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布点及采样方法研究
2022-03-23张鑫
张鑫
(江苏润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宿迁 223899)
伴随着国内工业企业产业化的逐渐优化调整,很多城郊地区的工业企业迁移到工业园区。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也让城市建设范围逐渐扩充,迁移后工业企业土地便会再次开发与利用,进而让土地使用性质出现转变。固有企业遗留的土地因为行业运营活动的影响,如直接进行城市开发建设,便会对周围环境与附近居民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所以在对原有企业的土地开发与利用前,应进行开场地土壤环境现状调查分析,了解土壤污染情况,为污染场地的整治、修复以及应用等方面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1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调查的目的与调查流程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调查重点是利用系统性调查方式,明确把待开发与利用的场地土壤是否污染、污染程度以及空间分布和关键污染因子,便于通过科学有效的对策进行整治与修复,可以让拟开发与利用的场地土壤质量现况恢复至达到标准的状态。污染场地土壤情况调查分成三个阶段,首先是以搜集资料、勘查现场与人员访谈为重点的污染辨识阶段,并不做现场采样分析。其次是以采样和分析为重点的污染证实阶段。经过采样分析,确定土壤是否存在污染与造成的污染种类与污染物质,污染程度和分布状况。分出主要污染区域、轻度污染区域以及清洁区域。最后是以补充采样以及检测为重点的第三阶段,从而达到风险评估和土壤及地下水修复需要的数据[1]。
2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调查布点的主要原则
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布点的工作当中,应当全面考量污染现场的原始资料与具体状况,在对土壤样本采集过程中,保证采集位置应当具备代表性。土壤样品采集不但应当对土壤当中的污染物质含量和成分等进行有效的监测,还应当对地下水源与地表水源等进行采样监测,对水体污染状况进行相应的监测,同时对污染现场的地表水流量以及容量进行监测,从而分析污染场地污染物质的扩充范畴。污染现场土壤调查布点应当基于可行性原则、综合性原则、连贯性原则与相对统一性原则等。首先,可行性原则。其主要是污染现场土壤调查布点务必综合初期调查工作,基于调查结果作为参考,考量采样点的具体状况与周围环境,例如布点能够达到实际勘查结果以及样本运输条件等能否畅通、能否对周遭环境产生破坏[2]。其次,综合性原则。此原则主要是布点应当全面体现污染现场土壤的整体状况,通过系统样本采集布点方法,能够对污染场地做详细划分,主要区域进行加密布点。最后,经济性原则。此原则主要在确保土壤调查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在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布点与采样等环节重视节省成本,尽可能对布点与采样工作所投入的人工、时间以及物力等有效控制,防止成本过高造成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和环保理念背道而驰。
3 污染场地土壤调查的布点方法
3.1 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初期准备工作
