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群众智慧 与时代同行
2022-03-24陈萍
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而相对于社会发展来说,文化是民族国家的发展动力与标志,同样也是支撑民族昌盛的重要支柱。现阶段,提升人们精神生活的质量,是提升人们的生活舒适度的前提,同时还可以缓解快节奏下的学习与生活压力。对此,本文从立足于群众文化基础,针对音乐创作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聚焦群众智慧,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文化是人类智慧文明的独特承载方式,而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本质特征。现阶段,文化创新对联系群众,搭建群众文化平台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赋予社会生活新的意义,以促进社会进步与精神文明建设。可以说,群众文化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重在文化建设、旨在为群众服务,其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就是创新。在多种经济并存的世界经济格局下,群众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追求发生了转变,群众休闲娱乐方式、内容、意识等明显增强。对此,群众文化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工作方法和内容上不断突破创新,使之成为群众所需的精神与物质的结合,并彰显时代感与新的文化形式。
1群众文化视域下音乐创作的社会意义
群众文化是群众在生产生活中不断总结的产物,经过广为流传逐步发展为地域性文化特色,如西北秦腔等。音乐创作是支撑群众文化的重要内容,而“矛盾”有推动文化竞争的作用,促使文化形态更加多元,增加了群众文化内容形式的丰富性。从群众角度来说,群众音乐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释放压力与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以音乐为进行情感交流是非常可取的,群众音乐总是与传统文化元素不可分割。民间音乐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群众在创作音乐中,不仅展现了情感态度,而且也是对审美艺术的追求,融合于群众愿望或爱国情怀等,使得地方群众音乐别具特色。正因如此,不同地方群众文化音乐的特征不尽相同,音乐形式创作也贴近大众的审美兴趣,进而提升音乐传播力度,并更能够寄托群众情感,融入民族文化与价值观,提升了群众的凝聚力[1]。对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元素是不可忽视的部分,在和谐文化氛围中彰显民族文化色彩,更加有利于聚焦群众智慧,与时代发展同行。
与此同时,为了鼓励广大群众参与文化音乐的创作,并创作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人文精神内涵的作品,将地方文化和个体理念思想结合起来,加快群众文化音乐成长,同时也使得更多群众从参与群众文化音乐的创作中,提升个人艺术修养与文化内涵,进而推动我国群众文化音乐的健康发展。
2积极探索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工作的创新路径
2.1意识层面
在群众文化音乐工作的创新道路上,创新意识始终是加快推进群众文化建设的动力,而如何服务广大群众的文化音乐需求,这个话题始终离不开改革,且本质上是创新。群众文化音乐若要想适应新时期发展情况,满足群众对音乐文化的需求,拥有创新精神就如同一把打开大门的钥匙。
第一,创新运行机制。群众文化音乐工作的运行机制和多数文化形态一样,创新基本思路是将优质文化作为主要资源,采用一体化、集约化、个体化或个性化的方式进行运作,政府带头市场运作,共享共建与资源整合,打造地方文化音乐风格,并展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和优势,提升文化音乐的服务水平及能力。在此期间,相关部门及负责人应该首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即为人才和文化音乐机构的运行机制问题。
第二,创新活动形式。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意识形态的价值引领,基于且加重文化理论基础,发现并积累新的经验,才能迸发出新的思想。构建群众文化音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指导群众文化音乐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三,群众文化音乐创新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满足群众强烈参与欲望与需求的。相关单位部门指导群众进行文化音樂活动,是围绕群众特点与方法,展开积极地指导并长期坚持,文化建设才能更加多元丰富,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2.2活动机制层面
