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分析要点

2022-03-23张三香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21期
关键词:清淤淤泥环境影响

张三香

(厦门市政南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0)

城市水体承载着防洪排涝、物资运输、生态景观建设和生态调节等重要功能。但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加之原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布局不合理等,部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不可避免地排入城市河流中,超出了河流自净能力的负荷,造成河底淤泥增多,河流水质恶化,河道生态系统被破坏,最终导致水体发黑发臭,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同时也对城市形象造成了伤害,整治城市黑臭水体现已成为水污染防治工作中迫在眉睫的任务。

本文主要阐述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时,各章节的评价要点,工程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问题以及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以期对今后开展该类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添砖加瓦。

1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评价要点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工程分析应对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主要包括项目的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建设规模以及各工程内容(如:河道重塑工程、截流工程、补水工程、景观提升工程等)的具体建设方案、建设工期、主要工程数量及工程总投资等。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作为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类项目,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存在于施工期,随着工程的完成,水体水质得到改善,水体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将反哺于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和稳定。因此在工程分析过程中应重点关注项目的施工工艺,特别是项目采用的河道清淤工艺(干式清淤、半干式清淤、水下清淤等)、淤泥的处置方式(现场处置、异地处置、委外处置等)、淤泥的处置工艺(钝化处置、固化处置、资源利用化等)、淤泥的暂存方式和运输去向(如:堆场设置、清运频次、运输方式、运输路线等)以及项目工期与雨季的时间节点。

对于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项目而言,由于水体污染情况和水体自身特性的不同,所采取的不同施工工艺产生的环境影响也有所差异,正确、完善地分析施工工艺,是合理、准确识别环境污染源的关键,特别是淤泥处置过程中产生污染的环节常常被遗漏。

2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要点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项目除了要对整治水体开展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外,还应着重开展周边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

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应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对黑臭水体的水质、底泥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调查范围应包含整个评价范围,对点位、因子、频次的调查应符合相关导则及监测技术规范要求,评价时应根据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及项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过程中,应注意项目建设范围及评价范围是否涉及生态环境敏感区,清淤河道是否涉及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1],下游河道是否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取水口及重要水生生物栖息地等,河道两岸是否涉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

由于清淤作业的特点,特别是水下清淤工艺或干式清淤遭遇强降雨季节需开闸泄洪的情况,开挖扰动后的悬浮泥沙随水流进入下游水体,将对其水质造成较大的冲击,在开展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确定评价范围时注意不要遗漏。

3 环境影响分析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本身属于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类项目,项目建设有利于恢复水体生物群落、修复河道水生生态、增加水体自净能力、改善周边人居环境和生态景观,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间。

3.1 水环境影响分析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施工期的水环境污染除了常见的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生产废水外,工程自身特性产生的影响主要为施工扰动对下游水体的影响、淤泥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尾水影响和施工期外源水(地下水涌入、河道土壤渗水、周边污水排入、雨季雨水等)进入作业面时的强制排水的影响。

3.1.1 施工扰动对下游水体水质的影响

河流清淤过程中将河道内的淤积底泥从河道中挖出,对河道内淤泥有很大的扰动,会导致水体内悬浮物增加。特别是雨季,雨水冲刷裸露地表,造成水土流失,极易造成河道内悬浮物激增,除对施工河道水质造成影响外,也极易对施工河道下游水体水质造成影响。

黑臭水体河道内淤泥常常吸附了各种重金属元素及有机质,这些污染物经过长年累月的累积,吸附于底泥中,与河道中底泥形成了稳定的存在,清淤过程中挖出底泥造成了高强度的扰动,导致这些重金属元素及有机质游离出来,重新进入水体,对河流水质造成影响。

若清淤河道下游分布有饮用水源保护区、取水口或其他重要水生生物保护区等保护目标,应当重点分析项目可能对其产生的影响程度、影响方式及影响范围,以便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3.1.2 淤泥处置尾水

根据淤泥自身污染程度的不同,不同项目采取的污泥处置方式将有所差异,若项目采用脱水固化的处理方式,在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尾水等污染物浓度极高,甚至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处置不当将会对水体和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评价时应着重分析淤泥处置工艺的尾水产生情况、处置方式和排放去向。

3.1.3 施工期强制排水

当采用干式清淤或半干式清淤时,需要将河道内的积水完全排干或排至一定程度后方可开始清淤作业,但在清淤过程中,施工面仍会有河床两岸土壤渗水、地下水涌入、周边污水排入、雨季雨水进入等问题,施工面内水位的上升将影响施工作业。为此,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用抽水泵将水强制排出作业面,评价时应注意不要遗漏强制排水的影响分析。

