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发展策略研究
2022-03-24常颖聪黄思慧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东南大学图书馆
常颖聪,黄思慧(1.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东南大学图书馆)
1 研究背景
2019年,我国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要求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2020年4月,《教育部社会科学司2020年工作要点》[1]提出启动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11月教育部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2]对新文科建设做全面部署,鼓励并支持高校开设跨学科课程、促进研究方法创新及新技术与传统文科的融合、突破专业壁垒和学科局限,培养多领域知识的复合人才,自此新文科建设进入实施阶段。2020年12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创办《新文科教育研究》期刊,为新理论、新研究提供了传播和交流平台。截至2021年4月,以新文科教学与课程改革、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为主题的相关学科理论研究在中国知网中已有400余个检索结果。实践方面,2021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第一批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新文科建设试点专业名单,拟在试点学科开展专业建设、“文工融合”等实践与探索,山东大学创办“数字历史”微专业,交叉融合文、理、工等不同学科,拟在新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探索[3]。新文科建设如火如荼,人文社科教育模式与理念即将发生大的变革。同时,全国高校即将迈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作为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如何在改革浪潮中求变才能应对新环境、新挑战是高校图书馆需要思考的问题。目前,业内对新文科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发展讨论较少,主要观点包括“高校图书馆应协同创新、结合新技术,发掘符合时代需求的学科服务,做到与新文科培养系统深度融合”[4],“高校图书馆应建设数据存储平台,为新文科研究人员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数据服务”[5],中山大学图书馆更是提出了基于人文科学研究基础资源平台、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等4个机构库支持新文科建设的发展策略[6]。
新文科建设正值图书馆“十四五”改革重要关口,社会与教育环境正向数字社会、智能社会、数字校园、教育信息化转变。在此背景下,图书馆必须紧跟时代、拥抱新技术,寻找新的生长点、创新图书馆服务理论与模式,支持新文科建设并完成图书馆转型。本文拟通过SWOT分析法探索并制定能够支持新文科建设的高校图书馆发展策略,为图书馆的变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2 高校图书馆SWOT分析
SWOT分析法通对机构的内部S(Strengths,优势)、W(Weaknesses,劣势),外部的O(Opportunities,机会)、T(Threats,威胁)等因素进行梳理、分析、匹配、评估,进而制定发展战略。利用SWOT分析法能够帮助高校图书馆认识内部优势与劣势,发现外部机会与威胁,并依据馆情制定恰当的服务与发展策略。
2.1 内部优势
(1)丰富的馆藏资源。作为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中心,图书馆具有天然的资源优势支撑新文科建设。高校图书馆一直坚持“以教育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纸质、电子、数字、特色数据库等多方面构建馆藏资源,最大限度满足并保障高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重要需求,支持本科、研究生教育及教师科研创新。尤其一些高校极其注重权威性的特色馆藏以及特色数据库建设,如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师范教育专题数据库[7]、同济大学图书馆的汽车行业信息服务平台[8]等,均是围绕学校特色或重点学科构建的专有数据库。此外,多数图书馆开通了读者参与的资源采购渠道,如东南大学图书馆“你选书,我买单”芸悦读服务平台、重庆大学图书馆以京东电商为平台的读者汇彩体系[9]。同时,CALIS、JALIS、京津冀图书馆联盟等组织为高校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重大便利与支持。
