信息呈现的及时性,通过图表等方式能够使信息传播更加生动、直观。在事件发生后,通过数据信息整合,将可视化的数据信息快速地传递给用户。原创性要求报纸要始终坚持内容为王,充分体现报纸的权威性,通过打造优质内容进而吸引读者眼球,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补,进一步提升报纸品牌效应。新媒体背景下报纸求新求变已经成为主旋律。如《新京报》在发行纸质报纸的同时,上线了数字APP,通过移动传播和视频表达收获了一批粉丝。《天津日报》也进行了自主创新,打造新型媒体传播平台,通过天津日报微博、微信等平台,构建了更为全面的信息传播体系。当前在信息技术加持下,各类媒体都成为信息的报道者,大量新闻信息不断涌现,如果报纸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单一地使用文字和图片很难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纸质报纸在报道新闻事件时需要灵活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提升报纸新闻内容的可读性,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受众快节奏、碎片化的阅读诉求。[4]因此,报纸在报道过程中应将可视化作为应有之义,并将其作为新闻报道的新的手段和方式。可视化新闻报道是报纸传播手段的自我创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可视化生产技术、数字化制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对传统报纸报道的延伸,将抽象的信息具象化,进一步提升报纸传播内容的可读性和舒适度,在提升报纸传播效果的同时也能够实现与受众的多元互动。

二、可视化报纸传播的知识根基

(一)交往逻辑取代生产逻辑成为可视化报纸传播的基础性法则

互联网语境下,交往语境逐渐取代了生产语境,成为新闻学研究观察的重要对象。从新闻的角度看,交往要比生产更接近本源的限制性话语。在互联网语境下,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新闻的流动周期由原来的生产与消费的单向传播逐渐转换为在交往规律支配下的涌现—扩散—沉寂传播方式。[5]在现代信息技术加持之下,为传统报纸传播方式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原来的生产逻辑也被交往逻辑所取代,可视化报纸传播成为报纸行业发展新的趋向。

交往是人类存在的重要方式,是人性的生活实践过程。在人类思想体系中,交往话题占据着重要位置,也有着深厚的知识根基。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人类社会的形成就是基于各种相互交往的结果,正是人们构建了相互交往的社会网络,才重新塑造了人的历史,在交往过程中各种信息、事物和发明相互传播,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向前发展。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著名思想家就对交往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到了近代,西方哲学家包括韦伯、齐美尔、巴赫金等思想家,也对交往相关话题进行了讨论、思考和分析。这些思想家关于交往的讨论研究呈现出社会维度、情感维度、价值维度、关系维度等,可以说,正是交往方式的存在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最基本的范式。

新闻交往范式转化需要以马克思交往理论作为理论根基,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是集成了众多思想家关于交往议题的研究成果,并对新闻学交往范式进行了定义,构成了新闻学交往范式最深厚的哲学基础,是推动新闻学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原动力。互联网革命背景下,新媒体的出现是新闻学研究需要回应的现实问题,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又需要重新回到马克思交往理论和交往哲学方面寻找答案。首先,马克思将交往视为认识世界的基本观点,这一观点为理解新闻、研究新闻提供了认知理论根基。其次,在研究新闻学交往范式发展问题时需要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式。马克思认为,包含新闻活动在内的交往活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对新闻交往实践进行探讨和分析。最后,马克思前瞻性地提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重要论断,当前人类社会正进入全球性的交往网络之中,这与马克思的重要论断实现了历史性的呼应,也为我们研究新闻活动和新闻现象提供了哲学依据。从交往视角出发,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刻地改变了社会关系网络中人与人的交往方式。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之下,人类社会正式进入了自由交往状态。因此我们在研究和探讨报纸传播未来发展方向问题上需要重新回溯到交往逻辑和生产逻辑的关系上,可视化报纸的出现,正是对于交往逻辑替代生产逻辑的印证,在融媒体时代,探索符合交往逻辑的传播方式也成为报纸传媒的生存法则。

