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二胎政策下西安市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03-24刘美丹屈鹏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适龄初产妇高龄

杨 静,刘美丹,赵 宏,屈鹏飞,申 远

(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陕西西安 710061;2.西北妇女儿童医院,陕西西安 710061)

出生体质量是反映宫内环境、孕产妇和新生儿健康的重要指标。异常的出生体质量对新生儿健康既有短期不利影响,又有长期危害[1]。低出生体质量儿易伴随着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巨大儿在分娩过程中发生肩难产、神经功能损伤、锁骨骨折、窒息的风险较高[2-3],异常的出生体质量儿会增加围产期患病率和死亡率。有研究表明,异常出生体质量的婴儿在成年后发生超重、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其他疾病的风险更高[4];研究还发现,出生体质量异常的儿童发生认知、运动和注意力障碍以及学习障碍的风险更高[5]。因此,维持正常的出生体质量对新生儿乃至成年后的健康意义深远。为优化人口结构,应对人口老龄化现状,2016年中国政府宣布允许所有夫妇生育两个孩子,这标志着新的全面二胎政策的开始[6]。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后,二胎产妇比例增加,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产生的影响尚未可知,故本研究旨在探讨全面二胎政策下不同年龄、胎次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孕产妇保健提供信息。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8年5月-2019年11月在西安市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分娩的产妇,排除双胎妊娠、具有重大精神及器质性疾病的产妇以及经知情同意后拒绝接受调查的产妇。最终纳入研究1 814例,将产妇按年龄(是否≥35岁)及胎次分为适龄初产妇、高龄初产妇、适龄二胎产妇及高龄二胎产妇,分析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因素。

1.2 资料收集

产妇的信息通过问卷调查获得:①产妇的社会人口学信息,包括年龄、户籍、家庭信息、文化程度及家庭月收入与支出。②孕期基本信息,包括孕前体质量、分娩前体质量、不良孕娩史等;产妇的分娩结果由病历系统获取。③孕妇产后并发症和新生儿出生结局,如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孕龄、性别、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

1.3 指标定义

低出生体质量儿是指出生1 h内体质量<2 500 g的新生儿,巨大儿是指出生1 h内体质量≥4 000 g的新生儿[7]。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5.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描述,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F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多因素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符合研究的产妇1 814例,产妇年龄为17~43岁,平均年龄为(30.4±3.9)岁。按年龄、胎次分类后,适龄初产占60.8%,平均年龄为(28.5±2.6)岁,高龄初产妇占2.9%,平均年龄为(36.9±2.0)岁,适龄二胎产妇占23.0%,平均年龄为(30.8±2.4)岁,高龄二胎产妇占13.3%,平均年龄为(37.1±1.9)岁。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为(3 377±449)g,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率为7.4%,巨大儿的发生率为2.5%。

2.2 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随着产妇的孕前BMI(F=13.010,P<0.05)、孕期体质量增重(F=12.084,P<0.001)、分娩孕周的增加(t=-15.008,P<0.001),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呈现增加趋势;此外,产妇的年龄胎次(F=6.334,P<0.001)、孕期并发妊娠糖尿病(t=-2.501,P<0.05)、丈夫的文化程度(F=3.266,P<0.05)、新生儿性别(t=5.818,P<0.001)也与出生体质量有关,男婴出生体质量高于女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母亲的居民性质、产妇文化水平、家庭月收入和支出、不良孕娩史、妊娠高血压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无明显影响(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Tab.1 Univariate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newborn birth weight

2.3 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作为应变量纳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产妇年龄胎次分类设置为哑变量(各组均与适龄初产妇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分娩孕周(β=0.322,P<0.001)、新生儿性别(β=0.135,P<0.001)、孕 前BMI(β=0.148,P<0.001)、孕 期 增 重(β=0.144,P<0.001)均影响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此外,哑变量组中,适龄二胎(β=0.115,P<0.001)、高龄二胎产妇组(β=0.077,P=0.001)的出生体质量明显高于适龄初产妇组(P<0.05),高龄初产妇组的出生体质量与适龄初产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2)。

