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飞行家冯如:绝艺飨吾国,千秋留实学

2022-03-23李书纬

同舟共进 2022年1期
关键词:飞机

李书纬

在广州黄花岗公园内,有一座贴着照片的墓塔,这就是近代中国史上第一位航空飞行家冯如之墓。信步到此的游人在瞻仰七十二烈士的同时,也会向这位“以绝艺飨吾祖国”的航空科学家表达敬意。

1883年,正值中法战争爆发的时刻,冯如诞生在广东省恩平县一个贫穷的庄户人家。要说冯家生的孩子也不少,可是冯如的4个哥哥都先后死于饥荒或瘟疫,只有冯如存活。幸存下来的冯如自然得到父母的百般疼爱与呵护。

虽然家境贫寒,但是父母还是节衣缩食供冯如读了几年私塾。学龄时的冯如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智慧,很得私塾先生喜爱。读书之余,他喜欢用泥土、火柴盒等制作轮船、机器等模型,形象非常逼真,以至于时人评价说:“醉心机器,盖胚胎于此矣。”(孙占元、王玉君主编《走出国门:前驱先路的中外交往与文化交流的使者》,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到了馮如的少年时代,本就贫困的家庭更是一日不如一日。12岁那年,他不得不辍学回家,也就在这一年,他远在美国旧金山做小买卖的舅父回乡探亲,萌生了带冯如赴美谋生的想法。当舅父将这个想法告诉冯如父母时,后者并不同意,一是因为冯如还小,二是因为两人的其他孩子都先后早夭,怎么舍得冯如也离开呢。

但冯如内心产生了好奇,也产生了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的想法。他对父母说:“大丈夫以四海为家,株守乡隅,非所愿也。儿行矣,毋以我为念。”(赵矢元主编《中国近代爱国者百人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父母见儿子的态度如此坚决,便不再阻拦,这样,少小的冯如便跟随舅父踏上了美国旧金山的土地。

初到美国,冯如先是在旧金山一家教会当勤杂工,不懂英语给他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他开始积极学习英语,努力融入当地的生活,天资聪颖的他很快便能讲出一口流利的英语。

在美国的日子里,冯如认识到,美国的富强在于工艺发达,而发展工艺的关键是要发展机器,于是,冯如萌生了到工厂做工、学习机器的想法。他把这个想法告诉舅父,舅父听了却一脸难色,因为美国其时的排华运动此起彼伏。华人最初进入美国大多是被拐骗去的,华工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以低廉的工资,从事一些当地人不愿意干的劳动,为美国社会和西部发展、建设贡献血汗和青春。当然,他们的努力也赢得了美国社会一些人的承认和赞叹,曾反对雇用华工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利兰·斯坦福在一次给美国总统约翰逊的报告中说,“没有他们(华工),要在国会法案所要求的期限内完成这个伟大的国家工程的西段是不可能的”。(邓蜀生《美国历史与美国人》,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华工的到来,美国社会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大肆排华,迫害华工。在这样的环境下,华人要想进入美国工厂做工谈何容易。直到1901年,冯如从旧金山辗转来到纽约,才得以进入美国的机器工厂务工。

冯如很珍惜这次机会,虽然工作很辛苦,还时常遭到美国工长的辱骂,但这些困难都没有吓倒冯如,他积极地了解机器性能,学习专业知识,白天工作,晚上则攻读利用微薄工资买来的数理化、机器制造等方面的书籍。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努力下来,冯如不仅对机器性能了如指掌,还能参与制造抽水机、打桩机等,他制造的无线电发报机,电码灵敏准确,深得美国人喜欢。

会制造一些简单机器的冯如对自己获得的成绩并不满足,联想到国家的贫弱,他感到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飞行者一号”升空,人类的飞行梦终于实现,西方率先进入航空时代。美国人能做的事情,中国人一定也能做,那时候,冯如就萌生了制造中国人自己的飞机的念头。

1904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东北利权,在中国领土上爆发战争,两个侵略者不仅践踏中国土地,还使无数东北人民遭遇战火的浩劫与蹂躏。此时的冯如有一种感触,他曾对自己的助手朱竹泉说,“日俄战争,大不利于中国,当此竞争时代,飞机为军事上万不可缺之物……倘得千数百架飞机,分守中国港口,微特足以固吾圉,并足以慑强邻矣”。这时的冯如对飞机功用的认知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认为国人也应造飞机,而且认为飞机可以巩固、加强国防。他又说:“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中国近代爱国者百人传》)

怀着铮铮执念,冯如开始研制飞机。但真要动起手来,一没资金,二没技术,谈何容易。冯如的想法在常人看来简直就是白日做梦,但他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取得成功。制造飞机,重要的是技术,这一开始在冯如的脑子里并没有概念。他带领助手们先是到图书馆里和书店查找关于飞机原理的资料,从试制飞机模型入手,然后了解、收集有关飞机滑翔、飞行和滑翔机、飞行结构的资料,日以继夜,潜心研究。

