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懂“分享”的孩子

2022-03-23

家教世界·V家长 2022年2期
关键词:分享积木公平

这样的话你肯定似曾相识,“把这个玩具给小朋友玩吧,我们要懂得分享” “把你的吃的给大家吧,我们要做一个懂分享的好孩子哦” “我家孩子太自私了,什么都不愿意分享”……这些看似没问题的“分享”教育,真的没问题吗?

孩子的社会认知发展

分享是一种亲社会行为,它与人的社会认知发展是相关的。要想真正了解分享,大家可以先来了解孩子各个年龄段认知发展的一些特点,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来启发他们去观察、思考,决定他们是否分享,如何去分享,而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孩子进行“分享”教育,这样的“分享”教育往往适得其反。

0—3岁。这一阶段的孩子还不能理解什么是分享,通常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从别人的角度去理解别人的心情。所以他们会认为“我在玩的东西就是我的” “我想要的东西也是我的”。因此对于0-3岁的孩子,家长实在没有必要强行让孩子把正在玩的东西给别人。

3—4岁。这一阶段的孩子能够开始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开始理解自己的行为可能对别人产生的影响,开始理解什么是“轮流”。但是他们这时候克制能力还很差,常常会没有耐心等待,为了快点玩到自己想玩的玩具,会哭闹或者争抢,这都是正常的现象,因此对于3-4岁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们去思考:别人这样抢你的玩具你会不会生气?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去处理呢?这时候千万别给孩子贴上“自私” “小气”的标签。

4—7岁。这一阶段的孩子能够理解什么是分享,经过引导,也能理解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能够理解别人和自己的想法、感受有可能不一样。但他们还是会忍不住以自己的想法为重,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但加以引导,他们愿意分享,愿意学习分享的行为。因此对于4-7岁的孩子,要有合理的期望,对他们的分享行为期望不要太高,正确引导就好。同样的,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不懂分享”“自私”的标签。

了解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知发展特点后,我相信大家也就能理解那些不懂“分享”的孩子。

如何引导孩子分享

在说如何引导孩子分享之前,父母需要理解两点:分享不是让孩子一无所有,而是学会共同享有;重要的不是分享这个动作,而是让孩子觉得公平、心甘情愿地分享。

所以,在引导孩子学会分享这件事上,父母也需要做出改变。不要一味地要求孩子倾囊相送,也不要以完成分享动作为目标,而是让孩子真正理解并接受分享这件事。

那么,父母具体要怎么做呢?

养成习惯——尽早让孩子自己面对艰难的资源分配问题,孩子会更乐于分享。为了让孩子养成分享的习惯,不少家长的做法是:奖励。比如给孩子承诺,如果把玩具分享给其他人就能得到新的玩具。效果很显著,但后果很严重。学术圈一致认为:如果成人惯于利用“附加条件”诱导孩子“分享”,一旦没了奖励,孩子会不由自主地想要独霸资源。也就是说,这种方法培养的孩子是表面分享,但骨子里会更自私。

康奈尔大学的一项研究给了我们更好的选择。他们对3-5岁的孩子做了一项分享实验,共分为两轮。第一轮实验中,先发给孩子每人一个贴纸,然后问孩子:是否愿意把贴纸分享给玩偶朵拉,让她开心起来?接着将孩子分成3组,让他们进行选择。

分组1:孩子可以选择给自己或者给朵拉。分组2:孩子可以选择给朵拉或者还给老师。分组3:强迫孩子送给朵拉。第一组的孩子作抉择的时间最长,但最后大部分孩子都选择把贴纸给朵拉。这说明其实孩子天生是愿意分享的。

紧接着是第二轮实验,这次每个孩子都能得到10个贴纸,让他们自己决定分享的数量。这次实验结果差距挺大:第一组的孩子分享了8-9个贴纸,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孩子只愿意分享3个贴纸。

对父母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课:如果父母愿意尽早让孩子面对艰难的资源分配抉择,虽然当时他们会非常纠结,但是未来他们更容易产生利他的分配行为,能够坦然地面对“不公平”,把更多的資源分配给他人。

统一战线——与孩子产生共情,理解孩子的痛苦,“曲线救国”。让孩子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是非常痛苦的,父母要对此表示理解。我们可以抱抱孩子说:“我知道你很喜欢这个玩具,如果把它给别人了肯定会让你有些不舍得。”这样孩子和父母就站在了统一战线上,而不是对立面。然后,将分配的难题抛给孩子:“现在你和弟弟都很想玩这个玩具,你觉得怎么做最公平?”引导孩子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同时认真思考解决方案。孩子可能会给你出主意:拿别的给弟弟玩或者妥协给弟弟玩5分钟之类的。这个过程中,父母不要焦虑和强迫,要给孩子自己思考这些棘手问题的机会,不要让孩子感觉孤立无援。

确保公平——说到做到,不要让任何一方做白白的牺牲者。当孩子答应分享或者说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后,父母的态度就非常关键了。父母可以承诺孩子:“妈妈很高兴你做出这个决定,现在妈妈做裁判,一定会在5分钟之后提醒弟弟,把玩具归还给你。”并且负责地在5分钟之后要回玩具。这种做法就是让孩子知道“分享”是公平的,你不是在奉献和牺牲,而是在和弟弟共享玩具。如果再加上点鼓励和表扬,相信孩子会更高兴。

很多时候,父母和孩子因为分享爆发战争,其实就是因为父母的不公和不够共情。孩子的痛苦没有被看见、孩子的权利被忽视,所以孩子选择用拒绝来表达自己。

分享不是要一方白白牺牲或拱手相让,而是共享资源。也只有这样的分享,孩子才能真正体会到美好,而不是被道德和父母绑架的违心行为。

用语言及思考解决问题。在生活中,孩子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我们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分析、思考,并且做出决定。比如,看到别人在用积木盖一个城堡,我也在盖一个城堡,但是我现在非常需要他手里的一块积木。我应该怎么做呢?我可以观察下,看他可能需要什么样的积木,我这里正好有的话,就用我的积木去交换;或者我可以等一等,等他玩好了以后我再用那块积木;或者我可以提建议,让我们一起来盖一个更大更漂亮的城堡。觉得哪种办法最好,就先尝试哪种办法,在当时的情景里,要通过思考把最好的方案筛选出来。如果一个方案不行,还可以尝试别的方案。

最后送给大家:分享不是给予,而是共同拥有,不要给那个不懂“分享”的孩子贴上“自私” “不听话”的标签。

猜你喜欢

分享积木公平
公平对抗
堆积木
愿你金榜题名,更愿你被公平对待
笨柴兄弟
孩子,我们慢慢来
有趣的积木
玩积木
公平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