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策研究

2022-03-23张一达徐晓宇

关键词:理论课红色政治

张一达,徐晓宇

(东北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 大庆 163318)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1]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强化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是增强红色基因传承和教育效果的重要举措。为此,我们从融入的理念、路径和载体方面,探讨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对策,使红色基因“内化到生活、学习、工作当中的点点滴滴。”[2]

一、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丰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具体内容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和使命而积淀的精神财富,以涌动着的红色基因,书写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史。要以各级立项研究为引导,深化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厘清红色文化资源的产生逻辑、内涵和意义,把握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契合点以及如何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具体措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研究,既能提高教师的问题研究能力,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因为,“人的问题,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未来问题是作为一个综合的问题摆在科学面前的。”[3]

首先,应加大力度广泛征集线索,收集红色文化资源。在10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所形成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极其丰富的,所蕴含的红色基因也积淀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塑造着当代中国人民的品格。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数是有限的,并且它包括多门具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如何选择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是必须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研究,否则难以达成更佳的教育效果。因而,必须秉承着使学生“政治品格有提升、个人素养有提高、生活行动有体现”的原则,积极收集、分析红色文化资源,使之契合具体教育内容。多年来,我们的相关机构和人员已经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了众多讲究成果。但是,有些历史事件发生的久远,相关资料难以收集齐全,并且有些地方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重视力度有待加强,这些都制约着我们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因而影响了我们精选更为合适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案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其次,研究如何处理好高校各门具体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融入红色文化资源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都是植根于社会生活之中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不但忧国忧民,也思念家人,他们在艰辛的奋斗历程中也时有热爱生活的情感展现,所造就的红色文化资源有很多展现生活气息的内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为重要的是要使大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为武装自己头脑的武器,转化成为指导自己行动的价值导向,实现知行合一,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为此,要“自觉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优质的教育内容,提升其在思想层面的获得感;”[4]提高大学生立足正确立场正确分析他们所面临的国内外问题以及人生问题的能力。例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注重从理想信念、人生观和道德等方面选择合适的红色文化资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注重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奋斗史实方面选择合适的红色文化资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注重从马克思主义原理如何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应用方面选择合适的红色文化资源,等等。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具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仅要围绕教学目的和内容等进行,还要注意不同课程尽量选择不同的红色文化资源,避免因其重复运用而带来的教学单一性。

最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可以以课题立项的形式向学生发布学习任务,指导学生组团开展有关红色文化资源的课题研究。其中,既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理论层面的研究,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层面的探索。实践性探索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更容易操作的内容,大学生可以根据既定红色文化主题进行调研,也可以探索如何开发和宣传红色文化资源,等等。通过立项研究,使大学生更深入地把握近代以来的中国发展历程,更深刻地理解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光明的未来,以及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然之路。

二、拓展教学方法,提升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

教育活动的开展,无论是通过身教还是言教,无论是通过理论讲授还是实践体验,无论是通过显性教育还是隐性教育,无论是通过强制性教育还是引导性教育,以及通过其他何种方式,其实质无不是传授给受教育者一定的教育内容,从而达成教育目的。可以说,教育就是教育者通过一定形式使受教育者学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知识和能力。人类如果没有得到知识的传授,就无法继承前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成果,就无从得到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培训,就难以创造出更多的新知识,难以促进人自身的进步,难以提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强调知识和思想的传授,也注重情感的熏陶,但核心是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使大学生深刻地理解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走向,深刻地理解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并明确当代青年的时代责任和使命。因此,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

首先,以问题引导和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法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实现灌输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设置相关教育内容使大学生尽快成长为人才,奠定实现人生价值的思想基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仅要讲清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是什么”,更为关键的是要讲清楚其中蕴含的“为什么”,使大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激发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付诸实际行动。为了达成这个教学目的,仅从理论层面进行教育,会使大学生产生空洞感和疏离感,而以实践中发生的典型事例和形成的具体数据论证特定的理论,就会切实地说服、感动大学生,从而提升教育实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红色文化资源,就是这样的典型事例和具体数据。在彰显真理性的红色文化资源熏陶和明证之下,更能激发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信服感、认同感和归属感,更能激发他们从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等方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激发他们珍惜中国今天所取得成果的热情,从而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热血青年。因此,我们力图梳理清楚教学所涉及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精选典型红色文化资源,尤其是精选学校所在地生成的红色文化资源。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都多了些可感、可触的身临其境,而少了些距离感。

