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废气处理技术及行政预防手段分析

2022-03-23单烨琪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21期
关键词:废气净化行政

单烨琪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人民政府,广东 广州 511300)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一直是我党积极探索的课题,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兼顾,必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最新发布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构建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稳步推进“无废城市”的建设。所以我们应积极总结和分析企业废气处理技术以及相关的行政预防手段,久久为功,确保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精神能够得到全面落实[1]。

1 常见的企业废气处理技术

1.1 物理处理技术

1.1.1 吸附处理

吸附处理是依托吸附性较强的多孔固体材料实现对有毒、有害废气的处理,企业吸附处理中较为常用的物质包括活性炭、沸石以及部分具备很强传质能力的纤维化合物,如蜂窝活性炭多用于污染物浓度不高、风量较大的企业。在实践中,具体的吸附效果与吸附物的基本构造和实际接触面有较大相关性,吸附物质的实际接触面积和构造疏松程度与吸附效果成正比,这就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必须根据实际的废弃化学成分来确定吸附物的柔韧程度。该处理方式具有操作简单、成本投入低的优势,但在实际操作中,技术人员必须要注意记录吸附剂的使用时长,以便及时更换,避免由于使用时间过长而出现脱附现象[2]。

1.1.2 凝缩处理

从物理特性看,每一种物质的饱和度、沸点以及凝固点等参数都有差异,而凝缩处理的核心依据就是不同化合物具有不同的凝固点。在实际操作中,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全面掌握废气中所包含的化合物种类、其各自凝固需要达到的温度和压强标准等信息,并以此为依据设置凝缩数据,以实现对废气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回收。该处理技术具有实用性强、处理质量高等优势,但成本投入较高,更适宜规模较大的企业。

1.2 化学处理技术

1.2.1 燃烧毁灭处理

燃烧毁灭处理可以细化为催化燃烧和直接燃烧,主要燃烧方法是使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最终得到较为简单的二氧化碳和水。该技术主要适用于毒性较大且不具备回收价值的废气,具有净化程度极高、二次污染可能性较低的优势,在特殊废气的处理上有着较强的适用性。

1.2.1.1 直接燃烧法

与其他化学处理技术相比,该法较为简单,往往将废气作为燃料直接进行燃烧,在实际操作中,温度要尽量控制在700 ℃以上。对于浓度较低的有机废气,可以考虑添加燃气或燃油来辅助燃烧,净化效率通常可以达到90%以上。但该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某些具有易燃、易爆属性的废气绝对不能使用直接燃烧的方法进行净化。

1.2.1.2 催化氧化燃烧法

该处理方法在企业废气治理中应用范围较广,碳氢废气可以在特定催化剂的帮助下快速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在实践中,使用该法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一方面企业应具备特定的催化氧化燃烧交换装置,确保交换温度可以被控制在260~400℃以内,在这个温度下,催化剂床会使废气达到标准活性,并将碳氢分子吸附到催化剂的表面,使氧分子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中与碳氢分子发生氧化反应。另一方面,催化剂的选取决定着最终的处理成效,企业必须根据需要选取耐高温性和抗干扰性较强的催化剂,既要保证其具备较强的活性,又要确保其在整体燃烧处理的放热过程中不会被融化。

1.2.2 光催化处理

光催化处理需要高臭氧在高性能紫外线的直射下与废气中的有机物分子链发生反应,并进一步产生自由基活性物质,以此实现企业有机废气的防污处理。在实际应用中,企业通常可以采取两种方式来进行废气的光处理,一方面企业可以将光照的波长控制在特定标准内,以直接照射的方式来实现废气中有机物的分解;另一方面,企业还可以根据废气的实际情况选取特定的催化剂,在满足光照条件的基础上分解出足够的OH-离子。此方法具有稳定性较强、成本投入较低的优势,适用于绝大部分有机废气的脱臭净化处理,在处理TiO2、Sb2O3方面较为成熟。

1.2.3 放电等离子处理

该方法也被称为离子处理技术,主要通过高压放电的方式来获取非电平衡等离子体并激活氮基及氧等活性离子,进一步破坏氢氧结构的化学键,使得废气中的化合物能够得到充分的置换反应,最终将企业废气转换成无污染的水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在实践中,该法大致分为四个环节,首先,将企业产生的废气统一收集起来,并经管道输送至预处理塔;其次,对废气进行双介质阻挡放电(DDBD)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气体输送至低温等离子反应器内;再次,使处理后的废气经过后处理塔;最后通过高空排气筒将处理后的最终产物排入到大气中。该处理方法在石油化工企业中较为常见,相关实验表明,140千伏的电压可以去除废气中85%的甲苯、氯苯,有效解决传统工业难以净化工业废气的问题。

