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

2022-03-23何亮辉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21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危害噪声

何亮辉

(深圳中检联检测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110)

当前全球的生态问题越来越明显,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更多的气候灾害也在不断加重。过于追求经济增长也使环境的破坏更加严重,各种各样的因素都在不断地使生态恶化,促使人们对环境的保护重视起来。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安全问题是一种常见的风险因素,常给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成为人们一直以来所关心的话题。

1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安全风险识别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主要利用物理、生物、化学等不同的技术,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并且对环境变化趋势进行分析[1],通过对环境质量的多方面评价,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数据。

1.1 物理性危害分析

在进行环境监测的过程当中,往往会出现因物理因素对工作人员产生的安全隐患,例如,噪声、辐射等是最常见的物理性危害,所以对生态环境监测人员采取一定的防护是至关重要的。

1.1.1 噪声

噪声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这却是进行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监测人员通常需要在敏感点、施工地和工业企业等地,利用声级计来监测噪声。因此要处在噪声环境中操作。除此之外,在实验室分析时,对一部分样品进行前处理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如对土壤样品进行粉碎、粗磨、消解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设备和工具都会使工作人员长期处于这种噪声的环境中。因此容易使他们发生听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多系统功能混乱,还会造成监测人员的心理负担加重,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严重损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1.1.2 辐射

辐射的危害比噪声更加严重,它具有潜伏性和长期性,当人长期处于辐射的环境当中,会因为辐射增加癌症风险,还会对生殖系统有一定的影响,更会使人的视觉和心脑血管等产生严重损伤。目前发现,辐射对检测人员的危害主要包括三种:第一种是在对辐射源进行监测时,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核辐射;第二种是在实验室中,一些分析仪器所产生的电离辐射;第三种是紫外辐射、红外辐射等非电离辐射,这些也会对人的器官造成影响。

1.2 化学性危害分析

环境监测过程中,化学因素对安全的影响也时常发生,在进行样品检测时,过多的接触化学试剂也会产生危害,并且会通过皮肤等渠道进入人的身体内,长时间的接触,毒性危害会变得更强,破坏人体结构,所以必须要引起重视。

1.2.1 有机物危害

进行生态环境监测的实验室中,有危险的化学品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实验室中的化学品有些呈透明状,不容易发现,但人们接触或者吸入时,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体内,从而对人的身体产生危害,使人的呼吸器官受到极大损伤。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在实验分析时,不可能不接触有机化学试剂,其中很多都是有毒并且对人身体有严重危险的,例如乙醇和乙烯等化学品会引发爆炸,而四氯化碳和苯等物质进入人体后,直接损伤人体,此外还有危害体现在皮肤受损、呼吸道损伤、致癌和中毒等多种情况。

1.2.2 强酸强碱危害

一些强酸强碱类化学品,例如硫酸、盐酸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具有非常强的腐蚀性。长时间在实验室使用这些有腐蚀性的化学品,稍有不慎就会接触到身体,对人的皮肤产生损伤。此外,这些化学品还可能会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从而损伤呼吸 道黏膜,严重的会使人处于生 命危险之中。而当使用氢氧化钠这种强碱时,如果不小心接触到眼睛,可能会造成失明。在样品灰化消化时[2],会出现大量具有腐蚀性和刺激性的烟,如果没有一定的防护措施,那么工作人员肯会受到伤害。

1.2.3 重金属危害

工作人员在实验室长时间的接触汞、铅、铬等金属,身体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当有害金属侵袭人的体后,会使人体 内的某种酶失去活性,出现中毒现象。例如汞、铅等重金属毒性非常大,并且能够在人的体内逐渐积累,长此以往,这些重金属还会进入人的体内的血液中,使人出现体力下降、肾脏损伤等症状。

1.3 生物性危害分析

在工作人员进行现场监测采样过程中[3],工作人员非常有可能因接触病毒、细菌和分泌物等而被感染。因为医疗废水当中病原体是非常多的,并具有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一些特点,所以对生态环境监测人员来说,监测这类污染物的风险是极大的,严重时还会转化成各种传染病,造成更多人员感染的情况。

当工作人员在实验室中进行一系列的研究时,可能无法避免与病原微生物接触,如果防护措施不到位,一旦出现操作失误问题,很有可能会出现感染。

1.4 其它危害分析

除上述风险之外,生态环境监测人员在采样过程中,还会有很多的安全隐患,例如,进行噪声监测时,在道路中的行车风险;监测高空作业时的失足风险;在进行水样采集过程中,还会有落水风险。另外,恶劣天气所带来的危害也经常发生的。尤其在地震或者其它自然灾害环境进行监测时[4],会经常遇到恶劣的天气、破损的道路,泥石流也会引发安全事故。如果在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时,有毒有害气体没有及时地进行通风,对人体的损伤程度往往也更大。

