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调研报告
2022-03-23陈小虎韩丹丹范文仲吕小荣
陈小虎,韩丹丹,范文仲,唐 鹏,吕小荣*
(1.四川农业大学机电学院,四川 雅安 625014;2.四川省资阳市农技总站,四川 资阳 641300)
1 总体情况
2022年,资阳市大力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以确保玉米基本不减产,多收一季大豆,同时利用幼龄果园、田边土角见缝插针增种大豆,全市大豆扩种面积2133.34hm2以上,且各区县结合当地特色有力地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及大豆扩种任务。其中安岳县按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思路,每个乡镇建设1~2个示范点,建设核心示范点面积约200hm2。乐至县依托部省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大豆项目以多个乡镇集中连片打造示范区面积超2000hm2。雁江区以两园一带(丹山稻鱼园区、宝台红薯园区、丹中保粮油产业示范带)为重点,建立示范片17个,核心示范区面积约333hm2。此外,资阳市成立了防止“非粮化”工作领导小组,对撂荒地进行了整治,助力大豆扩种。截至2021年底,全市撂荒农户承包耕地约1.4×104hm2(雁江约1833hm2、安岳约6680hm2、乐至约5246.7hm2),其中撂荒1~2年的有9006.7hm2、占65.5%,撂荒2年以上的有4753.4hm2、占34.5%;集中连片超0.67hm2以上的撂荒地约1133.4hm2(雁江206.7hm2、安岳526.7hm2、乐至400hm2)、占8.2%。截止6月底,全市复耕复种约4413.4hm2(雁江1020hm2、安岳2120hm2、乐至1273hm2),占撂荒耕地的32.1%。查阅当地农技部门一册一表等生产台账,资阳市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计划种植面积约为6300hm2,实际种植面积约6300hm2,其中安岳县种植面积约2100hm2,乐至县种植面积约2100hm2,雁江区种植面积约2100hm2。
2 调研情况
2.1 安岳县
在安岳县华严镇龙园村、乾龙镇真南村、回龙村、向家坝等地区开展实地种植调研,这些地区主要以套种大豆为主和少量净作方式,套种模式主要包括:玉米-大豆、果树-大豆、藤椒-大豆等,套种面积达66.7hm2。当地的种植模式大多为“2+3”“2+4”模式(2行玉米+3行大豆或4行大豆)。玉米为“成单716”,大豆为“齐黄34”“南豆25”。种植密度:玉米平均为2700株/667m2,大豆平均为8000~10000株/667m2,此时多数大豆还未开花结荚,玉米多数处于抽雄期。当地大豆播种期多在6月初前后播种,大豆玉米基本采用人工穴播,玉米大部分行间距配比较宽,种植密度少于平均套种模式下的亩产株数要求。除草方面,多采用人工除草和割草机除草,平均1月1次。施肥方面,玉米施2次基肥,每次10kg/667m2,大豆不单独施肥,仅靠玉米施肥的残留肥力。在幼龄果园套种大豆模式下采用滴灌进行施水施肥一体化作业,其他种植模式下施水仅靠降雨,同时出现少量“2+1”种植模式。受近期高温旱情的影响,土壤耕作层较浅和坡台土的玉米、大豆出现卷叶、萎蔫等现象,尤其在坡顶土种植的作物受害情况更为明显。少部分7月初种的夏大豆受高温影响较大,部分刚出的幼苗已枯萎,并伴有少量大豆未出苗的情况,整体出苗情况不佳。而部分果园套种大豆模式下采用的滴灌水肥一体化施放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的效果,受高温影响不大。
2.2 乐至县
在乐至县大佛镇吕河坝村、观音寺村,劳动镇百花村、双龙村等开展实地调研指导,该地区均为大豆玉米间套作种植模式,种植面积约133.4hm2。此时大豆处于5叶期居多,玉米大多已开始抽雄吐丝。当地大豆的播种期在5月底至6月初,采用人工穴播和机播,多为“2+3”种植模式,大部分种植行间距配比较符合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农艺技术要求,其中玉米品种为“仲玉3号”“正红6号”等,大豆以本地品种(如“贡选1号”“南豆12”)为主,与“南夏豆25”等品种结合,同期进行了贡豆、南豆等13个大豆品种展示对比试验。种植密度:玉米平均为2800~3200株/667m2,大豆平均为7300~9000株/667m2。除草方面以人工为主,辅以化学除草。施肥情况:玉米施基肥60kg/667m2,大豆未单独施化肥,部分玉米存在撒施肥的情况。受高温旱情影响,强烈的光照灼伤叶片,使大豆和玉米出现萎蔫、叶片干边、干尖现象,同时出现大小斑病,纹枯病等。