1.2.4 吸收处理

该处理方法主要依赖吸收剂与废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或者利用废气中部分物质能溶于吸收剂的特点来完成企业废气的净化处理。在实践中,工作人员大多会选择表面活性剂或水等液体类吸收剂,例如以下三种方式:(1)对于化工企业排放的氮氧化物,可以使用酸性尿素溶液来吸收,净化效果很好。(2)废气中的S2O3可以用石灰乳溶液来吸收。(3)可以用碳酸钠等碱性溶液来吸收废气中的H2S。(4)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氨气在苦味酸的催化作用下吸收H2S和HCN。吸收处理的方式在实践中有一定的局限性,通常只会被用于特殊类别中压力指数较高、浓度较强的废气处理操作中。

1.3 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主要通过合适的微生物群落来降解废气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代谢功能的帮助下,实现废气向无毒无害物质的转化。该技术的核心是对微生物的菌种进行升级改进,通过改进其生长环境强化其新陈代谢的能力。生物处理主要包括生物过滤处理和生物吸收处理。

1.3.1 生物过滤处理

生物过滤处理在废气处理中有着较长的历史,更适合净化带有挥发性特点的废气,技术人员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用木屑、优质土壤、有机肥等物质构成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填料层,再将经过遇湿处理的废气通入填料层中。在这一过程中,填料层中的微生物可以借助新陈代谢作用将废气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水、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无害的无机物。生物过滤的处理方法在经济投入上具有一定优势,企业只需要准备一个简单的反应器就可以扩大废气与微生物的接触面积,从而得到极佳的净化效果。该法在实践中多用于净化苯系以及醛酮等废气。

1.3.2 生物吸收处理

生物吸收的处理方法在废气净化率上有着极好的表现,作业人员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利用压力喷淋技术将废气转化为水相,再利用活性污泥中的活性微生物吸收、去除废气中的污染物,以达到净化的目的。该方法由于生物悬浮液可以重复再利用而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在企业废气净化中应用较广。

2 企业行政预防存在的困境

2.1 监测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尽管废气监测工作是目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但仍有很多企业未对其给予应有的重视,在这方面投入不足,企业废气监测人员整体专业素质不理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的废气监测人员都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具体的实践操作能力也不达标,部分员工甚至不能熟练操纵监测设备,其中监测管理体系和机制的不健全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监测标准参差不齐

很多地区出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考虑会对部分企业实施保护政策,对某些企业执行较低的废气监测标准,这使得我国各地的废气监测标准存在很大差异,具体的监测标准参差不齐。同时,还有部分企业的废气监测工作流于形式,难以真正发挥出监督和管理的作用,使当地的环境污染问题难以解决,也给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带来消极影响。

3 企业废气污染的行政预防手段

3.1 健全行政预防机制

健全的行政预防体系和机制是开展企业废气监测的前提和基础,这就需要各行政区域的环境监测部门改进自身的管理制度,并完善相关监管措施,为企业的废气排放构建一个健全的行政预防机制。

首先,各环境监管部门应该健全现行的监管制度,针对各企业实行统一的废气监管标准。(1)在企业废气的申报方面,监管部门可以建立废气排放许可制度,要求相关企业依据实际情况对废气排放的种类和规模进行申报,在此基础上依托科学合理的审批计划和备案管理制度解决相关企业申报疏漏的问题,通过企业自动申报废气排放量对相关化工企业作出合理约束,进而达到减少废气排放量的目的。(2)在制定排放标准方面,相关部门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监测物质的覆盖面,并强化标准的执行效果,全面落实许可管控制度,增强废气排放监管标准的可执行度。在制定具体的执行标准时,相关人员应该以所在地区的工业布局和能源消费结构为参考依据,针对不同废气污染物的敏感性执行差异性的标准,全面提升行政预防的成效。(3)在设立重点监管名单方面,各级监管部门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监管信息处理平台,以企业为单位对其申报和实际排放的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并将不达标、不合格的企业纳入重点监测名单,并逐级上报。对其中污染扰民、跑冒滴漏等问题严重的企业,可以将其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并定期向社会公布监管情况和整治结果。

