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地区乡村智慧治理路径研究
2022-03-23黄金丽
黄金丽
(延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延边 133000)
在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与现代化转型背景下,如何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新的时代课题。作为我国重要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之一,延边地区乡村社会治理模式的现代化转型,关乎着边疆地区的和谐稳定发展。乡村智慧治理模式融入延边地区乡村是促进边疆地区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1.乡村智慧治理的必要性
乡村智慧治理是乡村治理从传统到智慧、一元到多元、分散到整合的转型,是推进并实现数字乡村建设的有效路径。在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与升级的转折点上,乡村智慧治理模式可以解决传统乡村治理模式的潜在问题,推进乡村社会的进步,使乡村居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以及安全感。
1.1 乡村智慧治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客观要求。稳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乡村智慧治理模式可以破解“城乡分治”,实现城市与乡村的融合治理。智慧治理模式可以消除城乡治理空间的隔阂,实现城乡共同推进的智慧治理模式。因此,乡村智慧治理模式是消除数字鸿沟,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1.2 乡村智慧治理是政府职能转型的重要媒介。乡村智慧治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政务和服务的效率,借助信息技术,归纳总结乡村治理繁杂多样的信息,构建乡村治理数据库和治理平台,可以实现乡村治理的全方位覆盖。互联网的高度普及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新手段,现如今,人们不仅通过互联网进行通讯交流和业余娱乐,应用程序的丰富发展使移动设备成为电子商务的渠道。开通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虚拟政府”,线上办公与线上服务已成为趋势。因此,乡村智慧治理有助于政府的职能转型,为乡村居民提供更便捷、更精准的服务。
1.3 乡村智慧治理是实现乡村自治的重要保障。乡村智慧治理的全方位覆盖可以更有效地保障乡村居民对乡村治理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确保乡村治理中乡村居民的主体地位,以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方针。有助于激发乡村居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参与。乡村居民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查看乡村政务,随时为乡村治理提出合理建议,监督村组织和村干部的工作情况,可以有效解决以往的乡村治理中,乡村居民难以直接接触并参与村务决策和监督的实际问题,可以激发乡村居民对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2.延边地区乡村智慧治理面临的主要困境
乡村智慧治理是从传统到创新、一元到多元、封闭到开放的过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延边地区乡村面临着一些结构性的、深层次的问题,阻碍着乡村智慧治理模式的开展。
2.1 乡村政府职能转型迂缓。政府职能转型在学术界已经是一个焦点问题,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从城市的政府职能转型开始普及到乡村的政府职能转型。我国乡村治理的目标一直以来都是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因此,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现代化需要一个服务型政府。现阶段,延边地区乡村虽然在不断关注并变革政府职能,但是乡村政府职能转型还较为缓慢。教育方面,城乡教育两极分化现象还普遍存在,与城市相比延边地区乡村的教育发展还相对滞后,教育教学资源投入还有待提高。医疗方面,延边地区的医疗服务资源相对集中在城市地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完善,医疗资源还难以广泛惠及至乡村居民,还普遍存在小病也要坐车前往城市就医的情况。并且,乡村居民的就医经济负担距离中国2020年的卫生发展目标“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仍有一定差距。养老方面,延边地区乡村的养老服务模式较为单一,养老服务设施缺乏,社会化服务严重滞后。文化方面,对于乡村文化的投入尚且不足,文化广场和文化设备的利用率低,普遍处于闲置状态。同时,延边地区乡村文化服务缺乏新鲜度,乡村居民对文化参与和文化消费较为消极。因此,延边地区乡村要加快推进乡村政府的职能转换,构建服务型政府。
2.2 乡村治理平台建设滞后。信息技术为乡村治理领域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延边地区乡村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结构,对于乡村智慧治理的需求更加强烈。乡村智慧治理平台建设最重要的是技术、资金、人才的投入,但延边地区乡村对治理的资源投入还尚且不足。首先,技术投入与运用滞后。延边地区乡村也在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乡村治理带来新的变革,引进了许多设备与技术,提高了乡村治理创新性。但是,延边地区乡村还缺乏对新型信息技术的深度运用,一般局限在基础操作、文件梳理、路边监控管理等简单层面。急需加大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乡村治理的融合,衍生新形态的治理结构。其次,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是智慧乡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延边地区乡村资金短缺影响治理设备的配置、人才待遇、人才培训等乡村建设的各方面,没有资金支持乡村智慧治理难以大胆地放手去做。最后,高新人才投入不足。根据目前延边人才引进状况,可以看出延边地区乡村对人才的引进政策和福利待遇尚且不足,导致无法满足乡村智慧治理对治理人才的需求。
2.3 乡村居民思维创新缓慢。信息化时代对道德价值、伦理观念、思维转型等思想方面带来的冲击,为延边地区乡村治理增添了新的变量与可能。首先,乡村政府和村干部的治理现代化思维有待加强。延边地区乡村大多数村干部对乡村智慧治理缺乏认识,还未对智慧治理模式有深入关注。通过对延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一些乡村进行田野调查发现,村干部对乡村治理是有一定了解,但是对智慧治理的概念较为模糊。虽然,设立了公众号与微信群进行线上交流工作,为乡村政务提供了方便,并在乡村各路段安装治安摄像头,实现了乡村治安系统的覆盖。但是,乡村治理的创新仅限于此。因此,需要培育延边地区乡村工作人员的治理现代化思维,普及乡村智慧治理模式的概念。其次,乡村居民现代化治理意识较弱。在乡村智慧治理模式中,乡村居民的广泛参与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可以直接影响乡村治理的效果。延边地区乡村居民因受教育程度、思想意识、年龄大小等差异,部分乡村居民还未意识到乡村自治的必要性,只把乡村治理看作是政府的工作,很多乡村居民具有“政府说什么,就是什么”的思想,导致对乡村治理的参与意识淡薄。同时,延边地区大部分乡村的主要居民是老年人,他们虽然对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感兴趣。但是,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村务逐渐普及的信息化时代,由于对互联网和信息化了解较少,对电子设备和应用软件不熟悉,导致乡村自治的认同感不强,还具有传统保守的治理思维。
