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运动对PCI术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
2022-03-24焦海旭何亚菲林文华
焦海旭,何亚菲,林文华△
(1.天津医科大学中新生态城医院内科,天津 300467;2.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天津 300450)
手术并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治疗终点,术后仍需完善的康复治疗,如针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进行心脏运动功能训练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及运动耐力[1-2]。目前关于心脏康复运动训练的时间对PCI术后患者的影响报道甚少。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ibonucleic acid,miR)-29b可以作为循环标志物来检测心肌功能,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对于评估PCI术后患者心肌细胞损伤也具有一定的作用[3-4]。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时效的心脏康复运动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miR-29b等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旨在为此类患者术后心脏康复运动的优化进一步提供临床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于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实施PCI的12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2020版《稳定性冠心病基层诊疗指南》[5]中关于冠心病诊断标准,并经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确诊;(2)入院后行PCI,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标准:(1)既往有意识障碍及药物或酒精依赖等不能配合完成康复治疗者;(2)合并恶性肿瘤及严重脏器疾病;(3)合并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4)康复治疗期间改变治疗方案者。根据心脏康复运动训练时间的差异分为研究A组、研究B组和对照组,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3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治疗方法
3组入院后行PCI治疗,并在住院期间给予基础治疗及常规护理,同时给予增加心脏运动功能训练,具体如下:(1)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及心肺运动检查评估其运动能力而设置运动强度。(2)辅导患者进行有氧运动训练,运动前先行头及肩部运动等,然后行以下肢踏车、上肢液阻摇臂为主的有氧运动,每次训练20 min,每周3次。运动后再行拉伸放松训练,主要借助弹力带进行核心肌群的抗阻运动,每次锻炼3组,每组10 min,每周3次。以上有氧运动及抗阻训练交替进行,如运动过程中出现胸闷、气喘等不适立即停止运动,并予以相应处理。(3)出院后由责任护士每周电话随访1次,监督患者实施情况并予以指导。对照组行心脏康复运动训练3个月,研究A组行心脏康复运动训练6个月,研究B组行心脏康复运动训练6个月,且在研究A组的基础上每周再增加快走2次。步行速度根据心肺运动检查评估结果制订,每次20~30 min,快步走前、后分别加热身、放松运动各10 min。
1.2.2观察指标
(1)比较3组术前及术后半年心功能指标,如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的差异情况。LVEF反映人体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正常值为50%~70%,数值越小,说明左心室的收缩功能越差。LVEDD、LVESD反映左心室结构变化,LVEDD正常值为23~40 mm,LVESD为36~55 mm,二者越大,提示可能存在心功能受损情况。(2)比较3组术后半年运动能力指标,如运动耐量(exercise tolerance,METs)及6 min步行距离(6-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T)的差异情况。METs是评价心肺健康的有效指标,该值越高,说明运动期间心肺储备功能越好。6MWD也可用来评价运动耐量情况,距离越长,表明患者运动耐量越好。(3)比较3组手术前及术后半年的SOD、miR-29b的表达情况;(4)采用健康状况简明量表(SF-36)[6]对3组术后半年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估。本研究采用量表中的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理功能4个维度,每个维度10分,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
1.2.3检验方法
(1)SOD检测:患者均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检测,3 000 r/min离心20 min后分离血清,应用羟胺氧化法检测SOD水平。(2)miR-29b检测:首先设计引物。miR-29b引物,正向5′-GGA CTT CCC GAC TGT TCC A-3′,反向5′-CAG GTT CCA AAG TCT GCA CTT G-3′。U6,正向5′-GCT ACA TAT ACT ACG AAA A-3′,反向5′-CGC TTC ATT TGC GTG AAT CA-3′。然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提取血清中总核糖核酸,逆转录合成互补脱氧核糖核酸,以其为模版行PCR扩增。最后记录Ct值,通过2-ΔΔCt法计算目的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3组心功能指标差异情况比较
术前3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3组心功能指标均较术前改善,且研究B组改善程度最大,对照组最小(P<0.05),见表2、图1。
表2 3组心功能指标差异情况比较
图1 3组术后半年超声心动图
2.2 3组运动能力指标比较
术前3组运动能力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3组运动能力指标均较术前改善,且研究B组改善程度最大,对照组最小(P<0.05),见表3。
表3 3组运动能力指标比较
2.3 3组血清指标比较
术前3组血清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3组血清指标均较术前升高,且研究B组升高程度最大,对照组最小(P<0.05),见表4。
表4 3组血清指标比较
2.4 术后半年3组SF-36评分比较
术后半年,研究A、B组SF-36评分较对照组高,研究B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术后半年3组SF-36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冠心病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若阻塞的冠状动脉未及时疏通并使血供恢复,可发生心脏骤停、心脏破裂等严重并发症,严重者可致死亡[7-8]。而目前临床上针对此病,常给予PCI术治疗,此术式作为冠心病的首选治疗方式[9]。然而该术式并不能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患者的10 年死亡风险仍超过30%[10]。随着康复医学的快速发展,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已逐渐被应用于PCI术后的冠心病患者中,且有研究报道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时效的心脏康复运动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miR-29b等血清指标及预后的影响,以期为此类患者术后心脏康复运动的优化提供临床参考。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半年对照组及研究A、B组心功能指标、运动能力指标、相关血清指标及SF-36评分均较前改善,但与对照组比较,研究A、B组改善明显,尤其是研究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表明长期心脏运动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术后心功能并提高其运动能力,且本研究得出结论每周5次有氧运动效果优于每周3次有氧运动效果,分析原因可能为长期心脏运动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不断提高运动能力。同时长期运动训练还可进一步增加患者的心脏耐受力,最终改变冠状动脉内血流速度并加快脂质斑块的溶解速度,从而提高血管张力并改善心功能[11]。故推荐坚持长期心脏运动康复训练,而非周末型运动锻炼。
在心脏康复领域,通过血清指标微创检测和监测,对类似本研究中的患者术后心脏康复运动优化提供参考的相关研究尚不多。既往报道提示,SOD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SOD的下降可使机体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多,从而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局部损伤加重,并使巨噬细胞附壁后加速斑块形成,最终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发展[12]。同时,近年来学者关注miR与冠心病的关系,也发现了一些与脂质形成有关的因子,其中miR-29b作为参与冠心病患者心肌细胞纤维化的重要角色,能够通过调节金属基质蛋白酶的表达,促进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重塑,从而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13]。本研究对血清SOD及miR-29b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发现术前3组SOD及miR-29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对照组SOD及miR-29b水平较研究A、B组明显升高(P<0.05),此结果从血清学方面进一步表明长期心脏运动康复训练可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14-15]。最后,对3组术后半年的SF-36评分进行了比较,发现术后半年研究A、B组各项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坚持长期心脏运动康复训练可改善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及运动能力,同时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最终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