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党史观:价值意蕴、内涵特色和科学方法

2022-03-23冯思云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党史中国共产党历史

冯思云

(中共常州市委党校,江苏 常州 213016)

党史观是人们认识党史、学习党史、研究党史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形成了习近平党史观。习近平党史观围绕着“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指明了党史的地位和功能、党史学习研究的内容以及党史学习研究的方法论,阐释并回答了新时代如何学习和研究党史这一崭新的课题,是习近平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学习和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观点集合。习近平党史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党史学习研究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体现了其重视党史学习研究的立场和价值旨归。

一、价值意蕴:百年党史的地位和功能

习近平一直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总结好、学习好、运用好党史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在这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间节点,我们更应以习近平党史观为指导,科学认识百年党史的独特地位,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以史鉴今的功能,用党的红色基因和光荣传统坚定信念、凝聚力量,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一)百年党史的独特地位

1.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应有之义。恩格斯曾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①详见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6页。一切社会理论的创新发展都离不开实践活动,而实践活动既指现实的活动,又包括过去的历史活动,脱离历史实践活动的社会理论是无源之水。1942年,毛泽东在中央学习组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报告时提出“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②详见《毛泽东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9页。,指明了党史学习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习近平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传承者和坚定践行者,他强调:“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③详见卜宪群著《鉴古知今 学史明智——新中国70年中国古代史研究的繁荣发展》,原载于《人民日报》2019年8月26日第8版。习近平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强调要以大历史观来学习和研究党的百年历史,在党的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中把握党史中各个事件、各种问题之间的联系,这既合乎历史逻辑,又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逻辑视野。

2.坚定“四个自信”的内在要求。“四个自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与全国各族人民在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的过程中凝聚的共识。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一路披荆斩棘的奋斗史,习近平党史观对于深入学习研究党的历史、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增强“四个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历史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才有前进的方向;只有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自信,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创美好未来;只有增强“中国之治”的制度自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为人类继续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中国方案;只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国家民族复兴才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

3.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明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具有决定性意义。”①详见《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原载于《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第1版。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根基。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我们党成为百年大党、创造辉煌伟业的关键所在。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是各个时期领导人关注的重要问题。进入新时代,党的领导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让党保持先锋队性质的任务更加艰巨。习近平党史观对于总结提炼党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继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我们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力量,坚定立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百年党史的重要功能

资政育人、以史鉴今是党史最重要的功能,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党史资政育人、以史鉴今的功能。习近平指出“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②详见习近平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原载于《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7日第2版。,点明了百年党史的重要功能。

1.资政育人功能。资政功能即党史的政治功能。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史的资政功能,注重从百年党史中总结经验、汲取力量。当前,党的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挑战新考验。党史学习和研究是解决党的建设过程中面临问题的重要途径。党的奋斗历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党的成功经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与见识,党的优良传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与追求。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有助于加强党的建设,有助于提高人民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有助于增强政治意识,从而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育人功能即党史的宣教功能。通过各种形式讲党史,可发挥党史的宣教功能。对广大人民尤其是对青少年进行党史教育,能够起到鼓舞斗志、坚定信念、启迪智慧的作用。党的历史能够说服人,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险考验,自觉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先进性纯洁性,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党的理论能够武装人,党的历史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学习研究党史可以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党的成就能够鼓舞人,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战胜艰难险阻,创造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历史,学习研究党史可以用党取得的伟大成就鼓舞斗志,积聚力量,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党的经验能够启迪人,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找寻正确方向和正确道路的历史,学习研究党史可以吸取党百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为新时代治国理政积累财富。

2.以史鉴今功能。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习近平强调:“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①详见习近平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原载于《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第2版。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研究是为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的功能,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史明理,就是要从党史中把握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持续推进理论创新的实践依据和科学依据,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治上的坚定。党的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在奋斗实践中的经验和智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责任担当,饱含对社会主义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独到思考和见解,是党和人民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初心使命的前提和基础。学史增信,就是要从党史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信仰、信念、信心在任何时期都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强敌、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实践过程中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成就和经验,是我们信仰、信念、信心的来源。学史崇德,就是要从党史中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先辈们在百年奋斗历程中顽强拼搏、无私奉献,构筑了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的精神谱系,体现了党的红色基因、优良传统、根本宗旨,我们要从党史中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崇尚造福人民的公德、崇尚严于律己的品德[1],将党史作为激励我们接续奋斗的精神动力。学史力行,就是要从党史中领悟历史智慧,提高实践能力和本领。百年党史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奋斗史、实践史,学习和研究党史要从党的历史中总结经验、汲取智慧,增强斗争意识和斗争本领,将理论知识转化成为美好生活努力奋斗的实践力量。