2.3 雁江区
在雁江区丹山镇回龙场社区、宝庆村、楠木村、天池村、雁江镇花椒村等镇乡开展实地调研指导,该地区以大豆玉米间套作模式为主、以及部分净作大豆,种植面积达133.4hm2。部分大豆处于开花结荚期,玉米大多处于抽雄吐丝期,当地大豆播种期在5月底至6月上旬播种,播种采用人工穴播和机播的方式,多采用“2+3”或“2+2”种植模式。种植密度:大豆平均为8000株/667m2,玉米平均为4000株/667m2。大豆品种多为“中黄39”和本地南豆品种。采用人工除草和施肥,其中玉米施基肥60kg/667m2,大豆不单独施化肥,未进行浇水抗旱作业,部分地区存在玉米撒施肥、杂草生长茂盛、采用“4+4”种植模式、播种机调试规格不当、播种不规范等问题。受近来的高温旱情影响,夏大豆正处于出苗期,对高温抵抗力弱,高温干旱导致的地块板结后,大豆的出苗情况不佳,豆苗细软,且玉米大豆受干旱出现卷叶、叶面发白、枯萎等现象。同时,大豆、玉米还出现病虫害问题。
3 存在的问题
3.1 关键技术落实还不够到位
实地调研中,安岳县和雁江区部分镇乡出现技术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具体问题如下:行株距偏大,种植密度不够,大豆、玉米密度偏低,没有达到规范、高产的要求。少数种植户对玉米品种选择不合理,其选择的玉米品种为平展叶品种,导致玉米行间的大豆光照条件差,长势明显偏弱。少数种植户在田间配置时,玉米带与大豆带的间距偏小,使得玉米对大豆遮阴严重。部分地方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农艺技术要求理解不到位,仍采用“2+1”和“4+4”模式。部分地方田间管理不到位,大豆、玉米田间草害较多,有的地块杂草和豆苗一样高,部分地块在苗后茎叶除草过程中,局部由于药剂漂移导致部分大豆受到伤害,轻度伤害导致了大豆叶片枯黄,重度伤害直接影响大豆后期的恢复性生长和开花结荚,部分地方玉米追肥直接撒施在土地表面,肥料利用率不高。究其根本原因是技术落实还没有完全到位,种植农户和种植业主对大豆玉米间套作模式的理解认识还不够充分。
3.2 高温干旱影响大豆玉米生长
进入7月以来,四川省内大部农区出现了持续高温晴热天气,大部地方日最高气温高于32℃,连续的高温加之降雨较少,导致作物严重缺水,影响了大豆玉米的正常生长。在安岳县、乐至县及雁江区的部分地区由于高温干旱加之土壤板结不蓄水等原因,玉米已出现萎蔫、叶片卷曲的现象,大豆出现叶片干边的现象。春玉米正值灌浆乳熟期,夏玉米也陆续进入拔节抽穗期,在高温影响下,玉米轻度热害将导致减产11.9%,中度热害将导致减产52.9%,严重热害将造成绝产。当下春种大豆正处于结荚鼓粒的关键时期,持续干旱易使大豆花荚脱落或籽粒停止灌浆,形成瘪粒,而夏种大豆正处于幼苗期,对高温抵抗力弱,叶片易被高温灼伤。此次阶段性持续高温天气将对大豆及玉米正常生长带来不利影响,需要及时人工干预。
3.3 撂荒地整治问题突出
目前,资阳市全市范围内开展撂荒地整治工作,多数撂荒地被整治后主要用于大豆种植。而撂荒地基础条件差,农田堤、蓄、灌等基础设施不足,2021年农业灌溉面积14.1×104hm2,仅占耕地面积56.5%。其土壤本身较为贫瘠、耕作层较浅、土质较硬、蓄肥蓄水能力差,加之撂荒地整治较匆忙,质量还有待改善,如田间地里碎石块较多,土壤肥力不足等,导致作物出苗后极易出现营养不良等现象。另外,撂荒耕地整治成本高,压力大。据摸底调查,全市1.38×104hm2撂荒耕地中,撂荒2年以上的耕地占比34.5%,且大多数撂荒地处于山坡山顶上,耕作条件较差,目前杂树杂草丛生,通过整治后恢复耕种条件,一次性投入较大。同时,这些撂荒地复耕后如何坚持长期耕种也是面临的现实问题。
3.4 农业机械应用力度不够
在安岳县、乐至县以及雁江区等地由于地况复杂、地块小等原因,大豆、玉米播种机具数量不够,不能完全满足生产需求,大部分种植仍采用手工作业。播种机使用培训还不到位,不少种植户在使用播种机的过程中,不能完全发挥出机具应有的性能,从而导致出现机播质量不高的情况。如:播种时的株距和播种深度控制不到位,株距太大导致种植密度不够,播种深度太深影响作物出苗等。农机手不熟悉机器、操作不熟练,使用机具不规范,影响大豆玉米的播种质量。部分种植户所购买的播种机不合格、不规范,加之种植户对机具的改装不规范,导致大豆的行株距不均、模式不规范,出现大豆漏播缺苗的现象。
