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消费流行“沉浸式体验”

2022-03-24

民生周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沉浸式体验文旅景区

“今天的中国文旅产业发展进入到了一个转折期,一方面,消费者对于文旅产业提供的内容有更高的诉求;另一方面,政策和技术的支撑给文旅模式带来了新的变化,这两方面都在推动文旅产业进入到一个新阶段。”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曾博伟说道。

近几年来,游客不仅仅满足于扁平化、缺少体验的文旅产品,随着AR、VR、智能互动等科技元素的应用,全国多地不少文化单位、景区景点在沉浸式文旅项目上做出尝试,沉浸式体验逐渐赋予文旅产品新的形式和意义,沉浸式文旅迎来快速发展期。

沉浸式文旅依托虚拟现实、场景塑造、全息投影、智能交互等技术,结合旅游文化IP营造出虚实结合的空间,让置身其中的人与文化作品发生互动,甚至参与作品,体验到感官上的震撼和文化层面的认同,克服了传统文旅产品中的环境限制,交互感、场景感、代入感更强。

“十四五”期间,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被写入了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而以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展览、沉浸式娱乐、沉浸式影视等为代表的沉浸式体验正成为拓展文旅产业发展领域的重要一步,将是引领产业未来发展的热点方向。

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和《“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都提出了要在“十四五”期间完成“100个沉浸式体验项目”的目标。从“十三五”几乎没有提及,到“十四五”多次重点划出,沉浸式文旅以极其迅速的方式,成为文化市场拓展的新动力。

曾博伟说:“市场驱动沉浸式业态快速发展,‘十四五’期间提出的这个文旅目标,可能早已实现,早就不止100个了,比如博物馆做的数字类体验项目、景区夜游等,不管体验效果如何,景区景点都已经有了发展沉浸式体验的意识。”

文化旅游产品互动化和体验化已经成为常态,而深度体验必然是文化精神层面的沉浸,历史和文化的交融渗透,让沉浸式文旅更具成长性。

“沉浸式文旅不完全是一个技术秀,最关键的还是内容,挖掘核心的IP、渗透地域的文化才是最重要的。‘沉浸式’不仅仅是为了制造视觉的刺激,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整个体验过程中带给游客美的感受和文化的浸染。”曾博伟说。

“比如去年春晚的《唐宫夜宴》,今年春晚的《只此青绿》,这就是沉浸式表演,将观众带到了某个意境里面,让大家体验到一个时代的文化,从而对背后的城市也产生兴趣。”

随着近年来一些经典影片的热映,一些景点和商业机构设计了不少“沉浸式体验”的文旅产品。

在上海,受电影《八佰》的影响,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一到节假日就会迎来参观高峰,外部巨大的墙面上,保留着当时战斗留下的弹孔。纪念馆内部,在整体视觉上还原仓库当年原貌。展出了淞沪会战和四行仓库保卫战时期大量的历史照片、报纸和史料,等比微缩模型还原了保卫战时四行仓库和周围的城市布局,两军对垒的紧张感扑面而来,游客纷纷感慨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曾博伟表示,并非所有文化旅游景点都具备打造沉浸式文旅模式的条件,切忌盲目跟风。只有以丰厚的文化为底,充分运用沉浸式业态的环境要素和技术要素形成优质内容,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沉浸式文旅不能完全取代线下实际的体验,沉浸式体验更多是虚拟情绪的塑造,而线下的实际体验有很多偶然性和真实性。沉浸式体验和实景旅游的有机结合,才是符合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也是旅游业存在的一个必要方式。

沉浸式文旅驱动旅游消费升级。随着国内文旅消费趋于年轻化、国际化,审美水平和对产品要求不断提升,沉浸式文旅消费模式在体验感、互动性与场景感等方面优势突出,迎合了消费升级需求。突破传统的“观看模式”,进入到“体验模式”当中,在给游客提供高颜值、高感官体验的同时,促进文旅消费。

促進文旅产品业态提质增效。沉浸式体验适应人们休闲方式个性化和多元化的需要,进一步进行市场细分,增大了文化附加值,也拓宽了文旅融合的深度,促进周边产品与衍生品的创造,推动文旅产品整体增值。

带动三四线城市的“本土化”文旅产业发展。不同于大城市大景区的定位,三四线城市如何走出一条具有本土化特色的文旅发展道路?立足当地的特色文化,扩展沉浸式体验在城市空间、城市综合体、文化场馆、景区街区等文旅场景的应用,使得消费者市场基础更广泛。山东潍坊的沉浸式夜游项目“金宝星夜”、四川乐山的沉浸式特色文化情境体验街区“乐山味道”、江西景德镇的沉浸式体验秀“浮瑶映月”……这些沉浸式项目不仅带动了当地文旅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城市的影响力。

2021年9月,商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商务领域促消费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出,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促进线上消费健康发展,促进品牌品质消费。据此,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要把提升消费体验作为行业发展重要内容。面向历史文化街区复兴、城市公共空间活化、景区升级与产业提升、城市消费和夜间经济激活等,构建线上线下协同的文旅消费新模式。

沉浸式体验并非消费主义的产物,它是一种顺应文旅发展的载体,应完成更为大众化、通俗化、普及化的信息传输。曾博伟说:“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景区致力于选用相对低成本的但沉浸体验感更好的技术。对于文旅产业来讲,沉浸式体验慢慢地被大规模应用,整体成本降下来,才会营造出和谐有力的大环境,推动整个文旅市场的进步。”

猜你喜欢

沉浸式体验文旅景区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摘牌”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虚拟现实技术在主题公园中的应用
指向具身学习的高中物理“沉浸式体验”教学策略
文旅照明的兴起
新媒体时代虚拟现实中的诗与画
基于互动装置艺术的自然交互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