(二)可视化报纸、数据可视化、信息可视化的认识论根基

可视化报纸、数据可视化、信息可视化都是人类视觉传播实践的重要形式,从本质上看,三者都是实现数据信息的视觉化呈现,在信息技术加持下,以某种视觉形式对信息加以重新界定。数据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能够体现出信息的可用性,并通过与故事结合体现信息的认识论意义。当然,并非所有的新闻都适合做数据新闻,只有具有一定操作适用性的新闻内容才是合作数据新闻。数据技术与新闻的有机结合应遵循两条基本路径。[6]一是数据技术为新闻传播提供路径支撑,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将原来的文字内容以更舒适的方式展现出来。二是在数据中寻找并发现问题,对新闻背后的故事进行深入挖掘,获得新的新闻线索和新的故事内容,新闻内容往往会打破人们的常规思维,让我们认识到故事背后的一面。从操作层面看,要想挖掘好故事背后的内容,对记者数据运用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既要对目标事件的环境较为熟悉,还要灵活地运用各类数据技术对目标事件进行挖掘。这两条基本路径也是辨别新闻是否符合数据新闻的重要依据,能够指导实践判断。

可视化新闻作为一种视觉报道形式,是大数据环境下与传统报纸新闻传播的深度结合,能够使原来的纸质文字新闻报道转变为图示结构,通过三维制图、图表和插图等多种形式更好地体现新闻内容的逻辑性,更好地展现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在可视化新闻报道中,文字更多的是起到说明辅助作用,图示和图解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这种多样化视觉符号的运用和场景构图方式能够更好地突出新闻内容所传递的重点,结构清晰,脉络明确。通过科学合理的排版设计和颜色比例的搭配,将进一步提升纸质新闻视觉的冲击力,能够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眼球,并通过直观的视觉传递,加深读者对于信息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为了更好地表现传统报纸新闻的趣味性,在排版设计过程中要从背景布局色彩对比、图形拟人化等多个角度入手,使版面更加形象生动,既兼具审美性,又能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大数据的应用使新闻的价值再次升级,读者可以借助数据信息对新闻事件有更为精准的把握,从感性认知上升到对信息的深度认知。

数据新闻的核心是数据,在形式上需要通过图表和数据形式表现出来。为了突出可视性,还需要辅以图形符号和文字说明。这就要求在数据新闻生产过程中,要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从而发现有价值的新闻数据,并对数据关系进行梳理,通过艺术化、形象化的图表形式将内容呈现给读者,提升信息传递的准确性、精准性。数据新闻中的数据主要是为新闻服务,通过数据搜集、整合和分析,提炼出最有价值的新闻和最具有说服力的数据,通过科学合理的数据佐证,能够进一步提升新闻的权威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快速地了解整个事件过程和背后的深层次背景以及衍生出来的未来发展趋势。当前国内很多家纸质报纸已经将数据新闻作为转型的主要方向,如《南方都市报》的“数读”版、《烟台晚报》的“海国图志”版等。实现报纸新闻的可视化,首要任务在于策划。已有的实践经验表明,只有将前期策划、文字内容、加工素材、可视化呈现等有机整合,才能呈现出较好的新闻作品。但如果为了“可视化”而可视化,缺少前期策划环节,很可能会顾此失彼,影响新闻作品的质量。

总之,可视化技术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这种技术形式所蕴含的精神主旨。可视化报纸的出场,实现了传统报纸的转型升级,并深刻地改变了报纸内容的呈现方式,是新闻实践方法上的新突破。可视化技术与报纸传播的深度融合,能够以崭新的视角来观察和呈现信息,能够将读者的目光重新吸引到报纸阅读上,并加强与读者的互动,进而形成有效的互动机制,为可视化报纸出场以及成为舞台中心创造有利条件。

猜你喜欢

报纸可视化信息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报纸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