土壤资源是人类可获取的关键资源,我国幅员辽阔,可是人均占地面的并不多,全面应用当前的土地资源对促进国民经济建设以及改善人们生活有着关键的意义。可是因为过于开发以及工业产业污染等因素,造成很多土地资源很难获得进一步的开发与利用,同时对国民健康与生态自然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国家土壤污染现况调查起步较晚,我国在2014年颁布有关调查标准规范,在2017年进行全国范围内土壤污染的有效调查,其结果显示我国土壤污染状况非常严峻,必须要加强土壤污染的调查力度,促进土壤环境整治的有序进行。在土壤污染环境调查工作之前,需要标科学地设置污染现场土壤调查目。污染场地土壤环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相关调查工作需要通过系统化、专业化以及标准化的方式,首先运用摸排调查方法明确区域土壤环境能否被污染,之后对场地污染状况布点,进行样本采集,掌握评估土壤污染性与分布状况,按照污染程度对污染区域做出等级的评估,为污染场地整治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能够为土壤环境调查布点与样本采集奠定坚实的根基,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土壤调查布点以及样本采集工作的可行性。
在针对污染场地土壤状况进行现场调查前,应当安排有关人员搜集现场的有关信息,同时派遣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现场进行实地勘查,对污染场地有关人员进行访谈,经过不同的路径搜集拟调查污染场地的各个方面状况。其中,应当充分搜集与调查污染现场企业以及区域的的有关资源,包含区域规划、自然和社会信息、地质勘察资料、环境监测信息、卫星航拍影像资料、企业生产资料、化学品及危废存储状况等。通过电话访谈、面谈或是书面调查等形式对污染地块内企业相关责任人以及环保人员、地方政府管理人员、相邻企业工作人员、附近居民等进行访谈,拓宽各项资料信息的来源,通过各方调查验证,确保资料信息的精准性以及真实性。污染场地环境与地势一般比较复杂,污染成分与来源较为繁琐,各个污染区域情况通常具有一定的区别,给现场土壤的调查工作增加了一定的困难性。通过系统调查形式,明确污染场地能够切实发生土壤污染现象,掌握污染范围、污染物质成分以及来源等全面信息,对污染现场具有全方位的辨识以及总体的评估,从而为日后相关调查工作奠定坚实的根基。按照初期调查结果显示,提升土壤调查布点以及样本采集的针对性,防止无谓的工作量。例如掌握污染现场具有哪些企业,哪些厂房或是仓库污染系数较高,掌握此种情况,能够构建合理、有效的布点以及样本采集方案。
3.2 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布点方法
当前比较常用的土壤调查布点方法重点包含简单随机、分区随机、系统随机与专业识别法。简单随机是指把监测区域分为范围大小等同的多个地块,在各地块上进行编码,明确采样点样本数量后,随机获取规定样本数,其样本编号相对应的地块,也就是采样点。随机数的获取能够通过抽签或是产随机数表的方式。此种布点方法是一项不掺杂主观约束条件的布点方法,重点适用在土地利用功能、场地土壤性质较为相近、污染分布均匀的地块污染情况调查。分区随机指的是若调查场地土壤有着显著的几个种类,比如生产区域、危险化学物品存储区、办公区域以及生活区域等能把调查区域划分为几个分区,各个分区污染物都比较均匀,各区块之间的区别比较显著。把各区块当作单一的监测单元,在各个检测单元之内场地范围与污染特性通过随机布点法进行布点。分区随机布点法由于分区块精准性影响极大,如分区不精准,便会不能得到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本,重点用在场地功能分区显著,土壤原本状态处于良好,污染分布不匀称的区块土壤污染情况调查。系统随机法是把所要调查场地分成大小等同的网格,各个网络之内设置一个检测点位。此种方法精准性会由于网格大小影响,网络越小精准性越高,重点用在场地土壤原本状况与污染分布不规则的区域土壤污染情况调查。此外,专业辨识法,重点利用前期资料调查以及现场勘查了解的调查范围土壤和污染分布特性,经过专家人士的相关经验判断与采样点位的选择,通常适用在污染隐患的场地土壤污染情况调查。
4 污染场地土壤调查样本采集
4.1 样本采集的准备工作
样本采集的准备工作包含场地采样方案的编制以及现场勘查,充分明确采样点位能够达到当前技术规范标准,以及物资准备、组织准备以及各项资料搜集等。采样方案需要最少包含场地状况、采样点位、检测项目、采集工具、样本储存容器、采样工作人员与职责划分、样本保存、运输形式和质量保护对策等方面。物资准备通常包含样本采集工具、样品保存装置、定位仪器、现场探测设备、信息记录装备与安全防护设备等。组织准备是指具备野外调查经验并且了解土壤样本采集技术流程的技术人员构成的小组,样本采集之前组织了解相关技术资料,掌握检测技术规范。资料搜集包含几个方面,其一,搜集检测范畴内的交通路线图、土壤图、地质地形图等内容,可以提供编制样本采集工作图与标识采样点位的应用;其二,搜集监测地区的气候环境,包含气温、降雨量以及蒸发量等,另外搜集水文数据、遥感和土壤应用以及演变过程等层面的数据信息等;其三,搜集监测地区土质、成土母质等相关土壤数据信息;其四,搜集可能导致土壤污染的污染物质毒性、平稳性与解决措施等内容,包含项目建设或是生产当中对于土壤产生影响的环境分析数据;其五,搜集土壤原始资料以及有关法律法规。