4 建议
4.1 进一步强化生产服务指导
继续强化技术指导,进行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关键技术的培训,使种植农户和种植业主对大豆玉米间套作模式做到充分的认识。在种植模式上,指导合理密植,推广“2+3”“2+4”种植模式。品种选择也很关键,按市场导向要求选择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南豆12”“贡选一号”等大豆新品种。这2个品种生长势旺,前期耐阴,中后期茎秆硬,抗倒力强,耐肥力强,分枝结荚多,断青落叶集中,籽粒饱满,大小均匀,金黄色,商品性好。田间管理,特别是病(虫)草防除力度,防治病害主要是以降低田问湿度和用农药除净草害,低台位地块理好四沟,做到田间无积水,保持田间通透性。在防治虫害的同时添加“多菌灵、大生、百菌清”等防治叶斑病。重视大豆玉米后期的追肥控旺,大豆出苗的生长前期根系不发达固氮能力低,仍需供应保持生长的速效氮肥。磷肥有促进根系发达和花器官形成的作用,施入能促使增产。同时,当地各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向种植农户和种植业主宣传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农艺技术要求以及相关种植激励政策,持续调动种植户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打造更加规范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区。
4.2 继续强化防灾减灾促增产
做好高温、干旱、洪涝、病虫草害、疫情等各项灾害的防御方案措施。加强分类指导,充分发挥科技对稳产保供、减损增效的重要作用,及时深入灾区调查,做好应急处理,开展实地技术指导服务,力争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目前,资阳市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虫害发生,建议抓住时机,科学监测,早防早治,确保玉米不减产、大豆多产出。
4.3 针对撂荒地复垦复种措施
大力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对于基础设施条件差的撂荒耕地,进一步落实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政策,加快补齐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短板,有条件的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域土地整治范围,配套完善灌排水、输配电、田间道路、农田防护等基础设施,提升宜机作业水平。对于耕地肥力差无法耕作的撂荒耕地,通过实施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推广秸秆还田等项目,提高耕地肥力,提升产出能力。充分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坚持“谁复耕、奖补谁”“谁种粮、谁受益”的原则,对符合相关补贴政策要求的,及时给予相应补贴。抓紧实现全面复垦复种。按照“谁撂荒、谁复耕”的原则,责成土地承包农户对撂荒地进行复耕复种;对有劳动力在家的,通过宣传发动和政策引导复耕;对缺少劳动力的,组建代耕代种帮扶队;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经营撂荒地。
4.4 抓好适配机械准备
针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不同种植模式和用途,应提早引进适宜小地块作业的机具。改装的现有机具应保证机具改装的合理性和适应性,同时做好动力匹配。大豆收获机要有效地降低其损失率,必须从农艺、品种、机具及操作机手等几方面入手才能有效促进收获机减损。开展农机具规范使用培训,尤其对操作农机手进行针对性的农机培训,指导科学用机,同时进行田间试验示范,极大的减少因操作带来的损失,让相关农机技术得到更广泛的推广。支持开展社会化服务,并加快引进大豆玉米田间管理机具和收获机具,为大豆玉米的丰收做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