群众文化音乐运行机制的创新发展,始终要产出文化资源,调动社会各因素致力于提升群众文化水平与服务工作。群众文化音乐的深入开展过程中,群众对文化音乐的需求与要求也更高,建立并不断完善多元活动机制,如引领、指导与培育广大群众创新,并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领带头动作,是保障群众自发文化音乐创新的必要条件[2]。如安排组织或个人,或者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文化音乐活动,在社区、公园组织歌唱比赛或演出排练,这些文化音乐活动能够组织起来都是取决于音乐文化爱好者,他们多数都是自己学习好排练,并经常参与一些公益性的文化音乐活动。进而使得各区涌现出晨练队、戏曲队、合唱队等。并且,这些自发性群众文化音乐组织活动,活跃了基层文化建设,并逐渐成为群众欢迎的文化音乐项目。
2.3内容管理层面
创新文化音乐内容,加强音乐文化管理。群众文化音乐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文化惠民”,让更多群众有机会参与文化音乐、享受文化音乐,并成为活动的“主人翁”。对群众文化音乐内容加以创新,首先要了解不同层面的群众文化基础需求,细分部门工作细则,了解各部门工作责任与内容。如文化音乐培训部门承担着音乐培训和辅导工作;活动组织部门承担着群众文化音乐演出等活动。其次,积极研究群众文化音乐发展新动态,了解群众的音乐文化需求,适应群众的需求基础上开发扩展群众文化音乐外延与内涵,对现有资源整合与开发,提升有限资源的价值,以提升群众对精神 追求的满意度。
在具体的群众文化音乐活动组织过程中,还要注重活动管理,才能更有利于创新。各类文化音乐活动场地,同样也是富有创新与宣传开发的主阵地,相关部门单位重视开发引导,将其搭建成为党的政策、方针与思想学习的宣传地方,调动广大群众在文体音乐活动中接受党的教育与领导启发,强化自己的头脑,对提升国民素质与思想道德法律意识有积极作用。
2.4回归群众文化音乐创作本位
2.4.1展现文化音乐的魅力和文化导向
文化离不开民族,民族同样也是文化的民族。文化音乐生态环境下的音乐,从其诞生到发展都是与当地文化相融合并不断延伸的,二者的发展样态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如自然生长环境和民族时代特点。以时代为标志的历史性的民族文化方向尤为明显,坚持文化导向并促使二者同心同德,是统筹兼顾新时代文化特点、教育理念、文化思潮的表现,更为重要的是将时代美育和音乐交的融合,具体为:
第一,依托红色文化强调文化音乐教育。如某地区是革命根据地,同时也是红色文化基地。为了脱贫致富和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立足于文化音乐组织“唱山歌扬文化”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音乐活动,并融合新媒体短视频方式予以展示。弘扬区域性文化音乐,传承红色文化,向广大群众展示了精湛技艺与嗓音,以群众喜欢的方式增强人们的幸福感与获得感。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服务并奉献群众,地方文化音乐工作者可以联合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率先发声[3]。
第二,依托于时代节点注重文化音乐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传统文化,地方音乐院校及中小学音乐课程举行音乐文化节,如《我的祖国》等,抒发爱国情怀,歌唱祖国的大好河山。利用抖音、快手短视频平台与更多群众进行互动,一同祝福祖国的美好未来。
第三,基于文化音乐服务音乐教育。地方音乐学院进行音乐志愿者服务,传播文化艺术,服务社会文化,并在组织活动与接触群众中获得成长。学校艺术院与社区的对接,不仅丰富了社会文化音乐氛围,同时也展示了广大教师学生的能力。又如学校音乐表演组织党乡队伍,以群众喜闻乐见形式,通过文化音乐的艺术展现形式,歌唱祖国和精神文明,为群众提供文化音乐的视觉享受。
2.4.2地域发展和音乐学科特色的同振同频
文化音乐的发展与科学技术、人文社会和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尤其是依托于地域人文的音乐教育活动,取之生活和民俗民风,并渗透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给予人们精神鼓励。地區群众文化创作活动,同样也离不开地方文化特色,聚焦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与特征,开发挖掘传统文化音乐形式、内涵及流派等,融合当地其他文化资源形态,促使地方音乐特色代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二者相互促进。
首先,打造地方特色文化音乐创作平台,为进一步扩大文化音乐参与者数量与创作质量培养更多人才,提供更多的机会,且加强实习单位之间的文化音乐教育合作,以教育单位为核心建立文化音乐创作教育基地,由地方音乐学院教师兼职。打造文化音乐人才教育试验区,围绕学科建设发展此项工作,以提供人才保障[4]。
