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审美问题研究
2022-03-23丁吉安梁旭
丁吉安 梁旭
【摘要】 为了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美育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技能人才,本文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审美素养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自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审美的现状、问题及挑战,进而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审美素养提升的基本路径。实践结果表明,这些路径的实施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网络审美素养是积极有效的。
【关键词】 自媒体 高职院校学生 网络 审美素养
引言: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自媒体应运而生并深受大众追捧,以自媒体为载体的网络审美也逐渐成为美育的一种新形态。与传统审美概念相比,网络审美具有自己更鲜明的特点:以互联网络为基础,以自媒体为媒介,资源创建以个体为主,网络审美资源更丰富,在自媒体视域下审美价值观形成和传播更迅速。
自媒体极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为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审美素养的形成开辟了新途径。但是,自媒体传播的内容并不都是正能量,也不都能给学生提供有益的补充。
自媒体具有的平民化、传播迅速以及内容的良莠不齐也给高职院校学生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1],学生的网络审美观时刻面临自媒体审美文化的考验,同时给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挑战。面对这一现象,学校要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审美价值观念,创新网络审美教育的新模式,帮助学生提升网络审美素养,从而培养高质量的技能人才。
一、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审美的特征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为了提高自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审美特征相关数据的准确性,我们依据年龄、专业、学校进行分类问卷调查,从而获得第一手数据,并认真开展高职院校學生对网络审美的认识、观念、倾向和发展趋势的分析与探讨,总结他们自媒体视域下网络审美的现状与特征,从而研究自媒体对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审美的影响。
(一) 自媒体应用现状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0.07亿,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 9.44 亿[2]。网络及自媒体拥有了更大的用户群体,青春年少的高职院校学生更是自媒体的重要用户。自媒体在学生校园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利用自媒体,高职院校学生可以自由地获取网络空间的内容,填补知识的空白;获取新闻资讯,了解国家和社会发展信息;获取娱乐资讯,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自媒体为高职院校学生打造了认识世界、获得新知、传播文化的新平台、新途径,更大程度上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生活体验。
(二)审美识别能力有欠缺
自媒体的广泛应用,将大学生置于开放、相对自由的网络环境中,海量的网络信息充斥在他们周围,他们有了更为广阔的自主选择权,文字、图片、短视频、朋友圈、影视剧、手机游戏等媒体信息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占用了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部分学生利用借助自媒体进行自我学习和提高,但是在时间占比上却很少,在很多学生观念里,自媒体就是为自己开辟的一条娱乐通道。同时,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对网络及自媒体的利用,随意性很强,内容宽泛,没有明确的目的,推送什么内容就看什么内容,对那些刻意制造、蓄意扭曲、扮丑博取受众眼球的负面价值观念几乎没有抵抗能力,缺乏审美辨识能力。
(三) 审美感知力和审美情趣受到影响
传统的美育往往通过欣赏的艺术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而进行,学生可接受的内容来自有绝对权威的教师,内容相对集中,途径比较单一。但是,自媒体的广泛应用,则为在校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无死角的审美新途径。自由的环境,丰富的资源,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信息推送,学生自主选择信息的权利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成了学生群体的内在心理描述。但是,喜欢的并不一定是正确的,也不一定是美的,特别是一些自媒体,为了获得流量关注和自身利益,不惜以丑为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美育概念中的审美价值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看得多了,就容易形成视角同化,这种逐步渗透式的视觉体验会逐渐钝化高职院校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和审美情趣,甚至会丧失审美判断力[3]。
(四)审美以自我为中心
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审美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特别注重个人体验,部分自媒体强大的美颜功能,使部分学生沉迷于虚幻的自己,久而久之,不能正确地认识现实中的自己,从而出现网络中高调傲娇,现实中沉闷自卑现象。
高职院校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有着自己的规律和特点,他们的成长伴随着网络及自媒体的发展和壮大过程。但是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还相对较弱,正确的、稳定的价值观还在形成过程中。在这个阶段,大学生的网络审美通常以自我为中心,注重自己心灵的放飞和个人体验,喜怒哀乐随时切换,对美的理解会随着接受的自媒体信息的变化而改变,没有形成稳定的网络审美价值观。因此,在面对丑恶对立时,他们往往不能正确地做出价值判断,而导致“伪审美”现象出现。