4.2 样本采集工作
样本采集是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调查的关键环节,唯有确保样本采集方法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才可以让后续检测结果精准体现场地污染状况,所以在实际采样工作前必须要对相关技术文件进行统一的学习,关注现场样本采集过程中的相关事宜。样本采集通常根据初期采样、正式采样以及补充采样三个环节进行。初期采样重点运用在验证污染物质的空间分异性以及识别土壤污染程度,为构建监测措施给予相应的数据参考,初期采样可和现场调查一起进行。在正式采样设置样点未能达到整体设计标准时,就应当增加采样点的补充采样。污染场地土壤样本采集方法能够分成表层样以及分层样。通常对照点或是消除深层污染点位,可对表层样进行采集,表层样采集深度约在20公分之内;土壤深层可能遭受污染的范围,需要选用1~2个点位进行分层样的采集。分层样通常分成三个层级,即表层样、中层样与深层样。表层其样本采集深度在0~20公分;中层其样本采集深度约50公分;深层其样本采集深度在100~120公分。采样顺序从下到上,首先采集剖面底层样本,之后采集中层样本,最后采集上层样本。表层样的采集重点通过竹片或是铁锹等工具,应当首先对地表物质进行清理,再做采样工作。分层采样重点是通过钻孔取样的方法,针对分层样本采集而言,为确保获得样本的代表性,应当确保钻孔深度垂直。若在已经硬化或是具有构筑物的区域内进行采样,应当首先对覆盖表层进行清理,之后再钻孔采样。
4.3 样本的储存
土壤样本按照所需项目的差异,需要根据相关需求进行分装与储存。无机样本应当利用塑料袋或是布袋分装;针对易挥发、易分解等不稳定样本,在采样之后应当使用密封容器进行存放,同时在4 ℃以下低温避光储存,同时及时运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检测,其储存时间不可超过七天。检测项目必须是新鲜样本的土壤,采样之后利用密封聚乙烯或是玻璃器皿在避光低温下储存,样本应当充满器皿。防止利用混有待测组分或对测试产生干扰的材料做成的器皿分装储存样本,检测有机污染物质运用的土壤样本需要选择玻璃器皿进行储存。
4.4 现场样本采集流程与记录
在场地样本采集工作中,首先需要点位确认,按照采样方案,在场地寻找精准的检测点位。之后按照检测项目标准与采样工作,选用适当的采集工具,并且准备容器与标签等,在样本采集之后,立即根据科学的储存方式进行保存,同时贴好标识。其次在样本采集过程中可使用PID、XRF等设备进行现场快速筛选。采样之后,保持样本器皿的清洁,并且完成场地复原的工作,让检测点位维持清洁。另外,在样本采集过程中还需要做好现场的记录,最少包含监测项目的各项信息,即项目名称以及编码等;采样点位信息,即检测点名称、编码、位置、样本采集深度、点位信息概述以及点位显示图等;样本采集工作中的环境信息,包含采集日期、采集时间、气候环境等;主要进行土壤环境样本的介绍,包含采集点位土壤的分层状况、湿度、颜色以及地势地质环境等;若现场通过便携式设备进行检测,还需要记录设备型号、规格、编号、使用状况与检测结果等;并且进行人员的资料记录,包含采样工作人员与记录工作人员。
5 结语
伴随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逐渐扩充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很多城郊工业企业迁移后的土地由于生产过程中的影响具有极大的污染隐患,所以在开发与利用前,做好场地污染土壤环境的调查非常关键。可是污染场地的土壤调查、辨识方法与常规污染调查具有一定的区别,同时监测点位设置和样本采集对于调查结果具有极大的影响,所以务必经过提升土壤环境调查布点的合理性以及场地样本采集的标准性,有效提高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调查的效率,为最后检测结果的精准性以及真实性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