经过认真研究和比较,冯如决定以美国人威尔伯·莱特制造的飞机为蓝本,加以改进。对飞机的原理有了初步掌握后,资金问题横亘在他面前。于是,他积极在华侨之间奔走,说明造飞机的目的是“壮国体,挽利权”。对于冯如的爱国之心,华侨们当然表示赞许,不过对于一个工厂工人能否真的制造出中国人自己的飞机,则多持疑虑、观望态度。经过多方奔走,冯如最终仅仅募得1000美元,他利用这笔资金,在旧金山租赁了一间厂房,开始试造飞机。

1907年,冯如和助手们试造的第一架飞机完成了,但飞机却没有飞起来。冯如百思不得其解。就在他苦恼之时,一场意外的大火把他的整个厂房焚毁了。万里之外的父母得知儿子的情况后,“屡函催其回家”,遭遇失败的冯如何曾不思念家乡和亲人,但此刻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倘若飞机不能成功,誓不复回祖国”。(《中国飞行家冯如君行状》,《东方杂志》1912年11月1日)遭遇重大打击的冯如没有气馁,他重整旗鼓,筹措资金,在原址上又建起了一个简易的工棚,再一次试制飞机。

1909年初,又一架飞机试制出来了。在试飞中,这架飞机竟成功飞起来了,冯如满脸兴奋。但很快,飞机在飞跃几丈高后又突然跌落,所幸,冯如没有受伤。无疑,冯如和助手们又一次遭遇失败。

很多时候,科学的成功源于一个细心的发现,甚至是灵光一现。飞机数次试飞均以失败告终,冯如苦思冥想失败的原因。一天,他抬头呆望天空,偶然看到几只老鹰在空中展翅盘旋,升降自如。他陷入了沉思,雄鹰为什么能在飞行时保持平衡?为此,他特地向邻居借来一只鸽子,仔细观察、测量鸽子的身躯和两翼长度的比例,由此得到启发,最终优化了飞机的气动布局。

1909年9月21日,是中国航空史上值得记载的日子。当天,冯如驾驶着自制的飞机顺利飞上天空,在奥克兰市上空飞行了2640英尺。飞机展示了良好的飞行性能,并安全降落地面,冯如也由此成为中国第一位飞行家。值得一提的是,冯如这次飞行的高度,远远超过莱特兄弟1903年首次试飞的852英尺成绩,在动力上也实现了全面超越,内燃机动力从12马力跃升到24马力。

冯如制造的飞机,从机壳到部件都是由他和助手们自制的,可以说,冯如既是制造家,又是飞行家,这无论是对处于起步中的世界航空技术还是中国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成绩。就连当时的《加利福尼亚美国人民报》也发表文章,对中国人的这个开创发出由衷的赞叹,称赞中国人以不凡的智慧向世界航空史递交了一个可喜的成绩。

冯如初获成功,对于国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激励。回想自洋务运动以来,清廷被动开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但收效甚微,而冯如凭一己之力,在世界航空事业的萌芽阶段,向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智慧与能力。那些曾经资助冯如的华侨也深受鼓舞,决定继续支持他研制飞机,希望他再创佳绩,为国增光。

看到华侨们热情高涨,冯如决定成立自己的机器制造公司,并取名广东制造机器公司,自任公司的总工程师。这也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家飞机制造公司。黄梓材等旅美华侨热情出资支持,不必再为资金问题发愁的冯如和助手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飞机研制改进工作中去。此后发生的一件事,也使冯如暗暗立下誓愿,一定要研制出一架性能更好,飞得高、飞得远的新式飞机。

1910年3月,美国飞行家奥维尔·莱特在洛杉矶进行飞机表演,冯如抱着学习交流的心态前往观看,竟被美国人拒于飞行表演地三里之外。这使冯如感到气愤,美国人不仅歧视中国人,还对中国人进行技术封锁。经历此事,冯如更加斗志昂扬,很快,他便和助手们研制出一架“顿异前制”的飞机。恰好此时,孙中山在美国奔走寻求华侨支持,他听说冯如要在奥克兰进行飞行表演,特意前来观看。表演取得成功,孙中山很为冯如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感动,他激动地赞勉说:“吾国大有人矣!”(《走出国门:前驱先路的中外交往与文化交流的使者》)

“顿异前制”飞机虽然试飞成功,但冯如还不满足。他和助手们继续认真研制、改装,每次设计成功,冯如都要亲自试飞。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架性能更优越的飞机终于完成。这架飞机机翼长29.5英尺,宽4.5英尺,螺旋桨每分钟旋转1200次。冯如驾驶这架飞机创造了航程20英里、时速65英里、高度700多英尺的记录。而1909年8月,在法国理姆斯举行的第一届国际飞行比赛中,冠军获得者苛蒂斯也只是飞出了47.2英里的时速,当时的冠军高度为508英尺。毋庸置疑,冯如打破了他们的记录。

1910年10月,冯如驾驶着自己改装的飞机参加国际飞行协会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国际航空飞行比赛。比赛当天,冯如信心百倍地登上飞机,在天空中自由翱翔,观赛的华侨们兴奋无比,纷纷摘下礼帽向空中挥舞,冯如飞临人群上空时,也高兴地向人群致意。飞机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把外国人的飞机远远抛在后面。最终,冯如以高度211米、时速105公里、距离32公里的成绩,夺得第一名。一时间,冯如扬名海内外。