其次,企业废气的行政预防和监管需要一系列科学规范的监管手段,各行政区域内的相关部门应该基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监管措施进行升级,使用灵活性较强的监管手段达到理想的行政预防效果。相关的监管人员可以从调查生产工艺和废气污染源排放两方面入手,将二者作为企业废气行政预防的基础性任务,给予应有的重视。一方面监管人员应该深入到企业内部的生产前线,全面了解企业具体使用的生产技术,查看其使用的设备和工艺流程是否符合法定标准,对于不满足清洁生产要求的企业要责令限期整改,对相关的不合格设备予以淘汰;另一方面,还要对企业的排放地点和详细的排放流程进行摸排调查,明确掌握当地排放源,同时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基准,配合适当的行政处罚手段,转变传统被动的工作模式,优化企业废气监管成效。

3.2 加大执法力度,增加污染成本

加大执法力度,提高企业违规排污的成本是强化行政预防成效的主要手段之一,环境监管部门必须明确自身的职责定位,强化监管力度,通过增加违规排污成本的方式来倒逼企业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此形成硬性约束。这需要环境监管部门首先转变自身观念,杜绝以环境污染换取城市GDP的错误思想,在行政预防上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同时,对于出现违规排污问题的企业也不能一味地盲目罚款,必须要给予适当的法制教育,让企业负责人员真正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充分了解违规排放的恶劣后果,对于屡次违规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企业必须要依法进行追责。各级监管部门也要定期对下级部门的执法情况进行监督,明确责任倒查机制,落实具体责任到个人,对于执法不力的个人和单位要予以惩戒,确保行政预防能发挥出理想的效果。

3.3 守好环境准入门槛

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各行政区域内的各级环境监管部门要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设置一定的企业准入门槛,对于任何不符合环境监管规定的企业都要“禁止入内”,做好行政预防的把关人。在设置具体准入条件时,相关部门应综合考虑当地的环境功能以及城市整体规划方向,因地制宜调整城市的工业产业布局,贯彻落实党中央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政策文件;可以建立生态文明示范基地,淘汰生产工艺以及废气净化水平过于落后的企业;对于新建企业,要大力推广密闭性生产模式,优化设计标准,引进一体化、封闭式的装置和管线,从源头上杜绝废气泄漏,高质量完成行政预防工作。

3.4 推进全过程监管

监管部门对于企业废气排放的监管不应该只停留在最终的废气监测上,而是应该贯穿于原料选取、设备及流程的漏点监测、废气治理工艺、存储装卸损失以及非正常排污处理全过程,制定科学合理的全过程行政预防方案。

3.4.1 选用合适的材料和工艺

企业在材料和工艺流程的选用上,应该优选不具备挥发性或者挥发性较差的原辅材料进行生产,并对现有的生产工艺进行升级,在满足实际条件的基础上尽量选择封闭性的生产工艺。

3.4.2 做好漏点监测

在漏点检测上,相关人员应该定期对生产、运输以及进出料口处等易出现泄漏问题的环节进行检测和修复,并制定相应的漏点检测制度,对具体的检测流程、工作方法、实施频率、泄漏标准等作出细化规定,推出独有的泄漏标识,并对超出标准的漏点及时采取修复措施。同时,大型企业还可以借助信息管理平台全面监测漏点信息,并针对易漏位置和环节制定优化方案,从源头上减少流程泄漏。

3.4.3 优化处理工艺

相关企业可以寻求第三方组织的帮助,对废气处理工艺进行定期优化,有组织、有计划地升级废气处理工艺。首先,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企业应尽量选用可以在生产系统内实现回收利用的处理工艺,对于确实难以满足回收利用条件的,尽可能采用燃烧毁灭、催化处理等效率较高的净化方式。其次,对于排入火炬系统内的废气要尽可能采取可回收方式进行处理,并在相关规定的范围内设置点火系统,保证通过火炬系统的废气可以实现充分燃烧。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大力推广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对企业废气处理技术和行政预防手段进行深入分析势在必行。而为了有效解决现阶段企业废气处理和行政预防的困境,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废气排放监管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增加违法排放的成本,从环境监管的角度设定企业准入门槛,并推行全过程监管,充分发挥行政预防的作用,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猜你喜欢

废气净化行政
行政学人
船舶废气脱硫蒸发冷却器数值模拟
有机废气处理方法探讨
液吸汽提法处理粘胶废气中二硫化碳的研究
土壤修复过程中的废气控制与治理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肌肤净化大扫除START
陶色净化
行政为先 GMC SAV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