3.延边地区乡村智慧治理新路径
3.1 加快推进乡村“智慧政府”建设。乡村“智慧政府”建设的关键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乡村居民的需求为导向。首先,要重塑组织边界构建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意味着将广大乡村居民繁杂、分散的服务需求,进行深度挖掘和多维剖析,精准定位乡村居民的服务需求,从而让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更加高效和便捷。延边地区乡村要科学采集和分析乡村居民的服务需求,解决政府公共服务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同时,可以从政府网站、政务公众号、政务客户端、政务大厅等网络平台的建设着手,实现高效便民、及时回应、服务到位的政府治理平台。其次,要构建政社协同共治新格局。政社协同共治是提高政府服务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整合政府、社会、个人等治理主体力量的新形式。延边地区乡村可以通过制定政社协同政策、组织形式和合作方式实现政社合作的协同共治。要对乡村政府、社会组织、乡村居民参与政社协同共治制定清晰的政策与规划,明确治理方式、运行结构、业务流程等事项。再通过建设乡村政社协同共治平台,推动各治理主体之间的互相协调和合作,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协同共治。最后,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全周期管理”是从商品的需求到回收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意在统筹兼顾,顾全全局。延边地区乡村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建立一套上下分明、前后明确的乡村服务工作流程,实现乡村面对面受理、数据线上交流、主管部门审批、乡村工作人员反馈的“全周期”办事模式,推动乡村智慧治理的精细化。
3.2 高效运用网格化治理平台。网格化治理是在信息化过程中借助网格化平台建设,将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乡村居民整合起来,做到对每一个网格的精准治理,提高乡村治理的整体效果。首先,提高网格划分的合理性。要按照“无盲区、无重叠”的原则,对延边地区乡村进行层次分型、精准对应、全面覆盖的网格划分,实现“地上有格、格中有人、人能管事”的乡村治理格局。同时,要充分发挥基本单元网格的载体作用和功能,对延边地区乡村治理相关资源进行整合,从而达成资源共享的目标。其次,通过网格化治理平台对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存档、分层治理、交流共享。具体而言,通过网格员上报的村民低保、医疗服务、残疾救助、困难居民等信息数据,上一级在分析解决的同时把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上传到信息交流平台上,使各项工作数据都方便查找和查看。建立健全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大数据信息交流平台,充分实现借鉴和利用数据技术和数据信息,打破“信息孤岛”。最后,加强对乡村智慧治理人才的双向培育,对人才的双向培育是对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培育与技术人才培育。延边地区乡村正处于治理转型期,乡村人才队伍要强化危机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积极提升自身素质和职业能力,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本领。延边地区乡村人才队伍要不断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强化专业精神和业务能力,提高拒腐防变和处理农村复杂事务的本领,以忠诚担当干净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同时,要扩大人才选拔的范围,明确人才选拔指标和要求,并对学历、政治素养等基本要求做硬性指标,加强人才队伍递进培养。结合延边地区具体实际,制定科学的人才引进和人才培训规划,合理利用内外部资源,为推动乡村智慧治理提供精英人才。
3.3 培育乡村治理现代化思维。面对错综复杂的信息化渗透,延边地区乡村也要适应时代要求培育乡村治理现代化思维。发挥文化、宣传、教育的渗透作用,推动延边地区乡村智慧治理道路与乡村居民思维转变走向正轨。首先,有效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文化是人所创造出的精神财富,具有引领人的功效。要结合延边地区乡村的自身民俗文化资源和实际情况,凝练出符合延边地区乡村的文化习俗活动,保障民俗文化的传承。可以以朝鲜族民族服饰、民族特色饮食、民族歌舞等因素为主题,组织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同时,延边地区乡村拥有许多文化资源和可发掘的文化产业机遇,可以大力推进民族文化产业的创新,推动民族文化和产业的融合,助推延边地区乡村的经济文化融合发展。其次,合理运用宣传的传递作用。结合延边地区乡村的民族特殊性,运用符合延边地区乡村的宣传方式和传播媒介,合理构建乡村宣传队伍,有助于加快治理现代化思维的传递。要实现宣传载体从静态向动态转变,在村庄的宣传栏上展示、进行讲座宣传的基础上,通过运用乡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歌舞、微电影、图文故事等方式进行展现,从而加大治理现代化思维的宣传推广的力度。同时,要加强对网络传播的监管与引导,提高乡村网络文化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可以运用网络平台推送有关的乡村发展、政治知识、经济情况、人民生活等信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宽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最后,全面提高教育的渗透作用。教育可以为延边地区乡村智慧治理提供相关知识基础,潜移默化地提高乡村治理现代化思维和水平。要通过教育实践使乡村居民更加清晰地意识到乡村治理的重要性。引导乡村居民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乡村智慧治理过程之中,使“自治”成为一种习惯。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教育培训资源。延边地区乡村可以通过农民夜校、道德讲堂、远程教育等教育培训媒介,为乡村居民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培训,还可以通过乡村居民的自主选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培训课程。
总体而言,乡村的发展决定中国的未来,乡村治理的效能决定中国的稳定和谐发展。现代化和信息化已成为现阶段社会发展趋势,乡村智慧治理模式正是新时代我国乡村治理所需要的治理模式。延边地区乡村可以合理运用智慧治理模式,构建政府智慧、技术发达、思维开放的现代化“智慧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