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实践

2022-03-23福建省仙游县城西中心小学张清练

家长 2022年36期
关键词:器乐乐曲民族

□福建省仙游县城西中心小学 张清练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应该以恰当的方式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小学音乐教师可以挖掘音乐中的传统文化,总结教学实践经验,通过高效组织音乐欣赏教学,合理渗透传统文化,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阔视野、提高能力、增强兴趣、引导创新。教师要以古代诗歌歌唱、传统习俗歌曲欣赏、民族器乐演奏欣赏为径,分别为学生开辟学习兴趣之路,生活化学习之路和个性化发展之路,通过联系和实践两大策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意义

(一)陶冶情操,启迪智慧

中华传统文化注重国家与集体利益,强调凡事以大局为上;重视和谐的人际关系,力求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注重个人对自身修养的要求,看重个人的品德修为。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于小学音乐鉴赏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欣赏与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课堂艺术元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用纯洁的心灵感受乐曲的内涵,陶冶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

(二)开拓视野,提高能力

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活动中,部分教师会设计“填鸭式”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乐曲的风格、旋律,导致很多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中出现困倦现象,教学活动呈现低效性。通过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可以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在欣赏乐曲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真切感受创作者或演奏者的情感,提升其感受力、记忆力、鉴赏力、判断力等能力。

(三)增强兴趣,引导创新

众所周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博大”概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兼容并蓄;“精深”概括了中华文化的深度——精妙绝伦,不落窠臼。将传统文化渗透于音乐鉴赏课中,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主动参与乐曲深度品鉴与分析活动,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今后的艺术创作和生活中也能积极借鉴不同流派的特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增强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创新的目标。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渗透价值

(一)以古代诗歌歌唱为径,开发激发学习兴趣之路

中国古代诗歌运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体现音乐韵律美的和传统文化美的纽带,对激发学生音乐鉴赏兴趣具有推动作用。教师可以以古代诗歌为抓手,以古代诗歌歌唱为途径,开发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音乐文化之路。例如,组织对一年级上册《我爱我的家》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期间,教师可以结合教学主题寻找组织古代诗歌歌唱的切入点。《我爱我的家》这首乐曲以柔和、舒缓的旋律展现了家的温馨,可以突出父母与子女之间深切的感情。鉴于此,教师可以分享展现我国与家庭文化相关的诗歌。并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1. 倾听与理解。教师可以请学生欣赏《游子吟》《清平乐·村居》两首诗词,这两首诗词虽然内容简短,但句句肺腑,情深意切,是体现我国家庭文化的重要载体。鉴于低年级学生生活经历不足,语文素养较弱,教师可以适当通过微视频帮助其理解“游子”“临行”“密密缝”“翁媪”等词的内涵。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子女对父母的感恩和父母对子女的喜爱,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联想,回忆自己与父母相处的场景,从理性解读诗词内涵的环节激发感性思维,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之情。

2. 跟唱与演绎。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理解两首古诗的含义,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诗词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跟唱,并鼓励其在跟唱的同时融入动作,演绎诗词内涵。如在跟唱“临行密密缝”期间,可以借助快速缝制衣物的动作和认真细致的神态演绎母亲为子女忙碌的场景。在跟唱《清平乐·村居》下阕期间,可以将学生分层三组,分别演绎“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的场景,教师要演绎出父母对子女的关切和喜爱之情。这样,在跟唱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诗词内涵,并感受到我国传统诗词的韵律。

3. 鉴赏与延伸。完成古诗词的跟唱活动后,教师可以播放教材中引入的歌曲《我爱我的家》,此时,学生受到古诗词的影响,主动体会歌曲展现的“爱家庭,爱父母”的情感。乐曲播放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倾听乐曲后的感受,此时,学生会提出自己联想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并主动分享自己与父母相处的温馨故事。

