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学案中分层作业的设计

2022-03-24俞敏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习题分层知识点

俞敏

摘    要:在学校学科教学中大力推行学案导学的背景下,作为学案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作业该如何设计和布置,才能让它们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引导、巩固、复习等作用。本文结合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和实际教学经验,提出在地理学案中设计课前、课中、课后分层作业,以及具体的分层作业设计方案,旨在探索地理学案中分层作业设计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地理;学案;分层作业

“地理作业”即指学生在地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为完成地理学习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自主学习活动。利用地理学案选择合适的作业,并进行分层设计,可使其成为推进学生学习的有效载体。

一、因材施教与量力而行

1.分层作业——因材施教

布置作业、写作业、改作业、评析作业这一过程,每天都在师生之间进行。传统作业设计存在许多缺点,尤其是过分注重双基的考查,而且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德国教育家克拉夫基曾经说:“布置作业要力求有趣。”那乐趣从何而来呢?我觉得关键是能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而快乐来源于成功。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分层作业是建立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跳一跳”,摘到“桃”。

2.地理学案作业——量力而行

地理学案是教师精心设计,师生共同完成,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由课前预习、学法指导、课堂练习、课后拓展等部分组成,而“地理学案作业”是地理学案的主体和核心部分。目前绝大多数教师提出的分层作业是建立在将学生和习题难度分等级的基础上的,其操作性存在很大问题。首先是谁来划分等级,其次是划分的依据,再次是具体怎么分。笔者认为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地理素养的达成不应该完全由教师进行评估,也不能完全按习题的对错和分数来评估。在新课标和新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大家也越来越重视在课堂教学甚至教学评估中学生的参与度。因此,对于作业的数量和难度的选择上应该更多地交给学生来决定,具体的操作可以结合地理学案来实现。我们将“地理学案”与“分层作业”结合起来,并进行分层设计,就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构成完整的体系,更能体现“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生本学习方式。

二、分层作业设计方案

1.层次性

作业的难度层次设计应综合作业量与每项作业的难易程度两方面。一般可分为基础类、提高类、创新探究类。

(1)课前预习。基础类主要为基础知识填空和地图填充;提高类为构建知识结构体系,体系越详细越好,并能在自己构建的知识体系中标明学习的重难点或疑问,没有标准答案,灵活性强;创新探究类是需要通过观察、调查访问、实地勘察等方式完成的作业,并就亲身体验对课本内容提出疑问,或者展示通过努力已经解决的疑问。

以岩石圈物质循环为例,基础类作业就是完成基础知识填空和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原图)等的填充;提高类作业是构建知识结构体系;创新探究类可以是让学生去观察公园里的岩石或者给学生岩石标本,让学生辨识岩石类型,查询岩石特征,思考岩石的形成过程等。在课前预习作业的要求中,基础类作业答案标准化,数量大,正确率要求高,提高类作业要求尽善尽美,创新探究类作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初步思考和解决问题,提出的疑问以及解决的方法越多,说明作业质量越高。

(2)课堂作业。一节课中有多项探究活动,每一项至少解决一个知识点,课堂作业就是在每一项探究活动后针对具体知识点的巩固和反馈,但是受时间制约,数量上不能过多。

基础类为难度系数较低的习题,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强化知识点,以及知识点的简单运用。提高类需要学生灵活运用课堂知识,能对一般图表进行分析,如岩石圈物质循环变式图的分析。创新探究类是高于课堂内容的作业,需要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并运用,甚至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在课前预习创新探究类作业中绝大多数的疑问在课堂学习后都应该能够解决,如课前有学生提出“花岗岩和大理岩作为建筑材料有什么共性和差异”这一问题,需要师生共同拓展延伸。

(3)课后拓展。课堂作业是针对个别具体的知识点,目的是现学现用,强化专项知识点,而课后作业是针对整节课、整章节、整单元甚至更广泛的知识体系和技能,目的不仅是巩固和强化,更多的是延伸拓展和提高。概括来说,课后作业在设计上范围更广、综合性更强、思维要求也更高,所以我直接用了课后拓展而不是课后作业。课后拓展的分层不仅体现在难度上,更体现在作业量上。