(2)图书馆与新技术紧密结合的能力。图书馆拥有与新技术紧密结合的能力,是新技术的倡导者和受益者,马费成等认为,图书馆的每次进步都是由新技术变革推动的[10]。在当代信息技术不断革新的环境下,图书馆一直在积极探索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图书馆工作的结合发展,如移动图书馆、RFID、自助借阅、人脸识别、lib2.0、VR和AR图书馆空间、资源整合系统等,如南京大学图书馆与清华大学图书馆分别于2017年、2018年相继投入盘点机器人、智能图书小车[11]等,推进了图书馆业务智能化,这均是图书馆与新技术能够紧密结合的体现。新文科建设期间,信息技术将进一步快速发展,这将为图书馆服务创新与提升、支持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大发挥空间。
(3)紧跟时代需求的服务能力与服务理念。大学图书馆拥有完善的流通借阅、学科服务、阅读推广、信息素养教育、空间服务等多维度服务内容,并且其服务能力与理念能够随着时代、技术、社会与读者需求变化不断改革、更新、升级。图书借阅服务从闭架到开架,再到自助借阅、刷脸借阅、24小时图书亭、移动书车等无一不见证了图书馆服务能力的发展与变化。以清华大学为代表创建的学科馆员制度从一般学科服务向嵌入式知识服务、数据服务转变,逐步迈入学科馆员2.0时代。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的到来,促使图书馆开始数据管理服务以满足高校科研数据治理需求,复旦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平台、北京大学开放研究数据平台的创建为高校图书馆参与科学数据治理提供了范本。可以说,紧跟时代需求的服务能力与服务理念,也是图书馆支持新文科建设的优势所在。
2.2 内部劣势
(1)高校图书馆经费普遍紧缺。据程焕文先
生的统计,2015—2018年,国内一流大学图书馆经费基本维持在2,000—4,000万,且各学校的图书馆经费在学校总经费的占比远低于国际水平,由此可见,缺经费是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面临的现实困境之一[12]。相比一流大学经费额度,普通省属、市属高校图书馆经费更是捉襟见肘。以河北省为例,本文统计了2015—2019年(2020年统计未出)有连续经费额度公开的图书馆信息[13](见表1),发现仅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连续五年经费保持千万以上;河北工业大学图书馆自2017年才步入千万行列,但能保持连续增长,到2019年已接近2,000万,这与其身为211高校密不可分;而其他三所市属高校图书馆则只维持在百万水平。总体而言,河北省高校图书馆经费整体较低且涨幅不稳,还出现了河北北方学院图书馆、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2018—2019连续两年经费下降的情况。2020年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国际经济形势紧张,未来几年社会各界必须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这势必将影响高校经费拨款,因此图书馆经费紧缺的现状可能近期得不到较大的改善。
表1 河北省部分高校图书馆2015—2019年经费额度信息
(2)馆员层次结构差异较大。《2019年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14]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高校图书馆平均馆员人数为31.5人,较2018年下降3.2人,较2010年下降19.5人。近年来,高校图书馆正式馆员人数持续走低,因此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众多图书馆选择聘用合同工、临时工等扩充馆员工作力量。此外,馆员学历及工作能力方面也存在以下问题。①馆员专业背景参差不齐,能力差异较大。②受高校招聘条件等限制,图书馆每年招聘人数普遍较少,硕士及以上馆员人数增长较慢。以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2016—2020年仅招聘、引入硕士馆员3名,专业背景分别为图书馆学、生物学及物理学。③图书馆员老龄化严重,每年退休人数增多,图书馆员年龄结构出现断层,这也是馆员人数持续走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尽管硕士学位馆员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骨干力量,但能够承担新文科建设服务的馆员人数仍然较少。