二、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审美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审美逐渐成为一种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以自媒体为载体,以广大的网络用户为受众,逐步形成了现代社会的网络审美文化。在自媒体视域下,这种文化广泛传播于网络空间,言论和行为相对自由,信息传送方便及时,信息资源人人参与和共享,它们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审美方式,深受青年大众喜欢。但是信息的泛滥与广泛传播对在校学生这个群体有着广泛的影响。在学校的正确引导下,高职院校学生的网络审美观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在细节处,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审美还面临着一定的问题与挑战。
(一)降低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影响力
自媒体的广泛应用,开辟了审美的新途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影响力,给网络审美素养形成带来挑战。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固定的课堂模式和提前准备的基于教学大纲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为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对学生具有较强的约束力[4]。
自媒体的广泛应用,改变了这一传统模式带来的教育优势,在自媒体视域下,学生可以自由地获取网络信息,扩宽了学生的眼界和视野,正确的、错误的视觉信息和价值观念相互碰撞,学生只有具有较高地辨识能力才能从鱼龙混杂的信息中去粗取精。
自媒体这把双刃剑把约束力稍差的高职院校学生推向了信息真伪选择的十字路口,从视觉角度来说,学生更愿意相信自己看到,即使是虚拟空间的信息,他们也相信眼见为实。这必然影响到高职学院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形成,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降低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影响力,给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审美观的形成带来了挑战。
(二)为人才培养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自媒体带来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态,但是给高职院校学生学业质量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便捷、广泛、丰富的新生态自媒體经济给社会带来了无限商机,他们以商业盈利为导向,以打造“网红”为突破口,从而营造所谓的“网红概念”和“网红经济”,这种经营模式以流量为关注点,流量代表着一切,利益来自流量,如何吸引流量,成了自媒体绞尽脑汁的问题。
这种新生态的盈利模式也给在校大学生带来了大显身手和财务自由的好机会,这种现象将业余时间较多的高职院校学生的注意力从学业逐渐过渡到自媒体经营上去,利益至上的自媒体经济观念影响了他们的校园生活和学习。在自媒体经济观念里,以丑扮美,制造?头,标题党,造谣诽谤,杜撰、传播虚假消息等都是制造流量的途径[5]。
如果在校学生参与其中,势必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从而降低了学业质量,这将影响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实现。
(三)网络审美出现方向性偏差
自媒体应用中过度追求个性,以庸俗和怪异为美,网络审美出现了方向性偏差[5]。具有平民化、传播迅速、门槛低等特点的自媒体拥有大量受众,也打造了众多网红,特别是在短视频里边,为了吸引流量,增加人气,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表演、传播低俗的网络文化,越是出格的表演,越能受到追捧,越能更快地成为网络红人,从而达到自己盈利目的。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念和现象,对高职院校学生具有很强的诱惑,他们羡慕这种“不劳而获”的快感,从中读到了学习无用的谬论,他们也想尝试着从自媒体利益中分得一杯羹。于是模仿甚至超越开始出现,过渡的追求个性,展示个性,创造个性。这不仅大量占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有的甚至带到了课堂上,严重影响了课堂质量。按照这样的模式发展下去,自媒体将对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和校园学习带来很大危害,不仅影响学业质量和健康成长与成才,甚至会产生社会治安问题。
(四)网络及自媒体法律意识淡薄
个性化创新是自媒体用户吸引流量的不二法宝,自媒体给了网络用户充分的创作空间,人人都可以成为资源的构建者、创造者、传播者。由于身心发展不够成熟,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及自媒体法律意识淡薄,主观地认为自媒体是法外沃土,没有形成自己的网络审美观。
面对虚拟繁杂、多元化甚至无认证的网络信息,往往表现得手足无措,几乎不去辨别信息的真伪,随意畅享、跟风与吐槽,对未加考证的杜撰事件进行网络转发、评论甚至义愤填膺,严重者甚至触犯法律,这都是网络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也是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审美观念的真实写照。这将给处于正确价值观形成期的在校学生带来方向性偏差、意识偏差甚至错误引领。
三、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审美素养的提升途径
(一)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在校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网络审美素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因此,在自媒体视域下,培养学生的网络审美素养也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目前,自媒体的应用已经遍布社会各个角落,我们不能拒绝这种科技的元素。高职院校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媒体多元化的交流平台,利用生动形象的自媒体信息形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利用自媒体,还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保持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让自媒体成为师生心灵交流的桥梁,使自媒体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阵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6]。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美育教育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的意见》从更高的站位出发,对学校的美育工作进行了再认识、再深化,将美育的价值功能提到更高层级[7]。
学校的美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在校学生的中华传统美德,塑造心灵之美,培养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利用自媒体平台大力开展美育教育也是提升大学生网络审美素养的有效途径,网络和自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审美空间与资源。