(二)以传统习俗歌曲欣赏为径,开辟生活化学习之路

音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除音乐课堂外,每到传统节日,人们都会在大街小巷听到传统习俗歌曲。这些传统习俗歌曲中也蕴涵着极强的文化财富,可以帮助学生扩充知识,使他们挖掘传统习俗中的重要文化元素,强化音乐欣赏课的美育工作。以传统习俗歌曲欣赏为路径,可以自然地开辟生活化学习之路,让学生在回忆生活经历的过程中深度挖掘传统文化。例如,组织对四年级上册《春节序曲》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期间,为帮助学生理解纯音乐中欢乐情绪的来源,教师可以结合传统习俗歌曲《新年好》,设计以下音乐欣赏环节。

1. 用“眼”欣赏。通过对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分析,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具有抽象思维但能力不强,认识活动需要通过具体事物支持的思维特点。组织本课音乐欣赏活动期间,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大街小巷放鞭炮”“舞龙灯”“踩高跷”等传统春节习俗活动,从而使学生在用“眼”欣赏的过程中,快速回忆生活经历,融入“新年到”的场景。

2. 用“手”欣赏。换一个角度看,总会看到不同的景象。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历都有所差异,对春节各个活动理解也有所不同,教师可以打破学科壁垒,引导学生通过画笔或文字展示自己倾听歌曲《新年好》后的感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从多个角度鉴赏歌曲,进一步理解中国人民对春节这一重要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

3. 用“耳”欣赏。用“耳”欣赏是音乐课堂的重要环节。在帮助学生理解乐曲背景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细致倾听《新年好》《春节序曲》等乐曲,分析不同乐曲之间的异同点,鼓励学生分析不同乐曲之间的异同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这些乐曲都渲染了一派喜气洋洋的情境,在倾听的过程中,联想到春节的热闹场面中,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乐曲情绪、速度和节奏的变化线,从感性思考过渡到理性分析各部分音乐乐段的过程,从生活化学习进入系统化的音乐探究环节。

(三)以民族器乐演奏欣赏为径,开辟个性化发展之路

冬残奥会上,山东姑娘拉响二胡,用民族乐曲演奏世界名曲,中华民族器乐再一次震撼了世界人民。除二胡外,竹笛、月琴、三弦、柳琴、琵琶等多种多样的民族器乐也是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器乐。每一种民族乐曲都是不可替代的,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民族乐曲参与演奏,演奏的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聆听与欣赏乐曲的旋律和情感,还可以激发学生深度学习传统器乐的热情,为学生开辟个性发展之路。例如,组织对五年级下册《新疆舞曲》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期间,在学生完成音乐的欣赏和学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民族乐曲的演奏提升音乐欣赏的深度,并加深对不同民族乐曲的了解。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民族器乐进一步加深音乐欣赏深度。

1. 民族器乐介绍。教师可以介绍葫芦丝、琵琶、扬琴等学生已经深度了解的民族器乐,并鼓励其认识冬不拉、手鼓、热拉普等新疆主要器乐。在讲解各个民族器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分析不同器乐的音色特点,分析琵琶、扬琴等民族器乐与新疆传统器乐之间的差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还可以调查学生的特长,请对某一器乐了解较深的学生参与器乐的介绍工作,从而发挥榜样力量,激发学生学习民族器乐的积极性。

2. 民族器乐演奏。完成民族器乐的介绍后,教师要及时开展民族器乐演奏活动,使学生在倾听由不同器乐演奏的新疆歌曲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不同民族器乐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擅长的乐器演奏《青春舞曲》,并邀请本班或其他班级擅长不同民族乐器的学生辅助自己完成演奏,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使用不同民族器乐演奏的多样化的新疆乐曲。

3. 音乐欣赏总结。经过多首新疆乐曲的欣赏后,学生可以对多样化的民族器乐、新疆音乐特点产生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在总结环节中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请学生分析新疆音乐与其他音乐的特点,并探究自己更喜欢哪些民族器乐演奏的新疆乐曲。最后,教师可以提出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音乐教室与教师进行沟通,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民族器乐,演绎自己喜欢的民族乐曲。