2.3 外部机会
(1)高校学科建设与教育需求。图书馆是高校学科建设与大学生教育的重要信息资源保障来源。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读者对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数字资源、空间资源等使用和服务有一定的需求且存在差异。如以本科生为主的到馆读者主要是对图书馆场所、空间、纸质和数字资源、环境、技术服务有需求;不到馆读者则表现为对图书馆网络资源、在线访问、学科服务、数据服务等深层次的服务有需求,该群体主要是有科研需要的研究生、教师或科研人员[15]。数字信息时代的科研工作更加依靠文献、信息、数据的获取与分析,而高校教师和研究人员因自身信息素养能力或时间限制[16],对文献检索、查新查引、数据挖掘与分析、知识发现等图书馆嵌入式服务表现出更加强烈的现实需求。
(2)图书馆进入智慧化转型期。2003年,Aittola M首次提出智慧图书馆概念[17]。2010年,国内学者开始了对智慧图书馆概念、建设、服务等内容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2020年9月,国家图书馆正式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建议[18],预示国内图书馆即将进入智慧化转型的重要建设期。如何将图书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有机融合,为读者提供智能、无感、交互、虚拟结合、情景融入的信息、知识、数据、空间服务是智慧图书馆搭建的重要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南京大学图书馆智能盘点机器人、国家图书馆全影息沉浸式阅读空间、江西图书馆人脸识别用户画像等均是对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探索。图书馆智慧化的程度将为高校图书馆面向新文科建设提供更加智慧、精准、便捷、丰富的资源与服务创造更多的机会。
(3)新的图书情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新文科政策为图书情报专业强化学科建设、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式转型、提升学科专业能力提供了良好契机[19]。图书情报学科专家也对新图书情报学科的人才培养策略、学科发展模式进行了讨论。马费成[10]、柯平[20]提出新图书情报教育要与数字科学、数字人文、人工智能等学科融合发展,促进教育与行业结合,为图书馆事业培养具有数字信息素养的专业人才;黄水清[21]同样强调了新图书情报与数字人文相结合的观点。目前,已有部分高校将数据科学、数据分析等作为图书情报研究生培养的专业方向[22],这预示着新的图书情报专业培养体系能够为图书馆工作层面输送知识结构、工作技能、服务理念等更加符合新文科建设背景的专业人才,支持并满足新的教育、科学研究及学科发展需求。
2.4 外部威胁
(1)信息技术催生知识服务新生态。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因具有开放及资源整合的信息服务方式已成为图书馆需要面对的最大威胁和挑战。随着5G、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开放获取、在线学习、有声读物、电子书、网络社区问答、付费咨询等数字信息服务提供商发展迅猛,催生了灵活、主动、整合、泛在、高效、精准、移动的知识服务新生态,不断挑战图书馆传统信息服务方式。同时,各类信息服务商也在不断升级服务内容、方式及技术架构。如,2020年腾讯基于搜狗搜索搭建微信搜一搜平台,将信息服务与信息内容连接,形成App内部闭合信息生态圈,消除不同应用屏蔽障碍,进一步提升并稳固了用户黏性。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这预示着网络强国即将到来,网络资源获取、在线教育、知识服务等将更快、更全、更丰富、更智能,如果图书馆不随势而动,必将面临更大的威胁。
(2)图书馆用户使用意愿改变。①图书馆纸质书借阅率持续走低,大学生更加依赖网络阅读。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20年12月,学生是中国互联网用户最大群体[23],由此可见学生群体是网络阅读的主力军。②知识服务生态结构改变,读者更加倾向搜索引擎、网络问答、OA获取、付费咨询等数字信息资源获取渠道,对图书馆资源依赖性降低。③图书馆空间性使用意愿改变。学习方式及介质的改变促使大学生图书馆空间使用需求向交互空间、研讨空间、文化空间、创客空间、休闲空间、AR增强现实空间等转变。在河北师范大学大学生图书馆使用调查中,87.53%读者表示对图书馆使用需求是学习和思考的空间。