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图片、短视频等多媒体形态,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的美育活动,依托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创作丰富的自媒体资源,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助交流,引导学生对自媒体信息进行审美鉴别,培养学生审美思维、审美欣赏、审美创作,从泛滥的网络信息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网络审美素养。
(三)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良好的自控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新时代大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也是自媒体视域下网络审美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学校要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正确、合理地使用自媒体,帮助他们完善校园学习和生活的自我管理。在合适的时间和场所合理地使用自媒体,自觉摒弃心灵毒鸡汤和泛滥的以吸引流量为生的信息形态,而浏览学习网络空间的优秀内容,或者在精神疲劳时欣赏一些优美的曲艺,这不仅能给在校学生带来知识的进步和提高,还能给在校学生带来精神的富足。
在大学生日常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要逐步引导学生增强网络认识,充分理解和认识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了解基于网络的法律法规和网络安全知识,辨别信息好坏的方法以及标准,引导他们在解决不了自身困难时,乐于与同学或者老师分享和交流,而不是盲目地通过网络寻求帮助或者发泄情绪,从而导致不可预期的后果。
(四)构建健康的网络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安全、规范、健康的网络环境能为学生提供更美好的上网体验。因此,学校要积极加强网络环境治理,自觉抵制庸俗和低级趣味的内容进入学生视野,积极构建安全、健康、可靠的网络环境,从社会正能量和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创作资源,为高职院校学生提升网络审美素养提供保障[8]。
同时,高职院校要加强在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鼓励学生利用丰富的自媒体平台创作优秀的作品,傳递社会正能量,推送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散播美的种子,让学生在欣赏、创作、传播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眼界和美感,通过线上线下的美育活动传播网络审美文化和正确的价值理念,使网络空间充满高雅艺术。在健康的网络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必定能够建立高尚科学的网络审美价值观,充满审美智慧与审美感知力,即使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同样能发挥美丽使者的正能量。
(五)创建高雅的校园教育环境
高雅的校园教育环境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优秀的教育环境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师团队的审美水平决定了学校的美育环境。学生的审美素养提升直接受益于优秀的教师团队,教师的言谈举止、审美观念对学生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因此,构建高雅的校园教育环境,提升教师的职业及审美素养也是一条有效的提升路径。全面加强师德教育和立德树人教育,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功能,将知识学习与人文素养提升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知识的魅力,在审美中提升艺术鉴别能力,在创作中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将学校的各类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为教师和学生融洽交流提供平台和机会,在学习中互相提升,相互规范,在审美过程中共同提高网络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
四、结束语
自媒体是科技与技术进步的产物,我们不能躲避新事物的出现和使用;审美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需求,欣赏美、追求美是我们精神生活富足的具体要求。在自媒体视域下,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审美素养,我们可以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规范,在管理和制度上有所创新,在人文情怀上有所进步。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中,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地引导大学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既要享受自媒体带来的成果,又要摒弃其中的陷阱,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有道德情操、有理想信念的新时代大学生。
作者单位:丁吉安 梁旭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 考 文 献
[1]龚建云.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的网络审美现象[J].文教资料,2018(23),77-78.
[2]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109/t20210915_71543.htm
[3]孔淑华,肖启迪,周蕾.网络美育视域下提升高校思政工作实效途径的研究[J].学周刊2019.3(8),24-25.
[4]刘桂芳.自媒体视阈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2017,16-18.
[5]方雨韵.提升网络素养 加强网络审美[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21.4(31),91-92.
[6]唐亚丽.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及对策[J].才智,2018,55-56.
[7]https://wenku.baidu.com/view/0817869b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33.html
[8]张波,网络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美育问题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2,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