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界颠覆性创新的演化路径:基于硬盘行业案例

2022-03-24张光宇周甜甜曹阳春

科技管理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固态硬盘跨界

张光宇,周甜甜,曹阳春

(1.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广东工业大学创新理论与创新管理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520)

跨界是新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发展模式,其不仅是一种跨越和融合的方式,也是一个组织的开放思维模式。跨界通常也被称为“越界”或“边界跨越”,其本质是打破原有的界限,形成新的边界[1]。其中,跨界颠覆是跨界模式在颠覆性创新领域的一种新常态,具体包括同行业内的横向型跨界和跨越行业的纵向型跨界两种类型[2]。例如,苹果公司成立的初衷是致力于开发和销售计算机,但随后通过跨界进入手机行业并成功颠覆手机老牌企业诺基亚;又如当今的互联网科技巨头企业依靠已有实力不断探索新行业领域,并跨界进入金融领域颠覆传统银行,以及正在尝试对汽车行业的进军。这些现象表明了跨界影响力的强大。因此,如何利用跨界这一新趋势来迅速占据主流市场或是巩固已有市场地位,已成为企业实施颠覆性创新发展战略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颠覆性创新的跨界模式仍属于新兴领域,现有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仅有部分学者对跨界颠覆性创新的内涵、特征、机会识别以及组织跨界等进行界定并开展研究讨论,但尚未有相关文献对颠覆性创新跨界活动的过程阶段、实现机理与演化逻辑等进行归纳与提炼;虽然已有学者对组织跨界颠覆的过程进行了划分,但关于跨界颠覆性创新的阶段特征及演化机理还缺乏系统的分析,并且跨界颠覆不仅涉及到组织内部的资源整合行为,也包括来自于其他行业中先进技术的“换道超越”,但目前对跨界颠覆性创新内外系统的联动分析还较少有学者关注。因此,本研究针对跨界颠覆性创新的过程“黑箱”,聚焦跨界过程的演化路径,并对每个阶段的特征机理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

1 理论基础

1.1 颠覆性创新

颠覆性创新理论最先由Christensen[3]57提出,他认为颠覆性创新首先是以一种更具便宜性、简单性、可依赖性和方便性等特征的颠覆性技术,发起对低端和非主流市场的侵蚀,随着市场和用户的不断扩大,继而赶上甚至超过主流企业,实现对原有技术范式的颠覆。对Christensen 创立的颠覆性创新理论已有许多学者进行了延伸和拓展,其中,Danneels[4]认为颠覆性创新的产生方式不仅包括从低端市场的侵入,也可能有高端市场的侵蚀;Gilbert[5]则认为颠覆性创新的实现路径是先从非竞争性的新市场侵入,再逐步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以追赶主流市场,最后实现颠覆。由此,本研究认为颠覆性创新是指新技术创新通过市场或行业跨界融合等方式转变技术轨道,继而改变现有技术范式和市场格局,实现变轨超车的一种创新模式。

颠覆性创新在实践中已成为企业开发新产品和改变现有市场格局的重要工具,引发了学者和管理者的高度关注。关于颠覆性创新的发展过程研究,许泽浩[6]结合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对颠覆性创新的本质特征进行了回顾,并进一步提出实现颠覆性创新的5 个阶段,即技术选择、市场选择、市场建立、市场扩大和范式形成,最后再结合技术成长的4 个时期(婴儿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构建起颠覆性技术的演化路径模型图;窦超等[7]通过对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发展颠覆性技术的项目过程进行梳理,将DARPA 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发展机制归纳为技术选择、项目组织、项目执行、技术转化和项目退出5 个环节。可见,虽然学术上对颠覆性创新过程机制有一定的研究,但现有研究未考虑环境变化或行业跨界对颠覆性创新实现过程的影响。