3 高校图书馆发展策略
3.1 SWOT策略匹配与选择
笔者使SWOT分析法构建内部及外部相关因素策略矩阵(见表2),共生成SO增长型策略、WO扭转型策略、ST多元化策略、WT防御型策略四种策略类型。
表2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SWOT策略矩阵
图书馆经费紧缺一朝一夕内无法得到有效改观,同时高校图书馆不应该规避知识服务新生态及图书馆用户使用意愿改变等外部威胁,综合SWOT策略矩阵内容,本文认为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发展应综合SO与ST两种策略,充分利用外部机会、发展内部优势,提升图书馆能力,积极应对或减轻外部威胁。
3.2 图书馆发展策略制定
图书馆的发展因素及策略制定始终是图书馆界探讨的话题,不同的需求与背景下,图书馆的发展策略不尽相同。程焕文等一直提倡“资源为王,服务为本,技术为用”理念[24];初景利等提出“需求为本,资源为基,技术为翼,服务为王”的发展观点[25];刘兹恒等[26]认为,学术图书馆发展三要素为空间、资源、服务;司莉等从环境、空间、资源、服务四个角度对图书馆转型发展进行了探讨[27];柯平等[28]认为后知识服务时代图书馆转型由空间、资源、服务、管理四大要素构成。可见,图书馆的发展策略与方向需要考虑资源、服务、技术、环境、人员、空间、管理等众多因素,但资源与服务是不可或缺的立身之本。
新文科建设是高等教育的重大变革,重点在于交叉、新兴专业与学科的创新与发展,在此背景下,图书馆的资源、服务是支持学科建设的最大优势。同时,图书馆参与的大学生教育,如信息素养教育、阅读推广等能够从大学生基础能力培育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基于SWOT分析策略矩阵以及新文科建设需求,本文认为高校图书馆应基于图书馆优势及图书馆能力,紧密结合新技术,从资源、服务、教育、空间四方面制定发展策略,从而满足本科生、硕博士研究生、教师、科研工作者、行政管理人员等不同层次人员的图书馆使用需求(见图1)。
图1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发展需求与策略
3.3 图书馆发展策略要点
3.3.1 图书馆资源优化
资源是图书馆的立身之本,新文科建设将对信息资源有更深层次的新需求。图书馆作为资源建设与提供方,应以需求为导向优化文献与数字、馆员及文化等资源,提高满足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需要的能力。在文献与数字资源建设方面,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已经拥有PDA、纸电协调、重点学科保障等相对成熟的资源建设策略。新文科环境下的资源优化是考虑如何科学编制预算、建设弹性馆藏,构建高效信息获取系统及精准知识服务能力。①梳理挖掘现有馆藏资源,根据不同学科需求构建特色数据库、提供精准知识服务。②根据科研人员学术文献追踪与管理的实际需求,挖掘、整理多源异构馆藏资源,细化知识元、统一元数据标引,利用关联数据、语义网等技术搭建图书馆特色学术知识网络。在资源内容数字化、有序化、关联化的同时提高知识的可发现性与可用性。③根据学科建设需求和用户检索习惯,整合馆藏资源、收割OA资源,优化资源揭示系统、构建高质量学术资源导航获取系统。④积极响应区域联盟资源建设规划,共同促进资源共享共建,扩大馆藏资源范畴。
馆员是图书馆资源组织、服务提供、教育培训及文化建设的具体承担者和实施者,是图书馆软实力。目前,国内馆员岗位设置及服务内容大部分较为传统,学科馆员是深层次服务的主要承担者,同时由于近年来馆员人数逐年下降、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因此馆员资源建设与优化成为积极应对新文科建设需求和挑战的必要条件。新的教育模式及研究范式将更加要求馆员具备数字学术、知识产权、数据治理、数字人文等方面的素养与知识储备,图书馆应积极更新馆员类型及对应职能职责,促进图书馆能力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以数据馆员为例,国外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在数据管理、数据馆员、数据服务等方面已经富有成效,如康奈尔大学图书馆数据管理馆员与元数据管理员、普渡大学图书馆数字规划馆员、纽约大学图书馆数字人文馆员、剑桥大学图书馆学术交流馆员等[29-30]。
3.3.2 图书馆服务转型
