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课程中的运用
2022-03-23沈小颖陈德欢秦江娥
沈小颖 饶 缌 陈德欢 杨 燕 秦江娥
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云南 昆明 651701
任务型教学法利用任务的组织形式教学,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参与、交互、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和应用,在“使用”中学,吸取传统教育的优点,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1]。
中国著名学者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是一种为了打破传统只重视书本,不重视学习者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重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发展学习者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在教学者的指导下,学习者以原有的知识框架和学习经验为基础来重新建构知识的一个过程。在任务型教学法中,学习者应该是通过完成教学者安排的具体的任务活动来学习新知识和复习已有的知识,借助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来强化建构知识的意义[2]。
为何选择内科护理学课程,首先,主要是因为笔者承担着该课程的教学工作,对教学有比较深的感悟。其次,内科护理学课程是护理专业一门临床核心课程,知识结构复杂难懂,它囊括了7个系统的疾病,融合了生理学、病理学、解剖学、诊断学、药理学、影像学、检验学等多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想要掌握内科疾病的护理,就必须多学科综合地学习,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治疗原则、辅助检查等。因此,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学生普遍认为内科护理学课程是护理专业所有课程中最难学习的一门课程。再次,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护理事业的不断进步,临床的护理工作已经从以前的执行医嘱、照顾病人扩展到社区卫生服务、知识宣教、康复指导等等,要求护士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基本理论和扎实的临床能力[3]。最后,内科护理学是一门临床实践性强的课程,在教与学中要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因此,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教学及学生的需要。教师急需找到一种更好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授课。任务教学法强调在“学中做,做中学”,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模式,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值得在教学中进行借鉴。
全国高校教师发展在线中关于《如何上好内科护理学》的一系列讲座中,张小来教授也一再强调,以临床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
一、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理论基础
杜威“做中学”教育思想,主要是提倡实用主义,即要求教学者从实际生活出发,提出能够帮助学习并能引起学习者主动关注和学习的问题,在解决此类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忽视了学生的兴趣、性格等因素,教学更多的是为了回答课堂问题和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获得经验性的知识是授课的目的,学生也只是得到很多间接经验,不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导致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偏差,不能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工作的需要,这导致很多学习者认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是无用的,学生的学习欲望正在下降。通过任务教学法的教学方式是想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学习这门课程,学习它的目的是什么?不要认为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杜威提出“从做中学”,在以现实生活中获取知识的方式来学习。
杜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而非抽象枯燥的知识。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去解决问题,真正理解学习知识的目的,并且热爱学习。除此之外,杜威还提出了思维五步法:
1.创设适合实际生活和工作的情景
2.提出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
3.提供一定的资源,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
4.验证活动是否正确、合理
5.得出结论
这种教学方法表现出创设良好情景的重要性,良好的教育情景是学生学习的开端和背景,也是支持学生持续学习的刺激和动力。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本校2018级、2019级、2020级共336名在校护理专业学生,研究时间为2020年3月—2022年2月。2018级五个班一共165人,为实验组,2019、2020级三个班一共160人,为对照组。实验组运用任务教学法,对照组按照传统授课方式进行授课。
(三)学生分析
当前,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许多学生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自主学习能力差且学习基础差的问题[4]。但是,高职生学习也有其自身特点,他们性格开朗、动手能力较强、接受新事物较快。
临床案例分析法和视频摄影法突出操作性、讲究趣味性、注重实效性,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5]。此种教学方法贴近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容易接受。通过录像视频让学生参与扮演情景角色,模拟情景过程,学生在高度模拟的情景中获取知识,为了提高能力,将任务教学法引入内科护理学的课程中,消除高职内科护理学课程的难点,提升教学效果。
(四)建立案例库
在进行授课之前,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内科护理学课程标准及临床工作需求,制定案例库,案例库一共包括50个临床案例,其中40个案例用于临床案例分析和讨论,10个案例用于学生拍摄视频。具体分配如下:护理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10个、护理循环系统疾病的患者10个、护理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8个、护理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5个、护理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5个、护理内分泌疾病的患者3个、护理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患者3个、护理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6个[5],临床案例分析根据护理程序的步骤进行,解决临床案例中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学生拍摄视频的案例主要以内科护理学实训操作、患者的健康宣教方面进行。
案例的选择要典型且简明,让学生容易接受,遵循的原则是由浅到深、由简入难的原则。教师首先通过简单明了的案例让学生对于学习过程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然后选择恰当的事实将引入的案例分析加大难度,让学生学会一步步地进行分层次学习,对于学生解决临床实践能力逐步培养,逐步加深[6]。
(五)实施过程
具体实施过程:设计案例→分配任务→进行任务→分享结果→讨论→教师评分→教师总结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将临床案例设计为需要理论进行分析和需要同学拍摄视频两种类型完成。一般疾病会设计成需要用理论知识结合临床进行分析,而针对护理措施或健康宣教部分设计成学生拍摄视频来完成。
教师将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各成员通过分析、讨论来完成,时间限制为5天,根据教学计划及进度进行安排。课堂上,各小组对自己的任务分享结果,其他组的同学认真倾听,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什么问题。分享完成果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教师会根据各小组完成的程度进行评分并给予相应的奖励。最后,教师对学生们的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六)研究方法
研究团队自主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通过网络平台发放线上问卷,调查前向研究对象说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回收问卷162份,回收率98%,均为有效问卷,学生通过对问卷中的问题回答“是”“一般”或“否”,统计回答“是”的数据进行分析。
二、结果
学生的一般情况(以调查结果为准),见表1,表 2。
表1 实验组以案例为导向任务型教学法效果评价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期末成绩对比情况
(优>80分,良79~60分,差<60分)。
通过以上表格的对比分析,很容易得出结论:任务型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实施任务教学后,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主动收集资料,自主拍摄视频,自主分析案例,使他们在心理上有比较强的参与感和成就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内科护理学知识比较难懂,之前的教学模式,学生听着枯燥乏味,睡觉、玩手机、发呆的现象屡禁不止,教师难教。现在把课堂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发挥,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的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
(二)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在分享成果的时候,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众所周知,很多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中是羞于表达自己的,能避免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就尽量避免,通过这样的一个方法,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照课本的章节进行,分门别类地介绍医学知识,学科界限分明,与临床实际脱节严重,学生的学习也缺乏连接性。运用任务教学法后,利用真实的临床案例,不仅可以使各学科知识相互连接,也锻炼了学生从临床的角度思考问题。
(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任务教学法极大考验了教师对任务层次、难度的把握,以及教师对整个课堂的掌控力,要求教师有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
(五)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
通过这种学习方法,可以把学习延伸到课外,把课堂更多时间地用于教学知识的难点和重点,避免平均分配时间带来的学习目标不明确。
三、结论
任务教学法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有积极的作用,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四、讨论与思考
关于任务型教学法应当随着教学的深入,有多种形式,而不拘于一种或两种形式。笔者认为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课程体系的改革、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任务型教学法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的探索和发现。
任务型教学法对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很高,在实施该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性是为了合理提出任务和问题而体现的。教师必须掌握任务的水平和难度。如果对于任务的难度难以把控,有可能导致任务无法完成。其次体现在课堂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能从容面对学生提出及出现的各种问题,使课堂内容合理地朝着教学目标进行[7]。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要积极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大胆地说,放手做。这对教师和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要想更好的实施任务教学法,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