1.2 创新扩散

创新扩散不单单是一项新技术或是一种新产品在市场中大面积地应用和推广,更是使这项新技术或新产品经济效益化的有效途径。从本质上看,创新扩散就是新技术的生产、发展、销售以及应用过程。颠覆性创新扩散是其中的一种新型模式,已有学者对其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如黄海洋等[8]以创新扩散为基础,将颠覆性扩散过程分为问题或需求产生阶段、研究与开发阶段和大面积扩散阶段;周洋等[9]基于技术轨道、侵蚀模型理论和电视机行业案例,并聚焦于高端层面的颠覆性创新,提出了高端颠覆性技术的技术演进轨迹和市场扩散路径;王晨筱等[10]以相关理论为前提,并在以案例分析为证的基础下,提出了颠覆性创新扩散的四阶段过程模型,包括颠覆性创意产生阶段、创新产品开发阶段、侵蚀非主流市场以及占据主流市场。学者们在创新扩散的基础上对颠覆性创新扩散过程进行梳理和再归纳,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启发性的参考。

1.3 跨界过程

早在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有学者认为跨界是跨越组织边界的活动,并运用到组织理论和组织类文献中,如Rosenkopf 等[11]最早将跨界知识扩展应用到战略研究领域中。近几年来,跨界成为国内产业发展的新热点,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的应用中,学者对跨界的内涵、方式和应用等进行了研究,研究主要包括跨界思维、跨界搜索、跨界路径、跨界战略、跨界创新与创业、跨界营销、跨界融合等。尽管当下的跨界研究比较火热,但鲜有学者对跨界这一行为本身的实施过程及特征机理进行研究。

学术界对颠覆性创新领域的跨界颠覆也有一定的研究。如张庆普等[12]提出了“跨界整合式颠覆性创新”的概念,并基于理论和案例研究,揭示了跨界整合式颠覆性创新的内在机理包括低端侵蚀、在位者创新窘境和整体价值,进一步提出了两条跨界整合式颠覆性创新机会识别标准。还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探究跨界整合式颠覆性创新的影响因素,如周洋等[13]认为企业的市场导向和战略选择是影响颠覆性创新的关键要素,从而将市场导向分为主流市场导向和边缘市场导向,并在专业化战略和多元化战略下,探究不同类型的市场组合对跨界整合式颠覆性创新影响程度和差别。还有学者研究跨界颠覆性创新过程,如张骁等[14]认为跨界颠覆现象是一种过程逻辑,即组织跨越边界进入另一个领域后,不断开展新业务,产生新的价值创造方式从而颠覆原有传统行业,并进一步基于尚品宅配这一品牌企业发展的跨界历程分析,归纳提炼了跨界颠覆现象的过程逻辑(知识内化阶段-组织边界跨越阶段-颠覆阶段);杨晓雯等[15]探索跨境整合式颠覆性创新的整合流程,提出实现跨界整合式颠覆性创新的三大环节为机遇识别、初始目标市场选择和实现标志。

1.4 文献述评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虽然近年来对颠覆性创新扩散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但跨界整合式颠覆性创新的相关研究仍相对较少,对其概念、影响因素、发展过程等关注不够。众多事例表明,跨界颠覆性创新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但现有研究对颠覆性创新跨越行业边界的研究相对实践发展需要仍略显薄弱,因此本研究基于现实和研究需要,以硬盘行业中的跨界颠覆性创新行为为例,从全过程角度分析建构跨界颠覆性创新的全过程模型。

2 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

2.1 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是一种质性研究,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案例研究能更加丰富并系统性地描述案例,对于动态性的过程阶段以及发展脉络可以更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16]。一般来说,案例研究更有利于得到一个全面、整体的观点。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颠覆性创新是如何实施跨界行为,并分析外部环境对其跨界过程的影响。由于案例研究被认为是解决“怎么样”和“为什么”的有效研究方法[17],而本研究的问题属于未被清晰界定的动态复杂现象,具有解释性特征,所以适合应用案例研究。

本研究采取单案例研究方法主要基于以下两点的考虑:(1)单案例研究能准确抓住现象发展的环境和历程,对分析某种特定情境下该现象背后的动态复杂机制具有推进作用[18];而且相比于多案例研究,单案例研究更加符合解释和总结某种特定现象的规律需求[19],也能抓取事件发生期间涌现出来的新现象,有助于多角度、完整地了解复杂的战略和运营等问题[20]。(2)本研究关注跨界颠覆性创新过程的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对案例完整性和代表性具有较高的要求。

