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珠三角地区与东盟机电产品生产网络构建研究
——基于RCEP 协定实施
2022-03-23凌杰
凌 杰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
一、RCEP 签订带来重大利好
2020 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由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5个国家共同签订,标志着区域合作开启新篇章。RCEP协定于2022 年1 月对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等6 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共10 个国家正式生效。区域合作协定将会带来以下利好:一是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程度迅速提升;二是首次在亚太区域内达成范围全面的多边电子商务规则,在跨境信息传输、信息存储、在线消费者保护等焦点问题上达成共识;三是关税的减免大幅降低区域内贸易成本和产品价格;四是RCEP 在本地区使用区域累积原则,来自RCEP 任何一方的价值成分都会被考虑在内,这将显著提高协定优惠税率的利用率。
RCEP 对于投资自由化程度的提升与“零关税+区域成分累积规则”组合,有利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同一缔约方针对不同缔约方进口的同一种商品,存在关税差异,同一商品若原产于东盟,适用零关税;若原产于日本,则需缴纳一定的关税。日本出口商想享受零关税的待遇,可能需要到东盟国家投资建厂或找当地的代工厂,通过累积规则实现东盟原产,然后再出口至中国以享受更低的关税率。这将极大促进RCEP 成员国对东盟投资,促进区域供应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和发展,有利于区域生产网络的构建。
二、泛珠三角地区与东盟构建生产网络的基础
(一)泛珠三角各地机电贸易发展情况
1.泛珠三角各地机电产品出口规模发展不均衡
据海关总署统计,2019 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额达10.06 万亿元(约合1.54 万亿美元),泛珠三角地区2019 年机电产品出口额达5766.41 亿美元,占全国机电出口总额37.44%,接近全国总额的四成,但泛珠三角地区机电产品地区发展并不平衡。
表1 以2018 年机电产品出口额400 亿美元和100亿美元分别作为分界线可分为三类梯队。广东、福建、四川属于第一梯队;湖南、广西、江西属于第二梯队;贵州、海南属于第三梯队。从各省的区位视角来看,广东、福建两省凭借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贸易规模位列前茅,但福建整体规模远不及广东。在产业集聚方面,广东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就是珠三角地区,从全球生产网络的视角来看, 珠三角产业升级的实现得益于国家制度的支持下发生的“前店 (香港) ”与“后厂 (珠三角) ”的战略耦合。这种耦合的本质就是利用地域和制度, 形成比较优势, 从而吸引跨国企业的迁移,这为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福建机电产品出口额则在400 亿美元上下波动。位处第三的四川省,机电产品出口额逐年上升,主要原因是四川省颁布了扶持机电出口相关政策较早,且精确判断出自身机电产品出口所面临的情况,给予政策上的支持,造就四川省机电出口年创新高的局面。
表1 泛珠三角出口机电产品数据
总体来看,第一梯队机电出口额发展不均衡。第二梯队整体来看发展较为均衡,其中广西有着“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的区位优势,出口机电产品规模逐年上升。而第三梯队主要原因是人口过少,劳动力大都流向沿海发达地区。身处内陆的贵州,较沿海省份不具备区位优势,劳动人口都流向沿海地区,进一步阻碍其经济发展,对外经济发展较缓慢。
2.泛珠三角临广省份贸易差额快速增长
泛珠三角地区机电产品对外贸易差额与出口规模发展存在差异。由表2 可以看出,海南的定位是自由贸易港,着重发展服务业,所以机电产品对外贸易存在逆差。福建省2019 年机电产品出口额达437.36 亿美元,创造对外顺差280.33 亿美元。广东机电产品对外顺差自2016 年出现跌幅,在2018 年达到低点,同期美国宣布对中国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加征关税,广东省对外依存度高,面对影响贸易出口的不确定因素,需要及时调整机电产业结构,迁移附加值较低企业,降低对外依存度,实现产业的稳定发展。
表2 泛珠三角地区机电产品贸易差额
随着人力资源成本的提升,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逐渐进行,但各产业聚集水平整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产业转移承接的对象便是临广的省份,其中增长较快的是湖南省,通过积极开展产业承接工作并不断加强对外合作力度,2019 年召开“湘南湘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助力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在对外合作方面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合作,与东盟十国之间贸易更频繁,双方贸易额大幅增长。
3.泛珠三角地区机电产品TC 指数分析
根据TC 指数的计算公式=(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得出下列数据。
