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中年采购人的一场对话

2022-03-23海智在线

进出口经理人 2022年3期
关键词:俊杰短板高管

文/海智在线

海智在线邀请4位中年采购高管代表——克诺尔商用车东亚区采购总监俞俊杰、深耕汽车行业20余年的供应链高管刘小洪、诺华中国医学研究有限公司亚太区供应链负责人谭嵘、知名汽车主机厂前采购高管现阶段创业者蔡君,从多角度、多维度共同探讨中年采购面临的职业“天花板”,以及如何打破思维与行动枷锁,提高认知层次,破局而上,逆龄而行。

虽人到中年,以上4位采购高管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学习与自我提升,创造个人独特的价值。星光不负赶路人,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希望4位高管分享的宝贵经验,能给我们带来共鸣与参考价值。

面对年年降本增效的难题,采购如何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

克诺尔商用车东亚区采购总监俞俊杰,深耕卡车行业,因该行业订单通常为小批量、多品种,采购工作难度高,很难有供应商愿意开发。但俞俊杰没有放弃,始终在克服难题和挑战高难度的路上,每年都超额完成任务,把采购的“不可能”变成“可能”。

俞俊杰表示,相较于完美的供应商,他更倾向于有短板的供应商。因为完美的供应商价格一定是不完美的,而有短板的供应商如果自身可以弥补对方短板,这样对方的价值才能最大化。

俞俊杰透露,最近他从事的一个项目赶上了他整年的降本指标,直接完成了全年业绩。这是一个非常难做的执行器采购,包括磨砂电机、执行模块、控制模块,外加减速机构,再加一套水冷设备。俞俊杰当时找到一家做锯片类电动工具的供应商。他认为只要是锯片类的电动工具,都有一个减速机构,本质上就是一个减速器。对方是一个有经验的供应商,一年生产百万件减速器,而对方的短板是没有接触过汽车行业。根据生产现场来看,俞俊杰判断这家供应商做不到他们所期望的个位数不良品率(PPM)。考虑过后,俞俊杰认为,针对两个短板,自己恰巧能弥补上,而对于采购来说,长期来看,供应商是最大的资源,通过该产品的开发,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公司,都是“双赢”。

俞俊杰花了整整一年半的时间做准备工作,把这家供应商成功纳入公司的供应链体系。在这期间,他听到很多不同声音。很多人会质问:“你为什么要选择一个做电动工具的供应商?他有什么优势?为什么你认为他能够做好这个产品?”这一过程非常痛苦,但当项目完成时,俞俊杰感到成就感满满。至少这类型的产品,国内第一次实现了国产化。

通过这一案例,俞俊杰想要说的是:人到中年,首先要保持一颗好奇心和上进心。他在做一些项目时,并不是为了争名夺利,而是抱着一份强烈的好奇心。他总是在思考:为什么国外能做出稳定的产品,而国内虽然也可以做出来,质量波动却非常大?这是因为他们对于一些技术上的微小细节缺乏关注。第二是成功绝不是站在原地等待,而是要付出加倍努力。在这个项目中,俞俊杰一个星期至少有两天待在工厂,全程跟随供应商参与开发,而且是正向开发。

如何抓住大公司转岗机遇丰富自己?

深耕汽车行业20余年的供应链高管刘小洪,先前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了数十年,抓住一切内部转岗机会,做过研发、项目管理、销售、厂长。他认为人一辈子如果只做一件事会很无聊,要勇于尝试不同事情,丰富自己的经历。让我们来听听他从外企到民企又回到外企的心路历程。

刘小洪记得自己在第一家公司工作时,就职的是研发总监岗位,后来公司认可他的谈判能力和销售能力,让他兼管项目部和销售部。后来,他从外资企业跳槽到民营企业,发现民营企业的挑战比想象中要大得多。民营企业的资源通常比较少,所以不仅要求有管理能力,还要有能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做一个多面手。换言之,在民企,既要扮演总经理、部门经理的角色,有时候又要担任工程师的角色,时不时还要自己亲自做PPT和表格。

正因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刘小洪加入了这家民企,不但帮助公司拓展业务,还为公司引入大批优质供应商资源,同时解决了一些产品质量问题和公司内部管理问题。