其次,以研讨教学法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的百年奋斗历程,始终贯穿着其“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并形成了众多的可歌可泣先进事迹。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可精选一些典型人物和事迹发动大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研讨,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感受革命先辈的崇高,感受中国出路探索的艰辛,感受中国取得今天成就的不易,进而澄清问题,明辨是非,印证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激发大学生爱党、爱国和爱社会主义的热情以及振兴中华民族的豪情,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的研讨教学易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理不辨不明,情不触不动,思想境界不思不升。

最后,以情景教学法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强化红色基因对学生思想境界的提升作用。如果大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接受现场教学,就会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易于达到教学效果。由于地缘、气候、交通和时间等限制,不是所有的高校以及所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都能开展某些红色文化资源的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法就可以弥补这一遗憾。例如,在教师指导下,编排展现红色文化的情景剧,以实践方式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其中,参与编、排、演的学生就会在集仿真的状态中加深思想认识和情感熏陶,而其他学生因同学的实践参与而增强学习的热情。另外,参观网络展馆或观看红色文化遗址视频等等都是情景教学法的选择。总之,我们要努力创新情境教学具体办法,提升教学效果,强化红色基因的传承。

三、创新融入载体,增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马克思曾明确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5]教育环境变化对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文化更是如此。因此,我们要创新融入载体,发挥校园环境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或实践基地的合力优势,为增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首先,进行非网络红色文化校园环境建设。可精心选择合适的红色文化资源布置文化长廊、设置凸显红色基因的雕塑和亭阁等建筑,给校园道路确立彰显红色基因的名称,利用电子屏幕和传统标语宣传红色文化,校图书馆购买权威的红色书籍,在党的诞辰日等具有红色意义的节日举办讲座、知识竞赛、征文、演讲比赛、辩论赛、文艺演出等活动,开设红色文化广播站。营造充满红色基因的校园文化环境,能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时刻牢记历史、不忘自身的责任与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熟悉红色文化校园环境,尤其是熟记经典内容,以便能信手拈来地在教学中加以利用,使之与所授知识融会贯通,从而使学生在思想境界上得到升华,在情感上受到触动,在进取心上得到激励,从而使之向着成长成才方向努力。

其次,创建网络红色文化校园环境。现在,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工具,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网络给学校教育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学生思想观念方面带来负面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网络平台的利用突破了时空局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助力。因此,创建红色文化网络平台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或缺的手段。创建网络红色文化校园环境,除了利用已经建设好的网络平台系统,可以组建团队创建新的网络平台系统,以红色文化为主题,设置讨论区、阅读区、观影区、创作区以及活动通知区等,而且在网络红色文化校园环境的创建与运行要由专人负责。对网络内容,要从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等方面严格把关;对网络技术,要及时提供保障;努力打造内容丰富、详实和鲜活且形式灵活多样的网络红色文化校园环境。

最后,创建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或实践基地。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利用地缘和专业优势,建设以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和开发为主的中心或基地,集中力量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能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托。当然,因资金和时间的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己努力,难以深入研究红色文化资源,也需要有一定资质的实践基地来支撑,否则这类实践就难以开展,即使开展了其效果也会打折扣。建有相应的研究中心,有利于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和研究等工作的开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详实的红色文化资源,从而达成有理有据、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教学效果。现在,有一些地方或高校已建立了有关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机构,如红船精神研究中心、延安精神研究中心、大庆精神研究基地和北大荒研究中心等,已取得一定的关于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成果,有效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进展。

总之,“要积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鼓励探索不同路径和方法,善于把红色文化内嵌于思政课教学,发挥思政课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的主阵地作用,让思政课真正成为一门有思想、有温度的课”。[6]

猜你喜欢

理论课红色政治
红色是什么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红色在哪里?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追忆红色浪漫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