选取硬盘行业为研究对象,依据在于:(1)代表性。克里斯坦森是基于硬盘行业颠覆提出了颠覆性理论[3]58-60,再加上硬盘行业本身是相对独立的,技术更新迭代速度极快,龙头企业较为集中,说明硬盘行业对于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对象。(2)契合性。固态硬盘(SSD)的核心技术是闪存,来自半导体技术,且固态硬盘厂家多数也从事半导体产业,固态硬盘对机械硬盘(HDD)的颠覆,实则是半导体行业对硬盘行业的跨界颠覆[21]。(3)完整性。从世界第一块硬盘诞生至今已有60 多年发展历史,能展现颠覆性创新较为完整的演化过程。

案例研究的素材多是基于公开的二手数据,包括期刊文献、书籍、各大网站杂志和报告等。经研究发现,解释性案例研究多数以二手数据为数据源,且系统科学视野下的研究更适合采用二手数据;而且基于二手数据进行案例研究,不仅有助于文章逻辑框架或理论模型的构建,也能提供各种理论视角验证文献综述[22]。

2.2 模型构建及综合分析

近年来,随着组织产业边界日益模糊,产业融合和企业跨界活动频繁,跨界引起了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而且行业跨界扩散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其跨界成长包含了多种方式和方法[23]。Torres 等[24]提出企业实现跨界的方式是外生的,即强调要和其他企业共同合作,依靠双方的优势实现合作共赢。具体实现企业的跨界成长方式包括跨界并购、跨界联盟以及产业跨界。此外,国内学者对跨界方式进行扩展应用,提出了“跨界营销”“跨界合作”和“跨界搜索”等概念。颠覆性创新的扩散过程则是指颠覆性技术(或其产品形式)在市场中广泛应用和推广的过程[25]。当前对颠覆性创新扩散的主流研究范式主要基于技术和市场视角的[26]。技术视角下,如Christensen 等[27]、黄鲁成等[28]学者们强调的颠覆性创新是以技术创新方式转变原本的技术发展轨道,从而满足不同的细分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在市场视角下所强调的颠覆性创新是指从边缘市场(或非主流市场)向主流市场侵蚀并扩散的过程[29]。还有学者综合运用技术、市场两类视角,系统归纳并提炼了颠覆性创新的技术演进轨迹和市场扩散路径[9]。因此,在参考已有研究基础上,围绕颠覆性创新跨界扩散的研究目标,本研究将颠覆性创新的跨界扩散过程分为跨界搜索、跨界涉入、跨界扩散、跨界颠覆4 个阶段。

外部环境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和制约颠覆性创新[30],从而也会影响到其跨界行为。已有文献如Hang 等[31]和Yang 等[32]提出颠覆性创新成功扩散的影响因素包括技术和市场定位、传统行业障碍、法律法规、相关政策、社会制度等。鲍萌萌[33]与刘橙泽[34]均提到颠覆性创新不仅依赖于自身技术变革,也受到外部环境(创新政策环境、市场现实需求等)的影响。综上所述,本研究参考王晨筱等[10]对颠覆性创新扩散的外部环境类型的界定,并加入政策环境、技术环境、竞争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影响因素,构建了跨界颠覆性创新扩散过程模型(见图1),包括跨界搜索、跨界涉入、跨界扩散、跨界颠覆4 个阶段,并考虑了颠覆性创新跨界全过程中受到的4 类外部环境因素影响。