通过表3,TC 指数大体稳定在0.2 至0.3 之间。而其后的福建、湖南、江西、广西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其中江西有减弱的趋势。临近广东省的湖南、福建在其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逐渐提高,湖南、江西等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起来,吸引了大量企业回流至本土,故其竞争优势开始显现。总体来看,泛珠三角各省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表3 泛珠三角地区TC 指数测算
(二)中国与东盟贸易结合度测算
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机电产品贸易强度研究,发现与中国保持较高双边机电贸易强度的国家大多为周边国家。通过计算出东盟10 国与中国的机电产品贸易结合度,对双边贸易关系进行分析。一般认为若结合度指数>1,表明两国在贸易方面的联系紧密,反之,则表明两国在贸易方面的联系松散。
从表4 可以看出除菲律宾和文莱两国在贸易方面联系松散外,其余东盟国家与中国的机电产品贸易十分紧密。虽然菲律宾和文莱两国与中国的贸易结合度基本小于1,但是2019 年菲律宾与中国的贸易结合度指数超过1,文莱在2018 年与中国的贸易结合度指数达2.49,说明两国与中国的贸易联系潜力较大。
表4 中国与东盟机电产品贸易结合度
中国与东盟之间机电产品贸易紧密,在RCEP 签订后中国与东盟之间将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作为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泛珠三角地区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关系可以间接反映出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紧密关系。在区域经济合作的利好背景下,泛珠三角地区与东盟生产网络的构建也会更加顺利。
三、RCEP 背景下泛珠三角地区与东盟生产网络构建途径
基于对泛珠三角各省机电贸易情况与国际竞争力的分析,结合各省贸易定位、资源禀赋与区位优势,按照促进生产网络更为高效合理、特色产业健康发展的原则,提出以下建议:
(一)鼓励企业积极创新,打造国际知名机电龙头企业
技术创新是价值链攀升的重要途径之一,决定了我国机电产品在国际分工的地位。但技术创新充满不确定性,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国家层面应大力扶持机电企业,制定政策鼓励企业投入资金进行技术创新。
机电龙头企业要注重品牌创新与营销,打造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国际品牌,选择不同的市场进行产品差异化营销。龙头企业的崛起可能会辐射到国内同类企业,有利于产业整体的发展。新兴产业的崛起将带动国内不同企业对产业链的镶嵌与融合,从而加快国内企业自身成长与发展。同时中小企业要深耕市场,细化市场和延伸产业链。
(二)积极推动特色机电产业链形成
区域类型与产业链水平有着内在的联系。较地区而言,泛珠三角地区各省份国际竞争力基础好、提升空间大,各省应结合自身产业优势,融入机电产品产业链中发展机电特色产业链。区域合作背景下,东盟国家发挥自身产业优势,也会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地区之间的生产活动。较企业而言,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优势。持续打造以龙头企业为“主动脉”,中小企业为“毛细血管”的特色产业链,并加快实现企业间互联互通,让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入龙头产品供应链,既保障产品质量,又降低成本,最终提升龙头企业品牌竞争力。
各省在原有的商品贸易基础上,发展相应的服务业会使得产业链更加的完善,产品的附加值也会随之提高。尤其在当前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要打好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更需要大力支持上游企业创新,帮助上游企业解决“卡脖子”的基础产品和基础技术。
RCEP 首次在亚太区域内达成范围全面的多边电子商务规则,规范了电子商务发展方向,为泛珠三角商业新模式发展注入新能量,未来可以将电子商务与机电产品产业链相结合,打造线上特色机电产业链。
(三)由链到网,形成境内外机电产业集聚
东盟国家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工业体系不完善,对机电产品有较大的需求。与东盟贸易合作紧密的机电企业,在对当地市场和资源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合理布局,逐步形成海外产业链。比如并购当地的知名机电企业,根据当地的产业分布和资源禀赋建厂生产,大力发展工业园区,依据不同资源分布,在不同地点建立不同产业群体,创造最大的收益。
泛珠三角地区应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境内外产业联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会形成技术外溢、带来高新技术人才的集聚等,产生规模效应,引起更多相关企业的集聚,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而对越南、印度尼西亚具有劳动资源优势的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当地投资,享受RCEP 优惠政策,增加企业的收入,也能推动企业自身产品研发,实现价值链的攀升。
RCEP 的签订为中国和东盟区域生产网络提供了新的契机,为各企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