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禽流感的流行病学、诊断方法与防控措施

2022-03-23陈立刚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致病性家禽禽流感

陈立刚

(本溪满族自治县农业综合发展服务中心高官动监所,辽宁 本溪 117100)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人和家禽发病的传染性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1]。禽流感最早的报道见于1878年的意大利,随后在1901年鉴定禽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1997年从中国香港的一名3岁男童体内分离出H5N1型禽流感病毒,该次疫情暴发共导致18人感染,其中6人死亡,是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并致人死亡的首次报道,后续在荷兰、越南、泰国等地区均出现了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的病例报道,由此引起全世界医疗卫生体系的工作人员的注意。禽流感主要发生于家禽,但也可感染如猪、猫、虎等动物,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患者多数在患病前接触过病禽,如家禽养殖场的饲养人员、兽医等畜牧兽医工作人员为禽流感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禽流感病毒根据感染家禽致病性的不同又被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非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又被称为真性鸡瘟,具有发病突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由于禽流感对人类和家禽养殖业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该病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本文对禽流感病毒的病原学、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控措施进行综述,希望为临床上禽流感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1 禽流感病毒的病原学特点

禽流感病毒是正黏病毒科A性流感病毒属的病毒。禽流感病毒具有多形性,病毒粒子直径20~120nm,核衣壳呈螺旋对称,外有囊膜,上有辐射状密集排列的两种纤突,分别为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通常根据其表面结构性蛋白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抗原的不同将其分为16种血凝素亚型(H1~H16)和9种神经氨酸酶亚型(N1~N9)。此外,根据致病性的不同,禽流感病毒还可以被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不同类型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具有较大的差异。禽流感病毒在体外可使用鸡胚和鸡胚成纤维细胞进行培养。在实验室条件下,禽流感病毒还可以感染猪、雪貂、猫等动物。禽流感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在高温、过酸或过碱、干燥等环境中病毒失活丧失感染能力。在-70℃的环境中,冻干菌株可存活数年。禽流感病毒对常用的消毒剂都较为敏感,其中碘蒸气和碘溶液对禽流感病毒的灭活能力较强。

2 流行病学

禽流感病毒呈世界性分布,在所有国家的家禽和野生鸟类动物均可感染禽流感病毒,但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以隐性感染形式存在,仅有少数毒株如H5、H7型高致病性禽流感毒株感染后才会引起家禽和野生鸟类大面积的发病和死亡[2]。隐性感染的鸟类动物或发病动物是禽流感的主要传染源,其中候鸟由于要进行大规模的迁徙活动,被认为是禽流感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禽流感病毒可感染大多数的家禽动物,如火鸡、鹅、鸡、鸭、鹌鹑和鸽子等,其中火鸡、鸡和鸭的更易感染禽流感病毒。此外,麻雀、野鸭、乌鸦等野生动物被认为是家禽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重要来源。禽流感病毒可通过患病鸟类动物进行长距离的传播,其呼吸道、眼结膜和泄殖腔可排出大量病毒,易感家禽可通与带有病毒的鸟类直接接触感染禽流感病毒,也可通过接触被禽流感病毒污染的气溶胶、饲料、饮水、养殖器具、饲养人员、车辆等间接感染禽流感病毒。在家禽养殖场工作的饲养员、兽医师禽流感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可通过接触带有病毒的空气和饮水等感染禽流感病毒。

3 临床症状

家禽感染禽流感病毒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这与感染的禽流感病毒毒株的致病力强弱、感染家禽的种类、品种、性别、年龄、家禽饲养管理水平、营养状况、环境因素、免疫水平、有无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有关[3]。患病家禽表现出现的临床症状主要集中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其中,低致病性禽流感毒株感染后家禽的临床症状较为轻微甚至不表现出临床症状,而高致病性禽流感可导致家禽未表现症状突然死亡,且与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后的临床症状可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患病鸡通常表现为轻度至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打喷嚏、流泪,头部和脸部水肿,精神沉郁,饲料转换比降低,消瘦,母鸡卵巢发育异常,产蛋量下降。有时可见病鸡出现神经症状和腹泻。急性病例可见精神严重萎靡,废食,排黄色或黄白色稀粪,呼吸困难,死前角弓反张,病程通常为2~7d,病死率可高达100%。