图1 跨界颠覆性创新扩散全过程模型

(1)跨界搜索。跨界搜索是指处于复杂动态环境下的企业跨越组织边界和技术边界等获取外部异质性知识的过程[35]。跨界搜索也被其他学者称为“远程搜索”“探索性搜索”或“非本地搜索”[36]。跨界搜索是企业实现外部异质知识获取的有效路径[37];也是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的有效战略[38]。跨界搜索强调对新能力和新技术的机会识别,从而改变既定的行为和思维方式[39]。由于颠覆性创新机会识别存在信息不对称和环境不确定等特征,跨界搜索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了。综上,颠覆性的跨界搜索是指在跨界的起始阶段,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以及日新月异的技术等外部环境,必须借助信息资源搜索来识别颠覆性创新机会。依靠跨界搜索从技术和市场两个维度获取有效知识和信息资源,从而达到识别颠覆性创新机会和评估颠覆性创新风险的目的;进一步地,对技术、市场前景作预测分析,挖掘具有市场需求和潜力的颠覆性技术发展并扩大应用。总之,跨界搜索有助于识别颠覆性创新机会[40]。

(2)跨界涉入。颠覆性创新的跨界涉入与跨界搜索有类似之处。张骁等[14]认为跨界涉入不单单是搜索信息资源,更多的是一种操作学习的过程,但该过程并不完全主动,往往与自身主营业务高度相关。白胜等[41]在对颠覆性创新刺激的分类基础上,将颠覆性创新的跨界涉入方式划分为4 种,即低端式、高端式、平行式和其他式。低端涉入最开始的主要进击目标为利润率和服务质量要求最低的市场,随之对主流市场发起攻击并产生颠覆;高端涉入指用质优价高的产品进入对价格不敏感的利基市场后不断降低成本,最终侵入主流市场;平行涉入指依托于其他层面进行竞争,继而产生颠覆。综上,颠覆性创新的跨界涉入是指在经过初始阶段的搜索之后,获取外部有效信息并结合自身优势加以吸收利用,从而为跨界行为奠定充分的发展基础。这一阶段强调的是对被跨界行业的实质介入,以自身的技术或市场优势创造新的业务,并能够在这期间推进跨界扩散的初期行动以助力跨界颠覆。

(3)跨界扩散。在进入跨界行业后,后发企业需要不断地传递和扩大其技术应用与市场份额,只有将创新扩散到一定程度,才能产生良好的跨界联动效果,否则只能功亏一篑。技术创新扩散虽是一种完整独立的技术、市场、经济等交互运动过程,但同时也被认为是创新过程的一个后续子过程[42]。在扩散阶段研究方面,罗杰斯[43]以时间为节点将扩散划分为认识、说服、决策、实施以及证实五大阶段。虽已有大量文献从不同维度对技术扩散进行了研究,但从跨界的角度对技术扩散的研究仍相对不多。本研究借助创新扩散理论,将颠覆性创新的跨界扩散定义为通过技术进步与市场范围扩大,在新的领域中不断进行技术产品的传播和扩散,从而提升颠覆性创新的市场规模和消费认可度。跨界扩散作为关键阶段,对推动跨界颠覆目标的实现以及创新效应的产生具有关键作用。

(4)跨界颠覆。参考张骁等[16]对跨界颠覆的理解,本研究认为颠覆性创新的跨界颠覆是一种结果检验标准,通过不断侵蚀主流市场,颠覆性创新产品获得大规模扩散和主流用户的认可,并持续加以改进,使其占据主流市场或拥有绝对市场地位,对跨界行业原有的运作模式产生巨大冲击或破坏性变革,并建立新的竞争规则。总之,跨界颠覆性创新的成功不仅需要对机会窗口作出积极且具有针对性的战略响应,还需要提前搜索技术或市场知识、布局具有颠覆性潜力的未来产品,为跨界颠覆性创新提供资源支撑,并在后期克服外界环境干扰,持续侵入主流市场,实现跨界颠覆性创新目标。

3 案例分析

硬盘行业自其诞生以来经历了多次重大技术变革,当下固态硬盘正以明显趋势颠覆机械硬盘,逐步成为硬盘市场的主流产品。固态硬盘进步飞速,也是目前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潮流。在用户需求方面,固态硬盘行业充分掌握产品需求变化,不断优化产品属性与服务质量。在应用场景上,固态硬盘凭借其高性能、低功耗、非易失性等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数据中心和云存储服务等场景,并成功跻身为移动设备、军事设备以及航空等高端数据存储载体的优选之一。本研究选择固态硬盘为跨界颠覆性创新的研究对象,一是由于固态硬盘的核心闪存技术来自半导体技术,二是硬盘行业厂家多数也来自于半导体产业,因此,固态硬盘对机械硬盘的颠覆也可以认为是半导体行业引发了硬盘行业产生颠覆性变化,属于跨界颠覆性创新。通过数据编码的结果,可以将固态硬盘行业的跨界颠覆性创新过程划分为4 个阶段。