此外,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实施后,可加快水体循环速度,污染物大幅度减少,加上清淤后水体内原有的腐殖质和有机物被清出,内源污染物减少,水体水质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水体自净能力也将增加,水体富营养化得到缓解,环境承载能力也将变强。清淤后河道容积增加,水文情势得到改变,可提高防汛排洪能力,遇暴雨可使洪水位降低,高水位持续时间减少,对当地的防洪排涝等产生有利影响。

3.2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施工期的环境空气污染主要来自场地平整、工程开挖、回填,土石方运输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燃油废气以及淤泥开挖、堆放、运输时散发出的恶臭。

清淤过程中,含有机物、腐殖质的底泥在疏浚扰动下会释放一定的恶臭气体影响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其主要污染因子为氨、硫化氢和臭气浓度。清淤过程中恶臭属于无组织间歇性排放,主要来源于淤泥开挖、淤泥临时堆存、淤泥固化、淤泥运输等过程,恶臭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淤泥的性质、干化程度、水层和水质,气温、日照、风况、大气扩散条件、稳定度等气象条件,以及污染源和敏感目标的距离、相对位置和方位等。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实施后,可有效截断污染该水域的外部污染源(初期雨水、生活污水等),清除持续污染水域的内存污染源,将使水域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若引入其他水源(如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作为生态补水,可使水域达到景观用水水质标准或更高标准,使得城市水体的生态稳定性更牢固。消除黑臭水体对水域周边大气环境的污染,水域周边环境空气质量将得到明显的改善。

3.3 声环境影响分析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施工期噪声影响主要来自施工机械的施工噪声和运输车辆的辐射噪声,这部分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无规律的特点,它对外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

但由于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周边的开发程度较高,居民居住点较为集中,在施工过程中如不对采用的机械设备噪声加以控制,往往会对沿线居民的生活环境产生较大的噪声污染。因此,除了在施工过程中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如: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设置施工围挡、设置临时移动声屏障等,还应特别注意施工过程中需要连续作业的问题,如水泥连续浇筑,雨季水泵排水等特殊情况,应针对性地分析该类噪声污染情况以及防治措施。

3.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河道清理产生的垃圾杂物和清淤产生的淤泥。

施工建筑废物可回收利用的要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的运往城市指定建筑垃圾填埋场进行消纳处理处置,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和河道垃圾交由所在地环卫部门清运处。

该类型项目固废的主要关注点应放在河道清淤过程中的淤泥上,由于外源污染和水体自身情况的不同,不同项目的淤泥污染程度和污染物的属性有所差异,采取的处理技术主要可分为污染淤泥处理技术(钝化处理、固化处理等)和无污染淤泥处理技术(生产建筑材料、淤泥肥料化等)。

由于淤泥自身具有一定的污染特性,一旦处理不当容易引起二次污染,因此开展环评分析时,应着重关注淤泥处置堆场、处理技术以及去向,分析淤泥处置堆场、处理方式及去向的合理性、可行性。特别是淤泥异地处置或委外处置的项目,还应对其运输方式、运输路线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3.5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通常情况下,城市黑臭水体的底泥、水质污染较为严重,已不适合大多数鱼类生存,现有水生生物主要以浮游植物、细菌、原生动物为主,水生生物量处于较低水平,生态系统环境价值较低。开展治理工作难免会对现有的水生生态造成影响,但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在改善水质状况、恢复水体生态健康等方面意义更为重大。

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完毕后由于河道中原有的污染淤泥被挖走以及外源污染的切断,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将大幅降低,水流速度将会加快,水体自净能力加强,水中溶解氧含量提高,这将使河水水质改善,有利于各种水生生物和底栖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水质变清后,透光深度变大,将有利于一些不适宜在原来环境生活的光合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而各种浮游生物的增加将进一步吸引各类水生生物的迁入,工程完成后,河道内的物种多样性和水生群落的生物量将得到较大提高。

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河道内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将更加完善,食物链的断链环节重新恢复,食物网复杂化。而生境异质性的恢复也使生态系统的水平和垂直结构更完整,从而使整个水生生态系统发育更成熟,其质量、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将得到提高,有力地阻止或减缓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另外,项目施工过程中对河道两岸进行开挖,将扰动一定面积的地表,不可避免地造成该区域地表植被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该地区的陆生植被生物量。工程施工完工后,通过岸线生态修复、种草植树等对植被进行恢复,完工后要对临时用地进行植被恢复,可使工程影响区内的植被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较好的恢复,可有效降低工程施工对陆生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4 环境保护措施

4.1 水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生产废水主要是机械设备和车辆清洗产生的废水,可在场地内设置隔油池、简单平流式沉淀池,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洒水抑尘或混凝土养护用水,不外排。