当刘小洪再次回到外企担任采购总监时,他记得有一个国外零部件项目正在国内进行采购,采购说要到国外进行装配,而他认为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工厂进行装配。他前前后后花了6个月时间进行谈判,和外国工厂比价,从设备投资到整体商务计划一步步精算,直到整个项目落地。

刘小洪坦言,如果放在以前,他可能认为事不关己,但现在他思考的高度不一样了,是站在老板的高度来考虑问题。经过民企的一系列挑战,在刘小洪眼里,很多复杂困难的事情都不是大问题了。

刘小洪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在民企还是外企从事采购工作,都要学会积极面对,努力争取学习机会;如果你不学习,不面对新的挑战,不接受新事物,你的智慧并不会随着年龄而增长。

如何让危机感成为职场助推器?

诺华中国医学研究有限公司亚太区供应链负责人谭嵘,始终保持着危机感,有一颗永远渴望进步和成长的心,提前为未来布局。谭嵘虽然现在从事医药行业,但早在2005年,他一直在快消行业工作。他早早就捕捉到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毅然选择加入医药行业赛道。

刚刚跨入医药行业时,谭嵘选择在先进工厂做采购,包括国内采购和国际采购。直到2008年,他想:“我重新进入一个行业,是希望收获更多,那么将来的红利在哪里?应该是在研发和设计两个环节。”但是,他没有直接跳到医药行业的研发部门或专业做研发的公司,而是先考虑进入研发外包行业,帮助医药公司做研发,再一步一步往上走,直到加入现在的公司担任亚太区供应链负责人。

此外,谭嵘还在持续做一件事,即学习如何给人培训。他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自己的演讲口才和表达能力。有句话叫“能言善辩的家伙能够统治整个世界”,学会表达非常关键。采购本身就是跟人打交道,不仅对外,也要对内。因此,作为一名采购,无论是思考能力还是表达能力,都值得提升。

谭嵘的故事告诉我们:焦虑不产生价值,动作才创造价值。当你感到始终有一种不安全感时,要善于把握时机,考虑将来要做的事,然后提前布局和转型。

采购职场的终极出路在哪里?

知名汽车主机厂前采购高管、现阶段创业者蔡君,讲述了自己从主机厂采购高管到创业者角色转变这一年心态和思路上的变化。作为一名采购人、一个供应链管理者,蔡君感触最深的是终局思维。

终局思维会驱动当下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在蔡君还是一名采购时,不论是完成业绩还是与供应商打交道,他都没有把自己仅仅当采购来看待,而是以一个首席执行官(CEO)或创业者的角度看问题。

遇到问题,蔡君会想:“如果是CEO,会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当思考问题的角度发生转变,你就会发现,绝大多数问题都不是问题,也就能理解当老板给你下达命令或计划时,背后能言说的和不能言说的目标是什么。这就像开手动挡车,如果不换挡,油门是踩到底还是20码?在不断升级打怪的过程中,你需要变换目标和手段,换挡增速,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看问题,才会有解决方案。

蔡君认为,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深度思考:“未来十年的期许是什么,终极目标是什么?”我们常说,当下决定影响未来状态,但蔡君想要表达的是,未来的目标也会影响当下的精神面貌和行为状态。

给中年采购的一句话

中年采购最好的状态是什么?世界千变万化,答案丰富多彩,思考才最有力量。

俞俊杰——生活中家庭和睦,工作中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这种状态是中年采购最好的状态。维持一个强有力的团队,需要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分享出来,这样才能加速团队成长。

刘小洪——中年最好的状态是不在乎所谓的面子和尊严,能够拿得起放得下,不断尝试,不耻下问,做自己想做的,不在乎他人的评价。

谭嵘——中年采购拼体力拼不过年轻人,拼脑力也未必能胜出,但是我们有强大的意志和视野,以及链接资源的能力,把这些意志、视野和能力夯实好,就是中年采购的法宝。

蔡君——中年最好的状态,是你知道可能会失败,但还是想去试一试,在过程当中也会收获一种新的提升。

猜你喜欢

俊杰短板高管
执行“强制休假”还需“补齐三个短板”
俊杰印象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表演大师
DCT的优势与短板并存
我的同桌
补齐短板 建好“四好农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