基础类作业的目的是完成作业巩固和强化课堂内容,并进行简单的迁移运用,能让绝大多数学生完成,部分学生轻松完成。这一类作业应该是数量最大的,作业内容涉及的知识点最广,但不要忽略综合性;提高类作业要求能够让学生温故而知新,活学活用,注重综合性思维、地理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学习中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类作业一般是情境题,在数量上要精简。地理学案在布置课后作业中最大的好处就是便于教师自主选择和设计习题。教师在选择和设计习题时最好与时事热点相结合,选取“题型活、形式新”的适合自己学生的习题,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教师设计和评析试题的能力。创新探究类作业要求有较强的实践性、开放性、活动性、创新性,这类作业不一定每天布置,可能一周甚至一个月一次,并且它可以与前两类作业同时存在或进行。比如请学生记录一个月的月相变化、绘制所在城市功能区分布图、设计旅游线路等。这类作业要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扬长避短,合作完成,教师担任顾问,起到协调的作用。另外,作业的展现形式也不拘一格,给学生自由发挥、大胆尝试的空间,当然评价的方式也是多样化的。

2.多样性

美国著名教育家加德纳认为,每个学生的智能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作为教师要善待学生的“多元智能”,要尽最大可能开发学生的各种智能,同时要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方式和要求上也要具有多样性。我们把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按完成时间长短分成三类:短时作业、中时作业和长时作业。短时可以短到课堂限时几分钟內完成,长时可以长到一个月甚至一学期完成。至于每个学生的完成度是“堂堂清”“天天清”,还是“周周清”“月月清”,由学生的具体状况而定。

作业类型的多样性和新颖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保持学生持久的注意力和积极的思维。将地理作业按属性划分,主要有预习、课堂、课后、复习、拓展性、实践性作业等。按形式划分,主要有书面、读背、操作作业,具体包括书面作业、读背作业、手工作业、绘制图表、调查报告、实地观测、地理小实验、撰写小论文,以及通过网络搜集构建主题知识库的网络作业等。根据地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地理教学内容的复杂性以及作业类型的多样性,不同类型的作业可以相互补充,交叉设计,增强作业的丰富性。

3.灵活性

绝大多数学生对作业是反感的,抄袭甚至不能完成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让地理作业,既耗时不多,又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提升学习兴趣?我认为教师在“学生完成作业”这个问题上应该放一放手,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

苏联著名教育家维克托费德罗维奇·沙塔洛夫认为,要把“布置”作业改为“推荐”作业,并把作业设置成必做和选做两种。目前高中地理课程也设置成选修和必修,在选课前后作业设计上应该有明显的区分度。教师总是会担心学生做得少或是做不好,其实教师应该多给自己和学生一些信心。我经常将两个难度层次的作业贴在黑板上任由学生选择,由学生当天的学习承受力来选择适合他们的作业,我们要给学生成长的机会。

学生完成作业的途径也是可以灵活选择的。创新探究类作业很多需要分组合作完成,教师应帮助小组设定好角色,安排好操作步骤,在任务分配时尽量由学生自主选择。比如扬州旅游开发和线路设计,资料搜集阶段,先确定去哪些地方找资料,再确定人员分配,汇总资料后讨论各自遇到的问题等。

值得注意的是,分层作业只是一种促进学生共同发展的手段之一,是以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结果为目的,不能过度强调其游戏性、有趣性,在作业完成的时间上要把控好度,不能使其成为另一种负担。

参考文献:

[1]白瑞敏,徐宝芳,姚林.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下地理学案作业的概念阐释与特征分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0(4).

[2]曹秀华.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分层作业设计[J].教育探索,2006(11).

[3][苏]维克托费德罗维奇·沙塔洛夫.三分是怎样消失的[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56:2.

                                                                                                       ■ 編辑/陆鹤鸣

猜你喜欢

习题分层知识点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抓住习题深探索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雨林的分层
关于G20 的知识点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