表2 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Tab.2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newborn birth weight

续表

3 讨 论

本研究中,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为(3 377±449)g,略高于陕西省2016年的一项调查研究的平均出生体质量(3 267.17±457.13)g。本研究的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为7.4%,高于陕西省报道的3.4%,接近于陈奕等[8]报道的全国平均水平7.2%,巨大儿发生率为2.5%低于陕西省报道的6.8%[9]。

本研究发现,产妇的分娩孕周、新生儿性别、孕前BMI、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体质量均有影响,这与吴辉文、王晶莹等[10-11]的研究基本一致。胎儿生长主要依赖子宫胎盘功能,随着孕周增加,胎盘支持胎儿生长的功能不断变化,胎儿各器官组织分化与功能日趋完善,胎儿体质量不断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男婴出生体质量较女婴重122 g,这与国内外研究得到的结论一致。国外有研究表明,男性胎儿与女性胎儿相比,对母亲体质量指数(BMI)和孕期间的葡萄糖状况更敏感,更可能达到胎龄或巨大儿[12];也有研究认为,这些性别差异可能部分是由胎盘介导的,并且是由胎盘基因、蛋白质、类固醇的调控和表达中的性别特异性差异引起的[13-14]。孕期增重与孕期能量摄入、营养的补充直接相关,进而也会对胎儿在宫内的生长发育存在重要影响。本研究中,孕期并发妊娠糖尿病、丈夫文化程度在出生体质量单因素分析时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无统计学意义,考虑这些因素可能通过影响其他因素的变化对出生体质量发挥作用。

本研究发现,相较于适龄初产妇、适龄二胎产妇、高龄二胎产妇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分别增加了98 g和83 g,考虑可能原因是二胎产妇年龄普遍大于初产妇,母亲在孕前患有糖尿病或孕期患有妊娠糖尿病的风险较高,由于血液中糖含量较高,葡萄糖通过胎盘传递给婴儿的过程会增加产出巨大儿的风险。YADAV等[15]研究发现,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风险会随着胎次的增加逐渐降低,这也与本研究中适龄、高龄二胎产妇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较高的方向一致。意大利的一项研究也发现,第二胎的出生体质量明显高于第一胎,他们认为这种差异与胎龄较长、孕期就诊次数增加及婴儿性别有关[16]。大多数研究认为,随着产妇年龄的增加,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会增加,但本研究发现,高龄初产妇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却略低于适龄初产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王君霞等[17]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高龄初次妊娠可能对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影响并不大。

异常的出生体质量对母婴健康既有近期不利影响,也有远期危害,因此将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控制在正常范围意义深远。产妇应提高孕期保健意识,重视控制孕前体质量,加强营养,作息规律,按期产检,监测血压,合理控制孕期体质量增重。有研究发现,体育锻炼有可能预防妊娠期体质量过多增加、妊娠糖尿病以及与肥胖相关的潜在并发症。因此,在怀孕期间定期运动的妇女更有可能获得适当的妊娠体质量增加,进而获得适当的出生体质量的婴儿,在不增加小于胎龄儿风险的情况下避免成为大于胎龄儿,减少以后生活中慢性病发展的风险因素[18]。美国妇产科学院建议孕妇每天进行20~30 min的中等强度运动[19]。社区及妇幼保健机构则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孕妇特别是高龄二胎孕妇开展产前保健宣传,进而科学有效地改善母婴结局。

本研究纳入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因素为产妇基本特征及孕期疾病,缺乏产妇孕期膳食、运动、营养素补充等方面的数据,且数据仅来源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结果外推具有一定局限性。

猜你喜欢

适龄初产妇高龄
红色主题儿童绘本的适龄性研究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高龄女性助孕难在哪里
高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血运重建术的长期预后
“全面二孩政策”下我国适龄女性反就业性别歧视制度设计
适龄不结果板栗低产园改造技术
超高龄瘙痒症1例
2010—2020年辽宁省小学适龄人口走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