3.1 跨界搜索:发现行业缺陷-跨界优势识别-技术创意出现

跨界搜索旨在跨越行业边界,获取外部信息资源以丰富内部知识基础,从而创造颠覆机会。跨界搜索对颠覆性创新有促进作用,并能缓解创新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而探索市场潜在需求正是颠覆性创新跨界搜索的机会渠道。因此,跨界颠覆性创新在面对行业市场缺口或消费者需求时,往往会进行跨领域的技术知识和市场知识搜索。进一步地,固态硬盘颠覆性创新的跨界搜索主要经历了发现行业缺陷、跨界优势识别与技术创意出现的历程。

(1)发现行业缺陷。机械硬盘从1956 年诞生到现在,经历了多次技术变革。最开始,机械硬盘凭借性价比水平高、数据易恢复等优点一度成为硬盘行业的王牌产品,导致各大厂商竞争激烈,市场集中度低,争先开发更大容量的硬盘。最初市面上各个品牌的机械硬盘在传输速度上并没有太大差距,大都在追求硬盘容量扩大与升级,但随着科技发展以及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高速发展,机械硬盘在传输速度上逐渐落后于特殊情境的性能需求,如即使硬盘容量越来越大,但面对大型游戏、专业软件的加载以及紧急文件的传输上,机械硬盘开始显得力不从心,各大硬盘厂商也在积极寻找出路,但始终无法对其传输速度进行有质提升。

(2)跨界优势识别。随着时间的推移,机械硬盘在发展上受到的阻碍越来越多,无法在短时间内提升产品性能。另一方面,半导体产业在20 世纪70年代就形成了相应规模,经历多次半导体技术竞争之后,短短几年间全球半导体工业产值就突破了10亿美元[44]。回顾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史,可以得知该行业具备一定的后发优势。如英特尔公司于1968年正式成立,仅仅花了不到10 年的时间便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在实施硬盘行业的跨界入侵前,半导体产业已有成熟的半导体技术,市场发展趋势也相当良好,并在科技产品领域积累了强大的技术基础,因此,半导体产业有足够能力突破行业边界去挖掘新技术和生产新产品。

(3)技术创意出现。在硬盘行业遭遇传输速度突破瓶颈时,“闪存之父”Fujio Masuoka 博士[45]于1984 年向东芝公司提交了一份关于浮栅新用途的行业白皮书,提出在相机闪光的一刹那将芯片全部内容擦除的创意设计,但闪存技术创意的正式登场是在之后举行的IEEE 1984 综合电子设备大会[46],从此,闪存技术开始了在半导体行业长达30 多年的发展之旅。在闪存技术出现不久,作为最早一批之一并长期占据行业排名第一的半导体公司英特尔,凭借自身多年的发展经验与所积累的信息资源,基于对技术导向感知的发展机会,迅速注意到这项发明的巨大潜力,立即将目光聚焦于硬盘行业,成立了以闪存技术为基础的研发部门,由此打开了固态硬盘新世界的大门。

3.2 跨界涉入:产品雏形形成-技术性能优势-边缘市场侵蚀

跨界涉入借助跨界搜索策略从外部获取关键知识或资源起步,通过整合新资源和知识储备不断渗入新领域,争抢市场地位。“前景可预测、技术被认可”是得到外界认可、获得支持和发展的基础,但在颠覆性创新前期,产品在主要性能、质量、价格等方面并不突出,并且市场基础不稳定,很容易被认为应用有限。最初的发展往往会经历一系列困境,努力站稳脚跟并打下一小片市场是该阶段的主要目标。通过数据编码能够发现,固态硬盘跨界颠覆性创新的跨界涉入阶段经历了产品雏形形成、技术性能优势与边缘市场侵蚀过程。