4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病鸡的内脏多器官出现广泛性出血,同时伴有气管炎和气囊炎[4]。患病母禽常见卵巢和输卵管萎缩,卵泡出血和破裂。患病家禽气管黏膜充血、出血,且有血性分泌物。患病鸡腺胃乳头出血,肌胃黏膜出血,肠黏膜出血,盲肠扁桃体出血。组织病理学病变主要是组织水肿、充血、出血和在血管周围淋巴细胞聚集形成血管套。

5 诊断

在诊断禽流感时,应根据禽流感的流行情况、患病家禽群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患病家禽的临床症状、剖检后的病理变化进行初步诊断,注意与其他疫病如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等进行区分。若疑似发现患禽流感的病禽,应采集患病禽的呼吸道、气管等有明显病理变化的器官,或口鼻拭子、泄殖腔拭子等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若检测出禽流感病毒基本可以确诊为禽流感。在实验室诊断禽流感时,除了对禽流感病毒进行病毒学或血清学检测外,还应对致病毒株的血清型进行鉴定,以针对性的进行防控工作。禽流感病毒兽医实验室检测方法有病毒学检测、免疫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病毒学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为禽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通常将病料加入生理盐水后过滤除菌,通过尿囊膜或羊膜腔接种于9~11日龄的SPF鸡胚,收集1~5d内死亡鸡胚的尿囊液进行RT-PCR或其他病毒检测试验。免疫学检测方法是利用禽流感病毒抗原与特异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研发的禽流感病毒检测方法,常用的方法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免疫荧光试验、ELISA试验等。其中,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检测方法,可用于家禽感染后或疫苗接种后的抗体或抗体监测。分子生物学诊断禽流感病毒的方法有RT-PCR、荧光定量RT-PCR、巢氏PCR、环介导等温技术、基因芯片、核酸探针等。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检测禽流感病毒具有检测准确性高、速度快、可用于基因分型等优点,但相关试验均具有操作复杂、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试验仪器昂贵等缺点。

6 防控措施

由于禽流感具有突发性、高发病率的特点,尤其是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对家禽养殖业危害极大,因此发现鸡群中出现疑似禽流感的家禽应立即上报兽医行政管理部门,防止疫病扩散。从原则上禽流感不进行治疗而是淘汰处理,对于经济价值较高或珍稀禽类物种可采取加强免疫、对症治疗等。

在防控禽流感时,要做好家禽群体的禽流感病毒的监测工作,尤其是每年候鸟大规模迁徙时要做好监测工作,防止家禽感染禽流感病毒。此外,要时刻关注当地禽流感病毒变异信息,不同亚型的禽流感病毒疫苗免疫保护效果较差,因此应关注相关信息使用针对性的疫苗进行预防。

疫苗接种是当前防控禽流感的主要方式,可通过接种疫苗使家禽获得特异性的抗体以增强对特定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抗病能力。根据国家农业部要求,全国的饲养家禽都应强制免疫H5和H7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家禽养殖户应严格按照国家要求进行相关疫苗接种操作。此外,接种操作时还应注意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进行疫苗接种操作,遵守疫苗使用剂量、使用途径和使用频率等要求,在接种免疫后及时进行抗体监测和不合格群体补免工作。

在日常饲养工作中,应做好禽舍的清洁和消毒工作,防止野生鸟类或哺乳动物进入禽舍,养殖人员和兽医在进入禽舍前应更衣消毒,车辆进入前也应进行消毒。对于家禽采食的饲料、饮用的饮水也应定期检测其未被禽流感病毒污染。家禽养殖场应采取综合性的生物安全措施切断禽流感病的传播途径,防止禽流感病毒进入家禽养殖场和传播扩散。

7 讨论

禽流感是一种对家禽养殖业和人类生命健康安全可造成严重影响的疾病,对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可造成毁灭的打击。因此,家禽养殖场应提高禽流感的防控意识,积极配合当地兽医行政部门做好家禽禽流感的防控工作,发现禽流感疫情及时上报,配合兽医行政部分做好封锁、扑杀、消毒等工作。此外,研究人员应加强对禽流感的致病机制、遗传变异机制和传播机制的研究,研发高效的防控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为禽流感的防控工作提供有效的手段。目前,家禽养殖场仍需继续检查做好禽流感的监测、疫苗接种和生物安全防控工作,降低禽流感的发病率,从而保证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致病性家禽禽流感
如何防范家禽钙磷缺乏症
夏季散养家禽缓解热应激的喂养策略
家禽病快速确诊要领
尿感方清除受感染膀胱上皮细胞胞内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作用
防治H7N9 禽流感 家长知多少
称家禽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
鸡大肠杆菌病并发禽流感的诊治
家禽禽流感的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