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同步放化疗对Ⅰb~Ⅱb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血清相关生长因子及肿瘤浸润转移的影响
2022-03-24王佳斌
王佳斌
辽宁省沈阳市妇婴医院妇产科 110011
巨块型宫颈癌是指肿瘤直径≥4cm的一种高危型宫颈癌,术中分离极为困难,直接切除难度极高。既往多采用腔内放疗联合手术治疗方法,因血运较差、乏氧细胞增加,放疗敏感性及反应性较差[1]。紫彬醇、顺铂等化疗药物具有放疗增敏作用,同时放疗与化疗可作用于不同的肿瘤细胞周期发挥协同作用,术前同步放化疗能够降低肿瘤分期、缩减肿瘤直径,为手术切除创造条件[2]。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相关,持续性HPV16感染也会诱导肿瘤细胞增殖分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是肿瘤细胞生长、增殖、转移的基础[3]。本文以相关生长因子为切入点,分析术前同步放化疗在Ⅰb~Ⅱb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宫颈癌患者113例为观察对象,均符合《妇科肿瘤学》[4]相关宫颈癌诊断标准,且有明确化疗及手术相关指征,排除其他恶性肿瘤者,患者知情同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7例、对照组56例。观察组:年龄35~62岁,平均年龄(46.65±7.12)岁;病理类型:鳞癌42例,腺癌9例,腺鳞癌6例;病灶直径4~7cm,平均直径(5.12±0.56)cm;分化程度:G1期19例,G2期21例,G3期17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Ⅰb期15例,Ⅱa期24例,Ⅱb期18例。对照组:年龄35~58岁,平均年龄(45.21±7.20)岁;病理类型:鳞癌45例,腺癌7例,腺鳞癌4例;病灶直径4~6cm,平均直径(4.98±0.61)cm;分化程度:G1期22例,G2期20例,G3期14例;FIGO分期Ⅰb期18例,Ⅱa期24例,Ⅱb期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对照组:采用腔内后装放疗,选择铱192行A点照射,500cGy/次,共4~5次,每次间隔3~4d,总剂量2 000~2 500cGy。(2)观察组:采用同步放化疗,术前先给予腔内放疗(同对照组),化疗采用紫彬醇联合顺铂方案。紫杉醇175mg/m2静滴,第1天,顺铂100mg/m2静滴,第1~3天。21d为1个周期,共化疗2个周期。(3)放化疗结束10~14d,两组均给予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手术,即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1.3 观察指标 (1)相关生长因子:入院时,手术前,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4ml取血清,采用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VEGF、bFGF、IGF-Ⅱ含量。(2)放化疗效果:术前,参照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分为完全缓解(病变完全消失且维持时间≥4周)、部分缓解(肿瘤病灶最大径与最大垂直径乘积减少>50%,维持时间≥4周)、稳定(肿瘤病灶两径乘积减少<25%或增大<25%)、病变进展(肿瘤病灶两径乘积增大>25%或出现新病灶),计算缓解率、疾病控制率。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疾病控制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例数/总例数×100%。(3)毒副反应:参照WHO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分级标准[4],统计两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分为0~Ⅳ度)。(4)术后病理情况:包括宫颈浸润、阴道残端浸润、宫旁浸润、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等。
2 结果
2.1 相关生长因子 手术前,两组血清VEGF、bFGF、IGF-Ⅱ含量低于同组入院时(P<0.01),且观察组血清VEGF、bFGF、IGF-Ⅱ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放化疗前后血清相关生长因子含量比较
2.2 放化疗效果 观察组缓解率为63.16%、控制率为89.47%,高于对照组的42.86%、73.21%(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放化疗疗效比较[n(%)]
2.3 毒副反应 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放化疗毒副反应比较[n(%)]
2.4 术后病理情况 观察组患者宫颈浸润、阴道残端浸润、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病理情况比较[n(%)]
3 讨论
术前放疗是治疗Ⅰb~Ⅱa期宫颈癌的“金标准”,采用高剂量X线、Y线等射线照射肿瘤,能够杀死癌细胞,控制肿瘤进展。但对于≥4cm的巨块型高危宫颈癌患者,多为Ⅰ~Ⅱ星形细胞瘤,肿瘤体积巨大,血运情况较差,乏氧细胞增多,放疗敏感性较差,术前单纯放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5]。放疗主要对象为G1/S期细胞,紫彬醇、顺铂能使肿瘤细胞聚集于G1/M期,增强放射治疗的敏感性。同时紫彬醇化疗效果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关系,延长并增强G2/M阻滞效果。化疗能抑制放疗过程中肿瘤细胞的再增殖、预防放疗造成的亚致死性损伤修复[6]。王璐等[7]研究报道,术前同步放化疗相较术前放疗而言,能够提高近期疗效(64.7% VS 45.5%),降低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等高危病理因素。本文结果显示,手术前,观察组患者缓解率、控制率高于对照组,术后病理分析,宫颈浸润、阴道残端浸润、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术前同步放化疗能够降解肿瘤分期、缩减肿瘤直径、抑制肿瘤浸润与转移。
肿瘤的生长离不开新生血管的生成,缺氧环境下血管生成是宫颈癌发生的前提,也是肿瘤侵袭转移的必要条件。VEGF为一种促血管生长因子,可通过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增加血管通透性等途径,参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bFGF、IGF-Ⅱ等均细胞增殖调控因子,可通过诱导细胞有丝分裂、增强基质金属酶活性等途径,促进肿瘤血管新生[8]。相关研究表明,宫颈癌患者血清VEGF、bFGF、IGF-Ⅱ异常升高,且与肿瘤临床分期、直径大小明显相关[9]。放射治疗能够拮抗血清VEGF、bFGF、IGF-Ⅱ代谢已有结论,但与放疗剂量、放疗敏感性明显相关,放疗剂量的增加,也会增加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的风险。顺铂能特异性结合细胞核内DNA碱基,抑制癌细胞DNA合成、复制与转录。紫杉醇属于一种细胞生长抑制剂,为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能特异性结合B微管蛋白,促进微管蛋白解散,抑制肿瘤细胞分裂和繁殖[10]。本文中,术前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bFGF、IGF-Ⅱ含量低于对照组,与汤巍巍等[11]等文献报道基本相似(VGEF),说明术前同步放化疗能够抑制宫颈癌相关生长因子水平。
综上所述,术前同步放化疗能够缩减肿瘤体积,预防术后肿瘤恶性生物学的发生,为手术治疗创造条件,可能与抑制宫颈癌血清VEGF、bFGF、IGF-Ⅱ水平有关。本文尚未对近期疗效与血清VEGF、bFGF、IGF-Ⅱ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也缺乏远期疗效的比较,需要后续做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