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后服务质量 增添“葵园”新活力
2022-03-23姚长满
姚长满
【摘 要】作为一所一体化学校,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怀柔分校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后,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服务家长需求,构建课后服务体系,不仅实现了课后服务“5+2”,更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葵园方式”。
【关键词】葵园;课后服务;怀柔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2)02、03-047-03
2019年8月17日,怀柔区雁栖学校与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正式签订一体化办学协议,正式挂牌成为“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怀柔分校”。近三年来,怀柔分校将集团先进的办学理念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结合,在管理机制、教育资源优化和整合等方面不断探索尝试,逐渐形成了学校优质办学、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自主成长的良好局面,为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出了贡献。
打造优秀教师队伍,确保课后服务师资
优质的教师队伍是课后服务保质保量开展的基础,也是优质课后服务正常运行的关键。怀柔分校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做到“三讲三不讲”“六个还给”,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从单元大作业到开放性作业,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率。
1.校内教师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1)研磨课堂提品质
课堂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主战场。各学科教师群策群力,细化备课环节,进行“单元整体备课”。备课以“三导”为目标,即引导真学习、指导深学习、辅导会学习。课堂上,教师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通过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学进去,动起来,感兴趣”。教师尝试做到“三个转变”,即由讲授变交流、由“接球”到“发球”、由教材到学材;落实“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易漏点;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通过同伴互助能学会的也不讲;体现“六个还给”,即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把选择权还给学生,把体验权还给学生,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把评价权还给学生。
(2)研讨活动促成长
成立语数英学科专家工作室,聘请专家来校进行指导,撬动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在总校名师到怀柔分校送课研讨的基础上,2021年怀柔分校进一步开展导师引领工程,本校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与集团校名师结成师徒,逐步形成跨校区“自主+合作”的教研文化。6个学科的16位导师和14位学员,开启导师送课、师徒协同备课、互相听课说课评课、共同研究作业设计,相互促进之旅。
2.聘请专业人员,弥补师资不足
外聘专业人员。学校从“怀柔课外活动外聘教师资源库”中招募具有专业资质的人员,弥补校内师资的不足,从而提高体育、艺术、科技教学的质量与管理效果。
校内招聘一专多能型教师。如教师中有精通美术的语文教师,具备书法特长的数学教师等,强化了课后服务的师资力量。学校还自主培养全科型教师,激励教师注重自身素养的提升。
重组特色课程资源,丰富课后服务内容
学校依托怀柔区教委提供的课后服务校外课程资源,利用地域优势,充分了解家长和学生的需求,设置课程项目,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课后服务课程,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选择。
学校对课程建设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设计与开发,重新整合课程资源,让课程设计更加灵活而富有弹性,确保学生素质不减、兴趣不减、才艺不减。学期初,学校重点围绕体育、科技、艺术三大类课程进行拓展,开设了篮球、足球、棒垒球、合唱、心理、小科技等35项课程内容,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学生完成自主申报,设置菜单式服务,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学校东临科学城,北依雁栖湖国际会都,借助得天独厚的位置,充分挖掘优越的地域文化,开发一带一路会馆、展馆及文化建筑等教育资源。天圆地方的建筑设计,巧夺天工的拱形天窗,“零碳”的场馆,独特的汉字都成为研究的视角。学校将科学城周边的国科大人工智能学院、航空宇航学院、物理所、资源与环境学院作为教育基地,引进来、走出去,开设了力学、电学、航空等“葵园有约”大咖课程,丰富的自然知识、有趣的物理现象、神奇的化学实验,让孩子们脑洞大开,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同时,学校还开设了冰雪项目,让孩子们感受冰雪运动的魅力,为冬奥会助力喝彩。“一课一特色,一生一专长”,不一样的课程,成就不一样的学生,真正让孩子们的身体动起来、思维活起来,主动发展、自主适应、自我超越,做最好的我。
融入学校特色方式,形成课后服务体系
1.拓宽学生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立足学校特点和教师特长,开发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课后服务课程,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選择。课后服务分成三个时间段。