(1)产品雏形形成。闪存技术的主要优势是性能可靠和应用场景广泛,因此,其产品雏形一经形成,便开始在部分领域开启市场开拓进程。在初期的市场开拓阶段,昂贵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固态硬盘向当时在行业内占据霸主地位的机械硬盘发起了小规模挑战,直到20 世纪90 年代末,才有小部分厂商开始尝试使用闪存技术制造固态硬盘。通过艰难的市场探索,在之后的几年内,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闪存硬盘(SCSI Flash SSD)以及闪存固态硬盘(Flash SSD)相继推出,表明固态硬盘发展取得了初始阶段性的成功。

(2)技术性能优势。Flash SSD 在推出之后逐渐取代RAM SSD,成为了固态硬盘市场的首选产品,原因是它提供了持续和稳定的数据吞吐量,也能提高基于磁盘的应用速度。尽管这一时期的固态硬盘还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机械硬盘仍凭借其容量和价格稳稳占据硬盘的主流市场,但机械硬盘的技术进步缓慢,且多数机械硬盘厂商更关注容量,在性能、功耗、噪音等方面无法达到固态硬盘水平,因此,固态硬盘开始得到部分消费者的青睐。

(3)边缘市场侵蚀。初始阶段的固态硬盘凭借半导体产业的技术优势,很快具备自身的独特属性和性能优势,但价格过高,因而仅被应用于小众的特殊场景,比如航空和军用等市场。性价比低这一劣势使得早期的固态硬盘并未得到各大硬盘厂商的关注。统计数据显示,当时机械硬盘生产厂商数量在最高峰时达到了221 家,相比较而言,1997 年固态硬盘供应商屈指可数,仅有4 家主要的厂商[47]37。

3.3 跨界扩散:性价比水平提升-成为热门话题-产业规模扩大

经过跨界搜索与跨界涉入两个阶段的摸索与实践,后发企业逐渐熟知市场规律,并拥有一定市场知名度,颠覆性创新的跨界扩散阶段也应运而生。性价水平提升是颠覆性创新跨界扩散的重要动力;市场规模加大、用户需求增加是颠覆性创新跨界扩散的重要表现;进入主流市场、获取主流客户认可是颠覆性创新跨界扩散的最终目标。根据数据编码的显示结果,硬盘行业颠覆性创新实现跨界扩散包括三大步骤,即性价水平提升、成为热门话题与产业规模扩大。

(1)性价水平提升。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一步迭代与生产工艺的快速发展,固体硬盘的价格也不断降低,市场需求得以日益增长,现存的闪存厂商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大型半导体厂商如三星、东芝和闪迪等企业迅速反应抓住市场机会,随即进军闪存市场。另一方面,随着实力厂商的不断进入,固态硬盘生产工艺的制造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良性循环之下又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性价比水平,推动了产品市场扩散进程的加速发展。

(2)成为热门话题。随着跨界竞争的进一步发展,固态硬盘企业开始利用广告宣传提升产品影响力。2000 年,世界上第一个固态硬盘在线广告正式发出,固态硬盘成为了Curtis 广告公司唯一的存储产品广告[47]37。随着固态硬盘的热度不断上升,广告商也在增加,用户对固态硬盘的喜爱程度也持续提高,很快就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年度固态硬盘买家指南,它将整个固态硬盘行业的价格信息汇集在一个文件中;还有的公司专门开展了为期3 个月的固态硬盘市场调查,以了解更多关于买家的喜好、应用和态度的主要市场研究。直到2003 年,现代固态硬盘时代才正式开启,意味着固态硬盘的概念开始为许多人知晓,也慢慢成为存储行业的一个热词。