服务与资源密不可分,是推动图书馆发展的两驾马车。近年来,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展了不同程度的阅读推广、学科服务、人才评估、学科跟踪、科技查新等服务。新技术发展为图书馆服务转型提供了更多可能。首先是服务的精准化转变,如引入用户画像技术,通过深入挖掘、学习图书馆用户的数字足迹、交互信息等数据,构建读者画像并推演个体或群体用户多维度的情景需求与行为偏好,提供在线服务推送、个性化推荐、场景化服务等精准化服务,同时有利于图书馆的用户关系管理及用户流失预警。东南大学图书馆通过构建用户画像,发现了图书馆资源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了相应改善策略[31]。一些学者对基于用户画像的参考咨询、个性化移动视觉搜索、图书推荐、阅读推广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32-34]。其次是服务场景化转变,如利用5G、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方式提供情景沉浸式、交互、无感、无延时、泛在的智慧服务场景。
3.3.3 图书馆教育创新
信息素养教育是图书馆最重要的教育功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丰富经验与成果为图书馆支持新文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交叉学科的不断产生会促使学习、教育及科研范式发生较大改变,单一的知识结构无法满足新的学习与研究需求,在此背景下图书馆教育应着重考虑不同场景下信息使用者的信息素养教育创新,教育重点应转向第四科研范式及网络信息时代的数字素养、网络素养、数据素养、计算机素养的培养。尤其是面对复杂的网络信息环境及新的知识服务生态,信息、数据甄别问题依然严峻,图书馆需要构建系统的信息素养教育计划,培养新文科教育改革中大学生与科研工作者批判性获取、甄别、分析、使用信息、知识、数据的元素养能力。
教育形式上,图书馆可以采用“固定+灵活+互动”多管齐下的方式。①固定:延续选修课、讲座等成熟固定形式,同时拓展微课、慕课等线上模式,培育教育品牌,扩大影响力。②灵活:可根据学生、老师、科研等不同群体的实时需求,灵活定制能满足不同场景需求的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也可按课时灵活嵌入学院课程、科研团队等,提供碎片化课程辅助。③互动:建立读者能够随时与图书馆互动联络的机制,如搭建能够提供实时互动、连续性学习的教育空间、建立教育联络人制度等。北京大学图书馆2020发起的“带班图书馆员”项目,为新生班级配备固定联络馆员,在大学四年间提供连续、循序渐进、符合学科需求的信息素养教育[35],该服务项目互动性强且具有连续性,能够得到有较好的教育成效,有利于培养应用型文科人才,可供普通高校图书馆学习。
3.3.4 图书馆空间再造
有调查显示,具体在95所国内高校图书馆中有73%在2020—2025年间有空间再造计划[36],这主要源于读者对图书馆使用意愿与需求的改变。目前,图书馆空间主要包括信息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知识共享空间、创客空间等,柯平认为未来的图书馆空间将全部资源化[37],一些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尝试新功能体验空间的再造,如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明德讲堂”经典阅读空间、复旦大学图书馆录音录像空间、清华大学图书馆音乐研讨间。
新文科背景下的图书馆空间再造的目的是支持新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及读者教育,因此深层次的需求调研尤为重要。图书馆可通过问卷调研、用户访谈及读者画像构建等方法,深度了解学生、教师等不同层次群体对图书馆空间在环境、软件、硬件配置及学习、朗读、思考、研讨、展览、视听、会议等功能方面的使用需求,制定翔实且具有前瞻性的空间建设策略。同时,图书馆应建设“资源+服务+教育”的特色空间,给予读者一个能够获取主题资源、知识或服务并进行互动的特定场所,最重要的是空间的教育功能,如能够固定开展信息素养课程、讲座、实践、模拟等活动,并提供相关支持设备,为多维度的学生学习、科学研究提供导学、助学、促学的教育及实践支持。目前,同济大学图书馆的“闻学堂”已经成为较有影响力的图书馆教育空间,具备开展专家讲座(讲堂)、特色展览(展堂)、名师课堂(课堂)、手工体验(知行堂)、阅读推荐等多种功能[38]。
4 结语
本文通过SWOT分析提出了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紧密结合新技术,采取资源、服务、教育、空间四位一体、有机生长的发展策略。但不可忽视的是图书馆经费、馆员层次等问题仍然存在,不同等级、水平的图书馆能够引进并结合新技术的能力也各有不同,尤其是对省级及以下图书馆来说发展策略的落实或实施效果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局限性。然而图书馆并不是孤立的个体,资源、信息、数据的大融合是必然发展趋势,新文科建设及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图书馆界应促进资源、服务、教育、空间深层次共享共建,共同应对新时代、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