(2)施工人员生活、办公可租借利用周边民房,项目工程尽可能不另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的生活废水依托周边现有的市政废水处理系统及排放系统排放。

(3)清淤作业过程中可能会对下游水质造成影响,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①分段实施,分段采取防护措施,尽量减少悬浮物的影响范围。②于清淤点下游河道内横向设置两道防污帘,拦截悬浮泥沙,防止悬浮泥沙对下游水体造成影响。③施工期尽量选择河流流量小的时期。④提高工作效率,尽量缩短工期。

(4)淤泥处置的尾水应配套完善的收集及处理系统,保证尾水达标排放或回用,可根据项目尾水的源强采用混凝沉淀技术、膜分离技术、生物氧化技术等。

(5)根据施工期的外源水进入作业面的来源不同,可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项目施工前,河段周边截污或引流工程应提前配套完善,防止清淤作业时仍向河道内排放污水,地下水及河床两岸土壤渗水的强制排水可引入淤泥尾水处理系统一同处理。

4.2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防治施工扬尘主要可采取设置围挡及喷淋设施、路面洒水、避免大风天气作业、堆放场地加盖篷布、运输车辆加盖篷布、定期冲洗、合理规划路线等措施。

(2)施工机械的废气污染防治可通过合理安排车辆进出、加强机械维护、采用低硫环保燃料等措施。

(3)淤泥恶臭防治可采取如下措施:①淤泥堆放期间每日定时喷洒除臭剂,根据恶臭程度安排频次。②边清淤边同步开展淤泥处置工作,缩短淤泥堆放时长,进一步减少淤泥恶臭的产生。③采用原位固化方式后挖除淤泥,淤泥固化后再挖除,恶臭产生量小。④清淤工程建议于冬季进行,臭气不易发散,且冬季居民门窗关闭,受影响较小。

4.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的噪声污染防治主要可通过选用低噪声的施工设备、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加强施工作业管理来降低噪声影响。当碰到不得不进行连续施工作业(水泥浇筑、雨季排水)的情况时,应提前上报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并提前告知周边的居民,作业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噪声扰民。

距离施工河道较近的敏感点,还应注意提出有针对性的噪声防治措施,如设置移动式声屏障、施工设备增加吸声、消声设施等。

4.4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建筑垃圾可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的运往城市指定建筑垃圾填埋场进行消纳处理处置,不可随意弃放。

(2)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依托市政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

(3)淤泥有进行现场处理的,应按要求设置淤泥处置堆场,淤泥处置堆场并做好防渗措施,同时配备防雨布,配套完善的淤泥处置设备和尾水收集输送设备,处理后及时运输,并进行资源化利用(如生产建材、淤泥肥料化、路堤填土等)。

(4)淤泥外运委托处理的,要做到及时清运,并通过全密闭的罐车运送至指定处置场进行处理。

4.5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临时三场应尽量设置在没有地表植被或远离地表植被的地方,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2]。

(2)沿线及各式场地均应严格控制作业带,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工程沿线、各场区及其周边植物资源及植被生态的破坏和影响。

(3)施工期应落实和采取包括洒水、覆盖、隔离等有效措施,以减少工程施工场地及运输扬尘、粉尘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污染影响。

(4)强化水土保持与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尤其是暴雨时节,以减少工程施工期水土流失对沿线及其场区周边的生态影响。尤其要关注对下风向周边耕地及其生境的扬尘污染防治或水土流失的防治。

(5)各式施工场地及生态修复。工程施工建设后,应及时对各式施工场地及时进行生态修复和植被覆盖等。

5 结语

水乃生命之源,城市河流在见证了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默默承受了经济腾飞带来的污染。河道积淤严重,河流水质恶化,生态系统破坏,水体发黑发臭已成为很多城市地区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水污染防治问题。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作为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类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存在于施工阶段,且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随着整治工程完成,水体水质将得到改善,水体生态系统得以恢复,河流和城市环境都将进一步优化。但由于城市水体外源污染的多样性和水体自身特性的复杂性,不同项目所采用的治理工程内容更需要因地制宜。因此,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时,从工程分析、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环境影响分析、环境保护措施等方面更需要结合项目的自身特点展开分析。本文简单阐述了个人在接触该类型项目环评工作中遇到过的,需要着重注意的评价要素以及较容易遗漏的问题,希望能对同行工作者们提供一些帮助,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的环评工作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清淤淤泥环境影响
莲为何出淤泥而不染
市政道路软基清淤回填施工技术实践与探讨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深厚淤泥爆炸挤淤填石围堤沉降分析
固化淤泥持水特性试验
淤泥固化填筑路基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力士德清淤挖掘机
板集煤矿主井井筒快速清淤施工技术
养殖的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