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吸收性止血绫S100在甲状腺手术中止血效果分析

2022-03-24刘海鹏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6期
关键词:持续时间出血量创面

刘海鹏 徐 伟 陈 康

1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外三科,甘肃省兰州市 730030;2 甘肃省消化系肿瘤重点实验室; 3 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术后出血是普外科术后不可避免的并发症,创面渗血、血肿形成、活动性出血、继发感染等均可对患者术后康复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小出血不及时处理,继而发展成活动性出血而需二次手术[1-2]。为了避免出血这一并发症,除了纠正凝血功能、术中仔细止血外,使用止血材料是目前外科常用的预防出血的手段和方法。本文就S100可吸收性止血绫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预防普外科术后出血提供解决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04例行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甲状腺手术指征的甲状腺疾病患者;(2)既往无颈部手术或放疗史。排除标准:(1)心肺功能异常不能承受手术者;(2)凝血功能、血红蛋白等指标异常者;(3)不符合手术指征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31例;年龄31~70岁,平均年龄(42.95±5.27)岁;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25例,甲状腺腺瘤10例,甲状腺癌17例。观察组男24例,女28例;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42.89±5.23)岁;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26例,甲状腺腺瘤11例,甲状腺癌15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取全麻,手术方式根据术中快速冰冻结果选择,良性疾病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次全切除术、全切除术;术前或术中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者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全切除术+峡部切除术+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或行双侧甲状腺腺叶全切除术+峡部切除术+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切除标本离体后,对照组术中采用创面缝扎和电凝止血。观察组则用纱布吸干创面渗血,然后根据创面大小将S100可吸收性止血绫平铺在创面,再用干纱布持续按压10s左右,移去纱布,待S100可吸收性止血绫与创面覆盖紧密,滴少许生理盐水,促进其融化。然后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区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1)止血时间指的是甲状腺标本取出后,开始实施止血的操作的时刻和止血成功时刻的间隔时间。(2)手术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血肿、积液、硬结等。

2 结果

2.1 两组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 观察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

2.2 两组术区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术区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区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 两组患者无1例发生并发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甲状腺组织血供丰富,周围重要神经密集,术后易发生出血[3]。随着外科手术技术及手术器械的不断提升和改进[4-5],甲状腺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及非计划二次手术率明显下降,但仍不可避免。传统电凝止血烧灼面积大、术后易发生粘连,炎性反应、热辐射可能导致神经损伤并产生相关并发症[6-8]。甲状腺术后出血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创面渗血、血肿形成、活动性出血、继发感染等,均对患者的术后康复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些小出血不及时处理,可能发展成活动性出血而需二次手术。出血的常见原因有:手术部位血供丰富,术后小血管渗血;术中止血不确切;结扎线脱落;电刀、超刀等热能损伤血管壁[9];除了纠正凝血功能、术中仔细止血外,使用止血材料是目前外科常用的预防出血的手段和方法。

目前市面使用的止血材料主要有:无机矿物类如沸石、高岭土、蒙脱石等;氧化纤维素;壳聚糖;明胶及a-氰基丙烯酸酯类[10-11]。在众多止血材料中,S100可吸收性止血绫因止血效果确切、组织相容性好、在体内能自行降解吸收,安全可靠,能与组织充分贴敷,价格相对便宜,为临床使用提供了便利,具有很高的性价比。相对于凝胶海绵,S100可吸收性止血绫组织贴敷性更高[12];与其他止血纱相比,S100可吸收性止血绫体形小,无须裁剪即可使用,而且价格相对便宜,性价比更高。理想的止血材料应具有:(1)对严重的动静脉出血能够快速止血;(2)优良的生物相容性;(3)血小板黏附聚集形成血栓的作用;(4)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S100可吸收性止血绫是一种可吸收性、片状止血材料[13-14],其成分为植物源性再生纤维素,可水解吸收,14~21d完全代谢,体内终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具有高度组织相容性。在结扎或其他传统止血方法不适用或无效时,帮助控制毛细血管静脉和小动脉出血。该材料可以快速吸收水分变成透明凝胶状物质,紧密贴敷创面不易脱落,对局部创面进行封闭堵塞,并在创面表面形成保护层,是一种理想的止血材料[15-16]。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止血时间、术区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提示,S100可吸收性止血绫止血效果良好。此外,本文结果还显示:两组术后均无切口感染、血肿、积液、硬结等不良反应,也未发现术后有因吞咽而导致的颈部不适感,推测可能与该材料能有效避免颈部正中皮肤及其下组织与气管粘连有关。笔者认为S100可吸收性止血绫几乎可广泛应用于普外科所有手术,且操作简单、易于放置。但因其水溶性特征,尽量避免用湿手套或带血的器械抓取,与水接触容易导致材料与手套或器械粘连,导致材料浪费、撕裂、与组织无法充分贴敷或不能置于理想的位置。开放手术建议放置材料前更换手套,或使用干燥的器械夹持,放置于目标部位。腔镜手术建议使用干燥的肠钳或分离钳夹持;戳卡内提前用纱条擦拭干净,防止材料见水溶解或粘连于戳卡内。置入戳卡前可将材料呈扇形折叠,不但易于置入,置入后便于弹开平铺。临床中也有医师将材料卷成桶状通过戳卡放置,此方法虽然也容易置入,但与扇形折叠相比,桶状不容易平铺,过程中容易出现材料与周围脏器粘连而无法置入理想位置,或造成材料不能充分与创面贴敷。亦有医师将材料折叠成长方形小块置入腹腔,此法折叠后材料增厚,不易通过戳卡置入,植入后材料不易平铺,因此不予推荐。

虽然外科术后出血不可避免,但通过精细的术中止血、配合止血材料,能有效降低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减少部分手术后引流管放置率和术后引流量、提升患者及医护人员使用体验。综上所述,S100可吸收性止血绫不失为一种术中止血的选择,操作简单、止血效果明显、术后恢复快,期待其在未来的使用中为临床止血提供更好的前景。

猜你喜欢

持续时间出血量创面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