二、内涵特色:大历史观视角下的百年党史

大历史观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种视野和方法,其将研究对象置于纵深的历史长河与广阔的空间背景中,从而总结历史经验、洞察历史真谛、把握历史规律[2]。立足大历史观视角,坚持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学习和研究党的百年历史,才能透过党的百年历史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必然,才能把握历史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第三个历史决议从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出发,科学总结了百年来党的历史成就。习近平党史观的内涵特色以大历史观为视角,指明了百年党史的伟大成就,对党史学习和研究需要聚焦的内容进行了深刻阐释,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明确党史学习教育和研究的重点内容。

(一)百年党史是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伟大贡献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人民生活水深火热。在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付出鲜血和生命,主动承载并成功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梦想,为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初期,贫穷落后,百废待兴,西方国家对新生政权孤立排挤。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国民经济重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迎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建立起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情、国情、世情发生深刻变化,新风险、新挑战层出不穷。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致力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需求,提出新时代治国理政新思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论创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生动的实践经验。

(二)百年党史是秉持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历史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怀揣着“让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更好的日子”②详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34页。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过风雨泥泞,打败穷凶极恶的侵略者,建立起独立民主的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成就。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但解决了人民“有没有”的问题,而且解决了人民“好不好”的问题。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同人民站在一起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秉持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历史。“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①详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37页。2015年,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时刻装着国家和人民,自觉为党的事业和人民幸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要“以实际行动不辜负人民重托”②详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对照检查践行“三严三实”情况 讨论研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措施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原载于《人民日报》2015年12月30日第1版。。对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就是: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不变的价值指向,“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不变的底色,“为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不变的价值追求。

(三)百年党史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重大理论成果的历史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③详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510页。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自觉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毛泽东思想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指导;邓小平理论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理论,开创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和党的认识,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上进行了重大理论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美好前景[3]。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真理一以贯之的坚持,又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理论基石。

(四)百年党史是铸就伟大精神的历史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英勇斗争、努力奋斗,锤炼了鲜明的政治品格,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构筑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形成于党和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实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数革命英烈用鲜血和生命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精神,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染就鲜红底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无数革命先烈和劳模用汗水与心血铸就了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塞罕坝精神等伟大精神,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添上一笔绚丽的色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无数先锋模范用胆识和魄力铸就了改革开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女排精神等伟大精神,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就了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三牛”精神等伟大精神,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容。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铸就的伟大精神和构筑的精神谱系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优良传统和初心宗旨,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强党兴党的密码,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磨难生生不息、历经百年风华正茂的内在动力,是当代中国人民继续前行、努力奋斗的精神源泉。

(五)百年党史是积累宝贵经验的历史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勠力前行,先后走过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学习好、总结好党的历史,传承好、发扬好党的成功经验是党史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坚定前行方向、走好新时代“赶考”路的必然要求。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习近平强调:“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①详见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著《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原载于《光明日报》2019年5月27日第6版。有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完成了对旧中国的改造,建立了新中国,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历史和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伟力是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有力证明。

2.坚持推进自我革命。习近平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②详见习近平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原载于《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第2版。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遇到来自外界和内部的层层风险考验,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斗争精神和自我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应对风险考验、屡创辉煌的内在原因。回顾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八七会议上纠正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遵义会议上纠正“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纠正“文革”错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铁腕推进反腐败斗争,等等。一次次直面问题、纠正错误、拨乱反正,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前进。历史和实践证明,坚持推进自我革命是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有力回答。

3.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是我们增强‘四个自信’最坚实的基础。”③详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546页。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是我们增强“四个自信”最坚实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增强“四个自信”的根本底气。社会主义道路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给近代中国指明了前途和出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经济上中国从一穷二白到成为世界经济的“动力源”“压舱石”;政治上中国从人微言轻到成为国际秩序的参与者、维护者、改革者;文化上中国从文明蒙尘到传统文化再焕生机活力,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兴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有力回答。

三、科学方法:唯物史观与唯物辩证法

党史学习研究要坚持正确的立场和方法,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习近平善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去学习党史、研究党史。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和人民主体的根本立场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党史学习研究的基本原则。党史学习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就是从既定事实出发,在特定历史背景下考察、研究、分析党的历史。近现代中国国情是我们认识党史的基础,客观事实是我们研究党史的依据,历史规律是我们分析党史的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党史工作的关键。党史学习研究要在掌握丰富党史资料的基础上,以严谨的治史态度和深厚的学术功底,对党史资料进行充分研究,通过史料展现真实的党史,做到每一个结论都有历史依据。针对日本右翼势力公开否认侵华罪行,甚至宣扬侵华有功的行为,习近平指出“事实就是事实,公理就是公理。在事实和公理面前,一切信口雌黄、指鹿为马的言行都是徒劳的”④详见习近平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原载于《人民日报》2014年9月4日第2版。。一切颠倒黑白的行为在客观事实面前都不堪一击。因此,习近平要求党史学习研究必须讲事实、摆结论,做到实事求是。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史学习研究必须站稳人民立场。纵观百年党史,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任何时候,民之所望即党的政之所向,人民立场就是党的根本立场。从毛泽东提出“为什么要革命”“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⑤详见毛泽东著《〈政治周报〉发刊理由》,原载于《政治周报》1925年第1期,第1页。,到邓小平提出“有了群众就有了一切的说法”①详见《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6页。,到江泽民强调“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②详见江泽民著《做一个新时期合格的领导干部》,原载于《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81页。,到胡锦涛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③详见胡锦涛著《做好当前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原载于《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317页。,再到习近平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④详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44页。,党始终站在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习近平一再强调“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⑤详见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09页。,党史学习研究不仅记录领袖人物、杰出人物的突出贡献,更展现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和伟大实践。

