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技巧分析
2022-03-23张莹
张 莹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运城 044000)
现阶段,我国现代城市逐渐趋于生态型发展,园林工程作为城市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重要空间。在园林工程绿化过程中,如果使用外来植物,不仅会破坏生态体系结构,也会使得植物成活率不高,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不符合生态发展理念。乡土植物是本地特有的植物,其在园林绿化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突出工程的山林野趣和独特景观,满足人们对生态自然的追求。同时,乡土植物还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成活率较高,能够提升园林工程的生态价值。因此,施工单位在应用乡土植物时,要结合当代实际,发挥其应用价值和优势,为人们创设优美的生态空间,发挥园林工程的价值作用,从而推动我国城市的生态转型发展。
1 乡土植物概述
乡土植物也称之为乡间本土植物,是指在没有人为影响的条件下,经过长期物种选择和演替后,对特定地区生态环境具有高度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的总称。基于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乡土植物具有易成活、抗逆性强及适应性强等特点,在本地自然形成植物群落,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结构和自然环境。
乡土植物随着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发展而发展,并融入地域文化中,例如很多人文墨客在文学作品中描写乡土植物,赋予了植物以地域文化色彩,并在社会演变中形成文化积淀,成为地域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根据地理区域的不同,乡土植物主要分为地区性乡土物种、国域性乡土物种及世界地理区域性乡土特种。分布较为广泛的乡土植物,例如松柏类、槐树、榆树等,又例如在特定地区内生长的植物凤凰木、木棉树等。不同乡土物种组合成稳定的生态系统,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能够赋予当地特色的风景,是实现物种多样化的前提和基础[1]。
2 乡土植物的特点
2.1 生态价值较高
乡土植物主要在本地生长,长期生长中成为当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内容,其可以起到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及涵养水源的作用,可维持植物生态体系的稳定,充分满足当地生态发展的需求。乡土植物的生态价值较高,可以满足城市发展的生态需求,保留植物物种基因库。
2.2 文化价值丰富
生态是地域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尤其在现代城市发展下,生态环境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乡土植物属于地区性植物,孕育了丰富的乡土文化,例如福州地区的榕树,其折射了福州地区文化特色,很多福州地区的童谣和诗歌都以榕树为题材,并深入到当地居民的骨髓和精神世界中。乡土植物富含的文化元素,不仅可以使观赏者贴近当地居民的心灵,还能够使城市文化别有趣味,形成与众不同的生态景观。
2.3 适应能力较强
随着地区环境的演变,植物在优胜劣汰中存活下来,乡土植物是自然规律下的选择,是自然发展的结果。基于本地区天然分布的种群植物,乡土植物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已经充分适应了当地环境,能有效避免病虫害、土壤及气候的影响,在园林建设中容易栽培和成活。同时,园林工程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而在长期发展中,本地居民对乡土植物的栽培技术也更加成熟[2]。
3 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优势
3.1 地域象征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地区的气候、温度、环境及地势差异明显,而植物生长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不同环境适合不同植物的生长,也造成了南北特色植物分类鲜明。
乡土植物集中在某个地区生长,具有独特的地域性,是其他地区植物所不具备的。即使一些地区在园林建设中引入其他地方的乡土植物,植物成活率也不高,甚至还会影响其美感。因此,乡土植物是某个地区的地域象征,例如提到榕树就会联想到福州,提到刺槐就联想到青岛[3]。
3.2 养护便捷