(3)产业规模扩大。随着半导体产业体系逐步成熟,各大厂商拥有足够能力去跨界其他产业,在产业主体力量不断扩大的影响下,固态硬盘产业规模迅速扩大。随着固态硬盘产业规模的迅猛增长,2005 年,三星公司成为第一家宣布进入固态硬盘市场的科技巨头,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之后三星公司也成为了固态硬盘领头厂商。很快,三星公司推出了32GB 的固态硬盘、PRAM 固态硬盘等等,并在笔记本领域开始使用固态硬盘。据统计,2007 年市场上活跃的固态硬盘制造商总数达到60 家[47]39,相比于1997 年的4 家,10 年间增加了十几倍,仅2008 年这一年内就新增了40 家固态硬盘厂商,也代表着固态硬盘制造商的数量首次超出两位数[47]39。很快,希捷和西数等机械硬盘巨头们也抵不住固态硬盘的热潮,开始试验性地着手生产销售固态硬盘产品。

3.4 跨界颠覆:技术优势扩大-主流市场竞争-完成跨界颠覆

跨界颠覆是颠覆性创新的成果检验阶段,是经过在新的领域无畏地、迅速地开疆拓土,不断完善、扩张,获取“弯道超车”的机会,最终实现对主流技术与企业的颠覆。随着市场格局的拓宽、用户需求张力上升,其他行业产品会不断地侵蚀原行业的应用场景,对原行业带来重大的改变甚至是颠覆。颠覆性创新跨界颠覆的核心就在于通过跨界活动,创造出能满足潜在需求的新技术或新产品。数据编码的结果显示,硬盘行业颠覆性创新的跨界颠覆阶段包括技术优势扩大、主流市场竞争以及最终完成跨界颠覆。

(1)技术优势扩大。半导体全新的技术发展轨道带来硬盘速度和容量的双重优势,随着技术的发展,固态硬盘爆发了速度大战,市场上接连推出了包括100 MB/s 的读写速度,顺序读写带宽达到2 GB/s,即使用的是单层单元闪存(single-level cell,SLC)、小容量和高价格的闪存,但每秒进行读写操作的次数(IOPS)还是不断地被打破;在服务器市场上,快速闪存固态硬盘打破了非对称R/W IOPS 的障碍。代表性地,固态硬盘终于在2009 年以同样的空间实现了和机械硬盘一样大的容量,这一巨大革新惊动了整个产业体系。速度与容量的双重优势让固态硬盘市场进一步繁荣,仅在2010 年1 年,固态硬盘市场规模就达到了10 亿美元[47]40。接着,固态硬盘的使用寿命也得到了进一步延长,读写带宽也提高了不少。从技术参数看,固态硬盘在读写速度、功耗消耗、抗震防摔、噪声、外观等性能都远远超过了机械硬盘,且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生态链,比如不需要像以前硬盘有关软件和协议都需要改造以适应快速的硬盘。总之,固态硬盘在市场上更加大放异彩,这也让各大机械硬盘厂商感到危机的来临。

(2)主流市场竞争。固态硬盘在技术和市场上取得了优异成绩,迎来一大波行业企业的融资上市与企业并购,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2011 年6 月到2013 年8 月期间,固态硬盘开始进入大众消费市场,并开启面向企业级的应用发展。在2014 年,闪迪公司推出企业级固态硬盘;英特尔公司也在着手向企业级市场发售3D NAND 储存产品,而镁光公司则发售固态硬盘以改道消费级市场。在固态硬盘革命时代,固态硬盘厂商数量与实力不断增加,通过持续研发新技术,已经积累起向主流市场发起进攻的足够力量。在固态硬盘发展如日中天时,2011 年泰国突发的大洪灾导致全球最大的硬盘配件及驱动器生产基地生产停滞,各大厂商也纷纷停产,机械硬盘供应陷入短缺状态[48]。2012—2017 年期间,机械硬盘的发展瓶颈难以突破,性能上升空间十分有限,而价格不降反升,这一局面给正在觊觎硬盘市场的强敌——固态硬盘,创造了极好的机会,因而各家厂商纷纷转为生产固态硬盘。

