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2022-03-24侯应娣
侯应娣
小学数学中的很多知识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很多的联系,但是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并没有利用这一点,并且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也不够重视。那么,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有哪些意义?又如何促进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及生活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这正是本文的写作目的所在。
一、小学数学中问题解决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其实很多时候都会用到數学知识,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除了能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及数学技能,还能将其中的数学思维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促进其生活经验的积累。并且当前新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指出了,需要让小学生从数学的角度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其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也正是由于这一要求,教师需要在教学时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并引导其对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索,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与现实价值,从而为当前我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导致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难以实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难以得到增强。
(一)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脱离
从当前实际的教学现状看,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习惯于依赖教材开展教学,在教案方面也缺乏足够的创新,因此,无论是教学的内容还是所提出的问题,都是基于教材展开的,并没有在其中融入一些与学生现实生活有关的问题,并且其中的很多问题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千篇一律,没有创新,因此很多学生难以从中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认为数学学习十分枯燥、乏味,从而对其丧失学习的兴趣及信心。所以想要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需要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至少需要做到不讨厌;另一方面,则需要在问题设计及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从学生的生活中获取教学内容,构建出一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只有做到了这两点,才能让学生对教师所设计出的数学问题及对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进行自主思考,从而促进其解决数学问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二)传统的教学过程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虽然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现有的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并尝试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中的元素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促进其数学能力的提高,但是在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很多教师不仅没有意识到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性,而且对教学模式创新也视若无睹,依然还是按照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使得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非常少,往往都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教学节奏走,并且在课堂上也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与环境下,学生很难从中理解数学的价值,也很难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导致很多学生自小学开始就对数学产生一种畏惧的情绪,因此也难以促进其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教学质量及教学氛围往往也较差。
(三)教师不善于利用情境教学
虽然当前教学手段出现了很多的变化,许多信息化、数字化的教学工具与设备逐渐投入到了小学课堂上,但是很多教学依然习惯采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情境教学方式的运用较少。此外,也有一部分教师会陷入情境教学运用的误区,由于过去追求情境的设置,导致其实际的教学作用非常差,虽然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激发,但是难以从中得到数学能力的进步与提升,也就是为了设置情境而设置情境,没有与数学教学实现有机结合。同时,还存在着一部分教师往往喜欢从网上下载一些教案,而没有根据学生的现实学习情况与特点设置情境,仅仅是遵循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没有达到实际的教学效果,甚至只是将书本中的问题通过多媒体设备呈现出来,陷入到了形式化的泥潭,这些对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升都会形成阻碍。
(四)不重视知识的延伸
小学数学中的很多知识实际上都能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运用,而一些学生之所以会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通常也是因为没有对数学形成正确的认识,觉得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并不紧密,不具备数学知识一样能够生活,并且数学中存在着很多抽象化的公理及定义,而部分小学生可能由于思维能力较差,往往很难对其进行正确的理解,从而觉得学起来非常困难且乏味。如果教师能够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那么学生在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时往往就会更为容易,也能逐渐意识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数学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从当前的教学情况看,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数学知识延伸的重要性,从而使得数学问题的解决往往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此,教师应当对数学教材做到熟练掌握,并从中深入挖掘出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的结合点,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物融到数学教学素材中,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数学知识延伸的效果,让学生能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小学数学中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探究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想要更好地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更多地采用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开展教学,以此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逐渐培养。但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运用的教学工具与设备也越来越多,因此情境式教学逐渐为许多教师所青睐,而问题情境设置就是其中的一种,指的是通过构建一种问题情境,让学生投入其中进行思考,带给学生更为真实、生动化的教学体验。如今很多学生之所以觉得数学课堂非常无聊与乏味,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所导致的。如果仅仅只是讲授理论知识,由教师带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不仅会造成学生的思维难以跟上进度,还会因为难以理解而产生枯燥感。所以,运用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是提升目前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措施。为此,首先,教师需要营造出一种更为欢快与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上,并提高他们上课的积极性;其次,根据教材内容,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教学情境;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尝试质疑,去思考、去解决,从而将其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凝聚在一起,使学生在课堂上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所创设的情境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作为辅助,通过一些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发挥出主观能动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二)培养探究能力,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其实充斥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将这些问题运用到生活情境的创设中,从学生所熟悉的一些事物着手,以此拉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缓解一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并提升其自主探究学习的欲望。在探究形式上,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进行探讨,并让小组成员相互之间交流数学学习心得与体会,相互分享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在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之后,教师可以让其中一些学生主动向大家展示具体的解题思路与策略,并让大家一起交流探讨,从而形成更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小组学习与研究的过程中,一部分数学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方法往往能让其他基础较差的学生作为参考,逐渐带动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都得到提升。并且,教师还可以定期安排一些生活探究类的小组任务,让学生通过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尝试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决,并对表现优异的小组予以表扬,使其从数学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以此促进学生学习效率、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三)引导学生梳理解题思路
在对数学问题进行解答的过程中,解题思路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也正是许多小学生所缺乏的。很多学生之所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也许并不是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而是在脑海中缺乏正确的解题思路。由于数学学科对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学生在思维上难以对数学问题进行正确的剖析,那么就很难对其进行解决。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进行梳理,让学生在遇到相同的问题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选择正确的解题思路,从而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关于解题思路的交流活动,并让学生总结出相同问题的不同解题思路,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并最终探讨出最佳的解决办法。当每个问题提出之后,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梳理,将问题中的关键点一一列举出来,从而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始终保持条理化、系统化的分析,形成更为全面的知识网络,以此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进行整理,因為有些解题思路或数学知识往往很容易被遗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收集与整理之后,还需要让每一名学生相互之间交流自己在整理过程中所得出的经验,从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及数学解题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与解题体系,以此促进其解题效率的不断提高。
(四)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句,学习对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
在对一些数学问题进行解答的过程中,很多关键的词句是非常重要的,往往是整个问题解决的突破口与关键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数学题目的审题进行重视,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表述中的核心词句,尤其是对表达有关数量关系词语的叙述。有些关键的词句往往不会以直接的数字形式出现,所以需要学生在审题过程中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甚至还有一部分问题的核心词句在表达上更加婉转,往往需要学生自己对其所表述的意思进行分析。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题意进行理解,弄清楚题目说的是什么事。在这样的不断练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能够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与推理,抓住题目的实质,对其中所表述的一些数学关系做出正确的理解。在对题目含义进行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就能通过自己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对其进行解答,从已知推出未知。此外,在对学生审题能力进行锻炼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具备冷静的心态,耐心地对题目中阐明不同对象数量关系的词汇进行分析,比如,“比……多……”“节约了……”“还剩……”等关键词语。只有对题目进行正确的把握,其后续的解题步骤才有实际意义,因此强化学生的审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五)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与反思
学生在对数学问题进行解答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错误。对于这些错误,不能仅仅把正确答案改过来就完事,而是需要让学生从中找出犯错的原因,对自己进行评价与反思。同时,对于常常犯同一种错误的学生,教师不应当使用极端的批评方式,否则会给学生的自信心带来很大的打击,正确的做法是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通过一些鼓励性的话语让这些学生重拾信心,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常常出现错误的原因,再引导学生及时改正。如果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那么就需要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强化练习;如果仅仅是在题意理解上出现问题,那么可以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锻炼;如果是因为学生粗心所导致的,那么就需要让学生端正自己的解题态度,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投入到问题解决中。这样一来,每一名学生都能根据评价反思自己的缺点,并以此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数学学习中,通过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不仅能够使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还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此,就需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探究能力,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梳理解题思路;强化学生的审题能力、掌握审题技巧;以及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评价与反思。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