以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借助民族器乐演绎民族歌曲,并对欣赏课的收获进行总结,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梳理所学知识,提升音乐欣赏效果,深度解读新疆乐曲的特点,并对不同的民族器乐产生学习兴趣,最终选择出自己最喜欢的器乐,寻求教师的帮助,发展音乐特长,实现个性化的成长。需要注意的是,在借助民族乐器组织音乐欣赏教学活动期间,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入传统器乐,让学生沉浸在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中。

三、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以“联系”为策略渗透传统文化

1. 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部分教师会认为,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应该尽可能多地在教学期间渗透传统文化。这种想法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实践期间,却很容易出现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失联的问题,为学生施加过大的压力,导致学生思维出现混乱,无法高效理解教师分享的知识,也不能顺利融入课堂活动中。鉴于此,教师要找出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合理设计传统文化渗透目标。例如,在组织对六年级上册《我的祖国》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期间,学生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歌曲中的爱国主义元素,因此,教师可以找出歌曲与注重国家利益、为国家竭尽忠诚的爱国主义的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以此为出发点,引入《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古代诗歌,分享爱国歌曲《红梅赞》的民族器乐演奏视频,突出教材中新课主题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

2. 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陶行知、陈鹤琴、杜威等中外教育学家都在各自的教育理念中强调了儿童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性,音乐教育内容应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关联。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期间,教师要尽可能多地挖掘音乐学科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讲述日常故事、分享近期热点新闻等,突出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性。例如,在组织对五年级上册《军队和老百姓》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期间,出生于和平时代的小学生很难体会到“军民一家亲”的情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收集新闻,如近年来各地发生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后,各军区军人积极参与救援活动的新闻和视频,并展示人民对军人的感激之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搭建音乐与生活之间的桥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老百姓和军队军人互相关心的情感。

(二)以“实践”为策略渗透传统文化

1. 在课堂内的实践。课堂内的实践主要是指音乐欣赏活动结束后的音乐演唱、音乐剧表演等实践活动。在此期间,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朗诵、伴舞、独唱、为音乐写歌词或诗句、二重唱等实践任务,从而保障音乐欣赏深度,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推动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例如,在组织对四年级上册《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的音乐欣赏教学期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倾听京剧片段的过程中,尝试模仿京剧的基础动作,演绎京剧中的片段,使学生通过课内实践,强化对我国戏曲音乐的兴趣,树立他们的文化自信。为提升学生参与课内实践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3~5 分钟的练习时间,练习结束后,随机抽取3~4 名学生在讲台上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请其他学生进行点评,以此形成良好的班级练习氛围。

2. 在课堂外的实践。课堂外的实践是指学生主动为他人传递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环节可以使更多音乐相关的传统文化走进大众视野,对学生音乐欣赏的深度也有着积极影响。课外实践期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社区、校园周边或当地公园进行音乐表演,也可以请学生积极向家长或亲友展示自己所学内容。依然以《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音乐欣赏教学为例,在完成这首歌的课堂教学活动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分享微课视频,辅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次鉴赏这一京剧片段,并鼓励他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尝试模仿其中的动作,向家中的老人分享自己的音乐欣赏经验,从而使京剧越来越多地走进大众视野,让学生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使者。

四、结语

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是推动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教师要注意积极渗透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音乐以蓬勃向上的态势展示中华民族意气昂扬的繁荣气象,以艺术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形象,利用民族文化元素展示中国历史之美、山河之壮、情感之柔、文化之深远、国家之风范。

猜你喜欢

器乐乐曲民族
始乱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演奏剧场”:器乐表演新形式——以筝作品《人生几何?!》为例
关于举办“学院奖全国高等院校器乐比赛”的通知
悲伤的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