其次,规范教育机制。从人才选拔和人才分流强化音乐教育学风,根据基地建设向省内外进行全面覆盖,严格要求人才的基本功。也可以通过中等职业院校或终须教师资格考试严格把关人才选聘,以切实满足地方文化音乐教学需求和要求。
最后,夯实文化音乐教育的基本功。艺术类院校认为音乐基本功是衡量学生是否具备音乐素养与能力的关键指标,对乐器伴奏、指挥合唱、自弹自唱和歌唱等音乐技能要求也很高,创新优化文化音乐教育教学形式,并加大资源的投入,注重提升音乐受教育的素质与认知理解能力,鼓励他们多参加文化艺术活动、音乐工艺活动、比赛活动等。并且,地方院校还可以着力打造文化音乐创作带头人,促使文化音乐教育和音乐文化融合,优化学科教学工作与教学建设。
2.4.3学术融合民族音乐
音乐教育是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对推动美育、德育教育工作有重要意义。从横向发展来看,不同地域的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风俗可以透过文化音乐表现出来。院校在走文化音乐教育之路中,始终坚持同步实施、同步规划与同步见效原则,促使民族音乐和音乐教育共同成长进步。一方面,对标地域民族文化音乐的发展方向。按照地方文化及音乐发展形势,包括戏曲、舞蹈在内的特色学科,按照学科建设情况及发展态势,从多角度进行教育研究。并以此为基础,精准发力,弥补短板并保持文化音乐教育特色。对标音乐教育指标体系,划分评估重点要素,创新优化评估方式,做到有的放矢。立足于分析结果,深入研究学科发展基础、发展思路与发展实践路径,着力进行学科联系,提升文化音乐创新的话语权与地位,从而为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艺术作品。另一方面,对标群众文化音乐方向。通过组织地方各力量,对近年来地方音乐创作作品进行深度分析。尤其是对当代文化音乐创作,对其中所内含的作曲技法、民族特征、时代特征、美学观念、内容形式等进行讨论分析,以形成群众文化音乐创作的风向标。为群众提供文化音乐交流机会,围绕民族音乐、实践音乐定位新课题,广泛涉及混居民族和跨界民族文化音乐间的互动,音乐种类的流变和交流,文化音乐思想表达等。通过院校音乐教育实践、音乐研究等,为地方群众文化音乐及音乐教育工作提供了广泛的思路。
2.5注重各地区间文化音乐创作交流
不同地区间群众文化音乐无论从内容形式还是文化载体,均存在一定差异,音乐创作者文化基础与创作理念、创作出发点等方面也是不相同,这对于进行群众文化音乐活动会产生影响。在多种文化音乐形式及创作风格影响下,不同音乐形式内容与风格的统一,并形成统一化音乐创作模式,对文化音乐创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此,各地区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应该加强联系与沟通,吸收并进不同地方文化特色与音乐表现,借助于音乐交流、文化联系或其他方式,相互学习借鉴创作经验与方式,进而实现优势互补。跨地区的文化音乐交流,还能够为音乐创作者提供更多的机会,感受并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特色,利于打开创作者视野,从而对创作者的创作理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多元化的音乐元素为创作者提供了灵感与原始素材,是不断创作作品的重要来源[5]。
3结语
总而言之,群众文化音乐创作是我国基层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形式,构成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所以,文化音乐的创作中,创作者不仅要提升自己的创新视野,而且还要加强自己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能力,坚持音乐原创,才能促使文化音乐创作具有时代特征,彰显时代特色,并呈现出我国传统文化及地域文化特色,积极反映群众情感态度价值观,彰显音乐个性。
引用
[1] 赵宇涛.延安时期音乐创作的历史考察及其当代启示[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3(4):38-43.
[2] 王亚莉.群众文化活动中音乐创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大观(论坛),2021(6):114-115.
[3] 潘林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音乐创作的创新策略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10):154-156.
[4] 王晓平.浅议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工作[J].明日风尚,2021(10):189-190.
[5] 唐睿.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音乐创作的突出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J].参花(上),2021(03):141-142.
作者简介:陈萍(1978—),女,山东枣庄人,本科,群众文化助理馆员,就职于枣庄市工人文化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