乡土植物在本地区内生长茂盛,且在长期生长发育中适应了当地的气候环境。在开展后期养护中,乡土植物无须投入大量资源,养护方式简单便捷。同时,乡土植物在病虫害方面具有较强的抗性,能够降低病虫害感染概率。通过相关调查显示,乡土植物的病虫害抗病方面要远远高于外地植物。
在开展园林绿化中,后期养护属于关键环节,正所谓“七分养、三分栽”。若养护措施不到位,则会影响植物景观的整体效果和美感。同时,植物生长对外界环境要求较高,若遭遇极端或恶劣气候,则会对植物生长带来较大影响。例如一些南方植物的抗寒性较差,若在北方地区栽培,在进入冬季后,需要采取保温措施进行养护,否则容易导致植物冻死。
3.3 成本低廉
乡土植物尤其是一些特色乡土植物生长于本地区,在本地区随处可见。当地居民对乡土植物也更加熟悉,对其育苗技术、生长习惯和特性较为了解,在栽培中能够结合其特点灵活应用不同的栽培技术。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无须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可以起到控制人力成本的作用。同时,园林建设需要大量的植物,而应用乡土植物能够保证树苗及时获取,满足绿化施工的需求,采购成本和运输成本低廉,在完成移栽后能够快速形成景观,有助于发挥园林工程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4]。此外,乡土植物在病虫害方面抗性较强,可以降低后期维护和养护成本,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4 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使用中的问题
4.1 社会认知程度低
乡土植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地域文化和风俗习惯,是地域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但在城市化建设背景下,乡土植物的本土色彩逐渐淡化,甚至部分年轻人对乡土植物缺乏了解。在园林工程建设中,施工单位未积极应用乡土植物,而是以外来物种为主,难以体现园林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不利于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例如一些城市在开展绿化工作中,为了显示空间规整而采用大面积草坪,未配置高大乔木或低矮灌木,这种方式导致植物种类单一,无法形成完善的生态体系,在生态效益方面没有林草、林灌和灌草显著且不便于后期养护管理。
4.2 栽培方式较为单一
在园林工程中应用乡土植物,需要形成完整的群落结构,在优化工程内生态环境的同时,为人们创设优质且美观的自然风光。但是当前在乡土植物栽培中,其组合方式较为单一,乔木、灌木和花卉未形成美观的自然风景,对乡土植物的利用程度不高,对园林绿化质量带来负面影响。同时,设计人员也未将乡土植物与园林工程充分融合,植物景观略显突兀[5]。
4.3 后期养护不到位
虽然乡土植物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但是通过移栽的方式进行植物栽培,会对其成活率和景观效益有一定影响,想要充分发挥乡土植物的景观优势,则需高度重视后期养护。但是当前在植物栽培后,施工单位对后期养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乡土植物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不需要过度养护,在养护人员和资源投入方面不足。在缺少后期养护下,乡土植物群落容易感染病虫害,原本的景观造型难以长时间维持,影响到自身的生态价值和美观价值[6]。
5 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使用技巧
5.1 加强社会宣传
在以往的园林建设中,为了突出园林的物种多样化和独特景观,施工单位倾向于选择外来植物,而外来植物不仅成活率低,还容易对当地生态平衡造成破坏,其蕴含的文化属性更是无法与本地植物相比,导致园林失去了本土文化气息。针对这一问题,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升人们对本地植物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首先,利用电视、报纸、期刊、杂志及新媒体等途径开展社会宣传,促使本地居民更加深入地了解乡土植物,扩大乡土植物在社会层面的认知范围。
其次,在开展园林绿化建设中,对园林的经济效益、植物群落结构及植物种类进行调研分析,为乡土植物的使用奠定基础。
最后,政府从政策方面给予施工单位应用乡土植物以扶持,促使施工单位认识到乡土植物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在绿化建设中主动应用[7]。
5.2 建设苗圃基地
现代园林工程的建设规模持续扩大,而在一些大型项目绿化中,所需的乡土植物数量也较多,想要满足工程绿化的需求,相关部门需高度重视苗圃建设。建设苗圃基地不仅能拉动当地林业经济的发展,还能满足园林工程的发展需求,具有较强的生态价值和经济效益[8]。