2 生态环境监测安全保障工作中的问题分析

2.1 管理制度不健全

要想能够到高质量的生态环境监测做并且有保障,一定不能缺少一个健全的规章制度。但是我国的生态环境监测安全管理工作,还没有健全的管理体系,并且工作责任也没有进行明确的划分。监测机构内部过于缺少正确的理念,只重视业务工作的内容,而忽略了质量部分,就导致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内部质量监督问题逐渐显露出来。一部分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虽然制定了规章制度,但涵盖的范围不够全面[5],室外作业和实验室管理中的现场监测安全管理、实验室操作规则、实验室安全管理等还没有被包括进去。

2.2 监测资金难以保障

近两年来,国内受新冠疫情影响,个别企事业单位由于资金紧张,或者个别政府项目因财政收入的限制,没有履行监测服务合同的要求,及时给生态环境监测企业支付款项,导致欠账越来越多,甚至变成烂账。为了维持生态环境监测的日常运作,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出现了人员薪资拖欠,技术人员流失的现象。机构所需的技术人员、设施和设备,在没有费用维持的情况下不能有效地运行,从而导致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水平下降。加上市场竞争激烈,各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恶性竞争,接单价格越来越低,政府部门对价格没有进行效监管,费用保障难度因此大大增加。

2.3 自动化、信息化和实验室LIMS系统水平偏低

生态环境监测过程当中,在样品采集、信息输入、样品运输、样品交接、样品保存、样品前处理和分析、出具报告等环节的工作多是以手工为主,流程和设备方面还没有完全实现自动化。

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的传输网络与平台还没有进行更深入地开发,更没有办法去应用到实践当中,所以不能实现生态系统环境监测的信息化。

目前,我国社会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LIMS系统水平偏低,主要体现在检 测流程控制、质量控制、数据跟踪溯源工作没有得到完善,如实验室的检验仪器设备还比较老旧,还有很大一部分 仪器连数据接口都没有,只能对部分仪器进行数据采集。同一个实验室不得不制定两套不同的质量控制程序:一个针对数据自动采集的管理程序,另一个针对要手工记录数据的管理程序,这就给本来就很复杂的检验工作带来更多工作,非常不利于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3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安全风险的防控措施

3.1 健全法律法规

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管理机制进行不断创新和完善,并对基础的环 保监测机构的管理制度改革进行重点关注,不断地优化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例如,环境监测条例、规范环境监测行为、环境网络管理办法等[6],从法律的角度来对环境监测行为进行管理,从而保证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行为,以及监测成果得到有效的 法律监管,并确认其地位。除此之外,还要切实对监测工作人员和可能受到健康威胁的人员进行安全保护,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相关法律,让环境监测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能够得到保障,并努力为从业人员打造安全的工作环境,规避工作人员健康受损的主客观因素。

3.2 落实资金来源

对资金的管理也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资金的来源,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进行深入地分析,投入足够的资金,并做出合理的使用计划,不断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目标的实现。首先,需要对财政保障机制进行完善,把需要重点建设的环境项目归入生态文明建设计划当中,并且保证财政预算能够适合生态环境监测需求;其次,逐渐扩大环境监测市场的范围,并且投入更多的资金到生态环境监测中去,让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能够更广泛地参与到各项监测当中,例如,排污单位污染源自行监测、企业为单位自主调查和污染源的自动检测等监测活动举措,都是很好的参与方式。

3.3 加强技术人才的储备并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

根据目前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以及根据预测未来生态环境监测的需求,招收更适合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人员,从而完善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对专业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建立一个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通过制定生态环境监测专业人员的专项计划,积极推动生态环境监测人才储备,并且,要重视对排污单位的监测人员进行培训,从而能够全方位的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4 结语

总而言之,尽管是很多职业都会具有安全问题,难免有风险的事故发生,但不可能没有人去做那些危险的职业[7],所以对待职业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应该正确面对,并全力以赴地去做好工作。应该不断研究,努力采取相关措施解决这些风险问题。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当中的关键部分,既然有一定的安全风险,那就更应该对其给予更多的关注,并通过不断地完善法律法规保障、科学地建设实验室、增强风险防范,严格履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落实保护措施,以此减少环境监测的风险和危害,保障相关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使我国的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向前迈出一大步。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危害噪声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药+酒 危害大
噪声可退化且依赖于状态和分布的平均场博弈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控制噪声有妙法
酗酒的危害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