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十四年如一日,甘为“秦陵守陵人”

2022-03-24湖州市双林中学宣炎烨

中学生天地(C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秦兵马俑兵马俑文物

文 湖州市双林中学 宣炎烨

“赵老师,您好……”一字一句都斟酌了许久,我停下脚步,深吸一口气按下了发送键。抬起头,赫然发现夜幕早已在不知不觉中降临,微风拂过身旁的香樟叶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月光铺洒在树影斑驳的沥青上,空荡而静谧的小道只剩下我一人。空气中弥漫着茉莉与米兰的清香,我悬着的心也终于随着留言的发送而落下。低下头,滑动着手机的页面,一幅幅可爱的小秦俑漫画图展现于眼前,它们以萌动的姿态诉说着生活的日常。

2021年8月14日,微博上一位网名叫“秦陵守陵人”的博主发布了一则特殊的“告白”。他写道“怜君铁衣冷,不敢爱新凉”,以此向世界宣告对秦兵马俑的热爱。这位博主,真名赵震。

赵震,平凡的名字,平凡的人,他的平凡犹如落入大海中的一滴水,在浩瀚宇宙中不曾激起一丝涟漪。秦兵马俑,尘封着中国两千多年的记忆,是被载入史册的奇迹。当摄影师赵震拍下秦兵马俑的那一刻,在这场跨越两千年的对视中,一段改变着两者命运的不朽传奇正在悄然发生。

初识赵震老师,是在我每周日必追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上。隔着屏幕,我看到了演绎秦兵马俑“今生故事”的赵震,看到了谈论秦俑脸上指纹的赵震。他的眼角泛着点点泪光,他的话语声中带着哽咽。我清晰地记得,他当时说过的一段话:“在我发现秦俑唇边指纹的那一刻,在与秦俑四目凝视的那一秒,时间仿佛消失了,那个时代扑面而来。在同一个位置,那位工匠刚刚离去,而我就踩在了那位工匠还有温度的脚印上。”哽咽的声音,发红的眼眶,纯真的爱慕,跨时空的对视,向世界传达着古者与今人对秦兵马俑的热爱与敬仰。那一刻,我突然领悟到了文物被赋予的使命。

赵震在兵马俑的陪伴中长大,追寻着对兵马俑的爱踏入了这一行业,而激起我对文物及文博兴趣的启蒙老师则是“三星堆”,它藏于历史的长河中,是如此的神秘,让我不禁想去探索一番,想去了解它们的故事。当我站立于文物前,它们身上的沉稳气息裹挟着我,带着我脱离繁华的闹市,带着我遨游于历史长河中,寻觅一处宁静之地。

手机的震动将我的思绪拉回,而我也在下一秒陷入狂喜之中——刚刚发送的留言有了回音。这一秒,我的心在颤,手也在颤,甚至怀疑这是在做梦,害怕梦醒后,一切皆空。这一刻,我欣喜若狂,好想大声地告诉别人世上有这么好的一个人。

和赵震老师成为好友后,我有点担心如何去交谈,我们素不相识,中间还隔着不小的年龄差。在我心中,他是一位出现于电视、新闻及报刊上的名人,是一位拥有专业知识、令人敬仰的长辈。编好的文字删了又写,写了又删,我努力地寻找着可以聊天的话题。渐渐地,我发现赵震老师真的超级好,他的随和与亲切超出我的想象。我们的交流,似师生,更似友人。当他知道我对历史和文物感兴趣后,和我说起了关于他和秦兵马俑的故事。

1983年,他在身为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父亲的带领下第一次与兵马俑对视,那宏伟的气势竟让他直接愣在了原地,这是他们缘分的开始。之后,赵震天天随着父亲在坑里围着兵马俑转,听父亲讲述他们的故事,他在心底默默爱上了这个不一样的世界。于是,1997年,他承袭父业,正式地踏入了博物院,成为秦俑的“专用摄影师”。拍摄期间,赵震喜欢亲切地称呼各尊秦俑为“爷”。在这里,他给每一位“爷”带去了来自中国的国籍,让他们正式地入住这和平的“桃花源境”。

尽管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工作20多年,他仍记得第一次下坑进入拍摄现场的经历。那是他第一次进入二号坑后的发掘现场,他刚走进遗址区,就被当时的顾问魏京武先生叫停。魏先生指着赵震脚下的棚木遗址喊:“出去!不要踩!”看到赵震乖乖退了出去,魏先生瞪着眼,满是心疼:“娃呀,这棚木遗址也是文物!千万踩不得!”当时的赵震满是不解和委屈,后来随着不断的学习和成长,他才慢慢理解了老先生当时的眼神——那不是愤怒而是敬畏。后来的赵震也继承了老先生对文物的敬畏之心,这也是每一位文博人和爱文物者的心。

自此之后,赵震永远把“确保文物安全”放在第一位,因为兵马俑是极为珍贵且极易破碎的。谈及拍摄环境,夏冬两季条件极为困难,前者是大火炉,后者则是冷冻室。每尊兵马俑间隔只有30~40 厘米,转身不便。因此即使在冬日,赵震也只穿着薄薄的衣服。对于位置较里面的兵马俑,为了能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拍摄到符合要求的照片,他常常以蹲着、站着、趴着等各种姿势工作,只为了给各位“爷”拍张美美的证件照。除此之外,对他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设备。影像技术日新月异,摄影设备不断更新,他常常需要不断学习。在疫情结束回到岗位后,赵震想着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来和诸位“爷”销假。若你在坑外走一遭,或许还能听到从哪个角落传来“爷,现在这个光不错,我们再来几张”的声音。

在外人看来,这份工作无疑是艰辛、孤独、枯燥的。但对赵震而言,这样的每一天都是开心的,或许是拍到一组好看的照片,或许是画了一张自己满意的漫画,或许是看到一篇寻求已久能解决疑问的资料。

24年来日复一日的坚持,一张张让人惊艳的“最美证件照”,让默默无闻坚守在岗位上的赵震走入了大众的视野。如今,他带着862 个秦俑的“身份证”,带着八千多个与秦陵相伴的日夜,向世界讲述着有关秦兵马俑的故事。

赵震眼中,秦俑是活的,是有血有肉的——每一次镜头下的对视,都是他与战场上意气风发、奋勇杀敌的将士的对视。微博上的赵震,以“秦陵守陵人”的身份分享着自己与秦俑的日常,用光与影赋予铅灰色的文物生命,借黑与白原始色彩下的画笔勾勒出两千多年前秦俑的少年气。正如他所说的“摄影是我的职业,漫画是我的事业。我最喜欢的就是把我拍摄过的文物,用漫画的形式再表现出来”。

在赵震心中,博物馆工作者都有着秦兵马俑一般的秉性,虽沉默不语,但饱含热情与信念;虽从未承诺,但坚守着脚下的土地。守陵,守的是秦陵,更是所有文物工作者的情怀与梦想。

猜你喜欢

秦兵马俑兵马俑文物
文物的栖息之地
不可思议的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旅行攻略
兵马俑修复:为你,千千万万遍
文物的逝去
社会版(五)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秦兵马俑对现代设计理念的启示
文物失窃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为何没有女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