有成就自然就会有橄榄枝。得知冯如取得如此成就,外国企业纷纷向他发出邀请。美国企业先是希望重金厚聘他,请他为美国培养航空技术人才,遭到冯如拒绝。此举不成,美国企业又提出以高额资金购买冯如手中的技术材料,再次遭到拒绝。冯如心中只有祖国,每每想起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日俄战争,他都感到,国家强大才能不受欺侮,而他钻研工程技术、制造飞机,冒着一次又一次的生命危险飞上天空,正是為“壮国体”而努力。

冯如明白,自己不仅要做西方媒体口中“东方的莱特”,更要做“中国的冯如”,将技术带回中国。当时,世界上已经有800多架飞机,而中国的土地上却一架也没有,冯如想要在中国国土上制造飞机,填补中国领空无飞机的空白,因此,他渴望早日启程回国,实现梦想。旧金山的侨胞也非常理解冯如的爱国之心,纷纷支持他回国制造飞机。

然而,到了要付诸行动的时刻,冯如就遭到了阻挠和压力。为了阻止冯如回国,继重金厚聘、巨款购买技术的手段失败后,美国方面又扬言要取消冯如的专利。但冯如仍然不为所动,坚持离开。1911年春节过后,他带领3名助手,携带自制的两架飞机以及制造设备,踏上了归国的航程。当他抵达香港时,早已知晓冯如身怀绝技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张元济便向清廷举荐;两广总督张鸣岐派“宝壁”号军舰前往迎接。

阔别祖国十多年的冯如终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乡,他先是将飞机停放在广州郊外的燕塘,然后回恩平探望父母,与亲人相聚。因为冯如急于回广州组织一场飞机表演,便没有在家多停留。回到广州后,冯如拜见张鸣岐,说出自己想举行一场飞行表演的想法,但这个愿望却遭到张鸣岐拒绝。原因很简单,不久前的4月8日,有个外国人在燕塘上空举行飞行表演,革命党人温生才借机刺杀了观演的广州将军孚琦,事件震惊中外,清廷内部大为恐慌。再者,张鸣岐得知冯如与孙中山多有联系,对他的身份也持有怀疑,于是干脆拒绝了他的要求。冯如见自己受到怀疑,空中表演无法进行,很是失望。

此后不久,广州又发生了黄花岗起义,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风起云涌的革命暴风雨却使冯如异常振奋,他认识到,对于废弃进步人才、腐败透顶的清廷,只有推翻它,中国才能进步。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的枪声打响,冯如毅然参加广东革命军,被革命党当局任命为飞机队的飞机长,担任中国第一支革命空军的领导工作。冯如积极为革命军组建飞机侦察队,打算协助革命军攻打清军。不过,清廷在革命声浪中很快垮台,飞行队的组建工作没有进行下去。

民国成立后,冯如发现人们对空军并不了解,很多人连飞机的样子都没见过。于是,他决定驾机做飞行表演,向政府和人们普及飞机在国防、战争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经广东革命军政府批准,冯如决定在广州燕塘举行飞行表演。

1912年8月25日,广州城外的上空没有一丝乌云,冯如和助手们来到表演地。终于可以在自己的祖国举行表演了,冯如激动万分。他先向观众介绍飞机的性能及其在国防、交通方面的作用,而后驾机凌空而上,向东南飞去。飞机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观众齐声欢呼,向冯如致意。也许因为过于激动,冯如用力过猛,致使机身发生倾斜,失去平衡;加上归国后,飞机一直停放在燕塘,未及时维护,一些机器部件恐已生锈,导致操作失灵,结果,飞机不幸坠落。冯如身受重伤,最终因抢救不及时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年仅29岁。

弥留之际,冯如告诫助手们,要继续光大中国的航空事业,他说:“吾死之后,尔等勿因是而失其进取之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段。”(《中国飞行家冯如君行状》)

9月25日,广州各界在冯如坠机处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很多人送了挽联,其中有一副这样写道:“殉社会者则甚易,殉工艺者则尤难,一霎坠飞机,青冢那堪埋伟士;论事之成固可嘉,论事之败亦可喜,千秋留实学,黄花又见泣秋风”。(《中国近代爱国者百人传》)挽联高度评价冯如“殉工艺”的高尚情操,也寄托了人们对这位爱国者的无限哀思。

广东革命军政府为缅怀这位卓越的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决定“从优照少将阵亡例”给恤冯如,并经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批准,在牺牲处建立纪念碑,并把他安葬在黄花岗,同辛亥革命烈士一起供后世凭吊瞻仰。

(作者系文史学者)

猜你喜欢

飞机
让小飞机飞得又直又远
鹰酱想要“小飞机”
飞机失踪
飞机退役后去向何处
国航引进第二架ARJ21飞机
飞机是怎样飞行的
“拼座飞机”迎风飞扬
减速吧!飞机
飞机都要飞得很高吗?
乘坐飞机