(1)第一时间段,学生全员进行体育锻炼,确保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有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由班主任组织,体育老师安排锻炼任务,巡视指导。
(2)第二时间段,进行劳动教育、课业辅导、校本课程活动。周一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大扫除,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周二遵循学生自愿原则,外聘师资或走进校外资源基地,开设选修课程,进行项目学习;周三,由语文、数学、英语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作业辅导和文学赏析,将答疑、辅导作为课后服务的重要内容。各学科教师在教室、办公室等地进行答疑,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到不同的答疑室找相关学科教师进行答疑。学生们安静地坐在教室里,遇到疑问可以小声探讨或者向在课堂的教师请教。从辅导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在放学前完成作业,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周四、周五,校内教师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科研院所联手开设32个校本课程,将菜单式课程表发给学生,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报名参加。学生们通过活动,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3)第三时间段,答疑、辅导、室内体育锻炼和拓展学习活动。一是让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负责答疑、辅导;二是进行室内体育活动;三是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安排内容,也可以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包,进行名著欣赏、诗词、科学探秘、心理辅导、爱国主义教育等音频、视频拓展学习。
2.自主参与课程,培养发展特长
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学校把课程菜单发给学生和家长,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学习程度,在与父母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自主选择适合的课程,填写课后服务报名表。个别学生若觉得课程不适合自己或对该课程失去兴趣,学校会尊重学生意愿,帮助其更换学习项目,保证选课的自主性。为了适应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实施走班制方式,按照兴趣爱好,不分年级排班上课。
课后服务丰富多彩,参与学生受益良多
1.“葵园有约”课程,播下科学种子
一体化合作办学以来,学校秉承“科学启智、教育立身”的办学理念,造就时代新人。以科技立校,牵手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倾力打造“一所一特色,一系一课程”,开展了“葵园有约,大咖课程”系列活动,为学生播下了科学的种子,也为他们提供了求知创新,启迪智慧的广阔平台。
来自国科大的王晓东教授和吴宝俊博士,带领着他们的研究团队,在课后服务时间,定期走进校园,为同学们带来丰富多彩的科学课程,如“显微镜的故事”“自然界中的流体分层”“有趣的太空生活”等,以渊博的科学知识和幽默的语言,为孩子们敲开一扇扇科学殿堂的大门。有的学生课后感慨道:“这么短的时间刷新了我对微生物的认知,太神奇了!”还有的说:“这些科学大咖们风趣幽默的讲解,以及精彩绝伦的实验演示让我崇拜不已,太帅了!”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张帅副研究员和他的博士生们也多次走进校园。他们用超导材料制作的小金属块在零下200多度的液氮中浸泡后,竟神奇地在轨道上快速悬浮运动。科学家们介绍说:“超低温技术能够使物质内液体发生玻璃化转变,且不伤害组织细胞,未来通过超低温技术实现人类长寿不再是梦想。”
学生们在科学家们悉心引领下,坚定了投身科学探究的信心,六(2)班的吴梓瑞同学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在专家协助下,她的“关于优化京加路两侧绿植种植研究”项目不仅入围北京市中小学生科学建议奖评选活动,还将代表怀柔区参加北京市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
此外,通过与顶尖科研院所专家团队、特聘科学家副校长的合作,不断完善学校科学课程体系,提升科技教学质量,增进科技教育的国际交流,创新多样化的科学教育形式。
2.艺术课程资源,“葵娃”全新体验
体育、科技、艺术教研组开展跨学科研究,开展了“声临其境”“魅力中国结”“百变挂毯”“开心农场”“节拍翻斗乐”等主题活动。
美术组的教师们在原有美术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立足实际情况,结合校园特点与学生情况,充分发挥团队教研能力,设计各种主题活动,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美术实践环境,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自然、感受美、热爱美。美术教师们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带领自主选课参加美术社团课程的孩子们,在操场的墙壁上描绘秋日里绚丽绽放的葵花。课堂搬到了操场、画纸改成了墻面,整个校园处处生花。孩子们还给自己的社团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线舞空间”,即用线条尽情跳舞。把葵园的美留下来,是“线舞空间”小葵娃们和教师一起讨论制定的绘画主题。葵娃们尽情发挥想象、自由创作,用学习到的颜色、线条、调色等技巧,与教师一起在校园里描绘出了一簇簇绚烂绽放的向日葵。教师鼓励孩子们拿起画笔和颜料去大胆创新,探究造型。这一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体验,不同的创作形式还为美丽的“葵园”绽放出一片片花海。
怀柔分校执行校长梁小红表示:“‘双减’政策下,中关村一小怀柔分校正在尝试深入研究学生需求,研究学生所处区域教育生态供给,结合学校资源条件、服务场地及服务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对课后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怀柔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