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矿分级自动控制与优化控制技术在某选厂的应用
2022-03-23牛桂强
牛桂强
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昆明 650093
矿石性质、钢球质量与配比、磨矿质量分数、钢球充填率、衬板磨损程度、分级设备等诸多因素,共同决定了磨矿产品的质量和产量[1]。基于人工经验的操作经常产生“欠磨”或者“过磨”现象[2],导致浮选指标恶化和成本增加,必须及时调整磨机的给矿、给水、给球等条件。磨矿自动控制与优化控制的目标是通过调整给矿量、磨矿质量分数、加球量等操作条件,使磨机始终保持其最大的工作能力,从而降低矿石单耗,提升处理能力[3]。
甘肃某选矿厂建于 1995年,经过多次扩产改造,处理能力由 1 500 t/d 提高到 9 000 t/d,属于国内大型选矿厂。其球磨分级自动化系统建于 2000年,可实现设备监控及给矿量调整等简单功能,生产过程中主要环节仍需人工根据经验手动调节操作,存在职工劳动强度大、控制不及时、不准确等弊端,难以满足提高生产效率、严格管控成本的需求。针对上述问题,该厂对磨矿分级自动化系统进行改造。
1 磨矿分级自动控制技术
1.1 磨机负荷监测技术的应用
磨机是影响磨矿产品质量的“主动”设备。该选矿厂投入了负荷监测装置,实现了满足平衡原则的主动控制,并对磨机负荷状态与β特征值进行了标定,实现了磨机负荷监测。
工业试验证明,磨机负荷β值与磨机给矿量有着非常强的关联性,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 1 所示。
得益于振动信号的监测与无线采集技术的成熟,与人工经验相比,图 1 中所示曲线能够实时捕捉到磨机的“空砸”和“胀肚”状态,监控实时性高,能够准确预测磨机故障状态。
图1 磨机负荷特征 β 值与给矿量之间的关系Fig.1 Relationship between mill load feature β and ore feeding amount
1.2 球磨机恒定给矿和比例给水控制
核子秤与振动给矿机组成闭环控制回路。给矿控制器将瞬时矿量与给矿设定值进行比较,根据偏差自动调节给矿机频率,实现瞬时矿量对设定值的跟随。给矿控制器综合考虑了料仓料位报警限位、输送带延时、给料机工作频率及给料能力等多个因素,通过多重规则选择合适的给料口和合理的控制参数,实现了给矿量稳定控制和输送带上物料匀布,满足了生产的技术要求。
电磁流量计与调节阀构成一个恒定给水闭环控制系统。给水设定值=给矿设定值×比例系数。给矿设定值改变后,给水控制器在最短时间内使得给水量达到新的设定值。
1.3 磨矿泵池补加水控制
旋流器进浆质量分数依靠调整泵池补加水来保障。在质量分数稳定时,泵池给水量必需保持相对稳定;质量分数变化时,给水调节必须尽快响应。磨机泵池补加水的设定值根据旋流器的给矿质量分数变化,由工艺负责调整。补加水设定值改变后,补加水控制器在最短时间内使补水量达到新的设定值。
1.4 旋流器分级质量分数与粒度控制
为反映磨矿产品的质量分数和实现粒度在线检测[4],采用一套 BPSM-Ⅲ型矿浆粒度、质量分数在线分析仪,实现旋流器分级溢流质量分数与粒度的优化控制。该分析仪有效解决了矿浆粒度、质量分数的在线分析技术问题,同时实现了矿浆质量分数的无射源分析,避免射源带来的污染与安全隐患。
1.5 智能自动加球机
在球磨机给料端安装一套智能自动加球装置。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安装在滚筒上的球爪随机取球,然后通过光电检测器进行非接触检测,并由 P LC 进行智能辨识和控制。该装置的应用解决了以往加球机存在的钢球卡、堵问题,实现了钢球的定量添加与统计,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磨矿效率,实现了钢球补加和控制的自动化。
2 磨矿分级优化控制技术
优化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泵池液位,旋流器入口流量、质量分数、压力以及出口质量分数、粒度,磨机功耗的检测,利用装球量、磨机排矿质量分数、旋流器溢流粒度的预估模型,通过给矿、泵池液位、旋流器组开关、循环负荷、功率等的调节,实现过程优化,保证磨矿分级过程稳定和达到最大处理能力。磨矿分级优化控制示意如图 2 所示。