首先,为了适应现代园林绿化对乡土植物的需求,需要适当扩大苗株来源,转变以往单一性的苗圃建设方式,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到苗圃建设中,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植物资源。
其次,加强对本地野生乡土植物的栽培,并在园林绿化中积极推广和应用,形成稳定性较强的植物群落,为园林绿化丰富创设物质基础。
最后,当地政府要给予苗圃建设以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尤其对于以培育乡土植物为主的大型苗圃基地,可通过政策实行产业转型发展[9]。
5.3 突出文化元素
各个地区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地域文化,其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思维意识和价值取向具有直接影响。乡土植物折射了地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乡土文化。因此在使用乡土植物中,施工单位要注重突出植物的文化元素。
首先,园林绿化要注重形成植物群落景观,以优美的自然景观吸引广大游客。对于富有特色的乡土植物,园林绿化单位可以群落的方式介绍植物,使本地居民对植物形成有深入的了解,树立居民的本土文化意识。
其次,将园林景观与乡土植物充分结合,利用乡土植物中蕴含的文化元素,为园林增加文化情节,贴近本地居民的精神需求及文化需求,实现本土文化的有序传承和发展。
最后,乡土植物广泛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很多植物人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因此,在开展园林建设中,要注重乡土植物的习性多样和种类丰富,尝试不同的植物组合,实现色、香、味、果的有机整合,进而突出植物的文化色彩[10]。
5.4 合理栽培植物
乡土植物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但也给施工人员造成一种容易成活的错觉,在使用中容易忽视细节,导致其成活率较低。因此,针对乡土植物的特点,施工单位要合理应用相关技术进行植物栽培。
首先,在园林绿化之前要做好现场调研工作,不对原本的地势、地形进行破坏,尽量保留已有的乡土植物,合理规划植物栽培区域,实现多种植物的协同共生,利用群落演替规则而形成自然的绿化风景和生态景观。
其次,在采购乡土植物苗木中,遵循就近原则,从当地采购植物苗株。结合园林工程的绿化建设需要,保证苗株质量及数量,为开展园林绿化奠定物质基础。
再次,苗株运输是影响栽培成活率的关键环节。乡土植物虽然在本地生长,但是依然要关注其根系的完整性,在运输之前要对其根系进行科学包裹,不得损害根系,不能遗漏在外面,提前制定运输路线,在规定时间内将苗木运输到园林绿化施工现场。
最后,在整个栽培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水源、土壤及温度情况,科学制定栽培计划,要求所有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既定的计划操作,严禁出现盲目施工或者随意栽培的行为,根据乡土植物的营养需求和对水分的需求,开展相应的施肥和灌溉工作[11]。
5.5 注重后期养护
乡土植物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但是基于园林工程的特点,也要高度重视后期养护。
首先,在形成乡土植物群落景观后,需定期安排工作人员检查植物的生长情况。检查人员要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环境变化,做好施肥、灌溉及病虫害防治工作。尤其在生态结构变化下,乡土植物感染病虫害的概率上升,养护人员要结合地区环境特点,将病虫害防治措施全面落实到养护管理中,为乡土植物的发展创设良好条件。
其次,后期养护要关注园林内部生态结构平衡。在现代园林建设中,植物是绿化的物质支撑,在应用乡土植物的基础上,还会引入一些外来植物,起到丰富景观的作用。然而,若外来植物发展成群落,会对原本的生态结构造成破坏,养殖人员要关注其发展情况,维持园林内部的生态平衡。
最后,养护人员是开展养护工作的主体,其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与养护效果密切相关。施工单位要定期组织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根据乡土植物的特点和习性开展养护工作,提升植物的成活率和景观的优美性[12]。
6 结语
城市作为人类的聚集地,在长期生活生产中,人类行为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引发极端恶劣天气,包括酸雨、雾霾及高温等,对人们生活质量带来负面影响。基于生态理念下,现代城市对园林工程更加重视,其建设规模也持续扩大,不仅可以优化城市生态环境,还可以满足现代人们精神和生活的追求。在园林绿化中应用乡土植物,可以提升园林的文化趣味,符合本地居民的精神需求。在具体应用中,施工单位要把握乡村植物应用技巧,提升乡土植物的成活率,发挥园林工程的生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