(3)完成跨界颠覆。2008 年以前,机械硬盘市场集中度较低,各厂商竞争激烈,但从2010 年开始,机械硬盘的发展可谓是举步维艰,厂商数量逐渐减少,由原先稳固的“六强并立”的局面,在2014 年前后就只剩下东芝、希捷、西数3 家公司了。再对比固态硬盘出现前后机械硬盘的出货量,机械硬盘作为硬盘行业曾经的唯一存储产品,在2010 年保持稳定增长,从最初的1 亿多台到2010 年近7 亿台的出货量,创下了市场最高记录[44];但随着固态硬盘的出现和发展,机械硬盘的地位受到挑战,尤其在经历了2011 年的停产风波后,机械硬盘的出货量下降了近一倍多[44],而固态硬盘依靠着半导体产业体系规模的壮大,出货量在5 年之内翻了3 倍多,在2020 年达到了3.21 亿台[44],这个数字足以撼动机械硬盘以往的市场地位。凭借速度和性能,固态硬盘在消费级和企业级平台初步取得了用户的偏爱,产能逐年上升,其与机械硬盘的平均价格差异正显著缩小,再加上本身具备的技术性能优势,硬盘行业市场正在被固态硬盘逐步占领。

根据以上的案例分析结果,围绕跨界颠覆性创新的演化路径问题,本研究基于跨界的4 个阶段构建以硬盘行业为例的跨界颠覆性创新扩散全过程模型(见图2)。该模型重点突出了各个阶段的主要目标与演化特征,揭示了跨界扩散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也归纳总结了各外部环境影响因素与颠覆性创新跨界扩散的内在作用机制。

图2 以硬盘行业为例的跨界颠覆性创新扩散全过程模型

4 结论与启示

4.1 主要结论

本研究围绕跨界颠覆性创新的扩散路径这一复杂系统问题展开,运用单案例研究方法,对硬盘行业的跨界活动进行数据编码与系统分析,构建了跨界颠覆性创新扩散过程模型,并对跨界扩散的4 个阶段进行系统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1)该模型补充了现有跨界颠覆性创新过程研究的不足:第一,基于颠覆性创新理论和跨界过程规律,将颠覆性创新跨界的过程全面地、完整地揭示出来;第二,为增加模型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充分考虑了外部环境(政策环境、技术环境、竞争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影响作用。

(2)选择硬盘行业这一典型的颠覆性创新案例进行验证性分析,发现跨界颠覆性创新的主要特征包括:第一,跨界颠覆性创新往往具有更强的爆发力和竞争力,在初始阶段并不一定突出,但能够快速吸引主流客户从而占据主流市场;第二,跨界颠覆性创新的过程管理比较复杂,需要跨界融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

4.2 启示意义

本研究聚焦跨界情境下的颠覆性创新建立跨界颠覆性创新扩散过程模型,相较于现有研究大多关注颠覆性创新的扩散研究,这种将跨界单独分离出来的研究为跨界颠覆性创新这一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通过硬盘行业技术创新这一经典的颠覆性创新案例的研究,从全过程角度出发,构建了具体的跨界颠覆性创新过程模型,丰富了对颠覆性创新跨界过程的探讨,对进一步理解和实现跨界颠覆性创新过程提供参考。此外,本研究结论对我国以颠覆性创新实现技术追赶和“弯道超车”有如下启示:其一,通过跨行业协作,整合并充分利用各类创新资源,突破行业界限,攻克薄弱技术难关,跨界实现颠覆性创新;其二,把握机会窗口,利用好跨界新优势,通过知识信息与自身资源发挥跨界扩散效应,实现跨界颠覆。

4.3 研究局限及未来展望

本研究的案例对象是单一行业,为提高结论的普适性,未来可考虑不同行业的案例进行检验。另外,本研究中的跨界是特指跨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未来可对不同类型的跨界进行对比研究。

猜你喜欢

固态硬盘跨界
固态Marx发生器均流技术研究
Sn掺杂石榴石型Li7La3Zr2O12固态电解质的制备
透明陶瓷在固态照明中的应用进展
HiFi级4K硬盘播放机 亿格瑞A15
Egreat(亿格瑞)A10二代 4K硬盘播放机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服务器更换硬盘后的同步问题
跨界设计
跨界通平台
宽禁带固态功放在导航卫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