图2 磨矿分级优化控制过程Fig.2 Process flow of optimization control for grinding classification
2.1 磨机给矿优化控制
磨机的给矿控制是磨矿过程优化控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利用磨机负荷监测系统提供的磨机负荷特征β值,给矿优化控制器自动调整磨机给矿量,同时相应调整前补加水、钢球的添加量,使得磨机的给矿量、返砂量与排矿量相匹配,使其充填率、磨矿质量分数、粒度处于最佳范围,保持满负荷且不胀肚的状态,从而发挥磨机的最大处理能力。采用磨机β值与给矿设定值的闭环调节,与人工设定操作相比,磨机平均处理能力提高了 17 t/h,约 9.1%,具体如表 1 所列。表 1 中的磨矿处理量是相对值,优化控制值指的是球磨机实际增加的处理能力。
由表 1 可知:在磨矿处理量方面,处理量显著提高;β值有所降低,表明磨机有效负荷增加;在溢流粒度方面,粒度变化很小;在溢流质量分数方面,质量分数变化幅度较小;在浮选回收率方面,指标明显提高。
表1 磨机给矿优化试验结果Tab.1 Results of optimization test for ore feeding to mill
2.2 滞后问题优化控制
该厂的粉矿仓体积很大,从粉矿仓底部的给矿口到磨机入口有一条较长的输送带,矿量检测仪安装在靠近磨机入口处,这就带来控制上的滞后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引起给矿量的波动甚至振荡。为了减少滞后对控制速度、精度的影响,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设置合理的控制器参数,尽可能减小稳态误差,同时不能出现发散的情况;二是根据给矿机特性设置启动初值,并将矿量的测量值做预处理,确保控制器得到与实际相符的反馈值。
2.3 给矿口切换优化控制
粉矿仓设有多个给矿口,各口之间需要轮转切换,对这种需求的简单处理会造成切换时巨大的扰动,即使时间很短,也会明显影响磨机的工作状态。
采用精细化控制策略对每个给矿口的位置、给矿能力进行标定,利用软件控制给矿机切换的时序、频率,从而大大减少切换时的扰动。无论是矿量波动的幅度还是时间,精细化控制都显著优于普通控制和人工控制。
2.4 水量控制与执行机构优化控制
水量控制在选矿过程中极为常见,看似简单,但要达到最佳的控制性能却非常困难。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执行机构特性差异极大,即使是同一款电动调节阀,它的流量特性也不尽相同。该厂通过对不同执行机构特性的数学建模,将水量控制实现完整而真实的计算机仿真,从而为每一个水量控制回路设计相应的控制器参数,实现了每个回路的最优解。相比普通控制策略,优化控制策略在控制精度、速度以及阀门动作频率和幅度上均有明显优势,其稳态误差缩小约75%,动作频率减小约 90%。
2.5 分级优化控制
分级系统是磨矿过程的重要环节,主要设备有泵池、泵、旋流器等;关键参数有分级压力、溢流粒度、泵池液位等;其控制难点在于受控的变量往往多于控制手段,很难兼顾所有工艺指标。例如旋流器分级压力和泵池液位均与泵速关系密切,显然无法做到二者同时控制。优化控制方案可充分利用泵池的有效容积,在不出现冒顶、打空等前提下,优先保证核心工艺指标的控制效果,通过带记忆的变结构控制策略,实现最优的综合性能。
3 结论
(1) 基于磨机负荷β值的给矿设定值优化控制是有效的。磨机优化控制与分级控制配合,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磨机处理量提高约 9.1%。
(2) 通过磨矿分级自动化系统实现在线监控,代替传统人工监控方式,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3) 磨机负荷监测技术以及精细化给矿控制稳定了磨机的负载率,杜绝因断料造成的空砸情况,延长了衬板的使用寿命。生产流程的稳定减少了企业的意外损失。同时,通过各种先进检测技术和优化控制技术的应用,磨矿分级及相关生产岗位人员精简了30%。
(4) 自动控制与优化控制技术对磨矿分级各工艺环节进行数据化监控,实时观察分析各磨矿分级系统数据,为操作工进行实时的工艺调整提供了直观的数据,保证了车间工艺参数的稳定性,实现了精准化作业目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