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措施对于化疗患者PICC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2022-03-24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6期
关键词:上肢血流静脉

陈 兰 方 舒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肿瘤科,福建省福州市 350000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一种新型的静脉输液技术,其中上肢深静脉血栓(UEDVT)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进程[1]。据相关调查显示,PICC患者UEDVT的发生率占0.3%~28.3%,其中37%~66%的患者无明显血栓症状[2]。目前,如何通过有效手段预防PICC相关UEDVT形成,保障化疗患者的治疗效果已成为临床护理学者亟须解决的问题[3]。综合护理措施对常规护理内容进行了充分的补充,其通过全面且规范的促康复护理内容,帮助患者获取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保障就医质量。本院2020年9月—2021年2月对30例行PICC置管的化疗患者应用了综合护理措施,收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2月于本院行PICC置管的化疗患者60例。纳入标准: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行化疗治疗者;成功实施PICC置管,且预计导管使用时间>3个月;所有患者均具有良好的沟通与认知能力,并已签署与本次研究相关的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术前存在上肢功能障碍;意识障碍或有精神疾病史。将6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男8例,女22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8.60±4.52)岁;疾病类型:乳腺癌18例,肺癌6例,胃癌3例,肠癌3例;原发肿瘤局部淋巴结远处转移(TNM)分期为Ⅱ期5例,Ⅲ期16例,Ⅳ期9例。研究组30例,男7例,女23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58.72±4.50)岁;疾病类型:乳腺癌19例,肺癌6例,胃癌3例,肠癌2例;TNM分期为Ⅱ期4例,Ⅲ期17例,Ⅳ期9例。两组上述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方案取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置管前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化疗方案、病情与血管情况;严格遵循PICC置管的适应证与禁忌证;置管操作时落实无菌操作原则;首选贵要静脉进行PICC置管,置管时在B超引导下进行,尽量1次穿刺成功,完成后拍摄X线片明确管尖位置;首次置管后24h内进行1次维护,之后若无异常则每周进行1次维护;向患者说明PICC置管的目的、方法、意义与注意事项等。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应用综合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通过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对其存在的顾虑进行耐心的解释与疏导,使其正视疾病,积极配合UEDVT的预防护理工作。(2)功能训练:置管24h后向患者进行置管侧上肢训练指导,即正确使用握力球进行训练,握拳5s,放置5s,频率为20次/组,5组/d。根据患者体力状况循序渐进的开展训练,以前臂肌肉绷紧且血管有压迫感,能够促进血液回流为目标。(3)日常生活指导:适当活动置管肢体,但禁止提重物(重量>5kg),沐浴时避免淋湿敷料;每日饮水量>2 000ml;注意加强置管肢体的保暖措施,避免压迫上肢。(4)病情观察:指导患者对置管上肢、锁骨与肩部进行观察,明确有无皮肤温度异常、皮肤颜色改变、肢体疼痛或肿胀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及时发现血栓隐匿症状。同时,护理人员定期使用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对患者的UEDVT情况进行评估,针对中高危患者给予加强护理,并为其穿戴上肢压力套。(5)热敷:在患者穿刺部位上方10cm部位进行热敷,3次/d,15min/次。(6)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食低脂、清淡、蛋白质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摄入高胆固醇与高盐的食物。

1.3 观察指标 (1)干预前后比较两组腋下血流速度,即最大血流速度与平均静脉血液流速。(2)随访3个月,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两组患者UEDVT形成率,即超声下静脉腔内未见血流信号,有强弱不等的实性回声。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腋下血流速度对比 干预前两组腋下最大血流速度、平均静脉血液流速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腋下最大血流速度、平均静脉血液流速较对照组高(P<0.01)。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腋下血流速度对比

2.2 两组UEDVT形成率对比 研究组无UEDVT形成,对照组出现UEDVT 6例,研究组UEDVT形成率(0.00%)较对照组(20.00%)低(χ2=4.630,P=0.031)。

3 讨论

PICC是化疗患者常见的输液方式,其利用导管由外周手臂穿刺,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能够有效避免化疗药与手臂静脉接触,快速稀释药物,降低对血管的不良刺激,具有安全性高、留置时间长、经济性强等优势,现已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然而,UEDVT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PICC管道的留置效果,且易引起置管上肢与前臂疼痛、肿胀以及锁骨、肩部、上臂等部位水肿,若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甚至可以导致肢体坏死与栓子脱落所致的肺栓塞[5]。因此,探寻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化疗患者PICC相关UEDVT形成十分必要。

常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重点强调对PICC的维护操作与观察,缺少针对UEDVT的有效预防措施,致使UEDVT问题频发[6-7]。综合护理措施则对常规护理进行了补充与完善,其目的是通过规范且全面的护理方法提高患者PICC置管质量,保障化疗治疗效果。综合护理中,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正确认知疾病与UEDVT,并调动起对于PICC置管维护的依从性,积极配合预防性护理措施[8]。功能训练可以促进手臂肌肉收缩,挤压上肢血管并形成负压作用,继而增强上肢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缓解长期不活动导致的血流速度减慢等情况,最终达到预防UEDVT的目的[9]。日常生活指导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置管肢体活动管理、保证饮水量、加强保暖等措施,从生活细节中预防UEDVT形成。病情观察与评估能够及时发现UEDVT的隐匿症状,以便实施针对性的处理措施。热敷能够加快上肢血液速度,增进血液循环,预防静脉血液滞缓[10]。饮食护理不仅为患者机体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支持,还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改善血脂水平,抑制血液瘀滞,降低UEDVT风险。本文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最大血流速度、平均静脉血液流速较对照组高(P<0.01),UEDVT形成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果可见,化疗PICC置管患者应用综合护理能够有效预防UEDVT形成,保障治疗质量。

总之,综合护理措施在化疗患者PICC置管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适于推广。

猜你喜欢

上肢血流静脉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DCA循环法的应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