(二)准确把握百年党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主题和主线是贯穿百年党史始终的红线,主流和本质是百年党史特征的集中体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强调了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对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性。党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应有之义。

什么是党的历史的主题主线呢?习近平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⑥详见习近平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原载于《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第2版。两大历史任务是贯穿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方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奋斗的主题始终没有变,中国共产党的责任和使命始终没有变,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推向前进,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前进。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坚守的初心使命,还是数代中国人的共同期望,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我们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必须把握好的红线。

什么是党的历史的主流本质呢?习近平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⑦详见《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原载于《人民日报》2021年2月21日第1版。总而言之,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取得重大成就是主流,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坚守初心使命,为国家、民族、人民奋斗就是本质[4]。从党的百年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历史贡献不容否认。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开辟了正确道路、创新了科学理论、取得了伟大胜利、创造了巨大成就、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这是党的历史的主流本质。只有正确把握好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才能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源源不断的智慧和力量。

(三)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辩证关系

改革开放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问题引发了激烈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以改革开放新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观点,以及以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否定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观点,甚至有敌对分子将这个问题变成攻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说辞。如何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一个政治问题,关系到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到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关系到对党的历史的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明确提出:“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⑧详见习近平著《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3~4页。习近平对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和本质下了科学定义并且作出了“两个不能否定”的重要论断。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为改革开放积累了经验和条件。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烂摊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创造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政治上,中国共产党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逐步建立并完善民主与法制建设;经济上,中国共产党完成了战后经济恢复、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外交上,中国共产党打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恶意封锁,重返联合国,在世界舞台占据一席之地;等等。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中国共产党出现过许多失误,犯过重大错误,走过许多弯路,这些都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是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坚持和发展。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工作重心进行了调整,但本质上还是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根据时代要求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式方法,将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时代化。改革开放后,政治上,民主与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民的民主权利进一步得到保障;经济上,更加有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了经济腾飞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外交上,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越来越被国际社会认可;等等。改革开放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四)全面客观评价党的领袖人物与党的重大历史事件

评价党的领袖人物和党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习近平党史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习近平一直重视对党的领袖人物和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他认为不能只用简单的对与错去评判领袖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更不能添加个人主观情感色彩去评价,而要遵循唯物史观的方法,从实际情况出发,全面地、历史地、辩证地评价党的领袖人物与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功与过、是与非。

党的领袖人物在党的历史发展中贡献突出、影响深远。然而,党的领袖人物也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去创造历史,无法脱离历史和时代的局限性,党的领袖人物身上同样存在是非对错。在关于党的领袖人物的研究中,一些人抓住领袖人物犯过的错误,极力渲染、抹黑,甚至抹灭其历史功绩。针对这种情况,习近平坚持把领袖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对“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①详见习近平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原载于《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7日第2版。。因此,习近平在出席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党的领袖人物的诞辰座谈会时,对这些领袖人物的历史功绩、功过是非、品德精神进行了精辟阐释:“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②详见习近平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原载于《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7日第2版。。

党的百年历史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其中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对这些重大事件的评价,关系到对党的某个阶段历史的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正确的方法去认识党的重大事件。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历史决议”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而来的,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科学认识。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对党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出科学、全面、客观的评价。第三个历史决议更是为新时代正确认识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五)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历史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危亡。同样,党史关乎一个政党的存续,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5]。习近平曾深刻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③详见《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原载于《人民日报》2013年7月22日第8版。“三个否定”是习近平对历史虚无主义政治本质的科学界定和对其危害性的高度概括[6]。如果处理不好党史领域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就会产生严重的政治后果”①详见习近平著《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4页。,不仅会影响人们对历史上一些大是大非问题的正确判断,甚至会动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想根基和文化传统。习近平党史观强调,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就要在党史学习研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守好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共生共荣、互相成就的历史。党史研究是具有鲜明党性的学科,政治上坚定,理论上才能清醒。要在党史学习研究的各个方面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建设,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网络、进社会、进头脑。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史研究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在党史学习研究中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党史学习研究还要与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用好法治武器,以法律手段预防、阻断历史虚无主义传播。对于历史虚无主义者利用“历史研究”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道路的行为,要用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运用法治武器、高扬法律大旗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决不允许党史研究领域存在法外之地、舆论飞地。

猜你喜欢

党史中国共产党历史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第一次学党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