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 激发潜能
2022-03-24徐佳佳
徐佳佳
摘 要:高中音乐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审美为主要任务,从学生的兴趣与能力着手,通过情境辅助教学,为学生营造艺术氛围,由此启发学生的心灵,逐渐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如此一来就能够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慢慢放松自己,净化心灵。
关键词:高中音乐;情境;欣赏课
潜能是人们原本具备但并未被开发与利用的潜在能力,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天赋,然而人们的潜能往往很难主动表现出来,想要充分地发挥与展现,必须借助有效的教育与学习。情境教学通常是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材内容目的明确地引入,具有鲜明色彩的生动场景,借助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由此促进学生心理与情感态度的健康发展。音乐是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形式,也是人们获得美学感受的重要来源。在高中阶段开设音乐鉴赏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全面提高综合素养。在高中音乐课堂上,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创设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情境在高中音乐欣赏课堂的应用价值分析
彰显音乐情感。情感本身是内化的,但其体现在个体上的表达却是外在的,每个人表达情感的方式不同,情感认知与传递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而音乐这一媒介就能够将人们隐藏在心中的情感有效地传递出去。在音乐教学中,情境的创设首先需要考虑“情”,教学过程应当坚持以情动人,借助“情”来构建桥梁,将音乐作品与学生的情感融合起来。当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能够帮助学生的认识健康发展,而情境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情”与“境”的有效结合,从而为学生创造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在激发学生審美情趣的同时拓展欣赏空间,将教学内容隐藏在情境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受到感染,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推动音乐感知。情境教学应当为学生创设生动且具体的情境,而形象极为重要。形象感知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进入情境,通过直观鲜明的呈现为学生带来清晰的认识,如此便可使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形象,教师也能够通过真实的环境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通过联想形成真实的形象,并借助语言表达出来。如此便可为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激活学生的感性认知,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够得到展现。在传统的音乐欣赏课上,教师会直接将音乐呈现出来,通过简单的讲解与分析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内涵,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很难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而情境教学法则能够使学生置身于真实情境中,通过塑造鲜明的形象实现情境与情感的交融,帮助学生完成情感表达,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索。
激发学生的潜能。在特定的环境中,学生的心理活动会出现显著的变化,而情境则启发了学生的内心活动,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音乐欣赏等都有助于情境的构建,在实现情境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对学生的思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对于学生潜能的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现、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都需要持续不断的思考,教师的一句话或者一些行为,都可能会为学生带来新的思维,而情境则恰好在激发学生潜能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高中音乐欣赏课上情境的应用
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情境教学通常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为学生创设一些具有情绪色彩的场景,带领学生进入场景中感受音乐作品,从而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情境教学更加强调让学生融入音乐作品情境中,也更为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借助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语言是音乐的传播媒介,而音乐是语言的表现形式[1]。语言在音乐欣赏中不仅体现在对音乐意象的表达方面,也体现在音乐情感的传递方面,语言能够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顺利融入到音乐世界。在和谐的氛围中,再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往往能够取得意外的效果。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引入情境教学,一定要重视语言情境的创设。教师可结合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与音乐欣赏的要求,用激昂或深邃的语调描述不同的音乐画面,包含鲜明情感特征的语言往往更能够激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与音乐间产生共鸣。
例如,在欣赏古琴曲目《阳关三叠》时,教学经验表明因为年代太过久远,学生在理解这样的曲子时,往往存在理解困难等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可设计多种形式的语言环境,首先教师可带着哀伤与不舍为学生朗诵《阳关三叠》原词——《送元二使安西》来吸引学生,随后教师可借助类比的语言技巧,引导学生回顾一下在生活中与朋友离别的场景,如此便可使学生对《阳关三叠》这一曲目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其中隐藏的情感。而在欣赏《乌苏里船歌》时,教师可设计如下导入:“同学们,你们去过东北吗?”学生纷纷表示没有去过,此时教师可顺势导入:“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同去一趟东北,看看赫哲族人的生活,看看白桦林,体验渔猎生活好吗?”经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学生瞬间产生了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就可趁热打铁,带领学生欣赏《乌苏里船歌》。在播放歌曲时,学生听得非常认真,也对歌曲产生了自己独特的理解,这样一来,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创设问题式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问题是帮助学生展开探究与思考的根源,在音乐欣赏课上,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不仅能够使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率[2]。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具体的音乐作品内容,为学生设计问题,创设教学情境,由此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帮助学生顺利掌握音乐知识。
例如,在欣赏《鼓乐铿锵》时,教师就可放弃一味讲解的方式,选择更具针对性的内容来设计问题,如:①视听“锦鸡出山”,设计问题:“这首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情节?这首乐曲实际上展现了什么?”②结合“锦鸡出山”的演奏乐器与表现内容来设计问题:“你们认为湖南土家族流行的一种民间乐器演奏形式是怎样的?”③试听乐曲“童谣”设计问题“这首乐曲的音乐主题是什么?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通过提出多个问题的方式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此外,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通过参与思考、分析等活动,深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与感受力。
结合具体画面,引导学生身临其境。音乐通常能够给人们营造一种画面感,通过耳朵“看到”别样的风景。在课堂上,教师可结合图像为学生还原画面,为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感受,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有了精彩画面的配合,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就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如此便可充分地感受音乐形象[3]。
例如,在欣赏《独特的民族风》时,教师可为学生创设情境:“今天我们去远行,去内蒙古、新疆看看那里的清晨,那里的朝阳。”随后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独特的民族风光,音乐与画面的结合带领学生走进广袤的草原,天边一轮红日冉冉升起,辛勤的劳动者在放牧,他们轻舞马鞭,放声歌唱,十分惬意……视觉与听觉的结合触动了学生的心弦,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还能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在欣赏《高亢的西北腔》时,教师也可在上课时准备相应的图片,当学生走进课堂就能够看到黄土高坡的壮丽景色,接着听到了《西部放歌》,受到了视觉与听觉的冲击,学生可以快速进入状态。很多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感想:“那里的山真高,所以他们唱歌的调很高。”随着学生讨论的不断深入,与情境的融合也会越来越深,这样一来,学生的音乐欣赏力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结合生活元素,培养学生鉴赏能力。音乐作品通常源于生活,往往具备丰富的情感,也能够展现出生活中的不同元素。因此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生活元素,帮助学生与作者建立情感交流,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例如,在欣赏《致爱丽丝》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创作背景着手,带领学生一同了解该作品源于贝多芬与一名少女的恋情,作者通过音乐将他们的情感冲突与矛盾充分展现出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回归生活,拥抱自然,学会用心去感受音乐,同时尝试用音乐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简言之,音乐教学不仅是单纯的欣赏,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挖掘音乐作品的内涵,带领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由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充分发挥音乐欣赏教学的功能,全面激发学生的潜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情境教学的作用,引导学生充分感受音乐,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陈顺.音乐审美心理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7).
[2]顾美霞.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为例[J].中国文艺家.2021(1).
[3]孙毓.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19(21).
編辑/陆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